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5 毫秒
1.
龚燕平  李春霖  田慧 《人民军医》2004,47(11):623-625
目的 :观察格列喹酮 (糖适平 )治疗老年人 2型糖尿病的降糖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将年龄≥ 6 5岁、肌酐 (CR) <133μmol/L、病程 >1年的 2型糖尿病人分为 2组 :格列喹酮组 (观察组 ) 6 0例 ,包括既往应用格列喹酮及因肾功能减退改服格列喹酮的病人。对照组 4 0例 ,使用除格列喹酮以外其他口服磺脲类药物。观察治疗前后空腹血糖 (FBS)、餐后 2h血糖 (PBS)、糖化血红蛋白 (HbA1C) ,以及肝、肾功能 ,尿微量白蛋白排泄率 (CEA)等指标的变化。结果 :两组起始状态的血糖水平 (FBS、PBS、HbA1C)无差异 ,治疗后两组的FBS、PBS均显著下降 (P <0 0 1) ,但两组间比较 ,差异不显著 (P >0 0 5 ) ;观察组治疗前后HbA1C下降显著 (P <0 0 5 ) ,而对照组治疗后虽也呈下降趋势 ,但差异不显著 (P >0 0 5 ) ;治疗后 ,观察组CR值明显下降 ,且差异非常显著 (P <0 0 1) ,而对照组CR则呈现上升趋势。结论 :格列喹酮对于CR <133μmol/L的老年糖尿病病人是一种理想的降糖药物 ,疗效显著 ,不加重肾功能损害 ,安全性好。  相似文献   

2.
2型糖尿病治疗一直采用一日多次的降糖药物治疗方式,直接影响了患者的依从性,格列吡嗪控释片是利用新的渗透膜技术改善药代动力学,相对稳定持久地释放药物,以较低的空腹胰岛素水平控制血糖.本研究通过对格列吡嗪控释片和其他磺脲类降糖药物的疗效对比,旨在评价每天服一片格列吡嗪控释片治疗2型糖尿病患者的有效性和安全性.  相似文献   

3.
目的评价甘精胰岛素(商品名长秀霖)联合格列吡嗪控释片(瑞易宁)治疗口服降糖药血糖控制不佳的2型糖尿病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共选择40例2型糖尿病患者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10例,给予诺和灵N皮下注射与瑞易宁口服;试验组30例,给予甘精胰岛素皮下注射与瑞易宁口服,疗程12周。结果12周后,40例患者HbAlc和空腹血糖达标水平分别为〈7.5%和≤6.7mmol/L,2组间HbAlc、空腹血糖和HbAlc+空腹血糖的达标率无差异(P〉0.05),低血糖和夜间低血糖的受试者例数相当,无严重低血糖事件,BMI平均增加0.43和0.66,两组间无差异(P〉0.05),两组治疗前后收缩压、舒张压及静息心率无明显改变。结论甘精胰岛素和诺和灵N分别与格列吡嗪控释片联合应用疗效相当,且具有良好的耐受性。  相似文献   

4.
靳京美 《航空航天医药》2010,21(12):2223-2223
目的:观察格列吡嗪控释片在老年(≥65岁)糖尿病的治疗效果.方法:对32例老年糖尿病患者,停用原来的磺脲类降糖药,按相当计量改用格列吡嗪控释片口服,并每周测量血糖共12周.结果:血糖控制良好,低血糖发病率为0,病人顺从性良好,治疗前后患者体重无明显变化.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卡格列净联合格列齐特治疗2型糖尿病(Type 2 diabetes, T2DM)的临床疗效及对患者糖代谢、炎性因子水平的影响。方法 选取2020年10月~2022年10月收治的112例T2DM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观察组,各56例。对照组以格列齐特治疗,观察组以卡格列净联合格列齐特治疗。评估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糖代谢指标水平、脂代谢指标、炎症因子水平、治疗安全性等指标。结果 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1.07%,高于对照组患者为75.00%(P<0.05)。治疗后观察组空腹血糖(FBG)、餐后2 h血糖(2hPPG)、糖化血红蛋白(HbAlc)、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观察组脂代谢指标包括游离脂肪酸(FFAs)、载脂蛋白A1(apoA1)、总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LDL-C)低于对照组患者(P<0.05)。治疗后观察组炎性因子高迁移率族蛋白B1(HMGB1)、血管生成素样蛋白2(ANGPTL2)、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MCP-1)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对照组不良反应发生率(P&g...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92例初发2型糖尿病患者接受3周胰岛素泵强化治疗的效果。方法:入组患者根据体重(按BMI〉28为肥胖组、BMI〉24为超重组、BMI≤24为正常体重组)和年龄(≤40岁、41~50岁、≥51岁)将患者各分成3组,入院次日即开始胰岛素泵强化治疗,治疗前后均抽血查FPG、2HPG、HbA1C、FINS,治疗结束后对治疗前后及各组间的数据在SPSS13.0软件中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一周后大部分患者血糖控制良好,第二周开始即有12例患者胰岛素开始减量,第3周陆续有52例患者胰岛素被动减量,至第3周结束时所有患者FPG、2HPG均控制良好,但仍有16例患者胰岛素无法减量,16例均为肥胖组患者。胰岛功能均有恢复,但以正常体重组和≤40岁年龄组效果更佳。胰岛素抵抗均有改善,但以肥胖组和≥51岁年龄组改善明显。结论:胰岛素泵短期强化治疗可明显改善胰岛β细胞功能,减轻胰岛素抵抗,对2型糖尿病患者的血糖长期良好控制有深远影响,并且越年轻、越接近标准体重治疗效果越好,而随体重的增加血糖控制难度增加。  相似文献   

7.
2型糖尿病患者随着病程的进展,胰岛B细胞功能进行性损害。多年来2型糖尿病多数是在口服降糖药失效后才用胰岛素,近年来高葡萄糖所致葡萄糖毒性作用对今后胰岛细胞功能影响是糖尿病学研究的一个热点,现有人主张尽早应用胰岛素对残余胰岛功能恢复有益。为此,本研究观察初发2型糖尿病患者应用胰岛素强化治疗前后血糖、糖化血红蛋白、C肽的变化,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8.
目的 观察度拉糖肽联合吡格列酮治疗2型糖尿病(T2DM)合并非酒精性脂肪肝(NAFLD)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深圳市人民医院自2018年1月至2020年6月收治的80例T2DM合并NAFLD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双盲法将患者分入A组和B组,每组各40例.A组给予吡格列酮,B组给予度拉糖肽联合吡格列酮,连续治疗12周.比较...  相似文献   

9.
2型糖尿病是一种缓慢进展性疾病 ,其发病的中心环节是胰岛素抵抗和胰岛 β细胞功能缺乏。糖毒性和脂毒性是诱发和加重 β细胞功能衰竭的主要因素。过去 ,胰岛素是 2型糖尿病治疗的最后手段 ,近年来这种观念己逐渐发生改变 ,目前国外正积极探讨早期应用胰岛素治疗的效果 ,已经取得了满意的结果[1] 。本研究旨在观察短期胰岛素强化治疗 ,对初诊 2型糖尿病患者近期血糖控制的效果。1 对象和方法1.1 对象 按照WHO糖尿病诊断标准 ,选择初诊 2型糖尿病患者 ,入选标准是空腹血糖 (FBG)≥ 12mmol/L ,无急、慢性并发症 ,从未接受降糖药、调脂药…  相似文献   

10.
易秀英 《西南军医》2007,9(3):43-44
目的探讨短期胰岛素强化治疗2型糖尿病的疗效。方法将40例病人分为3组;胰岛素强化治疗组(A组),胰岛素非强化治疗组(B组),口服降糖药组(C组),观察治疗效果。结果A组血糖水平基本达到理想目标,A组控制血糖水平明显优于其他两组,3组间治疗后空腹、餐后胰岛素及C肽水平无明显差异。3组病人治疗观察期间,均无严重不良事件发生。结论本组观察提示短期胰岛素强化治疗初诊2型糖尿病是一项既安全又能迅速纠正糖代谢紊乱,尽快使血糖达到理想控制目标的治疗措施。  相似文献   

11.
目的研究2型糖尿病血管并发症与血脂水平的相关性。方法临床入选305例研究对象,按照相关诊断标准分成4组,分别为正常对照组(A组,n=110)、糖尿病无血管并发症组(B组,n=65)、糖尿病微血管并发症组(c组,n=60)、糖尿病大血管并发症组(D组,n=70),比较分析各组的血脂水平。结果A组的TC、TG、LDL-C及Non-HDL-C水平均较其他3组明显降低,而HDL-C较其他3组明显升高(P〈0.05);c组的TC、LDL-c及Non-HDL-C水平较B组明显升高,D组的TC、LDL-C及Non-HDL-C水平较c组和B组明显升高(P〈0.05)。结论血清TC、LDL-C及Non-HDL-C均是糖尿病微血管及大血管病变的危险因子,而HDL-C是其重要的保护因子。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比较胰岛素泵连续皮下输注(CSII)和多次皮下注射治疗(MSII)对初发2型糖尿病人胰岛功能改善的效果.方法 新诊断的2型糖尿病患者64人,分为MSII组(26例)和CSII组(38例),其中MSII组中女性14例,男性12例,CSII组中女性18例,男性20例,CSII和MSII两组的年龄、空腹C肽、空腹血糖、BMI、HbA1c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患者入院后行胰岛素强化治疗,帮助胰岛细胞功能恢复.治疗的目标血糖值为三餐前血糖在3.6~6mmol/L之间.达到目标血糖值后全天胰岛素的总剂量小于30U,则停用胰岛素,改为口服降糖药物;若全天胰岛素的剂量仍大于30U,则继续胰岛素强化治疗.观察1个月后,比较两组病人改为口服降糖药物的比例.结果 胰岛素强化治疗1月后两组中停用胰岛素,改为口服降糖药物的患者:CSII组为81.5%(31/38),其中10例已经完全停用磺脲类药物;MSII组为30.8%(8/26),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治疗后的CSII组餐后2h C肽较MSII组明显增高,两组间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 2型糖尿病发病与胰岛素抵抗和胰岛细胞功能受损有关,在初诊断的2型糖尿病患者中,胰岛素强化治疗可迅速恢复细胞功能.胰岛素泵强化治疗可使更多的初诊2型糖尿病人改为口服用药,且血糖仍控制良好.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强化降压治疗对2型糖尿病患者病死率及心血管和肾脏预后的影响,并阐明其疗效。方法 通过搜索PubMed、EMBASE、科学引文索引和Cochrane图书馆数据库,以确定符合研究纳入标准的随机对照试验(RCT)。两名调查人员独立提取并汇总纳入试验的相关数据,并采用随机效应模型计算所有效应指标的估计值。结果 纳入16项随机对照试验。Meta分析显示,强化降压治疗与非强化降压治疗相比,可显著降低全因死亡风险[相对危险度(RR),0.82;95%CI,0.70~0.96]、主要心血管事件(RR,0.82;95%CI,0.73~0.92,心肌梗死(RR,0.86;95%CI,0.77~0.96)、卒中(RR,0.72;95%CI,0.60~0.88,心血管死亡事件(RR,0.73;95%CI,0.58~0.92)和蛋白尿进展(RR,0.91,95%CI,0.84~0.98)。然而,强化降压治疗对非心血管死亡(RR,0.97;95%CI,0.79~1.20)、心力衰竭(HF)(RR,0.88;95%CI,0.71~1.08)和终末期肾病(ESKD)(RR,1.00;95%CI,0.75~1.33)没有明显影响。亚组分析显示,在大多数患者组中,全因病死率的降低都是一致的,即使在收缩压低于140 mmHg的患者中,强化降压治疗也有明显益处。结论 对2型糖尿病而言,强化降压治疗好处较多,但还需要进一步研究,以评估低于目前推荐的强化降压治疗血压值的益处和危害。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2型糖尿病(type 2 diabetes mellitus,T2DM)患者血糖波动情况与抑郁状态的相关性。方法 选取2015-08至2016-09就诊医院内分泌科T2DM患者42例为T2DM组,选择年龄、性别相匹配的健康志愿者28名为对照组,对所有患者进行连续72 h动态血糖监测(continuous glucose monitoring system,CGMS);均行蒙哥马利抑郁评定量表(Montgomery and Asberg depression rating scale,MADRS)评分。比较两组MADRS评分、血糖波动参数,并分析T2DM组血糖波动参数与MADRS的相关性。结果 T2DM组MADRS评分为(15.67±7.43)分,对照组MADRS评分为(8.29±3.76)分,T2DM组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4.818,P<0.01)。T2DM组与对照组相比,平均血糖波动幅度(mean amplitude of plasma glucose excursions,MAGE)、全天血糖水平标准差(standard deviation of blood glucose,SDBG)、最大血糖波动幅度(largest amplitude of plasma glucose excursions, LAGE)、日间血糖平均绝对差(means of daily differences, MODD)、平均餐后血糖波动幅度(mean amplitude of plasma postprandial blood Glucose excursions, MPPGE)均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T2DM患者MAGE与MADRS评分呈正相关(r=0.330,P<0.05)。结论 MAGE与抑郁的发生有关。  相似文献   

15.
吴艾霖  王天然 《西南国防医药》2010,20(12):1298-1299
目的观察2型糖尿病患者血清脂蛋白脂酶(LPL)、血脂代谢和脂蛋白的改变,探讨LPL与2型糖尿病血脂代谢的相关性。方法测定80例2型糖尿病患者及80例健康体检者LPL活性及血糖、糖化血红蛋白(HbAlc)、血脂水平,比较两组的差异,并进行相关性统计分析。结果 2型糖尿病患者组血糖、HbAlc、甘油三酯(TG)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或P〈0.01),高密度脂蛋白(HDL)和LPL活性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或P〈0.01)。2型糖尿病患者组LPL与TG呈负相关(P〈0.01),与HDL水平呈正相关(P〈0.05),与HbAlc呈负相关(P〈0.01)。结论 2型糖尿病患者LPL活性降低,导致TG分解代谢降低而出现高TG血症,其HbAlc水平升高而HDL水平降低。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2型糖尿病进食燕麦的治疗作用。方法 选择2014-08至2015-11初次来社区就诊的糖尿病患者106例,根据excel表格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两组,燕麦组(53例)每天早上食用燕麦50~100 g,采取进食燕麦基础治疗方式;对照组(53例)采取普通饮食控制方式,治疗疗程为6个月。在治疗期间要定期复查,如果血糖过高,给予降糖药控制。检测两组患者治疗前、后BMI、血压、空腹血糖(FBG)、餐后2 h血糖(PBG)、空腹胰岛素(F-INS)、餐后2 h胰岛素(P-INS)、三酰甘油(TG)、血清总胆固醇(TC)等指标和心理状态。结果 燕麦组治疗后FBG(6.13±1.01)mmol/L、PBG(6.88±2.32)mmol/L以及HbA1c(5.14±1.02)%显著低于对照组治疗后FBG(7.32±1.31)mmol/L、PBG(9.07±2.11)mmol/L以及HbA1c(6.72±1.33)%;燕麦组治疗后P-INS(19.01±10.31)mmol/L、TC(4.51±0.71)mmol/L显著低于对照组治疗后P-INS(23.51±11.83)mmol/L、TC(4.96±0.86)mmol/L;燕麦组治疗前、后SAS评分差(19.98±0.79)分和SDS评分差(20.17±1.89)分显著高于对照组治疗前、后SAS评分差(10.58±0.28)分和SDS评分差(9.97±0.64)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进食燕麦可有效降低2型糖尿病患者FBG、PBG、HbA1c、P-INS及TC水平,提高患者的心理健康水平,可作为糖尿病患者的首选食物。
  相似文献   

17.
张娴  刘莉 《武警医学》2018,29(1):52-56
 目的 探讨白藜芦醇软胶囊对2型糖尿病患者血糖变异及胰岛素抵抗的影响。方法 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2型糖尿病80例分为A、B、C、D 4组:每组20例, A、B、C组在基础治疗上加白藜芦醇软胶囊。其中,A组: 250 mg/次,口服,2次/d;B组: 350 mg/次,口服,2次/d;C组:500 mg/次,口服,2次/d,治疗12周;D组为对照组(基础治疗);检测空腹血糖(FPG)、空腹胰岛素(FISN)糖化血红蛋白(HbA1c)、血脂、胰岛素及三餐2h后血糖,计算MBG、血糖波动参数、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和胰岛素敏感指数(ISI)。结果 C组和D组治疗前后各值均数差F各值均数差FPG:[(1.54±0.06) mmol/L vs (0.45±0.01) mmol/L,t=4.562, P=0.037)];FISN:[(4.85±0.35) pmol/ml vs (0.76±0.13)pmol/ml,t=3.467,P=0.025];HbA1c:[(1.01±0.36)% vs(0.24±0.07)%,t=3.724,P=0.031];平均血糖值:[(1.91±0.22) )mmol/L vs (0.33±0.03) mmol/L,t=4.823, P=0.026]; 血糖变异性:[(1.22±0.23)mmol/L vs(0.07±0.03) mmol/L, t=4.025,P=0.027];血糖标准差:[(0.88±0.12)vs(0.02±0.01),t=3.681,P=0.032]较治疗前明显下降。C组治疗前后HOMA-IR由2级均降至1级、ISI的改善C组优于D组(P<0.01)。结论 白藜芦醇软胶囊对血糖变异及胰岛素抵抗与剂量相关,一定剂量的白藜芦醇软胶囊可降低2型糖尿病患者的平均血糖波动度、血糖标准差,减少HOMA-IR,提高ISI;2型糖尿病患者在服用降糖药的同时,联合服用白藜芦醇软胶囊治疗是较好的选择。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自我效能干预对2型糖尿病患者自我管理行为的影响。方法 采用整群抽样的方法,抽取农村2型糖尿病患者104例,随机分成干预组和对照组。采用自我管理行为问卷对两组患者进行评估,并检测两组空腹血糖及餐后2 h血糖。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及健康教育,干预组给予基于自我效能理论的系统干预,包括饮食、运动、血糖监测、足部护理、药物、戒烟等6个方面。共干预6 个月,在干预3、6个月时,分别对两组进行评估并比较。结果 干预前,两组糖尿病患者的自我管理行为、空腹血糖及餐后血糖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干预后,干预组患者自我管理行为各维度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组患者空腹血糖及餐后2 h血糖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自我效能干预可有效提高2型糖尿病患者的自我管理行为,有利于控制血糖。  相似文献   

19.
目的 了解老年2型糖尿病(T2DM)合并代谢综合征(MS)患者的临床特点、用药情况及代谢异常组分的控制达标状况.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1~2005年住院的老年T2DM患者共349例,其中合并MS者194例,观察194例患者的临床特点、用药情况以及各代谢异常组分控制达标水平.结果 老年T2DM合并MS者的比例为55.6%,体重指数(BMI)、餐后血糖、血压和甘油三酯(TG)均高于T2DM不合并MS组,HDL-C低于不合并MS组(P<0.05).老年T2DM合并MS的患者中,91.2%应用药物控制血糖,以双胍类、磺脲类、胰岛素为主,所占比例分别为59.3%、48.4%和36.1%;77.3%服用降压药物,以钙拮抗剂和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ACEI)为主,分别为47.3%和46.2%;56.3%服用降脂药物,所占比例他汀类为34.8%,贝特类为71.4%.194例患者中,血糖各项均达标者占18.6%,血压整体达标者占40.9%,血脂四项全部达标者占29.3%.结论 老年T2DM合并MS的比例很高,虽然积极用药控制,但是各代谢异常组分的控制达标率并不理想.对于血糖而言,在联合口服药物治疗效果不佳时,应使用胰岛素治疗.  相似文献   

20.
目的观察通心络胶囊联合依帕司他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DPN)的疗效。方法选取2型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患者9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及治疗组各45例,两组患者在糖尿病病程、周围神经病变程度、HbA1c、降糖措施及营养神经等基础治疗方面具有可比性。对照组服用依帕司他(50mg,3次/日),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服通心络胶囊(3粒,3次/日),3个月为1疗程。比较两组治疗前后临床疗效及正中神经、腓总神经运动神经传导速度(MCV)及感觉神经传导速度(SCV)变化情况。结果治疗组与对照组总有效率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治疗前后正中神经及腓总神经MCV及SCV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治疗前后正中神经MCV及SCV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治疗前后MCV及SCV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通心络胶囊联合依帕司他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可提高疗效,尤其在改善下肢周围神经病变方面意义显著,联合用药未增加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