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小儿肠套叠的超声诊断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目的探讨超声诊断小儿肠套叠的声像图特点。方法对62例经B型超声诊断,并有手术结果对照的肠套叠小儿患者的超声图像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小儿肠套叠的超声图像有特征性改变,“套筒”征、“靶环”征为其典型表现。结论依据小儿肠套叠超声图像的特征性改变诊断小儿肠套叠,简洁准确,有较大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2.
继发性肠套叠的超声诊断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继发性肠套叠的声像图特点。方法对13例经手术、病理确诊的继发性肠套叠患者术前声像图回顾性分析,总结其超声表现特点。结果继发性肠套叠超声图像在“靶环征”、“套筒征”基础上呈现出多样性,部分病因引起的继发性肠套叠有其特征。结论超声检查是继发性肠套叠的首选检查方法之一,部分还能作出准确的病因诊断。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超声在小儿肠套叠的诊断与治疗中的声像图特点。方法:对21例小儿肠套叠患者行超声检查。结果:小儿肠套叠的超声图像有特征性改变,“套筒”征、“靶环”征为其典型表现。其中有15例经超声监视下水压灌肠完全复位证实,复位成功率为75%。结论:超声显像对小儿肠套叠的诊断和治疗开辟了新的途径。  相似文献   

4.
【摘要】目的 探讨高频彩超在小儿肠套叠诊断及治疗中的临床价值。方法:对2015年1月至2015年12月宝鸡市妇幼保健院儿外科住院治疗的121例肠套叠患儿高频彩超声像图进行回顾性分析,依据肠套叠包块外鞘肠管性质、包块位置及大小分为结肠套叠和小肠套叠。结果:121例患儿超声均表现为肠套叠包块声像图特点,横断面呈“靶环征”,纵断面呈“套筒征”; 121例中结肠套叠63例,小肠套叠58例,结肠套叠包块在超声监测下行水压灌肠复位术,小肠套叠者对症治疗后复查;结论:高频彩超能准确诊断小儿肠套叠并分型,超声分型能指导临床选择合适的治疗方式并配合临床治疗监测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成人肿瘤性肠套叠声像图特征.方法 对12例经手术确诊的成人肠套叠声像图进行分析,总结其声像图特征.结果 12例肠套叠,均具有典型声像图表现即:横断面呈"同心圆征"、纵断面呈"套管征",特异性为100%.9例肿瘤引起的肠套叠,超声术前明确诊断7例(78%).其中,同心圆或套筒征内肿瘤2例,表现为同心圆结构偏心性突然改变、套筒征中相平行的强弱回声线之间分离或抬高;肠套叠顶(远心)端肿瘤5例,表现为肠套叠顶(远心)端实性回声;4例实性肿块内呈现相对丰富的彩色血流信号,3例实性肿块内呈现彩色血流信号缺失表现.结论 彩色多普勒超声在对成人肠套叠肿瘤性病因筛查中有重要的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6.
肠套叠超声表现与病理、可复性、缺血的相关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目的 探讨超声检查肠套叠与病理、灌肠可复性、肠管缺血的相关性及其价值。方法  2 1只兔通过外科手术产生肠套叠 ,活体上进行超声扫查并与病理改变相比较。回顾性分析经手术或空气灌肠证实的 2 5例儿童肠套叠的声像图结果。结果 动物实验结果表明 :①在没有明显肠壁血供障碍的情况下 ,横断扫查肠套叠声像图表现为强回声和低回声相间排列的“同心圆”或“靶环”征 ,在肠管发生缺血时 ,超声表现为“炸面圈”征。②肠管的生机、肠套叠的灌肠治疗可复性与肠套叠“炸面圈”征外圈低回声厚度、肠套叠间的彩色血流有明显的相关性。肠套叠间未测及彩色血流时 ,其肠壁坏死的可能性明显增加 (P <0 .0 1)。“炸面圈”征外圈低回声越厚 ,肠套叠部肠管缺血就越明显。儿童肠套叠声像图结果 :①当低回声厚度 >9mm时 ,其空气灌肠的可复性明显降低 (P <0 .0 1) ;②当低回声厚度≥ 12mm时 ,发生肠管坏死的可能性明显增高 (P <0 .0 5 )。结论 超声检查结合彩色多普勒血流显像对于预测肠套叠灌肠可复性或肠管生机是一种有用的诊断方法。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超声对小儿肠套叠的诊断与治疗的应用价值.方法 回顾分析79例小儿肠套叠患者超声声像图特点及水压灌肠复位情况.结果 小儿肠套叠的超声图像有特征性改变,"套筒征"、"靶环"征为其典型表现.其中有67例经超声监视下水压灌肠完全复位证实,复位成功率为84%.结论 超声显像对小儿肠套叠的诊断和治疗开辟了新的途径,价值较大.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小儿肠套叠的超声影像特点及诊断价值。方法:回顾分析84例经空气灌肠复位成功、手术及临床证实的肠套叠患儿超声影像学特点。结果:回盲型24例,回结型58例,结肠型2例。并发肠梗阻坏死2例。误诊1例。声像图特点为纵切扫查图像呈“套筒征”,横断扫查图像呈“靶环征”,部分可见到肠管扩张。结论:小儿肠套叠的超声图像较有特征性,超声检查应作为小儿肠套叠的首选检查手段。  相似文献   

9.
B超在成人肠套叠中的诊断价值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周静 《上海医学影像》2002,11(3):223-224
目的 探讨B超对成人肠套叠中的诊断价值。方法 对8例成人肠套叠患进行术前B超检查,并与手术结果进行对照,分析总结。结果 B超能敏感地显示出套叠肠管特有的形态学改变,声像图反映出“靶环征”及“套筒征”,并可无损伤地动态观察。结论 超声检查肠套叠有重要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10.
经腔内超声诊断成人肠套叠的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经腔内超声对成人肠套叠的诊断价值。方法对7例成人下腹部肠套叠行腔内超声检查,并与手术病理结果对照分析。结果经腔内超声诊断成人下腹部肠套叠与手术结果对照符合率100%,声像图表现为套叠部呈具有特征性的"靶环征"及"套筒征"改变,套叠部及附近可以发现诱发本病的原发病变。结论经腔内超声对成人下腹部肠套叠有较高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彩色多普勒超声在小儿肠源性腹痛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因腹痛来本院就诊并经肠道超声检查诊断为肠道异常的患儿的超声资料,分析超声检查的初步诊断结果与确诊结果的符合率及超声特征。【结果】腹部超声检查诊断与确诊结果符合率94.6%(2612/2760),不符合者5.4%(148/2760),包括阑尾炎146例,肠息肉并继发性肠套叠2例;肠套叠的横断扫查图像呈“同心圆征”或“靶环征”,中央呈不规则混合回声;阑尾炎的典型声像图呈蚯蚓或腊肠样回声,边缘毛糙,宽窄不一,壁厚呈双边影,横切面呈双环征,腔内可见不均匀回声;肠旋转不良的彩色多普勒血流图显示红蓝相间的螺旋状血流信号;过敏性紫癜的典型声像图显示为局部肠管扩张,伴不均匀的肠壁增厚,肠腔呈向心性或偏心性狭窄;肠重复畸形的典型声像图表现为腹腔内囊性包块,边界清,壁较厚,囊壁呈三层,由外至内呈强、弱、强回声,即“双环征”;肠息肉的典型声像图显示为边界清晰可具有不规则形态的中等回声结节,内部可见细小囊腔,数量不等;血供丰富。【结论】彩色多普勒超声在小儿肠源性腹痛中诊断价值高,不同病因的腹痛具有特畀性的超声特征。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超声在诊断肠息肉引起的小儿继发性肠套叠中的价值,并总结其声像图的特点,为临床治疗方式的选择提供依据。 方法 本文回顾性分析我院2010年1月至2017年5月肠息肉致肠套叠患儿36例,均进行使用彩色多普勒超声低频和高频探头进行腹部扫查,分析其临床表现、超声图像、治疗及预后。结果 36例患儿年龄1月至11岁,临床症状主要包括阵发性哭吵、腹痛、血便及呕吐。36例患儿均具有肠套叠的典型超声声像图表现,即短轴呈“同心圆”征,长轴呈“假肾”征,超声诊断结果与临床诊断一致;其中10例(27.8%)超声诊断出息肉病变,声像图表现为在套头内或套头边缘发现实质性病变,为中等回声,CDFI可见丰富的放射状血流信号,明确诊断后,临床采用空气灌肠后行电子肠镜息肉切除术,顺利恢复出院;仍有26例患儿超声仅发现肠套叠征象,行空气灌肠后又复发肠套叠,23例(63.9%)患儿行剖腹探查及肠息肉切除术,3例(8.3%)患儿行剖腹探查及肠切除肠吻合术。结论 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诊断小儿肠套叠的敏感性和特异性极高,在对于肠息肉引起的小儿继发性肠套叠的诊断中,能发现息肉明确病因,指导治疗方式的选择。  相似文献   

13.
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Graves病新认识   总被引:12,自引:2,他引:10  
目的:探讨甲亢声像图血流特点不具备既往所认识的表现时,利用彩色多普勒超声准确地诊断该病的价值。方法:本文观察76例经临床及实验室检查证实的Graves病患者,应用ACUSON128XP/10M彩色超声诊断仪(探头频率为7.0MHz),对其二维声像图、血流特点及甲状腺重量进行检测。结果:声像图表现与传统观点有不同之处,其中甲状腺双侧不对称的有7例(7/76占9.2%)。CDFI血流特点不完全表现为“火海征”或“海岛征”,部分甲亢患者的血流可不丰富,表现为“火海征”的只有28例,占36.8%。结论:彩色多普勒超声对声像图和(或)血流特点不典型的甲亢,准确地做出诊断具有重要意义,对临床治疗有同的指导价值。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分析彩色多普勒超声对于婴幼儿肠套叠的诊断价值和意义。材料与方法:将2007年7月至2011年8月间在我院进行治疗的62例肠套叠患儿应用彩色多普勒超声进行诊断,并与手术和复位结果相比较。结果:62例患儿中,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出59例,其他3例因无明显特征而漏诊,超声诊断和手术复位结果的相符率为95.16%。超声诊断肠套叠的声像图显示出"同心圆"、"套筒征"等特点。超声诊断的59例患儿中,57例在肠壁上诊断出血流信号,其他2例则无血流信号,手术确诊为肠坏死。结论:彩色多普勒超声对于婴幼儿肠套叠具有诊断准确度高、无创、重复性高、经济方便等特点,可作为肠套叠诊断的首选方法,具有推广使用价值。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彩色多普勒超声在小儿肠套叠诊断中的临床价值.方法 收集2009-03-2010-03小儿肠套叠29例,男22例,女7例;年龄1.5~4(平均2.3)岁,进行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观察分析声像图,用多普勒检测套入肠管彩色血流特征.结果 29例患儿肠套叠超声特征是团块边界清晰,套叠处的肠管短轴切面呈“同心圆”征,长轴切面呈“套筒”征.29例CDH均测到包块内星点状、长条状的动脉血流信号.结论 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肠套叠,简单无创并具有敏感性和特异性,可作为小儿肠套叠诊断的首选方法.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小儿肠套叠的超声声像图特征及其诊断价值.方法 急诊采用高频探头及凸阵探头与彩色多普勒相结合对78例肠套叠患儿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78例均行彩超检查,其中75例探及典型肠套叠包块,3例为不典型包块.78例患儿当天均行空气灌肠,75例典型肠套叠及2例不典型包块证实为肠套叠,1例不典型包块在空气灌肠时未见明显软组织肿块,4例进行手术,其中1例为习惯性肠套叠3次,最后行手术复位成功.结论 小儿肠套叠的超声声像图的横断面为"同心圆"征,纵切面呈"套筒"征,对早期诊断及临床治疗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超声检查在小儿肠息肉继发性肠套叠中的诊断价值,并总结其声像图的特点,为临床治疗方式的选择提供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因肠息肉致肠套叠的36例患儿的超声图像、治疗方法及效果。结果 36例患儿均具有肠套叠的典型超声表现,即短轴呈"同心圆"征,长轴呈"假肾"征,超声诊断结果与临床诊断一致。其中10例(27.8%)超声诊断出息肉病变,声像图表现为在套头内或套头边缘发现实质性病变,为中等回声;CDFI可见丰富的放射状血流信号,明确诊断后,临床采用空气灌肠后行电子肠镜息肉切除术,顺利恢复出院。仍有26例患儿超声仅发现肠套叠征象,行空气灌肠后又复发肠套叠,23例(63.9%)患儿行剖腹探查及肠息肉切除术,3例(8.3%)患儿行剖腹探查及肠切除肠吻合术。结论超声可准确判断套叠部位肠壁的血供,并发现息肉帮助临床明确病因,从而指导治疗方式的选择。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高频超声对小儿美克尔憩室继发肠套叠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15例经手术和病理证实为美克尔憩室继发肠套叠患儿的术前超声诊断和声像图特征。结果 15例患儿术前超声检查均发现肠套叠,肠套叠诊断符合率100%。超声发现美克尔憩室11例,病因诊断符合率73.3%。美克尔憩室继发肠套叠的典型高频声像图表现:美克尔憩室位于套叠头端,横断面呈一厚壁囊状结构,纵断面呈一椭圆形或管形结构,一端为盲端,另一端与肠管相连。结论术前超声检查不仅可以明确肠套叠的诊断,而且还能发现大部分美克尔憩室的存在,可作为美克尔憩室继发肠套叠的首选检查方法。  相似文献   

19.
成人小肠套叠的超声诊断   总被引:21,自引:1,他引:20  
目的⑶探讨超声对成人小肠套叠的诊断价值⒚方法⑶对 7 例成人小肠套叠的术前超声检查结果进行回顾性分析⒙并与手术及病理对照⒙详细总结声像图表现⒚结果⑶成人小肠套叠位于脐周⒙声像图具有典型的靶环征、腊肠征⒙通常不出现肠梗阻改变⒚超声对此敏感性强⒙准确性高⒙并可提示小肠肿瘤等病因⒙且简便、无损伤、可动态观察⒙优于 C T⒚结论⑶提倡成人小肠套叠首选超声检查⒚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不稳定性肠套叠的高频彩超图像特征及超声手法治疗的应用价值。方法对经我院超声科诊断并经超声医师手法治愈的109例不稳定肠套叠患儿的临床资料、彩超诊断及手法治疗的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109例患儿共110个肠套叠包块均具有肠套叠典型的声像特征:横断面呈"同心圆"征,纵断面呈"套筒"征,除具有肠套叠典型声像图表现外,不稳定性肠套叠还具有自己独特的声像图表现:(1)肠套叠直径较小:1.3~2.3cm,平均(1.8±0.2)cm;(2)局部肠管套入的长度相对较短:1.2~3.1cm,平均(2.1±0.3)cm;(3)肠套叠处局部肠管壁无明显水肿增厚;(4)肠套叠包块形态是可变的:肠套叠处肠管无僵硬感,当肠蠕动时,可见其随之有轻微蠕动声像;(5)肠套叠包块周围肠蠕动较频繁;(6)肠内容物较少,部分患儿肠内容物呈水样无回声。110个肠套叠包块中的109个包块,均在超声医师手法治疗后顺利复位缓解,复位时间3~10min不等;另1个肠套叠包块由于开始时判断肠管套入方向错误采用了错误的顺向按压推挤手法,及时发现及时纠正,最终肠套叠被复位,前后用时15min。结论不稳定性肠套叠除具有肠套叠典型的声像图特征,也具有自己独特的超声特点,超声医师手法逆向推压可及时缓解不稳定性肠套叠,为临床医师对小儿不稳定性肠套叠的诊治提供更大的帮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