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樟树市社区居民艾滋病防治宣传干预效果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通过对樟树市社区居民接受艾滋病防治宣传教育前后相关知识态度的调查分析,评价此人群综合干预措施的效果,为加大社区艾滋病健康教育和干预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开展社区健康教育培训、设置健康教育宣传栏、发放健康教育宣传材料入户、举办专题宣传活动等方法,通过对社区居民宣传教育前后问卷调查进行评估。结果宣传教育前后社区居民对艾滋病防治相关知识回答正确率有统计学意义差异,对HIV/AIDS的态度有明显转变。结论通过与非政府组织联合形式针对社区居民开展艾滋病防治知识宣传效果明显,干预措施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2.
目的:了解社区育龄妇女对预防艾滋病知识的知晓状况,探讨对社区育龄妇女进行预防艾滋病健康教育的有效措施。方法:对三门峡市和平路社区卫生服务站1256名育龄妇女进行预防艾滋病健康教育前后相关知识、态度及行为变化的比较。结果:通过健康教育,社区育龄妇女对艾滋病的性接触传播、血液传播、母婴传播3个途径正确认识率分别提高为40.22%、51.98%、53.98%。对艾滋病预防观念的认识有了大幅度提高。但对不传播艾滋病途径还存在模糊认识,导致对艾滋病的传播产生恐惧心理,对艾滋病病人存在歧视、排斥的态度。结论:通过健康教育,可以提高育龄妇女的自我保护意识和对艾滋病的防范能力。在今后的健康教育中应将如何消除妇女对艾滋病病人的恐惧和歧视作为重点。  相似文献   

3.
三门峡市社区育龄妇女预防艾滋病健康教育效果评价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了解社区育龄妇女对预防艾滋病知识的知晓状况,探讨对社区育龄妇女进行预防艾滋病健康教育的有效措施.方法:对三门峡市和平路社区卫生服务站1 256名育龄妇女进行预防艾滋病健康教育前后相关知识、态度及行为变化的比较.结果:通过健康教育,社区育龄妇女对艾滋病的性接触传播、血液传播、母婴传播3个途径正确认识率分别提高为40.22%、51.98%、53.98%.对艾滋病预防观念的认识有了大幅度提高.但对不传播艾滋病途径还存在模糊认识,导致对艾滋病的传播产生恐惧心理,对艾滋病病人存在歧视、排斥的态度.结论:通过健康教育,可以提高育龄妇女的自我保护意识和对艾滋病的防范能力.在今后的健康教育中应将如何消除妇女对艾滋病病人的恐惧和歧视作为重点.  相似文献   

4.
目的了解城市社区居民艾滋病防治知识知晓情况,探索艾滋病健康教育的重点和有效方法.方法随机抽取220名社区居民,现场进行问卷调查。结果社区居民对艾滋病防治知识各题的知晓率并不相同,对艾滋病的三种传播途径知晓率为78.64%,不传播艾滋病的途径知晓率为44.55%,对感染者的态度正确率为43.64%。结论群众对艾滋病防治知识的知晓情况不均衡,应开展以艾滋病基本认识和非传播途径为重点的系统化健康教育和健康促进活动,提高市民对艾滋病防治知识水平,改变对艾滋病感染者和病人的不正确态度。  相似文献   

5.
[目的]了解广西农村居民目前艾滋病知识知晓状况、提高这些地区居民艾滋病知识知晓率,探讨农村开展预防艾滋病宣传教育的方式。[方法]对广西某县的4个乡镇成年居民进行艾滋病宣传教育,实施两种健康教育方式后进行教育前后的效果评估。[结果]农村群众艾滋病相关知识缺乏,经过健康教育后对艾滋病知识的知晓率明显提高,不同教育方式效果有别。[结论]应重视和加强农村艾滋病教育,并注重健康教育形式的多样化。  相似文献   

6.
杨荣征 《卫生软科学》2011,25(5):320-322
[目的]2009、2010年对云南某市11类人群艾滋病知识知晓情况进行调查,分析健康教育、干预工作效果。[方法]两年均采用统一制定的调查问卷对整群抽取11类人群5602人进行现场调查,数据采用SPSS15.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11类人群之间艾滋病知识知晓率不同(P〈0.05),高危人群最高,一般人群其次,流动人群最低。知识知晓人群差异大、同类人群对同项知识知晓差异大、高危人群知识干预初显效果、农村及流动人群社区为健康教育的薄弱点。[结论]艾滋病防治资源应向农村地区、流动人群社区等薄弱点倾斜;扩大、拓宽大众人群知识获取途径;发现及缩小健康教育开展误区;健全艾滋病健康教育评估体系。  相似文献   

7.
社区流动人群艾滋病知识及健康教育效果评估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目的:了解社区流动人群艾滋病知识及相关态度,并对健康教育效果进行评价。方法:采用随机抽样方法,对某社区活动中心晚会参加人员127人进行健康教育前后的问卷调查,结果:社区流动人群已掌握一定的艾滋病知识,但不全面;知识来源主要是大众媒介。结论:应通过多种形式在人群集中的地方开展艾滋病/性知识的健康教育。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社区对外省籍暂住人口开展艾滋病预防知识健康教育的效果。[方法]2009年13月,在菏泽市牡丹区选择1个社区,于暂住人口管理时增加了预防艾滋病健康教育内容,于宣传教育前后分别调查艾滋病知识知晓情况。[结果]健康教育前调查232人,教育后调查181人。9项艾滋病知识知晓率,教育前为64.89%,教育后为96.50%(P〈0.01)。各项艾滋病相关知识知晓率教育后均比教育前有大幅度提高(P〈0.01)。[结论]社区开展暂住人口健康教育活动,能在短时间内提高艾滋病知识知晓率。  相似文献   

9.
目的了解和提高浦东新区社区人群艾滋病性病知识和态度的情况,探讨在社区人群中开展艾滋病/性病健康教育的可行性。方法选取浦东张江某大型外资企业作为试点社区,并设对照。运用问卷调查、小组访谈、同伴教育等社区综合干预的方法对健康教育的效果进行评估。结果干预后调查对象对艾滋病有关知识的知晓率较干预前和对照组有显著性提高。干预后组态度正确率的提高具有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社区人群对性病艾滋病认识、正确态度与自我防范意识得以提高,达到对疾病的一级预防之目的。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社区老人艾滋病健康教育方法和技巧。方法依托老年教育委员会开设的社区老年大学和老年学校平台,把艾滋病防治知识本土化,编制成简单、易懂的地方方言和顺口溜,在不同健康教育课中进行渗透性教育。结果共调查本土化老年教育学员3 000人,教学方法满意率为96.3%(2 888/3 000);课堂调查200人,艾滋病传播途径正确率达95.5%(191/200);社区老人艾滋病防治知识本土化的渗透性教育取得了良好效果,受到了普遍欢迎。结论社区老人艾滋病防治知识简单化、本土化的渗透性健康教育,能激发老人兴趣,简单、易懂、接地气,提升授课效率。  相似文献   

11.
医学生艾滋病认知调查及选修课干预效果评价   总被引:14,自引:3,他引:14  
目的 :了解医学生对艾滋病病毒感染者及艾滋病患者 (PL WHA)的相关认知、态度及行为的取向 ,并评价通过集体授课进行健康教育干预对提高他们对 PL WHA认知、态度的效果。方法 :分别于干预前后进行自填问卷调查 ,采用多媒体集体授课方式实行健康教育干预 ,分析评价。结果 :艾滋病相关知识总分课前 99级高于 98级 (t=8.0 7,P<0 .0 0 1) ,课后比较差异无显著性 (t=1.2 5 ,P=0 .2 12 ) ,艾滋病相关态度课前 99级更趋于正向理性 (t=3.90 ,P<0 .0 0 1) ,干预后差异无显著性 (t=0 .4 9,P=0 .6 2 6 )。但在对待 PL WHA正向态度及为艾滋病人服务的职业意识等方面效果不佳。结论 :针对医学生的艾滋病健康教育选修课总体上是有效的 ,特别是在对艾滋病的相关知识方面 ,今后应着重培养学生为艾滋病人服务的职业素养。  相似文献   

12.
某区婚检人群艾滋病性病知识干预效果评价   总被引:6,自引:2,他引:6  
目的:通过妇幼保健系统对成都市龙泉区婚检人群进行艾滋病性病预防的宣传干预,并对其效果进行评价。方法:随机抽取在成都市龙泉区妇幼保健院进行婚前检查的男女,进行艾滋病性病知识的宣传干预,收集干预前后的调查问卷,分析干预对该婚检人群艾滋病性病预防知识和态度的影响。结果:干预后,目标人群对艾滋病性病的认知程度显著提高,如预防性传播艾滋病的知晓率由干预前的54.55%显著提高到干预后的95.59%,对预防母婴传播艾滋病的知晓率由干预前的3.36%到干预后的83。24%;同时,干预对象对艾滋病和艾滋病人的态度有明显改变,如对不用隔离艾滋病感染者的知晓率由干预前的33.33%到干预后的70.11%。结论:发挥和利用妇幼保健系统婚检和婚前教育的优势,实施艾滋病性病预防的宣传干预,具有可持续性和易操作性,干预效果好,利于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3.
安徽省艾滋病宣传教育的可及性及其效果评价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评估安徽省城乡居民接触艾滋病宣传及AIDS知识状况。方法:分别在安徽省皖北、皖中和皖南3个地区的商场、繁华路段或农村集市,采用拦截方式对公众进行匿名问卷调查。结果:8.6%被调查者没有听说过AIDS。各地大众AIDS接触宣传率为60%左右。电视、报纸、书刊是大众获得AIDS知识的主要渠道,阜阳地区通过亲友获得成为仅次于电视的重要途径。大众AIDS知识整体水平不高,尤其对非传播途径的错误认识率高、对感染者正性态度报告率低于30.0%。结论:应制定适应不同地区特点和不同层次人群需求的HIV/AIDS宣传策略和措施,提高宣传的可及性,并定期开展评估,了解宣传效果。  相似文献   

14.
631名市场从业人员艾滋病相关知识、态度、行为分析   总被引:6,自引:4,他引:6  
目的 了解各类人群的艾滋病相关知识、态度和行为状况及其影响因素,为制定艾滋病社区干预策略和干预效果评价标准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横断面研究设计,对市场从业人员进行艾滋病相关知识、态度和行为状况的问卷调查,通过单因素分析、多元线性回归分析其影响因素。结果 市场从业人员总体上对艾滋病基本知识缺乏了解,知识水平普遍较低,尤其是文盲和小学文化程度者、年龄偏大者、女性、农村居民和低收入者相关知识水平更低。对Hlv感染者和A1DS病人的态度总体上较消极,而对待H1V/A1DS高危行为的态度较积极。从业人员的高危行为主要是婚前性行为和婚外性行为。从业人员的自我保护能力和意识比较薄弱,但接受艾滋病和性病知识宣传教育的意愿较强烈。结论 从业人员是艾滋病潜在的一类高危人群。  相似文献   

15.
目的 了解大学生的艾滋病知识、态度、行为现状,为学校艾滋病健康教育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对某高校662名大学生通过匿名自填式问卷调查,进行艾滋病防治知识、态度、行为调查。结果 大学生对艾滋病的传播途径、预防等相关知识的知晓率较高,达到81.2%。57.1%的大学生对艾滋病病人持同情态度,9.3%的大学生有过性行为,有性行为的学生中29.5%的人每次使用安全套。结论 大学生已具备一定的预防艾滋病的知识和较为正确的态度。  相似文献   

16.
成都市新婚育龄夫妇艾滋病性病知识情况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调查分析成都市青羊区和龙泉区 1833例新婚育龄夫妇艾滋病性病知识情况 ,为制定适合的宣传干预策略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现场调查 ,以问卷形式调查目标人群对艾滋病性病的病原、传播途径和预防方法等方面的认知情况。结果 :仅 14 6 8%知道软下疳是我国规定上报的 8种性病之一 ,4 2 77%的人知道共用剃须刀可传播艾滋病 ,仅5 5 1%调查对象知道可通过预防母婴传播来预防艾滋病的传播 ;性别差异对人们的认知水平无影响 (P >0 0 5 ) ,文化程度、居住区域影响人群的认知水平 ,差异有显著性 ,(P值均 <0 0 1) ,低文化层次、城乡结合部和乡村人群对艾滋病性病的认知程度低。结论 :开展艾滋病性病预防的宣传干预的重点目标人群应是低文化层次人群 ;重点区域应在城乡结合部和广大的乡村。  相似文献   

17.
广州市社区居民艾滋病知识态度调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了解城市社区居民艾滋病的知识与态度情况,为进一步实施社区艾滋病综合防治提供依据。方法对3 156名16岁以上社区居民的艾滋病知信行进行问卷调查。结果居民对共用注射器吸毒认知率最高83.14%;对艾滋病三大传播途径:性传播、血液传播和母婴传播的认知正确率分别为79.15%、82.16%和72.53%,但对非传播途径的认知正确率较低,蚊虫叮咬和共用坐厕分别为27.88%和52.41%。近半数认为自已艾滋病知识不足,78.83%的受调查者是从电视获得HIV病知识;接受宣传服务以社区张贴海报者最多31.75%。艾滋病自愿检测知晓率及检测率分别为26.65%和3.99%;对艾滋病的恐惧是最主要的态度问题。结论必须深化普及社区居民的艾滋病知识宣传,大众媒体和社区宣教相结合,引导广大居民正确对待艾滋病,减少恐慌和歧视。  相似文献   

18.
某区女性性工作者艾滋病知识现状与对策   总被引:13,自引:1,他引:12  
目的:了解女性性工作者人群艾滋病相关知识、态度现状,为有效地开展艾滋病健康教育提供依据。方法:2002年5月~7月对城区349各女性性工作进行艾滋病相关知识、态度行为等内容的问卷调查。结果:93.23%的女性性工作者听说过艾滋病,但对艾滋病的传播途径和预防方法缺乏全面、深入的了解。调查对象艾滋病防范意识较为薄弱,85.96%的女性性工作者不担心自己会染上艾滋病。0.90%的女性性工作者自愿做过艾滋病检查。艾滋病知识的主要来源是电视。结论:女性性工作者艾滋病预防知识和防范意识有待提高,应加强艾滋病预防的健康教育活动。  相似文献   

19.
HIV感染高发区医学生艾滋病认知、态度调查分析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漆光紫  黄高明  庞雅琴  李阳 《现代预防医学》2007,34(19):3736-3737,3739
[目的]了解HIV感染高发区医学生艾滋病知识、态度情况,为进一步做好艾滋病宣传教育工作提供指导依据。[方法]对位于广西HIV感染高发区的某医学院950名在校大学生进行问卷调查。[结果]96.8%的调查对象知道艾滋病有传染性,96%知道艾滋病的传染源是艾滋病病人和HIV感染者,97.8%知道性接触会传播艾滋病,89.7%知道正确使用安全套可降低艾滋病传播的危险,91.2%表示如果得知自己认识的人是HIV感染者或艾滋病病人,会继续跟对方交往。但仍有75.2%的学生认为HIV携带者即为AIDS患者,22.5%认为蚊虫叮咬会传播艾滋病,47%认为应该限制HIV感染者或艾滋病病人入学、就业等机会。[结论]HIV感染高发区医学生对艾滋病的认知、态度还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误区和消极态度,应充分利用医学院校的卫生资源,开展形式多样的宣传教育,提高学生对艾滋病的认识。  相似文献   

20.
上海师范大学生艾滋病/性病和安全必天造地设斩同伴教育   总被引:13,自引:3,他引:13  
目的 帮助年轻人掌握有关艾滋病/性病知识,树立正确的性道德观念,方法 采用同伴教育的方法对上海某师范大学一年级新生进行艾滋病/性病和安全性行为教育,结果 该同伴教育极大地提高了大学生对有关生殖、性病和艾滋病的知识水平,使大学生了解了什么是安全性行为以及如何避免高危性行为以远离艾滋病;改变了万古长青生对艾滋病病人和艾滋病病毒感染的恐惧、躲避和憎恶的态度。结论 在大学生中开展同伴教育十分有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