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93 毫秒
1.
胰、肾联合移植六例报告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 探讨胰、肾联合移植治疗糖病合并糖尿病肾病的疗效。方法 回顾分析近期施行的6例胰、肾联合移植手术的方法、疗效及并发症的防治。结果 6例患者分别于移植胰腺恢复血液循环后23h、第9d、17h、19h、第5d及1.5h停用外源性胰岛素,移植肾功能于术后第2-4d恢复正常;术后并发症有排斥反应和血尿,其中1例术后5d发生加速性排斥反应,抗排斥治疗无效,于术后11d切除移植胰、肾,其余5例均痊愈出院。结论 胰、肾联合移植是治疗胰岛素依赖型糖尿病及达到胰岛素依赖期的非胰岛素依赖型糖尿病合并糖尿病合并糖尿病肾病的有效方法;加强围手术期管理术后减少各种并发症、取得良好疗效的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2.
胰液肠内引流式胰肾同期联合移植(附一例报告)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目的 观察胰肾联合移植治疗胰岛素依赖型糖尿病能功能衰竭的效果。方法 为1例胰岛素依赖型糖尿病合并肾功能衰竭的患者施行胰肾同期联合移植,移植胰的外分泌采用肠内引流。结果 移植胰术后第1d恢复正常功能,移植肾术后第3d恢复正常功能,术后1周停用胰岛素,空腹及餐后血糖正常,未发生急性排斥反应及肠内引流术式的相关并发症。结论 肠内引流式同期胰肾联合移植是治疗糖现合并肾功能衰竭的较好术式。  相似文献   

3.
胰肾联合移植治疗糖尿病合并糖尿病肾病(附13例报告)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目的 探讨胰肾联合移植治疗糖尿病合并糖尿病肾病的疗效。方法  1999年 9月至2 0 0 2年 1月 ,我院施行了 13例胰肾联合移植手术 ,包括 6例 1型糖尿病及 7例 2型糖尿病病人 ,胰岛素用量为 0 5~ 1 5IU/ (kg·d) ,13例病人均合并糖尿病肾病 ,及心衰、高血压、视网膜病变、周围神经病变等糖尿病慢性并发症 ,并行透析治疗。 13例手术均采用体循环 膀胱内引流式。结果  6例 1型糖尿病病人于胰腺通血后 1 5~ 2 3h后停用外源性胰岛素 ,7例 2型糖尿病病人于术后第 5~ 9天停用外源性胰岛素。 13例病人均于术后第 2~ 4天移植肾功能恢复正常。术后出现排斥反应、血尿、感染并发症 ,其中 1例术后 5d发生加速性排斥反应 ,抗排斥治疗无效 ,术后 11d切除移植胰肾。其余均痊愈出院 ,定期随访 ,移植物功能良好 ,糖尿病慢性并发症得到缓解。结论 胰肾联合移植是治疗糖尿病合并糖尿病肾病的最有效方法。达到胰岛素依赖期的 2型糖尿病也是胰腺移植的适应证之一。供胰肾原位灌注、快速整块切取、以预防为主、加强围手术期管理是减少各种并发症 ,取得良好疗效的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4.
胰十二指肠及肾一期联合移植三例体会   总被引:7,自引:2,他引:5  
报告3例Ⅰ型糖尿病并发尿毒症患者接受全胰十二指肠及肾一期联合移植,术后术移植胰及肾功能恢复良好,停用胰岛素后,停用胰岛素后,血肌酐、尿素氮降至正常。本组其中2例胰肾有功能存活分别为3年和2年。例3因移植肾急性排斥,多器官衰竭于术后第22天死亡。作者认为胰肾一期联合移植可同时纠正糖尿病和尿毒症。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胰肾联合移植治疗糖尿病合并终末期肾病的手术方式及移植效果。方法对1例1型糖尿病合并糖尿病肾病、尿毒症患者施行胰肾联合移植手术,将肾脏移植于左侧髂窝,胰腺移植于右侧髂窝,胰腺移植采用胰腺外分泌肠道引流、内分泌体循环系统回流的术式(肠道-体循环回流术式);术后常规给予免疫抑制、防治感染、支持等治疗。结果受者手术顺利。联合移植后胰、肾均发挥正常功能,血清肌酐逐渐恢复正常水平,血糖趋于稳定,第14日完全停用胰岛素及降糖药物。无严重手术并发症发生,受者健康存活,门诊随访移植胰腺、肾脏功能正常。结论胰肾联合移植是治疗1型糖尿病合并终末期肾病的理想方法 。  相似文献   

6.
胰、肾一期联合移植五例报告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目的 总结胰、肾联合移植的临床经验。方法 为5例糖尿病合并糖尿病肾病、肾功能衰竭患者施行胰、肾联合移植术,对手术技术、术后排斥反应的防治和其它非手术并发症的处理进行总结。结果 5例患者肾功能均转为正常,其中2例分别于术后第8周和第23周各发生急性排斥反应1次,经抗排斥治疗后肾功能逆转;2例手术后2周发生纯红细胞再生障碍性贫血;1例手术后第33d因供胰动脉血栓形成切除胰腺。经1年以上观察,5例患者均健康存活,其中4例胰、肾功能良好。结论 胰、肾联合移植是目前治疗糖尿病合并糖尿病肾病的有效手段;手术操作轻柔精细及术后并发症的预防对受者存活、移植物功能的恢复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7.
胰十二指肠及肾一期联合移植5例报告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开展和进一步总结胰肾一期联合移植术的经验。方法回顾性总结4年来共实行胰十二指肠肾脏一期联合移植术5例的方法、疗效及并发症的预防和治疗。结果本组5例于术后移植胰腺和移植肾均发挥了正常功能,术后第1~10天均停用胰岛素,空腹血糖在正常范围。术后并发症常见,计本组出现的并发症为胰周感染或脓肿3例,十二指肠残端瘘1例,化学性或细菌性膀胱炎4例,移植胰巨细胞病毒(CMV)感染1例,代谢性酸中毒2例,肺部感染2例和急性排斥反应1例。并发症经处理后大多都能得到控制。本组中有2例已分别存活4年6个月和3年5个月,1例术后3周死于移植肾急性排斥反应多器官功能衰竭。结论胰十二指肠肾脏一期联合移植对治疗Ⅰ型糖尿病并发晚期尿毒症具有肯定的临床疗效,较其它移植有许多优点。术后并发症的预防和正确治疗是影响病人长期存活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8.
目的 研究改良式胰液肠腔引流胰十二指肠及肾一期联合移植的效果、术式、用药量及并发症。方法 对2例1型糖尿病并发尿毒症患者施行改良式胰液肠腔引流胰十二指肠及肾一期联合移植,术后早期应用他克莫司(FK506)、霉酚酸酯(MMF)、皮质激素和抗胸腺细胞球蛋白(ATG)进行免疫治疗。监测胰腺、肾功能恢复。结果 2例患者术后第3—5天肌酐、尿素氮恢复正常,术后第5—10天停用胰岛素,移植胰腺分泌功能正常。例1术后第7天出现FK506中毒,尿量减少,经调整FK506用量及血液透析过度,术后第25天肾功能恢复正常;例2术后第20天并发消化道出血,使用生长抑素及基因重组凝血因子Ⅶa等治疗痊愈。随访3—24个月,移植胰和移植肾功能均正常,一般情况良好。结论 改良式胰液肠腔引流胰十二指肠及肾一期联合移植是治疗胰岛素依赖型糖尿病合并肾功能衰竭的较好术式,优质供体及良好配型可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9.
目的总结7例胰肾一期联合移植治疗糖尿病肾病合并尿毒症的疗效。方法2005年1月至2008年9月我中心完成7例胰肾联合一期移植,采用空肠引流方式。免疫抑制治疗方案术后早期采⒚四联诱导方案:他克莫司(FK506)+霉酚酸酯(MMF)+甲基强的松龙(MP)+抗CD25单抗(赛尼哌或舒莱),后改为逐渐过渡至单⒚FK506维持治疗。结果回顾分析以上7例患者围手术期及长期随访情况:7例手术均获得成功,移植肾功能术后即刻恢复,6例患者术后第10天血糖降至正常水平,并完全停⒚外源性胰岛素。共发生急性排斥4例,除1例患者在连续肾脏替代疗法(CRRT)过程中并发心脑血管意外后家属放弃治疗外,其余3例患者经抗胸腺细胞球蛋白(ATG)+MP冲击治疗后移植肾功能均逆Κ恢复。早期的并发症包括伤口感染和出血。结论胰肾联合移植是治疗糖尿病合并终末期糖尿病肾病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总结胰肾联合移植的临床经验,分析I型糖尿病合并终末期肾衰的治疗效果.方法: 回顾分析一例胰肾联合移植的治疗过程,移植胰采用肠道引流,术后采用四联序贯免疫抑制方案:抗淋巴细胞球蛋白诱导免疫,用环孢素A、泼尼松、霉酚酸酯维持治疗.结果: 术后胰肾功能恢复良好,停用外源性胰岛素,血糖水平正常.第22天出现轻度移植肾排斥,激素冲击治疗后逆转.随访12个月,移植胰、肾功能正常,血电解质、酸碱平衡无紊乱,生活工作与常人无异.结论: 胰肾联合移植是I型糖尿病合并终末期肾衰的有效治疗手段.  相似文献   

11.
糖尿病人胰岛素分泌功能差异对骨代谢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解糖尿病人胰岛素水平的高低对骨代谢影响的程度 ,检测其馒头餐前后胰岛素和血糖水平 ,及跟骨超声波传导速度 ( SOS)、振幅衰减 ( BUA)和骨硬度指数 ( STI)。结果显示糖尿病各组 SOS、BUA及 STI均低于对照组 ,其中以胰岛素分泌低下组最明显 ,分泌延迟组和分泌过高组比较无显著差异。组间比较 ,胰岛素分泌低下组胰岛素水平最低 ,而相应时限血糖值最高。胰岛素分泌过高组胰岛素水平最高 ,但相应血糖值高于对照组 ,并与分泌延迟组相当。提示胰岛功能低下、胰岛素抵抗及高血糖共同参与骨代谢异常 ,而以胰岛素分泌不足最明显  相似文献   

12.
甲状腺疾病合并糖尿病19例外科治疗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甲状腺疾病围手术期糖尿病的影响及处理。方法对19例合并糖尿病的甲状腺疾病手术病人的术前、后血糖和尿糖值,糖尿病的治疗结果进行分析。结果19例病人空腹血糖由入院时的(130±268)mmol/L降至手术前的(674±163)mmol/L及手术后的(721±190)mmol/L;尿糖由入院时平均阳性(+)降至手术前全部阴性及手术后全部阴性,所有病人术后均恢复良好,无一例发生糖尿病所致的并发症。结论将血糖、尿糖控制在正常范围对于合并糖尿病的甲状腺疾病病人渡过围手术期是非常重要的  相似文献   

13.
糖尿病对胆道手术的影响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探讨糖尿病对胆道手术的影响。方法通过设立严格的病例对照,比较了54例糖尿病人和非糖尿病病人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和病死率。结果糖尿病大大增加了胆道病人术后的并发症发生率,但对对术后病死率没有影响。结论高血糖是术后高并发症发生率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14.
糖尿病Ⅱ型患者的骨矿含量分析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下载免费PDF全文
观察202例Ⅱ型糖尿病患者,男性91例,女性108例;年龄33~88岁;患病史0.5~25年。用单光子骨密度扫描仪测量非优势臂桡、尺骨中、远端1/3交界处。结果显示:(1)糖尿病患者合并骨质疏松男性为38.3%,女眭为48.1%;(2)随着病程的增加骨密度降低,呈显著负相关;(3)随着年龄的增加骨密度降低,同样呈显著负相关;(4)男性糖尿病患者在体重与身高的平方的比值(kg/m^2)22-28之间呈显著正相关,而在低于比值22和大于28时减低,女性患者同样显示在比值低于21和大于27时骨矿含量低于比值在21~27范围之内者。  相似文献   

15.
肾移植术后糖尿病的临床特性及高危因素   总被引:19,自引:0,他引:19  
目的 研究肾移植术后糖尿病(PTDM)的临床特性及高危因素。方法 将512例肾移植患者分为2组,其中48例PTDM患者为糖尿病组。其余464例患者为非糖尿病组。定期监测患者体重、用药情况、生化指标、病毒抗体,并用血清学方法及聚合酶链反应(PCR)方法检测主要组织相容性抗原(HLA)。结果 糖尿病组的平均年龄及术后6个月内激素的用量明显高于非糖尿病组。肾移植术后半年内易出现PTDM,且全部PTDM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人类(主要为糖尿病患者)血清胰岛素样生长因子(IGF)、生长激素(GH)与骨质疏松发生发展的关系。方法 通过对不同年龄阶段的 51例糖尿病患者与40 例对照组的BMI、IGF、GH、血糖、BD、Ca、P等值的测定,进行对照、比较、研究。结果 糖尿病患者随年龄的增长、血糖的升高、BMI的增加、GH 水平的降低、IGF-Ⅰ的分泌水平的减少、骨骼的BD、Ca、P等值降低,骨质疏松发生率增加。结论 IGF是人类重要而又作用广泛的内分泌因素之一,它不仅具有促细胞分化、增殖活性及胰岛素样作用,与糖尿病关系密切。而且对成骨细胞、破骨细胞即骨质疏松的发生、发展起一定作用。糖尿病病人存在骨代谢障碍即骨质疏松,血中IGF、GH 水平减少的容易导致骨质疏松发生。  相似文献   

17.
外科病人并存糖尿病的特点及其围手术期处理   总被引:33,自引:0,他引:33  
明确糖尿病病人围手术期血糖控制的安全方法。方法对67例外科病人并存糖尿病时围手术期诊断与治疗时行回顾性分析。结果糖尿病以Ⅱ型多见,老年病人占71.6%,病情隐戒,术前漏诊8例,术后因高渗性非酮症昏迷死亡1例,3例发生低血糖昏迷。结论静脉应用普通胰岛素是围手术期糖尿病人血糖控制的安全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18.
胰肾一期联合移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总结胰肾联合移植治疗糖尿病并发晚期肾功能不全病人的疗效,并探讨分析术后并发症防治经验。方法 对5例糖尿病并发现期肾小功能不全者采用胰十二指肠肾一期联合移植。免疫抑掉方案采用激素,CsA及硫唑嘌呤或激素,CsA及骁悉三联用药。结果 联合移植后5例胰肾均发挥正常功能,病人均立即停用胰岛素,1例术后发生移植肾急性排斥以应,死于多器官功能衰竭,余4例分别发生胰周脓肿,急性胰腺炎,十二指肠瘘,血尿等并  相似文献   

19.
目的通过观察脓毒症小鼠的治疗过程,研究抗生素和血清制剂对血中内毒素脂多糖(LPS)和细胞因子的影响。方法脓毒症模型采用NH1小鼠,腹腔大肠杆菌。治疗分3组,先锋霉素5(CEF),新生小牛血清(NBS),生理盐水(NS)。结果NBS组的72小时生存率明显高于NS组(P<0.05)。CEF组3小时白细胞计数低于NS组(P<0.05)。NBS组的1、3小时LPS水平低于NS对照组(P<0.05),血IL1和TNF低于NS组(P<0.05)。结论抗生素对抑制白细胞升高起主导作用,对LPS和细胞因子活性无明显抑制作用。血清制剂可能同时具有抗休克和抗炎症的双重作用,对提高早期生存率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20.
大鼠胰岛移植物制备与异种移植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增加胰岛收获量,提高胰岛纯度一直是胰岛移植中面临的重要问题,本实验经胰管注射胶原酶,胰静止消化分离成年大鼠胰岛纯度一直是胰岛葡聚糖离心纯化。纯化后胰岛收获量为610-820个/胰纯度达92%;胰岛形态结构完整,内分泌细胞超微结构保持良好,对葡萄糖刺激反应胰岛素释放量是基本分泌水平的8倍;异种移植可逆转实验性糖尿病小鼠的高血糖达一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