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研究八味痛风康微丸的抗痛风作用。方法:采用尿酸盐结晶(MSU)致大鼠急性痛风性关节炎模型及次黄嘌呤所致的小鼠高尿酸血症模型,观察八味痛风康微丸的抗痛风作用,并通过热板法、醋酸扭体法和甲醛法观察该药的镇痛作用;利用二甲苯致小鼠耳廓肿胀模型、角叉菜胶致大鼠足肿胀模型、小鼠毛细血管通透性模型,观察该药的抗炎作用。结果:八味痛风康微丸16.4g/kg以上剂量可明显抑制尿酸盐结晶(MSU)诱导的大鼠足跖肿胀,降低血清IL-1β和TNF-α水平,并能降低次黄嘌呤所致高尿酸血症小鼠的血尿酸水平;能提高小鼠的痛阈值,减少醋酸所致小鼠的扭体次数,并能够降低甲醛致小鼠镇痛实验中足中PGE2含量;八味痛风康微丸也可抑制醋酸所致小鼠毛细血管通透性的增加,抑制角叉菜胶大鼠足趾肿胀和二甲苯致小鼠耳廓肿胀。结论:八味痛风康微丸具有抗痛风、镇痛、抗炎作用,其作用机制可能与降低炎症因子IL-1β、、TNF-α和PGE2水平有关。  相似文献   

2.
痛风康片治疗痛风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观察痛风康片的抗炎、镇痛作用。方法:采用微晶型尿酸钠(MSU)诱导大鼠足趾肿胀;MSU诱导家兔急性关节炎;醋酸小鼠致痛实验观察其药理作用。结果:痛风康片有抑制MSU诱导大鼠足趾肿胀作用;痛风康大、中剂量可显著 地降低家兔滑膜液中白细胞的数量,形态学研究表明能够减轻水肿程度,减少炎性细胞浸润;对醋酸所致小鼠致痛的明显抑制作用。结论:痛风康片确有抗炎、镇痛作用。  相似文献   

3.
痛风冲剂抗痛风作用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目的 通过对痛风冲剂抗痛风与抗炎的作用研究。探讨该药的药效学作用。为临床应用提供依据。方法 运用尿酸钠致大鼠踝关节肿胀法,次黄嘌呤致小鼠高尿酸血症法观察其抗痛风作用;二甲苯致小鼠耳廓肿胀法,角义菜胶致大鼠足跖肿胀法和羧甲基纤维素囊袋法观察其抗炎作用。结果 痛风冲剂有明显的降低高尿酸血症小鼠血尿酸水平和抗炎作用。并具有增加高尿酸血症小鼠尿尿酸排出的趋势。结论 痛风冲剂具有抗痛风急性发作的作用。  相似文献   

4.
《中药材》2016,(1)
目的:观察复方威茯颗粒的抗痛风作用。方法:采用二甲苯致小鼠耳肿胀、冰醋酸致小鼠腹腔毛细血管通透性升高、冰醋酸致小鼠扭体法、热板法及甲醛致痛法观察复方威茯颗粒的抗炎镇痛作用;以微晶型尿酸钠(MSU)致小鼠足趾肿胀及MSU致家兔痛风性关节炎模型探讨复方威茯颗粒的抗痛风作用。结果:复方威茯颗粒可显著抑制二甲苯所致小鼠耳廓肿胀、醋酸所致小鼠毛细血管通透性升高、冰醋酸致小鼠疼痛的扭体反应,并能显著提高热板所致小鼠疼痛的痛阈值,显著降低甲醛致小鼠晚期相疼痛反应评分(P0.05或P0.01);抑制MSU致小鼠足趾肿胀度及降低MSU致兔急性痛风性关节炎滑膜组织各项病理改变组织学评分(P0.05或P0.01),降低痛风家兔血清TNF-α、IL-1β、PGE_2含量(P0.05或P0.01)。结论:复方威茯颗粒具有明显的抗炎镇痛及抗痛风作用。  相似文献   

5.
痛风安胶囊对尿酸钠痛风模型动物关节炎反应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痛风安胶囊对尿酸钠所致急性痛风性关节炎大鼠关节病变的影响.方法:采用尿酸钠关节内注射复制痛风性关节炎模型,观察痛风安胶囊对模型动物关节病变的影响.结果:痛风安胶囊(3.5g·kg-1,2.5g·kg-1)给药组动物关节滑膜组织IL-1、IL-6含量降低,关节软组织病理检查见关节腔渗出液中炎细胞数降低,炎症模型关节腔间隙减小.结论:痛风安胶囊对尿酸钠所致大鼠急性痛风性关节炎症状有明显的改善作用.  相似文献   

6.
吴茱萸碱治疗痛风的药效学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从降血尿酸、抗炎、镇痛以及抑制大鼠足关节肿胀四个方面进行吴茱萸碱的药效学研究,探讨吴茱萸碱治疗痛风的作用。方法:采用大鼠灌胃次黄嘌呤(100mg/kg),再皮下注射氧嗪酸钾盐(20mg/kg)致尿酸增高模型,观察吴茱萸碱的降血尿酸作用;采用二甲苯致小鼠耳廓肿胀法,观察吴茱萸碱的抗炎作用;采用小鼠醋酸扭体法,观察吴茱萸碱的镇痛作用;采用踝关节注射尿酸钠致大鼠急性足肿胀模型,观察吴茱萸碱对足关节肿胀的抑制作用。结果:与模型组比较,吴茱萸碱中、低剂量组(18、9mg/kg)降血尿酸有显著性;各剂量组(10、20、40mg/kg)对小鼠耳肿胀的抑制有显著性;各剂量组(10、20、40mg/kg)对醋酸引起疼痛的抑制有显著性;各剂量组(9、18、36mg/kg)对关节足肿胀的抑制有显著性。结论:吴茱萸碱具有降血尿酸、抗炎、镇痛作用,能减轻模型大鼠足关节肿胀程度,可望成为治疗痛风的一种化学成分。  相似文献   

7.
《中药药理与临床》2021,(1):179-184
目的:基于不同动物模型评价茜花痛风丸防治痛风药效学作用。方法:尿酸盐结晶(monosodium urate, MSU)诱导家兔形成急性痛风性关节炎模型,以观察茜花痛风丸改善急性痛风性关节炎的作用;以氧嗪酸钾(oxonic acid potassium salt, OAPS)与尿酸混悬液诱导大鼠形成高尿酸血症模型,观察茜花痛风丸对尿酸排泄的影响;采用角叉菜胶致大鼠足肿胀及冰醋酸致小鼠腹腔毛细血管通透性增加模型确认茜花痛风丸的抗炎作用;以小鼠扭体反应和热板试验观察茜花痛风丸的镇痛作用。结果:与正常对照组比较,模型对照组家兔1 h、3 h膝关节肿胀度明显增加(P<0.05),关节腔体积、IL-1β含量明显升高(P<0.05或P<0.01),关节滑膜评分显著增加,大鼠24 h血清及尿液中尿酸浓度明显增高(P<0.05或P<0.01),24 h尿酸排泄量明显增加(P<0.01)。(1)与模型对照组比较,茜花痛风丸0.2、0.61、1.83 g/kg组对MSU致兔膝关节肿胀无明显作用(P>0.05),0.2 g/kg组关节腔积液体积、滑膜病理评分明显降低(P<0.05或P<0.01),0.61 g/kg组肿瘤坏死因子(TNF-α)含量、滑膜病理评分明显降低(P<0.05),1.83 g/kg组白细胞介素(IL-1β)含量明显降低(P<0.05)。(2)与模型对照组大鼠比较,茜花痛风丸1.18 g/kg组24 h尿液尿酸含量明显降低(PSymbol|@@0.05)。(3)与模型对照组大鼠比较,茜花痛风丸3.55 g/kg组在致炎后1 h和4 h, 0.39 g/kg组在致炎后2 h、4 h和6 h足肿胀度明显降低(P<0.01或P<0.05);茜化痛风丸4.8、1.6、0.53 g/kg组腹腔血管通透性光密度值明显降低(P<0.05);0.53 g/kg组扭体次数显著降低(PSymbol|@@0.01);4.8、1.6 g/kg组给药后2 h痛阈值明显延长(PSymbol|@@0.05)。结论:茜花痛风丸对不同痛风动物模型均具有抗炎、镇痛作用,其相关作用机理有待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8.
痛风贴抗炎镇痛作用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痛风贴的抗炎、镇痛作用。方法:采用尿酸钠晶体(MSU)及角叉菜胶诱发大鼠足肿胀,采用热板法及压尾法致小鼠疼痛,研究痛风贴的抗炎、镇痛作用,并作MSU诱发大鼠足肿胀的病理学观察。结果:痛风贴能明显抑制MSU及角叉菜胶诱发的大鼠足肿胀,能不同程度地提高热板法及压尾法所致疼痛的痛阈值;对MSU大鼠模型病理观察见用药部位水肿充血明显减轻,浸润细胞减少,胶原纤维断裂减轻。结论:痛风贴具有显著的抗炎消肿镇痛作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痛风通络方对尿酸钠诱导大鼠急性痛风性关节炎的抗炎镇痛作用。方法:取60只大鼠,随机分成6组,对照组、模型组、吲哚美辛组、痛风通络方高、中、低剂量组,每组10只。除空白组外,其余5组采用尿酸钠晶体溶液踝关节注射建立急性痛风性关节炎模型。以痛风通络方与吲哚美辛对比治疗,观察大鼠步态,测定关节肿胀度,检测大鼠外周血白细胞数量变化,ELISA方法检测血清IL-1、IL-6、TNF水平。结果:痛风通络方高、中、低剂量在致炎后各时间点均能不同程度的抑制尿酸钠所致大鼠踝关节肿胀程度,降低白细胞含量,降低炎性因子IL-1、IL-6、TNF含量,与模型对照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通用痛风方对尿酸钠所致急性痛风性关节炎症有较好的抗炎镇痛作用,其作用机制可能与降低炎症因子IL-1、IL-6、TNF水平有关。  相似文献   

10.
目的 研究上中下通用痛风汤对尿酸钠诱导大鼠急性痛风性关节炎(GA)的抗炎镇痛作用.方法 取60只大鼠,随机分成6组,即对照组,模型组,吲哚美辛组,上中下通用痛风汤高、中、低剂量组,每组10只.除对照组外,其余5组采用尿酸钠晶体溶液踝关节注射建立急性痛风性关节炎模型.以上中下通用痛风汤与吲哚美辛对比治疗,观察大鼠步态,测定关节肿胀度,ELISA方法检测血清IL-1、IL-6、TNF-α水平.结果 上中下通用痛风汤高、中、低剂量在致炎后各时间点均能不同程度的抑制尿酸钠所致大鼠踝关节疼痛,减轻肿胀程度,降低步态评分,降低炎性因子IL-1、IL-6、TNF-α含量,与模型对照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 上中下通用痛风汤对尿酸钠所致急性痛风性关节炎症有较好的抗炎镇痛作用,其作用机制可能与降低炎症因子IL-1、IL-6、TNF-α水平有关.  相似文献   

11.
藏方猫乳儿散的抗痛风作用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研究藏方猫乳儿散的抗痛风作用.方法:采用尿酸钠结晶植入法观察抗急性痛风性关节炎作用;腹腔注射尿酸酶抑制剂和次黄嘌呤法观察对高尿酸血症的作用.结果:猫乳儿散对痛风性关节炎大鼠的足肿胀有明显的抑制作用;对高尿酸血症模型小鼠的血尿酸水平及黄嘌呤氧化酶的活性都有明显的抑制作用.结论:藏方猫乳儿散具有抗痛风作用.  相似文献   

12.
拟黑多翅蚁抗痛风作用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拟黑多翅蚁醇提物、水提物抗痛风作用。方法:昆明种小鼠、Wistar大鼠各90只,设正常对照组、模型组、阳性对照组及给药组(按生药量计为4,2,1 g.kg-1),ig给药,给药15 d,末次给药后,小鼠ip次黄嘌呤复制高尿酸血症模型,观察拟黑多翅蚁醇提物、水提物对高尿酸血症及正常小鼠尿酸水平的影响;大鼠足跖注射微晶型尿酸钠结晶,复制痛风性炎症模型,观察拟黑多翅蚁醇提物、水提物对痛风性炎症的影响。结果:正常对照组血清尿酸(131.09±45.78)μmol.L-1,模型组血清尿酸(198.63±47.27)μmol.L-1,与模型组比较,拟黑多翅蚁醇提物(4,2 g.kg-1)、水提物(4 g.kg-1)可以显著降低高尿酸血症小鼠的血尿酸水平(P<0.05),对正常小鼠血尿酸水平无显著影响;拟黑多翅蚁醇提物、水提物可显著抑制微晶型尿酸钠引起大鼠足跖肿胀,致炎后1~3 h肿胀较模型组有显著降低(P<0.05,P<0.01)。拟黑多翅蚁醇提物的药效略优于水提物。结论:拟黑多翅蚁有降低痛风模型血清尿酸水平及抗炎作用。  相似文献   

13.
采用尿酸钠结晶(MSU)诱导大鼠足肿胀的急性痛风性关节炎模型、醋酸所致小鼠腹腔毛细血管通透性增高模型、二甲苯所致小鼠耳廓肿胀模型、小鼠琼脂肉芽肿模型等观察了痛风宁Ⅰ号的抗炎作用;用小鼠热板法及小鼠醋酸扭体法观察该药的镇痛作用。结果痛风宁Ⅰ号有明显抗炎、镇痛作用。  相似文献   

14.
金边蚂蟥抗痛风作用研究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目的研究金边蚂蟥Poecilobdella manillensis抗痛风作用及安全性。方法小鼠ip次黄嘌呤复制高尿酸血症模型,观察金边蚂蟥对高尿酸血症小鼠及正常小鼠血清尿酸水平的影响;大鼠足跖sc微晶型尿酸钠结晶(MSU),复制痛风性炎症模型,观察金边蚂蟥对痛风性炎症的影响;热板法、扭体法观察金边蚂蟥的镇痛作用;并测定金边蚂蟥对小鼠的急性毒性。结果与模型组相比,金边蚂蟥1.50 g/kg组可以显著降低高尿酸血症小鼠的血液尿酸水平,金边蚂蟥3.00、1.50 g/kg组显著降低正常小鼠血液尿酸水平(P<0.01);金边蚂蟥0.75 g/kg组可显著抑制MSU引起大鼠足跖肿胀(P<0.05、0.01);金边蚂蟥3.00、0.75 g/kg组可显著减少由醋酸引起的小鼠扭体反应次数(P<0.05、0.01);小鼠ig金边蚂蟥的急性毒性试验未观察到明显毒性反应,最大耐受量为生药23.09 g/kg。结论金边蚂蟥具有良好的抗痛风作用。  相似文献   

15.
藏药桑当抗痛风作用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9,自引:1,他引:8  
目的:通过对藏药桑当抗痛风实验研究,探讨该药抗痛风的药效学作用,为临床上寻找安全、有效、具有藏医药特色的痛风药品提供依据。方法:采用尿酸钠结晶植入法观察藏药桑当的抗急性痛风性关节作用;采用腹腔注射尿酸酶抑制剂和次黄嘌呤法观察藏药桑当对高尿酸血症的作用。结果:桑当对痛风性关节炎大鼠有明显的抑制作用;对高尿酸血症模型小鼠的血尿酸及黄嘌呤氧化酶的活性都有良好的抑制作用。结论:桑当具有良好的抗痛风作用。  相似文献   

16.
痛风丸治疗痛风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观察痛风丸对痛风性关节炎、高尿酸血症的影响及镇痛作用。方法:用尿酸钠致大鼠踝关节肿胀、酵母膏致小鼠高尿酸血症及小鼠冰醋酸所致的扭体反应,观察其抗痛风的作用。结果:痛风丸可明显减轻痛风模型大鼠的关节肿胀程度、降低高尿酸血症模型小鼠的血尿酸、减少扭体次数。结论:痛风丸对痛风的急性发作有一定的治疗作用。  相似文献   

17.
目的 观察芪桂痛风片对大鼠关节炎模型、小鼠热板和醋酸致小鼠扭体模型的影响。方法 给予芪桂痛风片5 d后,观察芪桂痛风片对尿酸钠致大鼠关节炎模型痛阈改变的影响;采用小鼠热板模型,观察小鼠给予芪桂痛风片后舔足潜伏期的变化;小鼠ip 0.7%醋酸,观察给予芪桂痛风片后对小鼠扭体反应次数和扭体潜伏期的影响。结果 大鼠关节炎模型造模1 h后,芪桂痛风片8.10 g/kg剂量组大鼠痛阈降低值和降低率与模型组比较差异具有显著性(P〈0.01);造模3、5 h后,芪桂痛风片4.05、8.10 g/kg剂量组大鼠痛阈降低值和降低率较模型组低,且差异均具有显著性(P〈0.05、0.01)。末次给药60、90、120 min后,芪桂痛风片各剂量(11.70、5.85、2.93 g/kg)组小鼠舔足潜伏期均比模型组延长。芪桂痛风片各剂量(11.70、5.85、2.93 g/kg)组小鼠扭体次数和扭体率均低于模型组,小鼠扭体潜伏期高于模型组。结论 芪桂痛风片能够减轻尿酸钠注射引起的大鼠关节痛阈降低,并减轻小鼠热板和醋酸引起的疼痛,提示芪桂痛风片具有抗实验性痛风性关节炎作用。  相似文献   

18.
目的研究痛风定无糖颗粒抗痛风作用及作用机制。方法口服给药,通过二甲苯致小鼠耳廓肿胀、微晶型尿酸钠(MSU)致鼠足肿胀及测定足炎症渗出液中前列腺素E2(PGE2)含量观察其抗炎作用;采用醋酸扭体法和热板法观察其镇痛作用;运用酵母膏致小鼠高尿酸血症法观察其对尿酸、黄嘌呤氧化酶、尿素氮的影响。结果痛风定无糖颗粒对二甲苯所致的耳廓肿胀、MSU所致的足跖肿胀及MSU所致的肿胀足渗出液中PGE2含量增加均有显著的抑制作用;能明显提高小鼠的痛阈值,降低小鼠的扭体次数;能显著降低高尿酸血症小鼠血尿酸,抑制黄嘌呤氧化酶活性、降低血尿素氮。结论痛风定无糖颗粒具有明显的抗痛风作用。  相似文献   

19.
痛风颗粒抗痛风有效部位群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刘静  徐玲玲  徐熠 《中草药》2013,44(5):590-594
目的 研究痛风颗粒不同提取部位(群)的抗炎、降尿酸作用及对肾脏的影响,筛选痛风颗粒抗痛风的有效部位(群).方法 大鼠足跖注射微晶型尿酸钠制备踝关节肿胀、足跖肿胀模型,腺嘌呤十盐酸乙胺丁醇制备大鼠高尿酸血症模型.通过检测大鼠足肿胀率、血尿酸(UA)值、肌酐(Cr)、血尿素氮(BUN)水平和肾脏系数,筛选痛风颗粒不同提取部位中的有效部位(群).结果 痛风颗粒A部位(主要由黄酮、生物碱、有机酸组成)显示出显著的抗炎、降尿酸和一定的肾脏保护作用:显著抑制尿酸钠致大鼠的足跖肿胀及踝关节肿胀(P<0.01);显著降低高尿酸血症大鼠的血UA、Cr及BUN水平(P<0.01);但与模型组比较,各给药组肾脏系数无显著改变.结论 在各提取部位中,A部位降尿酸、抗炎作用最强,与痛风颗粒全方作用强度相当.  相似文献   

20.
痛风止痛散治疗高尿酸血症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通过痛风止痛散对高尿酸血症血尿酸和尿尿酸作用的研究,探讨该方的药效学作用,为临床治疗高尿酸血症提供依据。方法:运用次黄嘌呤致小鼠高尿酸血症模型的实验,通过眼球采血和尿液采集来测定给药后其血清尿酸和尿尿酸含量的变化。结果:痛风止痛散有明显的降低血液中血尿酸的作用,并且其作用效果优于同类药物正清风痛宁缓释片。结论:痛风止痛散具有降低高尿酸血症血尿酸的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