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收集我院2008年1月~2009年12月间收治的乳腺癌术后皮下积液患者50例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比较。结果50例乳腺癌术后皮下积液患者经引流等处理后痊愈。术后引流可有效降低乳腺癌术后皮下积液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2.
目前,乳腺癌是女性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据统计乳腺癌的发病率在我国仅次于肺癌,已上升至第二位,但由于手术、化疗、放疗、内分泌治疗的不断进步,其死亡率排在第五位,患者生存期明显延长。当前乳腺癌的治疗是以根治性手术为基础的综合治疗,由于手术范围大,创伤大,皮瓣游离面广,创面皮下积液成为乳腺癌根治手术后的常见并发症之一。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乳腺癌术后皮下积液的防治方法。方法对19例乳腺癌根治术后皮下积液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分析。结果 144例乳腺癌手术后患者出现的皮下积液19例,发生率为13.19%,积液出现区域:胸骨旁10例,锁骨下区5例,腋下4例。结论合理使用电刀、术中彻底止血、结扎淋巴管,引流管负压吸引,胸带加压包扎,患肢制动,采取综合防治措施可以较好解决乳腺癌根治术后皮下积液的问题。  相似文献   

4.
乳腺癌术后皮下积液42例诊疗体会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探讨乳腺癌改良根治术后皮下积液的诊疗方法。方法 回顾性分析了1997~2006年42例乳腺癌改良根治术后皮下积液的诊疗体会。结果 40例经适当处理后治愈;2例并发感染多次换药后Ⅱ期缝合治愈。结论 乳腺癌改良根治术后皮下积液应根据不同情况采取不同的处理方法。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乳腺癌术后顽固性皮下积液个体化手术治疗的护理方法。方法:选择29例乳腺癌术后3~10个月的顽固性皮下积液患者,采用个体化手术治疗方案,加强术前的心理疏导,练习床上排便等特殊体位;术后严格制动,保证有效引流等护理措施。结果:29例乳腺癌术后顽固性皮下积液患者全部治愈,随访3个月,局部未再出现皮下积液。结论:加强心理疏导、严格制动、持续负压有效引流是乳腺癌术后顽固性皮下积液个体化手术治疗成功的护理关键。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多点缝合术治疗乳腺癌术后顽固性皮下积液的疗效。方法:选取2011年1月~2018年6月我科行乳腺癌改良根治术后顽固性皮下积液患者32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n=15)和实验组(n=17)。实验组均采用多点缝合后引流加压包扎治疗,对照组均采用切开引流换药治疗,对比两组创面愈合情况及愈合时间。结果:实验组17例患者14例痊愈;2例残余少量积液,多次抽液后痊愈;1例出现感染后皮瓣坏死,清创后行植皮术后痊愈;平均愈合时间17 d。对照组15例患者5例痊愈;7例出现感染,予清创后痊愈;3例出现感染后皮瓣坏死,予植皮后痊愈;平均愈合时间31 d。结论:多点缝合术治疗乳腺癌术后顽固性皮下积液是一种操作简便、疗效可靠的方法。  相似文献   

7.
改良根治术是治疗Ⅰ~Ⅲ期乳腺癌的主要术式。本科从2006年12月开始采取多头胸带加压包扎、持续负压引流等改进措施,皮下积液发生率明显降低。  相似文献   

8.
改良根治术是治疗Ⅰ~Ⅲ期乳腺癌的主要术式[1].本科从2006年12月开始采取多头胸带加压包扎、持续负压引流等改进措施,皮下积液发生率明显降低.  相似文献   

9.
乳腺癌根治术后皮下积液和皮瓣坏死的护理   总被引:19,自引:9,他引:10  
皮下积液和皮瓣坏死是乳腺癌根治术后常见的并发症,我们采用创面多侧孔乳腺管持续负压引流和传统胸带加压包扎的方式,使并发症的发生率明显降低,现将体会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0.
乳腺癌术后皮下积液的防治体会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根据有关资料统计:国内乳腺癌术后皮下积液发生率平均为10%~20%[1]。本文回顾性分析了本院2003~2007年收治的147例乳腺癌患者的临床资料,现报道如下。1资料与方法147例患者中,男性1例,女性146例,年龄28~71岁,平均48岁。所有病例均经病理检查确诊,其中Ⅲ期以内乳腺癌146例,Ⅳ期乳腺癌1例。其中术前行化疗者7例。皮下积液临床表现:本文中皮下积液均指拔除引流管后的积液,小范围的积液表现为积液部位肿胀,触之有波动感。大范围积液表现为大面积的皮瓣漂浮。7例患者行乳腺癌标准根治术,手术范围上至锁骨,下至腹直肌前鞘上段,外至背阔肌前缘,内至胸骨中线。140例患者行乳腺癌改良根治术,为保留胸大肌、胸小肌,切除患侧全部乳腺组织及胸大肌筋膜,清扫范围与标准根治术相仿。术中注意:常规丝线结扎上肢向腋窝走行淋巴管;正确使用电刀;创面严密止血;置上、下2根引流管并负压吸引;多头胸带加压包扎;术后患侧肩关节制动。结果:本组147例病例中,发生皮下积液12例(8.2%),无合并皮瓣坏死。其中7例皮下积液量>10 mL/d,予重新放置硅球负压引流管,4例在20 d内痊愈,3例行手术切除滑囊后治愈。另外5例皮下积液量...  相似文献   

11.
早期有氧锻炼对乳腺癌术后化疗患者疲乏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探讨早期有氧锻炼对乳腺癌术后化疗患者癌因性疲乏的影响。方法将60例乳腺癌患者按床号单、双号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在术后化疗前1周开始有氧锻炼,对照组在化疗开始后进行有氧锻炼。应用简易疲乏量表对两组在化疗前1周和化疗后2周的癌因性疲乏进行评估。结果两组在化疗前1周疲乏程度无明显差异,化疗后2周观察组疲乏程度明显低于对照组,资料经秩和检验-H检验法,Hc=4.301,P<0.05,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早期有氧锻炼可减轻乳腺癌术后化疗患者的癌因性疲乏。  相似文献   

12.
目的通过对52例乳腺癌病人手术前、后血清白细胞介素-6(IL-6)的动态检测,术后根据癌肿体积大、小及前哨淋巴结转移情况进行分类,探讨IL-6变化与乳腺癌的是否具有相关性。方法作者采用双抗体夹心法(ELISA法)动态检测52例乳腺癌病人及45例乳腺良性病变病人手术前、后的血清IL-6值,术后作者根据瘤体大、小及有、无前哨淋巴结转移分组,逐组按其手术前、后的血清IL-6表达情况进行相关性分析及对比。结果本组乳腺癌病人不论癌肿瘤体体积大、小或术后有、无前哨淋巴结转移其手术前、后所检测的血清IL-6水平表达均高于乳腺良性病变组;瘤体体积大、小与术后病理诊断有、无前哨淋巴结转移等四组,进行相应组间对比结果显示手术前、后血清中IL-6水平表达具有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上述结果分析可见乳腺癌病人血清IL-6检测值表达的动态变化与肿瘤体大、小及是否存在前哨淋巴结转移的发生、发展呈正相关性改变,在乳腺良性病变中血清IL-6检测无意义。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单药卡培他滨对蒽环类药物化疗后复发转移性乳腺癌的作用。方法23例复发转移性乳腺癌患者,均经过蒽环类药物治疗后出现疾病进展,给予单药卡培他滨2000mg/(m^2·d),分两次口服,连服2周,3周为1个周期。至少2个周期后评价疗效。结果本组化疗均数为4个周期。CR0例,PR6例,SD13例,PD4例,有效率26.1%,疾病控制率(CR+PR+SD)为82.6%(19/23),常见不良反应为手足综合征(65.2%)、皮肤色素沉着(52.7%)、恶心呕吐(43.5%)、腹泻34.8%,1例出现3~4级严重腹泻而住院治疗。结论单药卡培他滨对蒽环类药物化疗后复发转移性乳腺癌仍有一定的疗效,耐受性好。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护理干预对乳腺癌患者术后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选择乳腺癌手术患者60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0例。对照组患者仅接受常规的乳腺癌术后护理,观察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还实施综合性护理干预。护理结束后,对2组患者的各项功能进行评价。结果观察组患者干预后的躯体功能、心理功能和社会功能3个方面评分显著高于干预前(P0.05)。观察组患者的总有效率93.3%显著高于对照组的73.3%(P0.05),观察组患者干预后对护理的总满意度93.3%显著高于对照组的76.7%(P0.05)。结论对乳腺癌患者实施综合护理干预,能提高患者术后生活质量,促进康复,提高满意度。  相似文献   

15.
目的分析三阴性乳腺癌的临床、病理特征及预后情况。方法回顾分析2008年1月~2011年12月本院收治的82例三阴性乳腺癌患者的发病率、肿瘤大小、病理资料、治疗及预后情况。结果 82例三阴性乳腺癌均通过术后病理确诊,占同期乳腺癌患者总数的17%。患者肿瘤直径0.5~15 cm。其中腋窝淋巴结转移27例(32.9%)。结论三阴性乳腺癌是发病率低、组织学分级高、复发转移快、死亡率高、治疗手段有限的高度恶性肿瘤。术前行新辅助化疗可能对延缓复发有益。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乳腺癌保乳规范化综合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对2007年5月至2009年5月25例保乳治疗患者进行回顾并结合有关文献分析。结果 25例保乳治疗患者手术顺利,随访6个月至3年,其中1例出现局部复发而行乳房切除;1例出现骨转移,目前处于治疗中;其余未发现复发或转移,生活质量较高,不影响日常生活及工作。结论选择合适患者施行乳腺癌保乳综合治疗临床疗效肯定,规范化综合治疗是保乳治疗成功的关键。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胃癌术后早期并发症的护理措施。方法回顾分析220例胃癌患者中发生术后早期并发症的护理资料并予以总结。结果 220例患者发生术后早期并发症75例,经过正确有效的护理后,其中58例患者症状完全缓解,13例患者症状缓解明显,4例患者症状有缓解。结论正确的护理措施能有效提高患者生活质量,改善并发症症状,临床效果明显。  相似文献   

18.
乳腺癌患者术后2周及3个月抑郁状态及应对方式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乳腺癌患者术后抑郁与应对方式之间的关系,为进一步制订干预措施改善其抑郁情绪提供依据。方法采用抑郁自评量表和医学应对问卷对150例乳腺癌患者在术后2周和术后3个月进行问卷调查:结果术后2周和术后3个月抑郁得分均高于常模;术后2周及术后3个月的面对、回避、屈服得分均高于常模(P〈0.01或P〈0.05);术后3个月时点患者采取回避、屈服应对方式与抑郁呈正相关.结论抑郁症状在术后乳腺癌患者中较为普遍,临床医务人员在此阶段应进行常规的抑郁水平评估,在术后不同阶段采取不同应对方式,有利于改善负性情绪.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男性乳腺癌的临床特征及合理的临床治疗。方法对1998~2008年收治的20例男性乳腺癌进行回顾分析结果经过中位60个月的随访,5年总生存率为90%,在预后相关指标单因素分析中,未能发现年龄、肿瘤大小、临床分期、腋窝淋巴结转移等因素对预后产生的影响。结论男性乳腺癌的治疗应采取手术治疗、化疗、内分泌治疗相结合的综合治疗措施。  相似文献   

20.
年轻女性乳腺癌200例临床及病理特点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探讨年轻女性乳腺癌的临床及病理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四川大学华西医院2003~2008年收治的200例年龄≤35岁的年轻女性乳腺癌患者的临床及病理资料,并与随机抽取同期收治的35岁以上中老年女性乳腺癌230例进行比较,所有病例均经手术治疗及病理证实。结果年轻组乳腺癌病程在1个月以内的患者比例低于中老年组(33.50%、50.00%,P<0.01);年轻组原发肿瘤直径≤2 cm的患者比例低于中老年组(23.19%、33.17%,P<0.05),pTNM分期中0~Ⅰ期患者比例低于中老年组(13.77%、23.62%,P<0.05);年轻组中组织学分级为3级的患者比例高于中老年组(53.00%、41.30%,P<0.05);年轻组雌激素受体(ER)阳性且孕激素受体(PR)阴性的患者比例(7%)低于中老年组(13.04%)(P<0.05);在有保乳指征的前提下,年轻组行保乳手术的比例高于中老年组(13%、2.61%,P<0.05)。两组乳腺癌患者家族史、病理类型、淋巴结转移情况、HER-2及Ki-67表达率相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年轻乳腺癌患者就诊时原发肿瘤直径大,pTNM分期晚,组织学分级高。年轻组ER阳性且PR阴性的患者比例低于中老年组。年轻组患者对自身外在形象及生活质量要求较高,保留乳房的愿望更加强烈,保乳率明显高于中老年患者。年轻组患者就诊时间晚于中老组,需要年轻女性提高对乳腺癌的警惕,亦需要加强宣传教育。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