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严宏  张东杲 《眼科研究》1998,16(4):264-265
目的研究视觉发育关键期单眼剥夺幼猫眼轴轴长及屈光状态的变化。方法动态计录了15只健康和18只单眼眼睑缝合幼猫眼轴长度和屈光状态的变化。结果剥夺眼较伴随眼眼轴增长。剥夺时间越长,眼轴增长越明显。16周龄猫剥夺眼平均眼球轴长16.27±2.28mm,与伴随眼比较(P=0.003)。屈光状态趋于正视,但眼轴增长与屈光值间无一致关系。结论形觉剥夺导致眼球眼轴增长和近视。结果进一步支持视觉剥夺影响眼球发育的学说。  相似文献   

2.
外伤性白内障形觉剥夺与轴性近视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外伤性白内障形觉剥夺与轴性近视的关系.方法A超测量24例单眼发病的外伤性白内障形觉剥夺眼及对照眼的眼轴,并进行双眼对比分析.结果外伤性白内障形觉剥夺眼和对照眼眼轴相比差异有显著意义(P<0.05).结论尽早设法恢复视力,解除形觉剥夺,以预防近视.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单眼先天性白内障形觉剥夺时间与眼轴的相关性。方法 采用法国BiovisionA型超声仪对32例单眼发病的先天性白内障眼和对侧眼的眼轴进行测量,并进行对比分析,观察形觉剥夺时间与眼轴增长的相关性。结果 先天性白内障眼较对侧眼的眼轴增长,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眼轴增长值与先天性白内障眼形觉剥夺时间存在正相关关系。结论 尽早去除先天性白内障所造成的形觉剥夺,恢复视觉正常环境,有利于预防眼轴增长等眼球发育异常所致的视觉功能异常。  相似文献   

4.
外伤性白内障形觉剥夺与眼轴长度关系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外伤性白内障形觉剥夺与眼轴长度的关系。方法 用美国Humphery=387型A/B超对19例单眼发病的外伤笥白内障形觉剥夺眼及其对侧健眼做自动生物眼轴测量,对比分析。结果 外伤性白是形觉剥夺眼科轴和对侧健眼眼轴比较明显增长(P〈0.01)。眼轴变化值与形觉剥夺时间成正相关(r=0.488,P〈0.05),与发病年龄无关(P〉0.05)。结论 无论任何年龄,对外伤性白内障导致的形觉剥夺视觉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单眼先天性白内障形觉剥夺眼眼轴发育的特点。方法回顾性系列病例研究。收集2009年3月至2015年7月在青岛眼科医院诊断为单眼先天性白内障并行手术治疗的90例患者资料,其中男46例,女44例, 年龄2个月至14岁,平均(4.04±3.06)岁。根据年龄分为~6个月(11例),~1岁(6例),~3岁(20例),~5岁(20例),~14岁(33例)5个年龄段,采用配对t检验比较各年龄段患者的患眼与健眼眼轴长度的差异;根据患眼相对健眼眼轴长度的差异分为短眼轴患者(40例)和长眼轴患者(50例),分析随剥夺时间的延长,短眼轴患者、长眼轴患者在相应年龄段中所占比例的变化情况,以相关性检验分析患健眼眼轴长度差值与形觉剥夺时间的关系;根据晶状体混浊程度将患者分为全混型(24例)及非全混型(66例)。以多元回归分析形觉剥夺时间、晶状体混浊度、性别对患健眼眼轴长度差值的影响。结果~6个月组中患眼眼轴比健眼短(t=-4.80,P<0.01);~14岁组患眼眼轴比健眼长(t=2.54,P<0.05);其他3组患健眼眼轴长度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t=-0.36、0.30、1.43,P>0.05)。形觉剥夺时间与患健眼眼轴差值呈正相关(r=0.294,P<0.01)。随年龄增长,长眼轴患者在相应年龄段中所占比例逐渐增加,短眼轴患者在相应年龄段中所占比例逐渐减少。多元回归分析显示患健眼眼轴差值随着形觉剥夺时间的延长而增大(r=0.142,P<0.05),全混型对患健眼眼轴差值影响显著高于非全混型(r=0.819,P<0.01),而性别对患健眼眼轴差值无影响(r=0.017,P>0.05)。结论单眼先天性白内障早期患眼眼轴比对侧健眼短,后期由于形觉剥夺造成患眼眼轴比对侧健眼长,全混型先天性白内障对眼轴发育影响大于非全混型。  相似文献   

6.
近30年来,人们在视觉基础研究中发现:如果动物的视网膜上不能获得清晰的图像,眼轴便会增长导致近视,由此提出形觉剥夺学说。本文对形觉剥夺性眼病以对侧正常眼作参照进行精确的眼轴测量,探讨视觉障碍对眼轴的影响。1 资料与方法1.1 对象 选择我院1996~1999经手术治疗且资料完整的单眼形觉剥夺性眼病患者29例29只眼,其中男22例,女7例;年龄6~42岁,平均18岁。引起视觉障碍的疾病:外伤性白内障22例22眼,先天性白内障7例7眼。22例外伤性白内障年龄6~42岁,视觉障碍时间1个月~30年,平均5年,最低视力光感,最佳视力001,另眼裸眼视力10~15;7例…  相似文献   

7.
李舒茵  赵朝霞 《眼科研究》1996,14(2):116-118
采用美国产OphthasonicA/BⅢ+眼科专用扫描仪对38例10岁以前单眼白内障患者进行A超自动生物测量限轴长度,双眼对比,直接接触法。结果:全部病例均有不同程度眼轴增长。其中15例先天性白内障患儿晶状体全部混浊者双眼眼轴长度差值(平均4.24mm)明显高于核性、绕核性及后极性白内障(平均1.4mm)。23例外伤性白内障患儿,5岁以前发病,病程超过半年者,眼轴即有明显增长;而6岁以后致病者,病程一年以上眼轴增长明显。提示:发病年龄越早,形觉剥夺持续时间越长,视野遮盖越完全,眼轴增长越明显。  相似文献   

8.
高度近视白内障超声乳化摘出及人工晶状体植入术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评价高度近视白内障超声乳化及人工晶状体植入术的临床疗效。方法 对眼轴,26.5mm的28例(38眼)高度近视并发白内障患者,其中Ⅱ级核10眼,Ⅲ级核20眼,Ⅳ级核8眼,施行超声乳化及人工晶体植入术,结果 术后1月视力≥0.5者27眼(71.1%),并发症主要包括后囊破裂2眼(5.3%),角膜水肿6眼(15.8%),眼轴〉30mm组,视力效果不及眼轴26.5 ̄30mm组。高度近视合并视网膜病变  相似文献   

9.
目的 对儿童期发生的形觉剥夺性眼病对眼轴长度的影响进行临床分析.方法 对36例形觉剥夺性眼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将其分为两组,后天性形觉剥夺性眼病组和先天性形觉剥夺性眼病组.结果 36例儿童期形觉剥夺性眼病健眼与患眼眼轴差别有统计学意义.在后天性形觉剥夺性眼病组,患眼眼轴与病程有正相关关系(r=0.666,P=0.018).左右眼轴差值与病程有正相关关系(r=0.537,P=0.042).先天性形觉剥夺性眼病组,患眼眼轴与病程有正相关关系(r=0.970,P=0.001),健眼眼轴与病程有正相关关系(r=0.986,P=0.000),左右眼轴差值与病程有正相关关系(r=0.907,P=0.013).结论 儿童期发生的单眼形觉剥夺性眼病对眼轴发育造成影响,导致跟轴延长.病程越长,眼轴增长越明显.  相似文献   

10.
先天性白内障儿童眼球发育的观察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目的通过观察眼轴和角膜屈光力,了解先天性白内障儿童的眼球发育状况.方法将64例单眼先天性白内障和107例双眼先天性白内障患儿分为1岁以下、1~3岁、4~5岁、6~9岁、10岁以上5个年龄组比较分析其眼轴和角膜屈光力情况.结果在P=0.05水平上只有1~3岁组单眼先天性白内障患眼眼轴较健眼有显著性差异;单眼先天性白内障与双眼先天性白内障患眼轴长度无显著性差异;64.4%先天性白内障眼眼轴长于正常同龄儿童均值;单眼先天性白内障患儿的患眼与健眼间角膜屈光力无显著性差异.结论形觉剥夺只是影响先天性白内障眼轴发育的诸多因素之一,为儿童先天性白内障选择人工晶状体屈光度时也应考虑其他因素对眼轴发育的影响.  相似文献   

11.
栾国刚  严涛  谌金金  熊莎  章艳 《眼科新进展》2012,32(3):267-268,272
目的评价先天性白内障形觉剥夺时间对眼屈光系统主要参数的影响。方法选取单眼先天性白内障患者48例,年龄(6个月~35岁);术前综合验光仪进行主觉验光,对不能配合主觉验光者进行检影验光,按形觉剥夺时间分为0-4a组(13眼)、4-8a组(18眼)、>8a组(17眼),测量双眼眼轴长度、角膜曲率。最佳矫正视力低于正常视力,或者两眼最佳矫正视力相差两行及其以上者为弱视。结果先天性白内障患者形觉剥夺时间在0-4a组、4-8a组,眼轴长度在双眼之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563、0.547);剥夺时间与双眼眼轴长度差值(0.92±0.41)mm、(1.64±1.49)mm并无明显相关性(P=0.703、0.890);各形觉剥夺时间段,双眼角膜曲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在形觉剥夺时间大于8a组:双眼眼轴长度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且眼轴长度差值(3.05±1.88)mm与形觉剥夺时间正相关(r=0.816,P<0.01);但是角膜曲率在两眼之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42例患者双眼等效球镜屈光度绝对值差值(3.66±3.00)D与眼轴长度绝对值差值(2.23±1.46)mm呈正相关(r=0.782,P<0.01)。结论先天性白内障在形觉剥夺初期,并不对眼轴长度产生明显影响,早期的形觉剥夺主要是形成形觉剥夺性弱视;单眼先天性白内障引起的屈光参差,主要由眼轴延长引起。  相似文献   

12.
儿童期形觉剥夺性眼病对眼轴长度的影响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儿童期形觉剥夺性眼病对眼轴长度的影响西安第四军医大学唐都医院眼科严宏,张东杲,潘小凤,杨新光近视是危害人类,尤其是青少年正常视觉发育的最常见眼病,眼轴的增长为其主要原因。临床观察及动物实验发现,在视觉发育敏感期,形觉剥夺可加速眼轴增长,形成近视[1-...  相似文献   

13.
眼外伤致形觉剥夺与近视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探讨人类是否存在形觉剥夺性近视现象。方法:回顾性分析眼外伤5例的屈光度及眼轴情况。结果:5例眼外伤所致形觉剥夺患者眼均存在高度近视,而健眼正常。结论:人类也存在形觉剥夺性近视。  相似文献   

14.
目的 研究形觉剥夺对眼球发育及屈光状态的影响 ,探讨近视眼发病机理及近视发生的危险因素。方法 对一组单眼患早期形觉剥夺性眼病患者的眼球各屈光因子 ,进行生物学测量比较 ,确定其屈光状态 ,并用t检验及多元相关分析的方法找出形觉剥夺性近视的危害因子。结果 患眼与健眼相比 ,患眼有较明显的近视倾向 ,平均屈光力相差 1 2 0 1D。两组比较角膜屈光力、晶状体厚度差异无显著性意义 ;前房深度、玻璃体腔长度、眼轴长度、眼的屈光状态差异均具有显著性意义。玻璃体腔长度为近视眼发生的主要危险因素。结论 早期形觉剥夺可发生近视眼 ,其主要危险因子是眼轴长度 ,主要危害部位在眼后段。尽早去除形觉剥夺 ,保持或恢复视觉发育敏感期的正常视觉环境 ,有利于预防近视眼的发生。  相似文献   

15.
高度近视白内障超声乳化摘除术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分析54例(75只眼)高度近视白内障超声乳化摘除术的疗效。本组平均眼轴长29.03±2.64mm(26.12~34.39mm),人工晶体植入组平均眼轴长28.16±1.97mm,非人工晶体植入组平均眼轴长30.82±2.03mm。平均随访16.5个月。术后矫正视力≥0.5者占61.3%,脱盲率为94.7%,脱残率为78.7%。影响术后视力主要原因为高度近视所致眼底病变,后囊膜破裂是造成术后视网膜脱离最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6.
报道老年性白内障757只眼眼球轴长和角膜曲率的特征、分布及二者的相互关系:眼球轴长范围19.53~33.74mm,平均为23.81±2.26mm,长轴眼百分比为21.8%,>27mm的眼为8.6%;角膜曲率范围为39.75~50.50D,平均为44.47±0.78D。短轴眼随轴长变短角膜曲率增加显著,长轴眼随轴长变长角膜曲率无明显变小。测得康明人工晶体A常数为116.86,C值如下时误差最小:+1.5(轴长21.0~<22.0mm),0(轴长22.0~24.5mm),─0.5(轴长>24.5mm、>27.0mm、>28.5mm)。  相似文献   

17.
眼罩遮盖法鸡形觉剥夺眼的形态及屈光状态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程序  徐亮  廖彬 《眼视光学杂志》1999,1(3):142-145
目的 :研究眼罩遮盖的鸡形觉剥夺眼眼球形态及屈光状态随不同遮盖、去遮盖时间的变化。方法 :5 5只雏鸡行单眼眼罩遮盖 ,于不同遮盖时及去遮盖时期行双眼散瞳验光及眼球径测量。结果 :眼罩遮盖造成遮盖眼形成近视 ,眼球各径线增长 ,以前后径变化最为明显 ,双眼屈光度及眼轴差异随遮盖时间延长而更加明显 ;去除遮盖后原遮盖眼近视逐渐恢复 ,双眼各径线差异逐渐缩小。结论 :遮盖 (形觉剥夺 )可使幼小动物眼形成近视 ,眼轴延长是近视的主要原因 ;在动物发育成熟以前去除遮盖 ,形觉剥夺性近视是可逆的  相似文献   

18.
形觉剥夺时限对豚鼠近视形成的影响   总被引:16,自引:0,他引:16  
Cheng ZY  Li JH  Li R  Li JQ 《中华眼科杂志》2004,40(3):183-185
目的 研究不同形觉剥夺时限对豚鼠实验性近视度数的影响。方法 将 2 0只 4周龄豚鼠分为 4组 ,Ⅰ组为对照 ,不做任何处理。Ⅱ~Ⅳ组单眼遮盖 4周 ,其中Ⅱ组持续遮盖 ,Ⅲ~Ⅳ组每天定时去除遮盖 ,时间分别为 1、4h ,实验前、后分别用检影镜和A超测眼屈光度数及眼轴长度。结果  4周后 ,Ⅱ、Ⅲ组遮盖眼均发生轴性近视 ,近视度数的差异有显著意义 (P <0 .0 5 )。与对照组相比 ,Ⅱ组遮盖眼形成 - 5 .4 9D近视 ,并伴有眼轴的明显增长 ,非遮盖眼呈 0 .76D的相对远视。每天定时去除遮盖者近视度数明显降低 ,去遮盖 1h可使近视度数降低 5 0 % ,4h者不形成近视。去遮盖组眼轴长度较持续遮盖组短。结论 短时间去遮盖可逆转长期遮盖形成的形觉剥夺性近视。  相似文献   

19.
杨蓓  刘桂香 《国际眼科杂志》2009,9(10):1871-1875
目的:观察豚鼠短期形觉剥夺性近视(form deprivationmyopia,FDM)眼轴、屈光度变化及后极部巩膜病理性改变。方法:4周龄健康豚鼠40只,随机分成形觉剥夺实验组和年龄匹配正常对照组各20只。形觉剥夺实验组分为剥夺1,4,7和14d4个亚组,右眼为剥夺眼,采用半透明眼罩遮盖诱导轴性近视,左眼不予处理。对剥夺前后实验组和对照组双眼屈光度、眼轴进行测量,并对后极部巩膜进行HE染色光镜观察和透射电镜观察。结果:形觉剥夺7d近视程度和眼轴长度改变迅速,之后减慢并趋于平稳。4个实验亚组剥夺眼与实验前比较相对近视-0.30±0.45D,-3.65±0.78D,-6.98±0.65D,-8.68±1.12D,相对眼轴延长4.8±3.2,129.0±12.6,159.0±10.1,184.4±10.4μm。其中4,7,14d实验亚组剥夺眼与对照眼差别有统计学差异(P<0.01),剥夺眼后极部巩膜明显变薄,成纤维细胞密度降低,细胞外基质增多。1,4,7,14d实验亚组形觉剥夺眼后极部巩膜胶原纤维平均直径102.0,67.4,52.2,49.8nm,与正常对照眼比较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4周龄豚鼠单眼形觉剥夺4d即可出现轴性近视,1d即有巩膜病理改变,形态学改变先于生物学改变,形觉剥夺7d为近视发展高峰期。  相似文献   

20.
儿童双撕囊人工晶体植入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儿童双撕囊人工晶体植入术刘业滋李光辉一、临床资料1.一般资料:本组单眼先天性白内障10例,其中男6例,女4例;年龄4~7岁,平均5.2岁。晶体混浊:全混4例,绕核6例。眼轴为20.0~21.5mm。角膜曲率因患儿不配合,故数据不全。双眼F-VEP检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