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心肌桥64排螺旋CT冠状动脉成像及冠状动脉造影影像学特点及临床特征。方法回顾性分析256例确诊心肌桥患者的检出率、部位、临床表现、心电图、心脏超声和治疗情况。结果冠状动脉造影检出率为3.96%,64排螺旋CT检出率29.68%;壁血管狭窄率冠状动脉造影为(48.8±21.2)%,64排螺旋CT为(32.6±13.2)%;前降支心肌桥占92%;单纯心肌桥41例(16.02%),合并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或冠心病96例(37.50%),合并高血压、高血脂或糖尿病97例(37.89%);心肌桥患者主要表现为胸痛、胸闷、心悸等;心电图表现以非特异性ST-T改变为主,心脏超声收缩功能正常,部分患者舒张功能下降。结论 64排螺旋CT诊断心肌桥优于冠状动脉造影。心肌桥患者多伴有冠心病、高血压等疾病,临床表现多样,治疗以药物为主。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心肌桥64排螺旋CT冠状动脉成像及冠状动脉造影影像学特点及临床特征。方法回顾性分析256例确诊心肌桥患者的检出率、部位、临床表现、心电图、心脏超声和治疗情况。结果冠状动脉造影检出率为3.96%,64排螺旋CT检出率29.68%;壁血管狭窄率冠状动脉造影为(48.8±21.2)%,64排螺旋CT为(32.6±13.2)%;前降支心肌桥占92%;单纯心肌桥41例(16.02%),合并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或冠心病96例(37.50%),合并高血压、高血脂或糖尿病97例(37.89%);心肌桥患者主要表现为胸痛、胸闷、心悸等;心电图表现以非特异性ST-T改变为主,心脏超声收缩功能正常,部分患者舒张功能下降。结论 64排螺旋CT诊断心肌桥优于冠状动脉造影。心肌桥患者多伴有冠心病、高血压等疾病,临床表现多样,治疗以药物为主。  相似文献   

3.
张正铿  陈燕浩  金朝林  张树桐 《临床荟萃》2011,26(16):1394-1396,1400,F0002
目的探讨64排螺旋CT血管造影(CTA)与冠状动脉造影(CAG)对心肌桥诊断的应用价值。方法 912例患者先后进行CTA检查和CAG检查,判断有无心肌桥-壁冠状动脉存在,将两者结果进行Kappa检验和配对t检验,判断两者间差异有无统计学意义。结果 CTA发现104例患者共121段存在心肌桥-壁冠状动脉,其中深在型心肌桥-壁冠状动脉42段,浅表型心肌桥-壁冠状动脉79段;而CAG发现97例患者共114段存在心肌桥-壁冠状动脉,其中深在型心肌桥-壁冠状动脉42段,浅表型心肌桥-壁冠状动脉72段。两者相比较,诊断深在型及浅表型心肌桥-壁冠状动脉两者Kappa一致性好(Kappa=1.000、0.877),42段深在型-壁冠状动脉心肌桥长度CTA(11.25±4.20)mm vs CAG(9.56±3.67)mm,壁冠状动脉狭窄程度CTA(50±12)%vs CAG(59±12)%(均P〈0.01);72段浅表型-冠状动脉心肌桥长度CTA(7.39±3.02)mm vs CAG(5.54±2.18)mm,壁冠状动脉狭窄程度CTA(31±10)%vs CAG(38±11)%(均P〈0.01)。结论 CTA能够诊断各型心肌桥-壁冠状动脉存在以及准确测量心肌桥长度,而测量壁冠状动脉狭窄程度则CAG优于CTA。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究64排螺旋CT冠状动脉血管造影成像技术在心肌桥-壁冠状动脉诊断中的应用价值,为临床心肌桥-壁冠状动脉的诊断提供理论参考。方法选取该院2013年7月至2014年6月收治的208例行64排螺旋CT冠状动脉成像检查的受检者作为研究对象(受检者包括于医院体检的健康人群和心脏病患者),探究其心肌桥-壁冠状动脉的发生情况,具体包括心肌桥-壁冠状动脉的发生部位、特征、发生率以及血管壁粥样硬化的发生率。结果 208例受检者中,54例检查出现心肌桥,检出率为25.96%,共检出65处心肌桥。前降支近段心肌桥3处,构成比4.6%,1处见近端冠脉斑块;前降支中段心肌桥41处,构成比63.1%,14处见近端冠脉斑块;前降支远段心肌桥8处,构成比12.3%,3处见近端冠脉斑块;第一对角支心肌桥4处,构成比6.2%,1处见近端冠脉斑块;钝缘支心肌桥6处,构成比9.2%,2处见近端冠脉斑块;右冠中段心肌桥3处,构成比4.6%,1处见近端冠脉斑块。心肌桥轻度狭窄患者心肌桥厚度为(0.52±0.67)mm,长度为(22.81±13.43)mm;心肌桥中度狭窄患者心肌桥厚度为(2.48±1.24)mm,长度为(26.94±8.53)mm;心肌桥重度狭窄患者心肌桥厚度为(3.41±1.68)mm,长度为(17.63±11.08)mm。结论 64排螺旋CT冠状动脉血管造影成像技术可以安全准确地诊断心肌桥-壁冠状动脉,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值得临床工作中广泛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5.
朱海东 《浙江临床医学》2007,9(9):1278-1279
覆盖在心肌表面冠状动脉上的心肌束称为心肌桥(my.oeardialbridge),位于心肌桥下的冠状动脉称为壁冠状动脉(删脚coronaryartery)。这种冠状动脉特殊的走行变异致使心脏收缩期该段冠状动脉受到挤压而出现管腔狭窄甚至闭塞,引起心绞痛、心率失常、心肌梗死,严重时可导致猝死。长期以来对心肌桥的诊断主要依靠选择性冠状动脉造影,本研究利用16层螺旋CT血管成像技术,并与冠状动脉造影结果对照,旨探讨多层螺旋CT对心肌桥诊断的价值。  相似文献   

6.
目的利用64层螺旋CT冠状动脉成像探讨壁冠状动脉在收缩期、舒张期的狭窄程度与冠状动脉粥样硬化形成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1668例行冠状动脉CTA扫描病人,选择其中50例心肌桥病人多期成像均较满意,并测量心肌桥长度、厚度及壁冠状动脉在收缩期、舒张期受压程度及其对伴随的动脉粥样硬化情况进行评估分析结果1668例病人中463例发现心肌桥(27.7%)、左前降发生率最高达75%(347/463),50例病人心肌桥的平均长度为12.3mm,平均深度为2.9mm,心肌桥长度大于10mm时,纵深型心肌桥壁冠状动脉受压程度舒张中期与收缩中期基本一致,而表浅型心肌桥冠状动脉受压于收缩中期持续至舒张中期,壁冠状动脉受压情况与心肌桥厚度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所致狭窄程度存在一定关系结论心肌桥厚度及长度与壁冠状动脉受压程度及邻近冠状动脉斑块形成相关;对浅表浅型及纵深型心肌桥舒张期受压程度评估更具有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究壁冠状动脉心肌桥造影的护理干预效果。[方法]选取2014年5月—2017年5月在医院就诊及行冠状动脉造影的20例心肌桥病人作为研究对象,并对其进行回顾性分析,造影前、造影过程中、造影后对20例心肌桥病人给予积极有效的护理,分析20例心肌桥病人的护理干预效果。[结果]20例心肌桥病人顺利完成相关检查,病人术中配合均良好,得到满意的检查图像,有1例病人在检查后发生轻度不良反应,无一例病人出现中度、重度不良反应。[结论]对壁冠状动脉心肌桥造影病人实施护理干预可保证检查顺利完成,提高造影成功率以及检出率,得到高质量的造影图像,对心肌桥病人的临床诊断和治疗具有重要价值和意义。  相似文献   

8.
正常冠状动脉主干及其分支行走于心外膜下脂肪组织内或心外膜的深面,而有部分冠状动脉全部或部分被浅层心肌掩盖,在心肌内行走一段距离后又浅露出心肌表面,被心肌掩盖的动脉段称壁性冠状动脉或隧道型冠状动脉,掩盖动脉的心肌称作心肌桥.心肌桥能造成对冠状动脉的机械压迫导致严重的心肌缺血事件,可以与动脉粥样硬化、心肌肥厚并存,常被误诊为冠心病与肥厚性心肌病.本文旨在结合临床所见的12例心肌桥病人的特征及治疗现状加以阐述,以引起对该病的重视.  相似文献   

9.
目的:分析探讨冠状动脉CTA和DSA诊断心肌桥的临床价值,为临床诊治心肌桥提供参考依据。材料与方法:选择我院收治的经病理证实的心肌桥患者作为本次研究的对象,共52例,患者的收治时间在2014年4月21日至2016年3月21日期间,所有患者均采取冠状动脉CTA和DSA诊断,并分别作为CTA组和DSA组,诊断结束后,对比两组的诊断符合率。结果:CTA组的诊断符合率为96.15%(50/52),DSA组的诊断符合率为71.15%(37/52),两组的诊断符合率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CTA组的前降段支中段心肌桥诊断符合率、前降支远段心肌桥诊断符合率均高于对照组(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冠状动脉CTA诊断结果表明,52例患者的平均冠状动脉直径为(2.67±0.23)mm,平均心肌桥埋深深度为(2.16±0.04)mm。结论:与DSA诊断相较,冠状动脉CTA诊断心肌桥更具临床价值,其检出率较高,可有效避免漏诊和误诊情况,且该诊断方法可以直接显示心肌桥的壁血管形态特征,对心肌桥的深度和范围均具有清晰的反映,可为临床病情的判断、心肌缺血的原因、治疗方案的选择提供准确的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64层螺旋CT冠状动脉成像对壁冠状动脉心肌桥诊断价值。方法:收集1329例确诊为心肌桥患者的影像资料,分析冠状动脉的心肌桥影像表现及桥前冠状动脉硬化的表现。结果:1329例心肌桥患者壁冠状动脉在心肌内行走一段距离后,又浅露于心肌表面,即表现为“上下台阶”征,前降支合并桥前血管冠状动脉硬化者最多,为448例占33.7%。结论:64层螺旋CT血管造影能准确显示心肌桥形态及桥前前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特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