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分析讨论躯体功能障碍癔症患者的临床症状、诊断和治疗方法.方法:对本院收治的25例躯体功能障碍癔症患者的临床症状和治疗方法进行分析,从而得出结果.结果:不良的外界暗示或精神因素、自我暗示等都能够引起癔症的发病,在对患者进行心理治疗的同时,配合药物治疗,即静脉注射10%的葡萄糖注射液20ml和10%的葡萄糖酸钙注射液10ml或肌肉注射10~20ml地西泮,同时加上针灸穴位治疗,有良好治愈效果.结论:癔症的临床表现各有不同,通过心理治疗、药物治疗、针灸治疗,患者的症状均有减轻甚至症状消失.  相似文献   

2.
目的:分析急诊癔症患者的临床特点,为癔症的早期诊断、早期治疗提供依据。方法:对256例急诊癔症患者的年龄、性别、发病因素及临床表现进行整理分析。结果:急诊癔症患者占同期抢救患者的2.67%,98.44%的患者均有明确的精神刺激因素诱发,临床表现以躯体障碍为主,男性高发年龄为18~25岁,女性以26~35岁多见。结论:急诊癔症患者以躯体障碍为主,关注患者早期的心理干预,注重心理治疗,可促进癔症患者的康复,防止病情反复发作及病情慢性化。  相似文献   

3.
目的对近20年住院癔症病例的临床特点、住院情况作一简要的回顾总结。方法自1984年12月到2004年11月的148例初次入院的癔症患者,对患者的初发病年龄、性别、不同年代住院情况等情况进行登记、统计、分析。结果20年癔症病例占同期初次住院病人的5.5%,住院病例中35岁前开始发作的占68.2%,85.8%的病人均有明确的精神刺激。临床表现方面,癔症性精神障碍占69.6%,男性比女性有更多的癔症性躯体障碍。结论根据实践,癔症患者住院近10年较以前减少,癔症患者住院高峰在35岁前,在校的中小学生的发病住院在增多。男性比女性有更多的躯体性障碍。在治疗中要注重心理治疗方面的工作。  相似文献   

4.
目的 分析135例癔症儿童的临床特征、个性特征及发病诱因,以期早发现、早治疗和预防儿童癔症.方法 选择2007~2009年确诊的7岁以上儿童癔症患者135例,对其进行心理咨询、临床观察和个性测验.结果 135例患者年龄7~17岁,女孩(64.4%)明显多于男孩(35.6%),发病形式多种多样,其中躯体功能障碍(60.0%)明显多于精神症状(40.0%),个性中情绪不稳定型高达67.4%,诱因中单项以家庭婚姻不良因素最多(占总的22.2%,占单项因素的45.5%),但多数为混合性不良因素(51.1%).结论 儿童癔症以躯体功能障碍表现形式为主,情绪不稳定型个性儿童相对更容易患癔症.  相似文献   

5.
彭海珍 《中国医药导报》2009,6(14):165-165,168
目的:总结小儿癔症临床特征以便于早期诊断治疗。方法:回顾总结20例癔症患儿的病史资料并进行临床分析。结果:小儿癔症临床表现多种多样,多以运动、感觉障碍或躯体症状为主;发作常由于情绪因素引起,通过心理暗示治疗多能恢复。结论:应重视小儿心理教育,为促进小儿心理发育。家庭、社会、学校应密切合作。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综合医院急诊癔症诊治的临床特点。方法:对2007年2月~2009年2月收治的167例急诊癔症患者病例进行回顾性分析,探讨其临床特征。结果:癔症患者多有明确的精神刺激史;临床表现形式多种多样,以躯体运动和感觉障碍最多见。结论:早期关注患者的心理,采用暗示治疗、心理治疗和抗焦虑镇静药联合治疗是治疗癔症的较佳方案。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奥瑞姆自护模式对癔症患者社会功能缺陷的康复效果。方法:将我科收治的40例癔症患者随机分为自护组(研究组20例)及传统护理组(对照组20例),分别给予相应的护理,应用精神病患者康复疗效评定量表(IPROS)在发病时和康复出院后各评定一次,分析两组患者社会功能恢复情况。结果:自护组的社会功能改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奥瑞姆自护模式能提高癔症患者的社会功能。  相似文献   

8.
杨洪涛 《吉林医学》2013,34(17):3421-3422
目的:探讨癔症急性发作的特征、临床表现和治疗,为急诊处理提供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收治癔症患者62例的特征、临床表现和治疗效果。结果:62例患者中平均年龄26岁,其中女51例(82.25%),男11例(17.75%);学生13例,工人18例,农民8例,家庭主妇15例,服务人员8例;发病者表现:四肢痉挛、抽搐、呼吸困难、过度换气、昏迷状、呼之不应、胃肠道症状等,多数患者存在两种或两种以上临床表现。分别给予暗示治疗、控制呼吸、镇静、注射葡萄糖酸钙等治疗后,62例患者均痊愈离院。结论:癔症发病中女性高于男性,文化水平低者发病率高,主要表现为四肢痉挛、抽搐、昏迷状、呼之不应、过度换气等,癔症患者虽然起病急骤,但一般不需要住院治疗,暗示及对症治疗效果良好,部分患者易复发。  相似文献   

9.
崔德君 《吉林医学》2012,33(25):5547-5548
目的:分析儿童癔症的临床特征、个性特征及发病诱因,以期早发现、早治疗和预防儿童癔症。方法:选择确诊的7岁以上儿童癔症患者29例,对其进行心理咨询、临床观察和个性测验。结果:29例患者年龄7~17岁,女性(65.5%)明显多于男性(34.5%),发病形式多种多样,其中精神症状(62.1%)明显多于躯体功能障碍(37.9%)。个性中情绪不稳定型高达67.4%,诱因中单项以家庭婚姻不良因素最多(占全部22.2%,占单项因素的45.5%),但多数为混合性不良因素(51.1%)。结论:儿童癔症以精神症状表现形式为主,情绪不稳定型个性儿童相对更容易患癔症。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丹参川芎嗪注射液联合二丁酰环磷腺苷钙治疗慢性收缩性心力衰竭的疗效。方法:将96例慢性心力衰竭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48例和对照组48例,对照组给予吸氧、利尿、洋地黄、血管扩张剂、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抗感染等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予以二丁酰环磷腺苷钙(上海第一生化药业有限公司生产)(20~40)mg加入5%葡萄糖注射液150mL,一天一次;丹参川芎嗪注射液(贵州特拜制药有限公司生产)10mL,加入5%葡萄糖注射液150mL,一天一次,静脉滴注,以上两药均7天为一个疗程,连用两个疗程,比较治疗前、后心功能改善情况。结果:两组临床表现均有所改善,均无严重不良反应,但治疗组临床症状改善程度更明显,临床疗效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丹参川芎嗪注射液联合二丁酰环磷腺苷钙治疗慢性收缩性心力衰竭患者心功能明显改善、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11.
目的 分析晚发型重症肌无力(LOMG)患者的临床特点及预后。方法 选取2015年1月—2017年1月潍坊市人民医院、山东省千佛山医院、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收治的45例LOMG患者为研究对象,回顾性分析患者的一般情况、首发临床症状及Osserman分型、合并症、实验室检查、治疗及随访情况,比较不同首次发病年龄、预后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45例LOMG患者,其中男28例,女17例;平均首次发病年龄(73.4±9.7)岁;首发临床表现为眼肌受累38例(84%),球麻痹31例(69%),抬头无力6例(13%)。Osserman分型,发病初期:Ⅰ型10例,Ⅱ型27例,Ⅲ型8例;极期:Ⅰ型7例,Ⅱ型15例,Ⅲ型21例,Ⅳ型2例。18例(40%)患者存在与重症肌无力相关的自身免疫功能障碍,41例(91%)患者至少有1种合并症。43例接受抗乙酰胆碱受体抗体(AchR-Ab)检测患者中39例(91%)阳性,33例接受胆碱酯酶抑制试验患者中31例(94%)阳性,33例接受神经肌肉电生理检查患者中20例(61%)存在异常。10例患者有1种或多种自身抗体水平升高。42例行胸部影像检查患者中7例(17%)显示胸腺异常。42例(93%)患者接受抗胆碱酯酶抑制剂治疗,36例(80%)患者接受常规免疫抑制治疗,10例(22%)患者行胸腺切除术。不同首次发病年龄患者球麻痹发生率、发病初期Osserman分型、病死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死亡患者极期Osserman分型高于存活患者,癌症发生率、随访期间住院次数多于存活患者(P<0.05)。结论 LOMG患者具有多个特点:咽喉肌群易受累,表现形式多样,多合并有自身免疫疾病,胸腺切除治疗效果不佳,临床工作中需提高对该病的认识,做到早期诊断和治疗。  相似文献   

12.
目的:评价环磷酸腺苷葡甲胺(心先安)注射液(MCA)治疗左心室舒张功能障碍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63例左心室舒张功能障碍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心先安注射液治疗组(n=33)患者两组基础临床特征有可比性。治疗前后分别进行临床症状、体征、心室率、血压和左心室舒张功能有关指标的观察和测定,观察疗效和副作用。结果:治疗10-14天后,治疗组临床总有效率80%,对照组总有效率36、4%(P<0.01)。治疗后E/A比值升高差异具有极显著意义(P<0.01)。结论:心先安注射液是治疗左心室舒张功能障碍安全有效的药物,明显优于对照组。  相似文献   

13.
吴媚  李梁  潘丽妹 《柳州医学》2008,21(2):70-72
目的 探讨儿童少年期躯体形式障碍的临床特点。方法 收集42例儿童少年期符合中国精神疾病诊断和分类标准第3版(CCMD-3)诊断标准的躯体形式障碍患者的临床资料,与随机抽取同期就诊的40例成人躯体形式障碍患者,对其发病诱因、临床症状及治疗情况进行对照分析。结果 儿童少年期躯体形式障碍患者发病大多有一定诱因,临床表现以胃肠症状、自主神经紊乱和疼痛障碍为主,与成人组相比较,抗焦虑和抗抑郁药使用频率低(P〈0.05)。结论 儿童少年期躯体形式障碍有一定特点,应重视早期心理干预。  相似文献   

14.
马德有   《中国医学工程》2014,(8):153-153
目的探讨和研究舒血宁注射液治疗急性脑梗死的疗效。方法选取2004-2010年我院收治的48 h内发病的急性脑梗死患者8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40例。治疗组给予舒血宁20 mL+生理盐水250 mL静脉滴注,对照组给予复方丹参注射液20 mL+生理盐水250 mL静脉滴注。分别比较两组治疗前后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及临床疗效。结果治疗结束后,治疗组平均神经功能缺损评分为(21.2±1.1);对照组平均神经功能评分为(25.3±2.3),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基本治愈10例,治疗有效34例,总有效率85.0%;对照组基本治愈7例,治疗有效27例,总有效率67.5%,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舒血宁注射液用于治疗急性脑梗死具有显著疗效。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社区门诊中躯体障碍的临床表现、诊断及治疗.方法:对社区门诊诊断及治疗的63例躯体形式障碍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在社区门诊就诊的躯体形式障碍患者女性居多(90.48%),合并躯体疾病10例(15.87%),临床表现为多样性的躯体不适,5种亚型均有诊断,治疗方法为心理治疗基础上的单用或联用抗焦虑药、抗抑郁药,短期疗效较好(8周),总有效率可达88.93%,除极少部分病例外,药物的不良反应较轻.结论:社区门诊中躯体形式障碍的表现多样,诊断上同躯体疾病相鉴别是关键,合理的治疗能取得较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16.
癔症是一类紧接心理社会刺激起病或发作,症状缺乏病理解剖学和病理生理学基础,可因暗示或“继发得益”发生、加重或减轻、消失的神经症。其具体表现分为癔症性精神障碍和癔症性躯体障碍两类,后者最常见的临床表现为癔症大发作,且有类似癫痫样的抽搐和挺直,诊断时需与癫痫鉴别。本文将2例酷似腹型癫痫的癔症患者的诊治体会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7.
欧伟红 《中外医疗》2012,31(30):20+22-20,22
目的研究因脂肪乳注射液导致的药物不良反应(ADR),以指导合理使用脂肪乳注射液。方法调查研究该院2008年5月—2011年5月的63例脂肪乳注射液致药物不良反应病案,观察其临床反应,分析3种规格的脂肪乳注射液(10%500 mL,20%250 mL,30%250 mL)与药物不良反应的关系。结果 63例脂肪乳注射液致药物不良反应病案中,发热46例(73.02%),胸闷、心律失调6例(9.52%),哮喘4例(6.35%),恶心呕吐5例(7.94%),血压下降2例(3.17%),脂肪乳注射液药物浓度与药物不良反应的关系为10%500 mLADR 9例(14.29%),20%250 mLADR 20例(31.75%),30%250 mLADR 34例(53.9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脂肪乳注射液致药物不良反应临床表现主要以发热为主,ADR发生率同脂肪乳注射液浓度成正比,在实际工作中需要严格用药。  相似文献   

18.
金玉梅 《中外医疗》2013,(31):114-115
目的探讨分析银杏达莫治疗缺血性脑血管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该院80例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银杏达莫组)和对照组(脉络宁组),每组40例,给予治疗组患者静脉滴注20 mL银杏达莫注射液加250 mL 0.9%氯化钠注射液;给予对照组患者静脉滴注20 mL脉络宁加入250 mL0.9%氯化钠注射液,1次/d,10 d为1个疗程。结果治疗组(银杏达莫组)总有效率为92.5%,对照组(脉络宁组)总有效率为70.0%。治疗组(银杏达莫组)与对照组(脉络宁组)两组进行疗效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用银杏达莫注射液对缺血性脑血管病进行治疗,安全、无明显毒副作,其治疗效果显著,可在治疗中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癔症急性发作患者的临床表现与血生化离子改变的内在关系,为急诊处理提供依据。方法观察符合癔症诊断标准的160例急性发作的患者的临床症状,行血生化离子测定,早期予镇静、补充电解质治疗,并对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癔症急性发作患者以转换性躯体障碍症状为主;有近半患者有不同程度血钾下降、血磷下降、血糖升高,有20%~30%患者有不同程度的二氧化碳分压、尿素氮、肌酐下降;羟治疗后92.5%患者症状在150min内缓解。结论生化离子的改变反映癔症急性发作的程度及持续时间,早期应用镇静药物及补充水电解质治疗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20.
癔症(Hysteria)又称歇斯底里,是一种心因性疾病,其表现多种多样。瘫痪是其躯体功能障碍的一种表现。我院2003年1月~2004年4月收治2例癔症性瘫痪患者,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