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我院自1990年11月~1997年5月共施行后房型人工晶体IOL植入术588例612只眼,脱盲率达100%。手术过程中,巡回护士与术者的配合默契,是顺利完成手术的关键之一。因此,笔者将手术中的巡回配合体会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2.
<正> 后房型人工晶体植入术使白内障患者术后视力得到改善,但部分患者术后发生瞳孔上移,降低了已获得的最佳矫正视力,现对我院1998年1月-2001年12月期间老年性白内障后房型人工晶体植人术后39例瞳孔上移患者进行原因分析并讨论预防措施。  相似文献   

3.
随着人工晶体植入术在我国的广泛开展,人工晶体植入术的并发症也越来越多。我们从1990年至今,共收治人工晶体植入并发症14例,现报告如下:1 一般情况本文报告14例,老年性白内障人工晶体植入者9例,外伤性白内障人工晶体植入者5例,取出时间为术  相似文献   

4.
本文通过一则从检查到后期观测的实际案例,分析了青光眼和白内障手术后产生的主要副作用角膜病变产生的主要原因和几种修护型方法,采用羊膜方式能够获得比较优良的治愈效果,基本可以达到提升视力,延长病人用眼寿命的效果,经过多方观察,在2年的时间里,对受治病人进行回访调查基本可以得出结论。角膜植入是相对来说比较安全保险的治疗方法,此外对于羊膜手术的副作用和流程给予介绍,有利于发现新的方式方法,改进治疗措施,减轻病人的痛苦并且达到更好的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5.
目的 应用眼前节OCT对施行有晶体眼后房型人工晶体植入术的患者术前、术后进行检查,以评估手术的安全性.方法 对拟行有晶体眼后房型人工晶体植入术的患者术前应用眼前节OCT测量前房深度、房角宽度,术后3h、1d、1周、1个月、3个月、半年、1年测量前房深度、房角宽度、人工晶体后表面与自然晶体前表面的距离(拱高).结果 术前测量前房深度<3mm的放弃手术,术后测量未形成拱高或拱高过大的患者,若眼压较高及时冲洗前房,避免造成继发性青光眼、瞳孔散大等不良后果.结论 眼前节OCT在有晶体眼后房型人工晶体植入术的术前风险排查、术后的并发症监测中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6.
随着人工晶体植入术的广泛开展,无从白内障患者重见光明,但术后并发症常影响其视力恢复,导致手术失败。我院眼科自1990年以来,行后房型人工晶体植入术千余例,术后出现并发症128例,其中严重并发症37例,经及时观察、护理,患者视力恢复达到97.2%。现将术后37例严重并发症的观察、护理情况分析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7.
目的:在高度近视患者治疗中,探究有晶体眼后房型人工晶体植入术的相关应用效果。方法:筛选2020年2月~2022年5月就诊的38位患者,对患者采用有晶体眼后房型人工晶体植入术治疗,对比患者手术前后的屈光状态、手术效果等指标。结果:在不同治疗干预下,各项参数差异P<0.05。患者治疗前屈光度、裸眼视力、最佳矫正视力低于治疗24个月后。角膜内皮细胞计数明显高于治疗前,数据差异P<0.05;患者治疗24个月后的人工晶体抬高明显低于治疗1个月后,数据差异P<0.05;对比并发症发生率,治疗后一个月的并发症发生率0,治疗24个月后的并发症发生率为1(5.26%),差异P<0.05。结论:通过有晶体眼后房型人工晶体植入术,可以对高度近视患者的视力情况进行有效纠正,治疗效果安全稳定,可以明显矫正近视。  相似文献   

8.
我科从1998年6月到2002年6月,共施行该手术236例。现将护理体会总结如下。 1 临床资料应用美国眼力健公司生产OPSYS型超声乳化仪,对236只眼进行了超声乳化白内障吸出并后房型人工晶体植入(PHACO+IOL)手术。男98例,女116例,年龄在39岁~81岁,平均年龄65.8岁。其中老年性白内障158例,外伤性白内障32例,代谢性白内障46例。术后83.3%的病人矫正视力在0.6以上,其中51.2%视力在1.0以上。 2 围手术期护理 2.1 术前护理  相似文献   

9.
目的 评价虹膜固定型人工晶状体和后房型人工晶体双襻缝线固定术治疗无晶状体眼的疗效.方法 无后囊膜无晶状体眼105例(110眼),55眼行虹膜固定型人工晶体植入术,55眼行后房型人工晶状体双襻缝线固定术.术后随访观察6个月,记录患者手术前后裸眼视力(VA)、最佳矫正视力(BCVA)、眼压(TOP)、手术时间、角膜内皮细胞计数及并发症情况.结果 术后6个月时虹膜固定组BCVA为(0.50±0.26),32眼VA高于术前BCVA,23眼BCVA≥0.5,裸眼视力改善效果明显优于后房型人工晶体固定术组.结论 虹膜固定型人工晶状体植入术治疗无晶状体眼,可安全、有效地提高患者术后视力.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和探讨有晶体眼后房型人工晶体植人术治疗高度近视的临床效果和安全性。方法对屈光度为-7.1~-22.40D的30例(52眼)高度近视的患者行有晶状体后房型人工晶状体植人术。观察手术前后患者的视力、屈光度数、角膜内皮细胞计数及眼压等,术后随访6个月。结果52例眼均成功植入人工晶状体。术后3个月,所有患者达到或超过术前最佳矫正视力。术后屈光度为0.25~1.50D之间,平均值为0.531±0.394D。92.6%患者术后屈光度在预期1.0D以内,有3例6眼术后早期眼压升高,经过积极治疗,3~5d恢复正常。结论有晶状体眼后房型人工晶状体植入术矫正高度近视具有较好的临床效果和安全性,是高度近视患者的理想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高度近视病人行有晶状体眼后房型人工晶体植入术的护理配合及效果。方法对34例56只眼有晶状体眼后房型人工晶体植入术的手术配合,包括做好患者的术前准备、术中配合与观察、术后处理和术前后的健康指导。结果 34例56只眼手术均顺利完成,术中无意外发生,效果满意。结论充分的术前准备,熟练有效的手术配合,术后正确的处理和术前后的健康指导是保证手术成功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12.
在现代囊外白内障摘除术、超声乳化术或联合人工晶体植入术中,均应保持有完整的后囊膜。自后房型人工晶体推广使用以来,以后囊膜为支撑的植入一直处于主导地位。晶状体后囊膜完整有两大作用:一是摘除白内障不会干扰玻璃体;二是给植入的晶状体提供一个稳定的支架,在此位置,人工晶体与  相似文献   

13.
邹珊珊  陈金鹏 《职业与健康》2014,(10):1428-1431
目的探讨循证护理在后房型人工晶状体植入术治疗高度近视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2010年1月—2013年4月湖北省鄂州市中心医院眼科收治的高度近视患者64例,将其随机均分为对照组和循证护理组各32例。对照采用常规护理模式,循证护理组采用循证护理模式,就术后疗效、术后生活质量、精神状态3个方面进行循证护理,比较两组患者护理效果。结果术后2周时,循证护理组术后疗效、生活质量、精神状态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高度近视患者行后房型人工晶状体植入术时,采用循证护理模式进行护理,可显著改善患者的精神状态、生活质量,稳定疗效。  相似文献   

14.
钱丽萍 《职业与健康》2001,17(7):141-141
白内障是一种常见的眼科疾病,是指晶状体皮质、核或囊的任何部位发生混浊以致影响视力、失明。通常以老年性白内障多见,目前治疗白内障的最佳方法是:白内障摘除术,如底板条件好可以植入人工晶体使其重见光明。1 临床资料 自1996~1999年对356例患者进行手术治疗,年龄在10~92岁,性别:男152例,占42.7%,女性204例,占57.3%,其中老年性白内障332例,占93.2%,糖尿病白内障16例,占4.4%,外伤性白内障8例,占2.2%。2 术后护理2.1 生命体征监测 术后患者回病房,要定时测体温、脉搏、呼吸及血压等生命体征,如有异常,及时汇报医生处理。如果是全身麻醉未清醒时,应注意及时清除口腔及咽喉部分泌物,防止窒  相似文献   

15.
人工晶体植入术防止医院感染的管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预防人工晶体植入术医院感染管理的有效方法。方法 对强化医院感染管理前后,人工晶体植入术后眼内感染病例进行回顾性调查分析。结果 强化管理前人工晶体植入104例,眼内感染3例,感染率2.6%;强化管理手术1、32例,感染0例,两组间X^2=3.968,P〈0.05。结论人工晶体植入术无菌要求极高,感染因素多,但只要强化医院感染管理,如加强组织管理,措施管理等并使之落到实处,人工晶体术后感染是  相似文献   

16.
成晋之 《中国校医》1996,10(6):454-455
我院1992~1994年在采用现代白内障囊外摘除术的同时行双眼一次性后房人工晶体植入42例,经过临床观察随访12~26个月效果满意,现报告如下。l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本组42例,男24例,女18例,年龄40~76岁,平均66岁。老年性白内障40例,先天性白内障2例。视力:光感5米38只眼,40厘米手动32只眼,008~0.214只眼,光定位均准确,变色正常。术后随访12~26个月,平均随访时间18个月。1.2手术方法手术前用复方托品酸胺散瞳剂充分散大瞳孔,用2%利多卡因作手术眼面神经阻滞麻醉,球周麻醉,行单眼局部加压20~30分钟。常现消毒,上下直肌…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有晶状体眼前房型人工晶体植入术矫治超高度近视远期效果。方法对屈光度为-12.0-22.0 D的21例35眼超高度近视,采用Phakic-6H有晶状体眼前房型人工晶体植入手术矫治,术后连续观察6年以上。结果术后6年的裸眼视力0.3-22.0 D的21例35眼超高度近视,采用Phakic-6H有晶状体眼前房型人工晶体植入手术矫治,术后连续观察6年以上。结果术后6年的裸眼视力0.31.2,优于术前最佳矫正视力者14眼(40.0%);最佳矫正视力0.41.2,优于术前最佳矫正视力者14眼(40.0%);最佳矫正视力0.41.2,超过术前最佳矫正视力者27眼(77.1%),无最佳矫正视力下降者。术后6年屈光状态为0.001.2,超过术前最佳矫正视力者27眼(77.1%),无最佳矫正视力下降者。术后6年屈光状态为0.00-3.00 D。术前、术后6年平均眼压分别为(14.80±2.33)mm Hg、(15.24±2.75)mm Hg,对比物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内皮细胞计数术前为(3 110±259)个/mm2,术后6年为(2 746±365)个/mm2,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早期2眼出现眼压升高,1眼前房出血,均经药物治疗后恢复。结论有晶状体眼前房型人工晶体植入术是一种有效矫治超高度近视方法,且远期治疗效果显著。但仍要严格掌握适应症,术后长期随访,特别是跟踪角膜内皮细胞的变化是必要的。  相似文献   

18.
眼科显微手术的成熟和广泛开展,已成为白内障复明最重要的方法之一。我科在1992年10月至1997年11月期间,采用现代白内障囊外摘除及人工晶体(IOL)植入术,共收治各类外伤性白内障33例(33眼),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9.
尿激酶是一种纤维蛋白溶解剂,可以使无活性的纤溶酶原转化为有活性的纤溶酶,抗原性较小。笔者应用尿激酶对28例人工晶体植入术后纤维蛋白膜形成病例进行治疗观察,收到一定疗效,现将结果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与方法1.1 临床资料 28例人工晶体植入术后前房内纤维蛋白膜形成的临床分级:Ⅰ级膜:瞳孔区有灰白色纱膜样纤维组织增生,11眼(39.29%);Ⅱ级膜:前房及瞳孔区有较致密的纤维渗出膜,12眼(42.86%);Ⅲ级膜:前房内有致密的渗出膜,5眼(17.85%)。纤维蛋白膜形成时间:术后1~2 日1 眼(3.57%),术后3~5 日25眼(89.29%),术后6~10日2眼  相似文献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