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1938年Muller首先命名乳腺叶状囊肉瘤。至1983年,国内报告本病约85例。文献上对此病的命名相当紊乱,诸如巨纤维腺瘤、叶状囊肉瘤、腺肉瘤、叶状腺纤维瘤等达40余种。1963年顾绥岳等把乳腺巨纤维腺瘤和叶状囊肉瘤分为二个独立的肿瘤并提出区分标准,颇得同道赞成。按顾氏等标准,我院于1964年6  相似文献   

2.
乳腺分叶状囊肉瘤(Cystosarcoma phy-lloides of the breast)并非罕见,国外文献已屡有报告。国内自1952年史可任报导1例以来,近30年又报导了约187例。鉴于乳腺叶状囊肉瘤的临床表现和组织结构均较特殊,故对其病理、命名及分类、临床表现、诊断、治疗等诸问题作一综述。病理乳腺分叶状囊肉瘤直径可达10cm 以上,乃至48cm,切面呈明显的裂隙或分叶状、胶样、灰白色或红色。常见囊肿形成,囊腔内有乳头状突起,大的肿瘤可见出血及灶性坏死。肿瘤多为单个生长,或呈结节状、分叶状、多  相似文献   

3.
目的:总结乳腺叶状囊肉瘤的诊断及治疗方法的选择。方法:回顾性分析27例乳腺叶状囊肉瘤患者的诊断、治疗及随访结果。结果:27例乳腺叶状囊肉瘤患者,行局部扩大切除5例,象限切除3例,单纯乳腺切除13例,根治性乳房切除1例,单纯乳腺切除 腋窝淋巴结清扫术5例。随访时间1~12年(中位时间6.2年)。5年生存率为88.9%。5年局部复发率为22.2%。结论:乳腺叶状囊肉瘤的可靠诊断方法是病理组织学检查。单纯乳腺切除术可降低良性乳腺叶状囊肉瘤的复发及恶变几率。恶性乳腺叶状囊肉瘤的预后与肿瘤大小、组织学分级、是否有隔处转移及手术切除是否彻底有关。  相似文献   

4.
乳腺叶状囊肉瘤罕见.高龄乳腺叶状囊肉瘤则更为罕见。笔者报告1例如下:  相似文献   

5.
乳腺叶状囊肉瘤为乳腺的一种肿瘤。1838年,Muller首先使用叶状囊肉瘤一名来叙述一个大而重的肿瘤,他认为这种肿瘤是良性的。虽然现在我们知道一些乳腺叶状囊肉瘤是良性的,但仍然保留了Muller's的命名。Muller以后140多年来,对本病的认识有所前进。本文拟对乳腺叶状囊肉瘤的命名、组织起源、病理形态、生物学行为和治疗原则加以讨论。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乳腺叶状囊肉瘤的临床病理学特征,为该肿瘤的病理诊断和鉴别诊断提供病理形态依据。方法:对10例乳腺叶状囊肉瘤作回顾性临床病理分析。结果:发病年龄12~48岁,平均27.3岁,病程6天~5年,多数起病隐袭,后期骤然增大。病理特征:肿瘤大小不等,切面分叶状有小囊腔,组织学表现为良性的腺上皮和间质恶笥间叶性肉瘤混合组成。获访7例均健在,1例术后5年复发。结论:乳腺叶状囊肉瘤生物学行为变化无常,预后较,好,需与乳腺癌肉瘤、乳腺肉瘤及巨纤维腺瘤等鉴别。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乳腺分叶状肿瘤的临床治疗方式。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25例乳腺分叶状肿瘤资料,包括患者体征、临床症状、手术治疗方式及预后。结果:25例患者手术后病理报告分叶状纤维瘤15例,叶状囊肉瘤10例,其中低度恶性叶状囊肉瘤4例,高度恶性叶状囊肉瘤3例,中度叶状囊肉瘤3例,经随访有4例局部复发,二次手术后一直未出现复发。结论:通过手术治疗能使大多数乳腺分叶状肿瘤预后较好,故治疗乳腺分叶状肿瘤手术是理想的选择方式。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乳腺叶状囊肉瘤在乳腺钼靶x线与超声两种检查方法上的影像学表现,提高其诊断正确率。方法回顾性分析2006年-2011年13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乳腺叶状囊肉瘤的钼靶x线与超声表现。结果x线表现为较大分叶状高密度光滑肿块11例,形态不规则等密度小病灶2例。超声表现为内部中低回声伴囊腔11例,内部均匀中低回声2例;其中8例表现为境界清楚分叶状肿块,5例肿块境界部分不清。结论乳腺叶状囊肉瘤在x线与超声检查上都有一定的特点,但无特异性,有时与乳腺癌、乳腺纤维腺瘤鉴别有一定困难,两种检查方法结合,可明显提高诊断准确性。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乳腺叶状囊肉瘤的病理特征与临床诊断以及治疗和预后的关系。方法 :对 1999年~ 2 0 0 0年治疗的 11例经病理证实的乳腺叶状囊肉瘤进行分析。结果 :11例误诊 8例 ,局部复发 2例。结论 :乳腺叶状囊肉瘤易误诊与复发 ,手术治疗应以广泛局部切除或全乳切除为主 ,同时应注意与巨纤维腺瘤及乳腺癌的鉴别。  相似文献   

10.
[目的]结合乳腺叶状囊肉瘤的临床病理学特征,探讨鉴别诊断时应注意的问题,以及影响复发的因素.[方法]对21例乳腺叶状囊肉瘤病例临床资料和病理特征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21例乳腺叶状囊肉瘤患者来我院治疗前有6例曾行肿物单纯切除术,部分诊断为纤维腺瘤或未做病理诊断,术后复发,经正确诊断,行区段切除或乳腺切除术后至今未见复发.[结论]乳腺叶状囊肉瘤是一种易误诊的肿瘤,而又具有潜在复发倾向,正确的诊断与治疗是减少复发的关键因素.  相似文献   

11.
乳腺叶状囊肉瘤3例承德市肿瘤医院田春发承德地区妇幼保健站刘淑芹关键词乳腺肿瘤;叶状囊肉瘤[例1]女,60岁。17年前发现有乳肿物,直径1.0cm,4年后突然增长迅速。在当地行肿物切除,约5cm×4cm,呈结节状。活检诊断:乳腺叶状囊肉瘤。2年后切口下...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乳腺叶状囊肉瘤复发的病理特点。方法回顾分析18例乳腺叶状囊肉瘤的临床病理资料。结果18例乳腺叶状囊肉瘤复发与病理组织学等级和浸润性生长方式有关。结论乳腺叶状囊肉瘤复发与病理形态改变、乳腺的解剖结构及所用术式有关。  相似文献   

13.
乳房叶状囊肉瘤(CP)是一种少见的乳房肿瘤,国外学者统计发病率低于乳腺恶性肿瘤的1%[1]。长海医院普外科自1990年~1997年共收治乳房叶状囊肉瘤5例。现将临床资料报告如下,并结合文献进行讨论。1临床资料5例叶状囊肉瘤临床资料见附表。附表5例叶状...  相似文献   

14.
乳腺叶状囊肉瘤是由良性的上皮成分和异型的间叶成分组成的恶性肿瘤,其发病率约占乳腺恶性肿瘤近1%。我院1999年1月-2005年12月收治乳腺叶状囊肉瘤4例,占同期乳腺恶性肿瘤的0.88%(4/452)。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5.
42例乳腺分叶状肿瘤的诊断和治疗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汪成  包家林 《上海医学》2006,29(2):120-121
乳腺分叶状肿瘤在临床少见,其形态多样,至今其命名、分类尚未完全统一。乳腺分叶状肿瘤是双相分化的肿瘤,由良性的上皮成分和富于细胞的间叶成分组成,以往因其切面具有囊状、分叶状特殊外观而得名叶状囊肉瘤。目前根据1982年世界卫生组织(WHO)公布的乳腺疾病分类标准,将叶状囊肉瘤更名为乳腺分叶状肿瘤,分为良性、交界性和恶性[1]。我院1999年1月至2004年12月共收治42例乳腺分叶状肿瘤患者,以下就其临床诊断和治疗进行分析。一、临床资料1.一般情况:本组42例均为女性,年龄26~67岁,平均47岁;病程为2个月至15年,平均20个月。42例早期表现为…  相似文献   

16.
乳腺分叶状囊肉瘤误诊2例报告辽宁省北宁市人民医院外科(121300)崔孝生宋平乳腺分叶状囊肉瘤临床较少见,我院1986~1990年曾误诊2例,现报告如下。1临床资料例1:女患,42岁。1986年4月以左乳无痛性肿物半年入院。入院时查:左乳外上象限可触...  相似文献   

17.
乳腺分叶状肿瘤是一种少见的纤维上皮性肿瘤。1938年MQller首次报道并命名为叶状囊肉瘤。1982年WHO公布的分类标准将其更名为分叶状肿瘤。1987年12月至1998年9月,作者收治乳腺分叶状肿瘤77例,现回顾分析其手术治疗和预后情况。  相似文献   

18.
目的提高对乳腺叶状囊肉瘤的认识,探讨早期诊断及治疗方法。方法回顾2007年4月-2009年6月收治9例乳腺叶状囊肉瘤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9例中有4例曾诊为纤维腺瘤,经1~3次局部切除术。行乳房单纯切除1例,扩大局部切除8例。其中1例术后3个月复发,再次行象限切除,随访3~14月。结论提高对乳腺叶状囊肉瘤认识是早期诊断的关键,早期治疗采用局部扩大切除(距肿瘤边缘大于2cm),对反复复发者采用单纯乳房切除。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乳腺叶状囊肉瘤的超声声像图特点。方法:对6例经手术病理证实为乳腺叶状囊肉瘤患者行二维超声检查,观察肿块部位、形态、边缘、内部回声及血流分布情况。结果:乳腺叶状囊肉瘤的二维声像图表现为乳腺体积较大的圆形或分叶状肿物,边界多清晰,有或无包膜,内部为实性低回声,不均匀;出现不规则液性暗区,少见钙化,后方回声增强。血流信号检出率为100%,阻力指数(RI)变化范围较大。结论:超声对乳腺叶状囊肉瘤的良、恶性诊断困难,具有较典型的图像特征。结合彩色多普勒有助于早期发现本病并与其他类型乳腺肿瘤的鉴别诊断。  相似文献   

20.
唐海燕  齐惠华  张昶 《疑难病杂志》2010,9(3):230-231,F0003
<正>乳腺叶状肿瘤是一种较少见的乳腺肿瘤,过去称为叶状囊肉瘤,WHO乳腺肿瘤分类中将其命名为叶状肿瘤。临床和病理表现多样,生物学行为多变难测,临床上常被当作纤维腺瘤处理而导致肿瘤复发。因此诊断和处理常较困难,为此笔者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