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75 毫秒
1.
[目的]探讨护理警示标识在护理安全管理中的运用效果。[方法]由护理部统一制作标识牌,选取神经内科一病区、二病区的病人为研究对象,神经内科一病区住院病人为观察组,神经内科二病区病人为对照组,对照组只对病人进行安全评估及口头宣教,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根据病人具体情况悬挂相应的安全警示标识。[结果]规范使用护理警示标识管理后,护理不良事件发生率为0.23%,病人对护士工作满意度为97.24%。[结论]安全警示标识对病人的安全管理起到积极的作用,能有效减少护理安全事件的发生,保障病人的安全,提高护理质量。  相似文献   

2.
周红艳 《全科护理》2011,(24):2222-2223
[目的]探讨神经内科护理安全管理的有效方法。[方法]统计2009年神经内科住院病人意外事件的发生率,分析相关因素,对2010年神经内科住院病人加强护理安全管理,统计意外事件的发生率。[结果]2009年神经内科住院病人意外事件的发生率为4.07%,2010年神经内科住院病人意外事件的发生率为0.71%,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加强护理安全管理能有效降低神经内科住院病人意外事件的发生,提高护理质量和病人满意度。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多专科护理模式应用于智能评分缺损患者的护理效果。方法选取本院神经一病区智能评分缺损患者100例为观察组,采用多专科护理模式实施护理即医护共同查房,由科主任、护士长、主管医生、责任护士、认知训练护士及护理安全管理员每天早上共同查房、进行护理评估,制定个性化护理安全措施,对患者实施医护同组工作、早期认知功能训练和护理安全管理等。将神经二病区智能评分缺损患者100例为对照组,按照传统神经内科护理方法进行护理。分别于入院时、出院时评定智能状态( MMSE ),调查患者住院期间护理意外事件发生情况及对服务的满意度和安全管理知识知晓率。结果出院时观察组MMSE评分、患者满意度和对安全管理知识知晓率显著高于对照组;护理意外事件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对智能评分缺损患者应用多专科护理模式,能提高患者对安全管理知识知晓率,减少护理意外事件发生,有利于患者生活质量的提高和护患关系的改善。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医护"互动式"查房对提高医疗护理质量,减少医疗意外事件发生作用.方法取我院两个环境设施相同的病区,设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采用医护"互动式"查房,观察两组护士精神科专业知识水平、两组病人意外事件发生情况等.结果实验组护士精神科专业知识水平明显提高,实验组病人意外事件明显减少,与对照组比较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医护"互动式"查房可提高护士精神科专业知识水平,提高护士对患者病情发展的预见性,从而预防和减少意外事件发生.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神经内科护士预见性护理能力培训的方法与效果,从而提高神经内科护士预见性护理能力,减少护理意外事件及并发症的发生。方法通过分析神经内科护士提高预见性护理能力需要具备的知识与技能,制定培训方案,对神经内科87名护士进行预见性护理意识培养、专科知识学习、专科护理流程学习、专科护理技能训练及临床实践指导后,实施统一的专科理论、操作及预见性护理能力综合考核,比较培训前后考核成绩。培训后护士对患者实施预见性护理,比较实施前后护理意外事件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经过为期10个月的培训,87名护士专科理论、操作及预见性护理能力综合评分较培训前明显提高[(57.2±3.8)分比(70.2±10.3)分,(92.2±15.6)分比(80.8±8.4)分,(90.8±4.6)分比(67.1±5.6)分],实施前后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值分别为31.50,15.65,58.57;P〈0.01)。实施预见性护理后护理意外事件发生率从2.13%降至0.81%,并发症发生率从2.49%降至0.93%,实施前后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值分别为0.012,0.006;P〈0.01)。结论针对神经内科专科护理需求设置培训内容对护士进行系统性培训,能提高神经内科护士的预见性护理能力,对神经内科患者实施预见性护理能减少护理意外事件及并发症发生。  相似文献   

6.
医护“互动式”查房在精神科管理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医护“互动式”查房对提高医疗护理质量,减少医疗意外事件发生作用。方法 取我院两个环境设施相同的病区,设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采用医护“互动式”查房,观察两组护士精神科专业知识水平、两组病人意外事件发生情况等。结果 实验组护士精神科专业知识水平明显提高,实验组病人意外事件明显减少,与对照组比较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 医护“互动式”查房可提高护士精神科专业知识水平,提高护士对患者病情发展的预见性,从而预防和减少意外事件发生。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神经内科实施“鲶鱼效应”管理对护理质量的影响。[方法]将神经内科4个病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采取传统的护理管理模式,观察组采取“鲶鱼效应”管理,对各病区的基础护理、危重病人护理、护理安全、护理文书、病房管理、病人满意度进行比较。[结果]实施“鲶鱼效应”管理的两个病区各方面的护理质量较实施前均有明显提高,且在危重病人护理、护理安全、病人满意度等方面优于传统护理管理法。[结论]‘.鲶鱼效应”管理方法可显著提高神经内科护理质量,且优于传统管理方法。  相似文献   

8.
李艳芳  王莉  卫慧敏 《护理研究》2012,26(19):1793-1794
[目的]观察神经内科实施"鲶鱼效应"管理对护理质量的影响。[方法]将神经内科4个病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采取传统的护理管理模式,观察组采取"鲶鱼效应"管理,对各病区的基础护理、危重病人护理、护理安全、护理文书、病房管理、病人满意度进行比较。[结果]实施"鲶鱼效应"管理的两个病区各方面的护理质量较实施前均有明显提高,且在危重病人护理、护理安全、病人满意度等方面优于传统护理管理法。[结论]"鲶鱼效应"管理方法可显著提高神经内科护理质量,且优于传统管理方法。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护士分级管理绩效考核的方法与效果。方法对护士分级,设置护士岗位、职数、岗位系数,明确各级护士职责、流程、工作标准,实施护士绩效考核并进行效果评价。结果护士对工作满意度提高,离职率降低;住院病人对责任护士知晓率、满意度以及出院病人电话回访满意度提高;严重护理缺陷、护理意外事件、护理投诉减少,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或P<0.05)。结论实施护士分级与绩效管理,有利于护理队伍稳定,保障护理安全。  相似文献   

10.
通过对120例骨科老年病人的护理风险评估,树立正确的、积极的医疗护理风险意识,正确评估病人的病情以及住院期间可能出现的意外事件等,从心理护理、增强护士的理论知识和操作技能、提高护理人员的综合素质、改善病区医疗环境、强化质量监控、加强康复护理工作管理等方面入手,提出风险管理的安全防范对策,制定了相关的护理计划,营造了良好的医疗护理环境和氛围,从而降低了护理风险发生率,帮助了病人早日康复,提高了病人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  相似文献   

11.
分级分区管理模式在急诊输液安全管理中的应用与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对急诊输液患者通过采用分级分区护理模式,以提高输液安全性,减少护患矛盾,提升患者的满意率。方法:从2010年起,对每一位输液患者进行安全评估,由医生或护士根据患者的病情、生命体征指标和使用药物的情况进行分级:患者的生命体征不稳定、使用某些需要密切观察病情的特殊药物的患者、输注血液制品的患者划分为一级患者,其他则为二级患者,并划分为红色高危区域和蓝色普通区域,对两个区域患者实施不同级别的输液管理。结果:此模式实施后,患者输液意外情况发生率较前下降,患者对护士输液技术、服务满意度等提高,而且护士对此模式的认同率和执行率也有所提高(P〈0.05)。结论:采取分级分区的护理模式,可以有效减少因输液管理不慎引起的意外和隐患的产生,提升患者满意度,有效地保证输液护理安全。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病人安全管理在乡镇医院护理管理中的应用。方法:将笔者支医时的乡镇医院2011年收治的2567例住院病人作为安全管理对象,采用病人安全管理措施。结果:护理不良事件发生情况显著降低,病人对护理人员满意度及护理质量显著提高。结论:病人安全管理运用于乡镇医院的护理管理实践中,可降低不良事件的发生率,有助于进一步提高护理质量。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责任分区模式在综合性医院门诊输液室应用的效果。方法 2012年5月起宁波大学医学院附属医院输液室将120个座位分为3个责任区,并对3个责任区患者的输液操作、观察与健康教育等实施小组包干,护士长或责任组长进行监督。比较责任分区模式实施前后,患者输液意外发生率和患者的满意度。结果实施责任分区模式后,患者输液意外发生率明显下降,患者满意度有明显提高,与责任分区模式实施前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采取责任分区管理模式可以增加护士工作的责任心,有效减少输液意外的发生,提升患者的满意度,保障了输液安全。  相似文献   

14.
在护理管理者参与和指导下进行有效的人事、质量、医院感染、环境管理,可以在很大的程度上减少差错事故的发生。有效的护理管理对涉外诊所的安全起到了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目标管理理论在临床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2009年3月~2012年3月我院采用目标管理理论对临床科室进行管理,比较实施前后护理质量、护士长综合素质及患者满意度。结果:目标管理理论实施后基础护理、护理文件书写及护理服务规范等护理质量明显高于实施前(P<0.05),护士长业务能力、沟通能力及管理思路等明显优于实施前(P<0.05),患者满意度明显高于实施前(P<0.05)。结论:运用目标管理理论管理临床科室,可明显提高护理质量及护士长综合素质,改善护患关系。  相似文献   

16.
目的:优化设计围手术期护理记录单,探讨其应用效果。方法:将多种护理记录单进行优化组合为一体,应用于临床,对书写所耗时间、书写量及护士满意度与传统计录单进行比较。结果:使用优化前后的围手术期护理记录单在记录所耗时间及护士满意度方面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使用优化后的手术护理记录单能节约护士的记录时间,提高护士满意度,增加护士对病人的直接护理时间,提高手术室工作质量,保证病人安全。  相似文献   

17.
目的加强护理安全管理,提高责任意识和护理安全水平。方法建立医患关系协调管理网,采取案例分析与护理安全隐患查找相结合的方法,在全院护士中开展法制和安全教育活动。结果护士学法需求和安全隐患意识提高。结论医患关系协调管理网的建立,促进了安全隐患管理与持续质量改进的有机结合,提高了护理安全水平。  相似文献   

18.
目的 减少老年患者住院期间的不良事件发生,确保老年患者安全.方法 提高护理人员的风险管理意识,评估患者的安全风险,针对患者的风险因素采取加强健康知识的指导、突出重点环节的安全防护、加强重点时段的安全管理、强化重要临床指标的护理观察等措施,实施护理安全管理.结果 提高了患者、护理人员满意度及护理工作质量,差异均具有统计学...  相似文献   

19.
目的了解护士对患者安全文化认知及组织气氛感的现状及其关系,为制订安全管理措施提供依据。方法对西安市4所医院527名护士采用医疗机构患者安全文化量表及护士组织气氛感量表进行调查。结果护士对患者安全文化认知总均分为(3.41±0.52)分,处于较高水平;组织气氛感总均分为(2.67±0.44)分,处于中等偏上水平;安全文化认知与其组织气氛感呈正相关(P0.05)。结论护士安全文化认知现状及组织气氛感知水平还有很大提升空间,管理者应从医院组织层面的资源保障及管理支持、团队行为等着手改善临床护士的组织气氛感,促进护士形成积极的患者安全意识及行为,保障患者安全。  相似文献   

20.
目的:从护士角度了解病人安全文化现状,为病人安全文化改进提供依据。方法:采用便利抽样,运用医院病人安全文化调查表对上海某儿童医院280名护士进行调查。结果:有超过半数(63.6%)的护士对所在科室患儿安全评价为"优秀"(17.1%)或"很好"(46.4%)。病人安全文化的认知同意率较高的维度依次为:科内团结合作(93.4%)、组织学习与持续改进(91.9%)、对错误的反馈与沟通(80.0%)。同意率较低的维度包括:对错误的非惩罚性反应(29.0%)、科室间协作(51.7%)、对病人安全的总体感觉(53.1%),这些为待改进的主要领域。不同科室护士对于病人安全文化的评估结果有统计学差异。结论:该院有着积极的患儿安全文化,但部分领域仍须改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