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中药治疗痤疮40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01年3月~2002年3月,笔者单纯用中药治疗面部痤疮40例,取得较好疗效,现报道如下。 1 临床资料 40例病人均为门诊病例,其中男10例,女30例;年龄15~31岁;病程15d~6年。辨证分型:肺胃湿热证(症见颜面有红色炎症性丘疹及黑头粉刺,口臭,口干欲冷饮,大便结,尿黄,舌红苔黄)25例;炽热毒盛证(症状以面部炎症性丘疹顶端有脓疱为主要表现,大便干结,舌红,苔黄,脉洪大)15例。 2 治疗方法 肺胃湿热证,药用:桑叶、黄芩、黄连各10g,枇杷叶15g,侧柏叶、竹叶各10g,板兰根15g,生石膏20g,生地、丹皮各10g,银花15g,赤芍10g。 炽热毒盛证,在上述…  相似文献   

2.
笔者用玄参为主治疗皮肤病,举例介绍如下.痤疮:周某,男,20岁,因面部痤疮3年余,于2009年6月28日初诊.诊见:面部大量红色粉刺、丘疹及数个脓疱,触之则痛,口臭,便秘,舌红、苔黄,脉滑.诊断:痤疮.中医辨证:肺胃热盛.治法:清泄肺胃,凉血解毒.处方:玄参、白花蛇舌草各30g,金银花、连翘、蒲公英、天花粉、生地黄、桑白皮、枇杷叶各15g,黄芩、皂角刺各10g.治疗1个月,皮疹消退.  相似文献   

3.
中医治疗痤疮临床验案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痤疮是一种临床上常见的皮肤病,多见于青春期,是发生在颜面、胸、背等处的一种毛囊、皮脂腺引起的慢性炎症性疾病,其临床表现:在皮脂腺发达部位见毛囊性丘疹或黑头粉刺,周围红肿,指压有米粒大黄白色溢出物,溃破后遗留暂时色素沉着及结节,脓肿,疤痕甚至橘皮脸,伴皮脂溢出。病情缠绵难愈。病位主要在肺、胃经,以肺经风热,胃肠湿热,痰湿凝结症居多。西医治疗通常使用抗菌消炎等方法治疗,疗效均不理想。近年来笔者应用中药治疗该病,效果令人满意。现报道如下。1肺经风热型丘疹红肿疼痛,颜面潮红,火欣热或有脓包,舌红苔薄黄,脉浮数。治宜:宣肺散…  相似文献   

4.
中医药治疗痤疮近况与探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痤疮,祖国医学称为“粉刺“或”“酒刺”,是一种毛囊、皮脂腺的慢性炎症,好发于青年颜面及胸背部,可形成黑头粉刺、丘疹、脓疱、结节和囊肿等皮损疾患。现代医学治疗本病在目前尚无满意疗效。近年来,许多临床工作者运用中医药治疗痤疮,取得了一定的疗效和经验。现综述如下: 1 内服疗法 1.1 辨证分型内服: 马氏将痤疮分为肺胃湿热型,治以宣肺清热、通腑利湿。取生石膏30g,黄芩、批杷叶、山栀各10g,黄连6g,生地、桑白皮、槐花、蛇舌草、赤茯苓各15g。痰热互结型,治以活血祛瘀、化痰散结,取庶(庶虫)虫、生甘  相似文献   

5.
青年女性痤疮中医分型与血清性激素水平相关性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探讨青年女性痤疮中医辨证分型与血清性激素水平的相关性。方法:将青年女性痤疮患者分为肺胃蕴热型、瘀热痰结型、冲任不调型,观察比较肺胃蕴热型、瘀热痰结型、冲任不调型及正常对照组间睾酮、雌二醇水平,分析各中医分型与性激素水平间的关系。结果:瘀热痰结型、冲任不调型睾酮水平较肺胃蕴热型及正常对照组明显升高(P<0.01),经2个月的治疗后,瘀热痰结型、冲任不调型痤疮患者睾酮水平均有明显降低(P<0.01)。结论:青年女性痤疮中医分型与血清性激素水平有一定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6.
电火针治疗痤疮52例临床观察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痤疮,中医称“粉刺”。多由肺胃蕴热,上薰颜面,血热瘀滞而成,亦与过食膏粱厚味有关。笔者近3年来用电火针治疗痤疮52例,获得满意疗效,现报道如下。52例中男33例,女19例;年龄15~37岁;病程2~18年。治疗方法:①选穴:肺俞、膈俞、肾俞。重者加风门,极重者再加胃俞。②刺法:用电火针  相似文献   

7.
外感发热 ,证虽简单 ,但病机多样又多兼证 ,须辨证施治 ,方可取效。1 肝肺郁热 再感风邪[例 1]罗某 ,女 ,2岁 ,发热 6 d。 1周前突发双眼红肿、疼痛 ,以左眼为甚 ,伴体温升高达 39℃ ,昼低夜高 ,服扑热息痛等药则汗出热退 ,复又升高。查体见眼睑红肿 ,鼻塞流清涕 ,咳嗽痰不多 ,咽红 ,手足冷 ,无汗 ,舌红苔少 ,指纹紫 ,指甲淡。证属肝肺蕴热 ,复感风邪 ,治以清热疏风利咽。药用 :柴胡 6 g,桑白皮 6 g,半夏 3g,黄芩 3g,荆芥穗 3g,地骨皮 3g,儿茶 3g,牛蒡子 5 g,鳖甲 3g。服药 1剂 ,发烧即退 ,诸症大减。考虑患儿体虚 ,易反复 ,随拟玉屏风散…  相似文献   

8.
急性风湿热多属中医热痹,常用白虎加桂枝汤为主方临床加减治疗。曾治金某某,女,13岁,学生。患者发热、四肢关节游走性红肿热痛1周而来诊。症见:发热38.5℃,右足踝及两手腕红肿疼痛,痛处手不可近,伴咽痛、口干、汗出、纳差、舌红、苔腻、脉数。体检:扁桃体充血肿大、咽红。心尖区有Ⅱ级吹风样收缩期杂音,实验室检查:血白细胞11.5×10~9/L,中性0.78,淋巴0.20;血沉26mm/h;抗“O”1500U。辨证:风湿热痹。治以白虎加桂枝汤加味;生石膏(先煎)20g,知母10g,甘草5g,桂枝10g,忍冬藤15g,赤芍10g,3剂,每日1剂,分2次服。复诊:热势稍退为38℃,咽痛等症减轻,但关节红肿  相似文献   

9.
寻常性痤疮是青春期的常见病、多发病,近年来中医药治疗本病取得了满意疗效。中医辨证临床常以肺胃蕴热型较为常见,笔者通过对近年来相关文献的查阅及总结,对肺胃蕴热型寻常性痤疮中药内服治疗近况进行综述,以期指导临床治疗。  相似文献   

10.
余月娟 《河南中医》2012,32(7):856-856
痤疮多由肺胃蕴热、心火旺盛、相火偏旺发于肌肤所致,临床可将其分为肺胃蕴热、湿热胶结、毒热瘀阻、肾阴亏虚四型,以紫玉汤为主,辨证治疗.  相似文献   

11.
1肾结石并急性肾炎王某,男,43岁,1995年1月20目初诊。患者以肾结石病史1年,发热3天来诊。症见颜面潮红,视力模糊,面目、下肢浮肿,咽喉肿痛,口苦口粘,口渴喜饮,腰痛,小便赤涩量少,大便不爽,舌红苔黄腻,脉浮滑。尿常规示:蛋白(+++),红细胞(++++);B超示:左肾结石。中医辨证为风邪犯肺,邪热内传,湿热蕴结下焦。治宜宣肺利水,清热解毒,逐瘀通淋。方用麻黄连翘赤小豆汤化裁:麻黄6g,杏仁9g,连翘20g,赤小豆15g,银花30g,板蓝根20g,金钱草30g,白茅根30g,青皮10g,浙贝母15g,他山甲12g(先煎),鸡内金15g…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泻肺清胃汤联合复方消痤溶液治疗肺胃蕴热型寻常痤疮的临床疗效。方法将90例肺胃蕴热型痤疮患者随机分成两组,治疗组45例,早晚各服泻肺清胃汤加减药液一次,并各在患处清洁消毒后用复方消痤溶液纱布外敷一次;对照组45例,口服维胺脂胶囊,50mg/次,3次/日,并患处局部应用氧氟沙星凝胶外涂,2次/日。均连续治疗4周,4周后观察临床疗效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治疗组与对照组有效率分别是97.8%和75.6%,经统计分析,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泻肺清胃汤联合复方消痤溶液治疗肺胃蕴热型寻常性痤疮疗效显著,可标本兼治,提高临床治愈率。  相似文献   

13.
近 2 0年来 ,笔者在临床中依据“不通则痛 ,通则不痛”理论 ,采用通络法辨治三叉神经痛 ,取得较好疗效。现将体会介绍如下。1 清胃泻火通络法本法适用于阳热偏盛、风邪袭络所致的三叉神经痛。本型多见于青壮年之体 ,症见颜面局部疼痛 ,伴面红目赤 ,烦躁不安 ,口渴欲饮 ,口臭便干。舌红、苔黄 ,脉滑数。治疗拟用三黄合剂 :大黄、黄连、升麻、天麻各 1 0 g,生石膏 3 0 g,川芎 1 5 g,全蝎、甘草各 6g,蜈蚣 1条。诸药相合 ,共奏清胃泻火、通络止痛之功。如治段某 ,男 ,3 3岁。汽车司机。 1 984年6月 2 3日初诊。右侧牙齿和面颊部肌肉阵发性跳痛…  相似文献   

14.
面部痤疮,多发于青年男女,故有“青春疙瘩”“粉刺”之称。在祖国医学中,认为痤疮发病,多因肺胃蕴热,上熏颜面,血热瘀滞而成。痤疮治疗方法虽多,但疗效多不满意。我院针灸门诊,经过3年多的临床实践,不断摸索、改进,筛选出9个穴位加减治疗,取得了较好的疗效。特介绍如下,以供参考。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泻肺清胃汤联合复方消痤溶液治疗肺胃蕴热型寻常痤疮的临床疗效.方法:将90例肺胃蕴热型痤疮患者随机分成2组,治疗组45例,早晚各服泻肺清胃汤加减药液一次,并各在患处清洁消毒后用复方消痤溶液纱布外敷1次;对照组45例,口服维胺脂胶囊,50mg/次,3次/日,并患处局部运用氧氟沙星凝胶外涂,2次/日.均连续治疗4周,4周后观察临床疗效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治疗组与对照组有效率分别是97.8%和75.6%,经统计分析,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泻肺清胃汤联合复方消痤溶液治疗肺胃蕴热型寻常性痤疮疗效显著,可标本兼治,提高临床治愈率.  相似文献   

16.
江花 《河南中医》2005,25(3):80-80
李某,女,28岁,2003年12月23日来诊。自述昨日傍晚时右腰部隐隐酸痛不适,未予特殊处理,今晨起觉咽喉略痛,小便有热灼感,下午病情加重,每隔15~30min小便1次,小便将尽时,自觉膀胱有拘急空痛感,尿道热涩刺痛,心烦,小便滴沥有未尽之感,便纸上有淡红血迹,此后几次发现有血块,血丝,精神异常紧张,故前来就诊。检见颜面部额头、鼻部及下颌有痤疮如丹,无脓;肾区无叩痛;小腹膀胱区有轻压痛;外阴尿道口处有红肿,未见异常分泌物。舌红苔薄白,脉滑数。诊断为实证血淋。  相似文献   

17.
1 病例报告患者 ,男 ,4 1岁 ,因鼻梁中部反复感染于 1997年 6月来我科就诊。患者 1年来无明显诱因鼻梁中部反复感染 ,本次复发已 10余天 ,经消炎 ,对症治疗症状改善不明显。诊时见局部红肿 ,中心部溃烂 ,有脓性分泌物 ,伴有疼痛 ,心烦不安 ,口舌生疮 ,舌质红 ,尖部为甚 ,脉数。证属心经蕴热 ,给予清心泻热 ,导赤散加减治疗。生地 2 0 g、木通 10 g、生草 10 g、竹叶 6 g、赤芍 10 g、丹皮10 g、黄连 6 g、旱莲草 15g,每日 1剂水煎早晚分 2次口服。 5剂后复诊 ,疼痛减轻 ,红肿消退 ,口疮愈合。效不更方。上方去苦寒之黄连 ,木通减量为 6 g,…  相似文献   

18.
笔者在治疗胃痛方中加用蒲公英 15~ 30 g,可取泄热、通滞、止痛、消痛之效 ,仅举例说明之。刘某 ,女 ,34岁。患慢性萎缩性胃炎近 10年。自诉 :胃脘呈烧灼样痛 ,伴腹胀 ,嗳气 ,纳呆 ,形体消瘦 ,神疲乏力 ,夜寐不宁 ,手足心发热 ,小便黄 ,舌红、苔薄黄 ,脉弦细。胃镜检查示 :萎缩性胃炎、胃窦部炎性息肉。病理活检诊断为 :萎缩性胃炎。方拟 :玄胡索、川楝子、沙参各 15 g,麦冬、枳壳、夜交藤、杏仁各 12 g,百合 2 0 g,鸡内金 6 g,柴胡、甘草各 10 g。煎水取汁连服数剂 ,上症减半 ,唯胃脘灼痛如故 ,故在上方中加蒲公英 15 g,再服 10余剂 ,灼痛…  相似文献   

19.
1 急性乳腺炎 王某, 32岁,已婚, 2002年 6月 20日初诊.患者产后 12d,右乳房突然红肿热痛,逐渐加剧,伴高热、寒颤 2d.患者 2年前左乳房患急性乳腺脓肿行手术切开引流,创口 1月方愈,唯恐再次手术而受皮肉之苦,求治中医.现乳房痛如刀割,面色苍白,颜面汗出,痛苦难忍;体温 39.3℃;检查:右乳房红肿灼热,乳头不能挺立,乳头孔中见一处皲裂结痂堵塞乳管,乳汁不能排出;诊脉洪大而数,舌质红,舌苔偏黄.笔者先以消毒之棕榈毛根疏通乳头孔结痂处,然后其嘱尽量排空乳汁.另予蒲公英 20g,金银花、野菊花、紫花地丁、紫背天葵子各 15g,三叶青 20g,鹿角霜 12g,皂角刺 12g,路路通 12g,生甘草 10g.水煎服,每日 1剂.服药 5d后诸症悉减.  相似文献   

20.
目的:进一步探讨滋阴疏肝汤调节痤疮患者内分泌异常的机理以及中医辨证治疗痤疮的科学性。方法:对不同证型的女性痤疮患者分别给予滋阴疏肝汤治疗及辨证治疗,观察比较滋阴疏肝汤对各证型的临床疗效及对内分泌异常的影响。结果:肺胃蕴热型痤疮采用滋阴疏肝汤治疗疗效低于枇杷清肺饮(p<0.05);瘀热痰结型痤疮滋阴疏肝汤与加味桃红四物汤有显著疗效,且疗效差异不显著(p>0.05);冲任不调型痤疮滋阴疏肝汤有显著疗效,疗效优于肺胃蕴热组、瘀热痰结组(p<0.05)。结论:滋阴疏肝汤有调节痤疮患者内分泌功能异常的作用,对内分泌功能异常的痤疮患者有显著疗效,对内分泌功能正常的肺胃蕴热型患者疗效低于中医辨证治疗组;痤疮的发病是内分泌异常及其他多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痤疮的中医治疗仍应遵循辨证论治的原则。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