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1 毫秒
1.
刺五加叶皂甙对GLP-1分泌影响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类胰升血糖素肽-1(GLP-1)是迄今为止作用最强的肠促胰岛素,亦是最安全的降血糖物质,其作为极具潜力的治疗糖尿病的手段已为世人所承认。本研究利用高度特异性单克隆GLP-1(7-36)酰胺抗体通过放射免疫学方法对正常及Ⅱ型糖尿病大鼠模型在给予刺五加叶皂甙(ASS)后其空腹及口服葡萄糖后的血内GLP-1水平变化进行了测定,结果证实ASS可促进Ⅱ型糖尿病大鼠模型GLP-1的分泌,而对正常大鼠没有作用。  相似文献   

2.
《中药材》2012,(9)
目的:探索大黄素对肥胖型2型糖尿病小鼠糖、脂代谢的影响。方法:雄性肥胖型2型糖尿病小鼠(dia-betes mouse,db/db小鼠)18只,分大黄素高剂量(100 mg/kg)干预组,大黄素低剂量(25 mg/kg)干预组及普通饮食对照组,喂养过程中每周监测体质量、血压、血脂、空腹血糖等,共干预12 w,于等12周行胰岛素耐量实验,实验结束后空腹取血测血脂、GLP-1、糖化血红蛋白水平。结果:大黄素能防止db/db小鼠的体质量、空腹血糖的上升,与对照组比较,P0.05;降低血脂水平及糖化血红蛋白水平,增加GLP-1的释放,但对血压无显著的影响。结论:大黄素可显著改善肥胖型2型糖尿病小鼠的糖脂代谢。  相似文献   

3.
目前我国糖尿病(DM)发病率已超过10%,其防治工作对于社会经济发展而言意义深远。近年来一种由肠道L细胞分泌的多肽类激素胰高血糖素样肽-1(GLP-1)成为降糖药研发领域的新热点。GLP-1是一种肠促胰素,GLP-1受体(GLP-1R)广泛分布于肠胃及心、肺、肾等部位,二者结合后可呈葡萄糖依赖性地促进胰岛素(INS)分泌、抑制胰高血糖素(GC)分泌,保护胰岛β细胞,延缓胃肠排空、抑制食欲[1]。  相似文献   

4.
蛇菰乙醇提取物降血糖作用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目的:探讨蛇菰95%乙醇提取物(SHG)的降血糖作用及其机制。方法:以四氧嘧啶诱导雄性ICR小鼠形成糖尿病模型。用葡萄糖氧化酶法测定血糖浓度,用同位素放射免疫法测定血清胰岛素浓度。给动物口服SHG相当于生药20,30 g·kg-1体重连续7~10 d,以动物不禁食和禁食2.5 h的血糖水平和口服葡萄糖负荷后的血糖水平,观察SHG对机体血糖及糖耐量的影响;以腹腔注射葡萄糖负荷后的血糖和血胰岛素水平,评价SHG对机体高血糖诱导血胰岛素水平的影响;以口服蔗糖耐量和口服淀粉耐量评价药物对糖吸收的影响。结果:SHG可显著降低正常和糖尿病小鼠的餐后血糖和空腹血糖水平。动物口服蔗糖和口服淀粉耐量实验中,SHG可明显降低并后移蔗糖或淀粉负荷后的血糖峰值,减少血糖-时间曲线下面积(AUC)。动物口服葡萄糖耐量实验中,SHG可显著降低葡萄糖负荷后血糖的峰值,减少AUC。在正常小鼠腹腔注射葡萄糖耐量实验中,SHG组平均血糖上升百分数明显低于对照组,但血胰岛素水平与对照组无明显差异。结论:SHG显著降低正常和糖尿病小鼠的餐后血糖和空腹血糖、改善葡萄糖耐量。SHG控制血糖作用的机制可能与抑制肠道α-葡萄糖苷酶和增强体内葡萄糖代谢有关。  相似文献   

5.
《中药药理与临床》2014,(3):107-111
目的:研究西藏绿萝花提取物对α-葡萄糖苷酶、α-淀粉酶的抑制作用,以及不同糖负荷下对正常及高血糖小鼠的降血糖作用。方法:提取正常大鼠小肠上段α-葡萄糖苷酶,建立微量酶促反应体系,通过IC50衡量不同提取物对酶的抑制作用;体内实验以ICR小鼠和四氧嘧啶高血糖小鼠为模型,在蔗糖、淀粉、葡萄糖不同负荷下,观察绿萝花提取成分对小鼠血糖的影响。结果:在绿萝花提取物三种萃取相中,石油醚萃取相(PF)对α-葡萄糖苷酶的抑制作用较强,IC50比阿卡波糖还低。正丁醇萃取相(nBF)对α-淀粉酶的抑制作用较弱,IC50为1.227mg/ml比阿卡波糖的IC50值0.3837 mg/ml高出3倍多。与体外实验结果一致,以250mg/kg石油醚萃取相(PF)灌胃可降低正常ICR小鼠和四氧嘧啶诱导的高血糖小鼠蔗糖负荷后各时间点的血糖值,其血糖曲线下面积与蔗糖组对比明显降低。以250mg/kg正丁醇萃取相(nBF)灌胃亦可降低正常ICR小鼠和四氧嘧啶诱导的高血糖小鼠的淀粉负荷后各时间点的血糖值及减少曲线下面积。以葡萄糖为负荷,分别采取250mg/kg PF、nBF灌胃,均不能降低正常及高血糖小鼠的餐后高血糖。结论:西藏绿萝花成分中石油醚萃取相(PF)对α-葡萄糖苷酶抑制作用较强,正丁醇萃取相(nBF)对α-淀粉酶影响较弱,均可降低以蔗糖、淀粉为负荷时正常及高血糖小鼠的餐后血糖,但不影响葡萄糖的吸收。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清化颗粒对db/db小鼠肠道胰高血糖素样肽-1(GLP-1)合成和分泌的影响。方法:选取db/m小鼠为空白对照组,db/db糖尿病小鼠随机分为模型对照组和清化颗粒(低、中、高剂量)组,干预4周,观察小鼠糖代谢变化;ELISA法分析小鼠血清GLP-1的水平;qRT-PCR法检测小鼠回肠胰高血糖素原和激素原转化酶1/3(PC1/3)的mRNA水平;Western blot法检测小鼠回肠PC1/3的蛋白表达水平;组织病理学观察小鼠回肠组织形态变化。结果:与模型对照组比较,清化颗粒降低db/db糖尿病小鼠的空腹血糖(FBG)(P0.01);提高血清GLP-1的浓度(P0.01);上调小鼠回肠组织胰高血糖素原和PC1/3酶的mRNA水平(P0.01);上调小鼠回肠组织PC1/3的蛋白表达水平(P0.01);并具有剂量依赖效应。另外,清化颗粒明显改善db/db糖尿病小鼠回肠组织形态。结论:清化颗粒能够降低db/db糖尿病小鼠的血糖水平,提高血清GLP-1水平,上调胰高血糖素原和PC1/3的mRNA水平,促进肠道GLP-1的合成和分泌,改善回肠组织形态。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清化颗粒治疗2型糖尿病的可能作用机制。方法 24只db/db糖尿病小鼠随机分为模型对照组和清化颗粒低、中、高剂量组各6只,另设6只db/m小鼠为空白对照组。清化颗粒低、中、高剂量组分别给予清化颗粒3.77、7.54、15.08 g/(kg·d)灌胃,模型对照组给予生理盐水10 ml/(kg·d)灌胃,空白对照组不做其他处理。各组均连续观察4周。实验结束后检测各组小鼠空腹血糖、血清糖化血红蛋白(Hb A1c)含量及血清胰高血糖素样肽1(GLP-1)浓度,并检测小鼠回肠组织中葡萄糖转运因子2(GLUT2)mRNA和蛋白水平。结果与空白对照组比较,模型对照组小鼠空腹血糖和Hb A1c含量明显升高,血清GLP-1浓度及回肠组织中GLUT2 mRNA和蛋白表达均明显降低(P0.01)。与模型对照组比较,清化颗粒低、中、高剂量组均能下调空腹血糖和Hb A1c含量,上调血清GLP-1浓度及回肠组织中GLUT2mRNA和蛋白表达,并且以清化颗粒高剂量组效果最好(P0.05或P0.01)。结论清化颗粒能降低db/db糖尿病小鼠空腹血糖和Hb A1c水平,促进GLP-1分泌,其作用机制可能与上调回肠组织中GLUT2的表达有关。  相似文献   

8.
<正>肠促胰素是指人体内的一类肠源性激素,在进食后,该类激素可促进胰岛素分泌,发挥葡萄糖浓度依赖性降糖作用。肠促胰素主要由胰高血糖素样肽-1(GLP-1)和糖依赖性胰岛素释放肽(GIP)组成。GLP-1和GIP的生理作用不仅仅局限于肠道,还包括在维持血糖的稳定、调节食欲以及调节脂肪  相似文献   

9.
奚瑾磊  彭仁琇  王智勇 《中草药》2002,33(5):437-439
目的 观察当归醇沉物(ESA)及其中性组分(ESA-1)体外对小鼠腹腔巨噬细胞分泌TNF-α、IL-1的影响。方法 L929细胞株细胞毒法制TNF-α、IL-1。结果 ESA、ESA-1与小鼠腹腔巨噬细胞(MΦ)共同培养可显著增强其TNF-α、IL-1的分泌。在50-20μg/mL浓度范围,ESA的这种作用呈剂量依赖性;ESA-1虽有明显的作用,但未表现出剂量依赖。结论 当归醇沉物及其中性组分体外可增强小鼠腹腔巨噬细胞分泌TNF-α、IL-1。  相似文献   

10.
目的:研究振腹法对2型糖尿病(Type 2 Diabetes Mellitus,T2DM)大鼠血糖及胰高血糖素样肽-1(Glucagon-like Peptide-1,GLP-1)分泌的影响,初步探讨振腹法对T2DM的效应机制。方法:将Wistar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和造模组。造模组采用饮食联合腹腔一次性快速注射链脲佐菌素(Streptozotocin,STZ)的方法制备T2DM模型,造模成功后随机分为模型组和振腹组。振腹组进行振腹干预,检测大鼠治疗前后的血糖、口服糖耐量试验(Oral glucose tolerance test,OGTT)和GLP-1。结果:1)治疗后,振腹组与模型组比较空腹血糖(Fasting blood glucose,FBG)水平显著性降低,有统计学意义(P<0.05),口服糖耐量能力显著性提高,有统计学意义(P<0.05)。2)治疗后,模型组、振腹组与对照组比较葡萄糖灌胃后0~30 min GLP-1变化量(△差量)显著性降低,有统计学意义(P<0.05),0 min、30 min 3组GLP-1血清含量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1)振腹法有降低T2DM大鼠血糖和提高其口服糖耐量能力的作用。2)未能说明振腹法可通过GLP-1通路降低血糖,关于振腹法对T2DM的效应机制和GLP-1通路还需做更进一步的研究。  相似文献   

11.
槲寄生多糖对巨噬细胞分泌TNF-α和IL-1的影响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目的 :观察槲寄生多糖 (VPS)及其中性组分 (VPS 1)体外对小鼠腹腔巨噬细胞分泌TNF α、IL 1的影响。方法 :制取小鼠腹腔巨噬细胞 ,与VPS及VPS - 1共同培养。采用L92 9细胞株细胞毒法测TNF α ;L92 9细胞增殖法测IL 1。结果 :VPS、VPS - 1与小鼠腹腔巨噬细胞共同培养均可显著增强其TNF α、IL 1的分泌。在 5~ 2 0 μg ml浓度范围 ,VPS的这种作用呈剂量依赖性 ;VPS 1虽有明显的作用 ,但未表现出剂量依赖。结论 :槲寄生多糖及中性组分体外使小鼠腹腔巨噬细胞分泌TNF α、IL 1增强  相似文献   

12.
目的:明确扶正解毒方体内外对肺癌的抑制作用并探明其可能的作用机制。方法:体内实验:建立Lewis小鼠肺癌皮下移植瘤模型,不同浓度扶正解毒方灌胃干预,评价其对移植瘤增殖的影响;免疫组化检测Cleaved-caspase3的表达。体外实验:不同浓度扶正解毒方干预A549和H1299细胞,CCK8检测细胞活性,流式细胞仪检测凋亡情况。结果:扶正解毒方抑制Lewis小鼠肺癌皮下移植瘤增殖,促进移植瘤组织Cleaved-caspase3表达。CCK8结果显示扶正解毒方体外可明显抑制A549和H1299细胞株增殖活性,流式细胞仪检测提示扶正解毒方可促进肺癌细胞凋亡。结论:扶正解毒方体内、外有明确的抑制增殖和促凋亡作用,可能通过促进细胞凋亡发挥抑制肺癌增殖的作用。  相似文献   

13.
Oshio等曾报道:在小鼠体内番泻甙C(大黄酸-芦荟大黄素-二蒽酮葡萄糖甙)的致泻活性与番泻甙A相等.本文作者研究了番泻甙C在小鼠体内对番泻甙A的致泻作用的增强效应.研究结果见下表;当二种甙以一定比例混合给小鼠口服时,  相似文献   

14.
肠促胰素是指人体内的一类肠源性激素,在进食后,该类激素可促进胰岛素分泌,发挥葡萄糖浓度依赖性降糖作用。肠促胰素主要由胰高血糖素样肽-1(GLP-1)和糖依赖性胰岛素释放肽(GIP)组成。GLP-1和GIP的生理作用不仅仅局限于肠道,还包括在维持血糖的稳定、  相似文献   

15.
奚瑾磊  彭仁琇  王智勇 《中草药》2002,33(5):437-439
目的观察当归醇沉物(ESA)及其中性组分(ESA-1)体外对小鼠腹腔巨噬细胞分泌TNF-α、IL-1的影响.方法L929细胞株细胞毒法测TNF-α;L929细胞增殖法测IL-1.结果ESA、ESA-1与小鼠腹腔巨噬细胞(Mφ)共同培养可显著增强其TNF-α、IL-1的分泌.在5~20μg/mL浓度范围,ESA的这种作用呈剂量依赖性;ESA-1虽有明显的作用,但未表现出剂量依赖.结论当归醇沉物及其中性组分体外可增强小鼠腹腔巨噬细胞分泌TNF-α、IL-1.  相似文献   

16.
小叶女贞对小鼠骨髓细胞增殖和IL-1的影响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从免疫学方面探讨小叶女贞对小鼠骨髓细胞增殖反应和IL-1的影响。方法:用100%小叶女贞液定期给小鼠连续灌胃15d,1次/d,检测小鼠骨髓细胞增殖反应和IL-1的水平。结果:小叶女贞对以上两项免疫学指标均有明显增强作用,与对照组相比均有非常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小叶女贞可促进小鼠骨髓细胞增殖反应和IL-1的分泌。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大黄素改善KKAy糖尿病小鼠脂肪组织胰岛素敏感性的机制。方法:将20只KKAy小鼠按血糖值随机分为模型组(DM)和大黄素治疗组(EM),并选10只C57BL/6J小鼠为正常对照组(NC),连续灌胃给药8周。8周后测定血清空腹血糖(FPG)、胰岛素(Fins)并计算胰岛素敏感指数(ISI)、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γmRNA(PPAR-γmRNA)及葡萄糖转运蛋-4mRNA(GluT-4mRNA)在脂肪组织的表达水平。结果:与DM组比较EM组FBG明显降低,ISI明显升高,脂肪组织PPAR-γmRNA及GluT-4mRNA的丰度表达明显升高(P<0.05)。结论:大黄素可以上调KKAy糖尿病小鼠脂肪组织PPARγmRNA及GluT-4mRNA表达,并改善胰岛素敏感性。  相似文献   

18.
基于GLP-1R/cAMP/PKA/CREB探讨泽泻汤(Zexie Decoction, ZXD)体内外促进白色脂肪棕色化/激活棕色脂肪的作用机制。西式饮食(western diet, WD)诱导高脂血症小鼠模型,设置对照组,WD组(模型组),ZXD低、中、高剂量组;体外诱导3T3-L1细胞成脂分化模型,以毛喉素(forskolin, FSK)作为阳性对照,设置ZXD低、中、高剂量组。免疫组化与免疫荧光结果提示,与WD组相比,泽泻汤促进白色和棕色脂肪组织中UCP1表达;同时泽泻汤上调了细胞中UCP1、CPT1β、PPARα等基因;Western blot检测PGC-1α、UCP1、PPARα的蛋白表达也表现出随泽泻汤剂量依赖性升高,表明泽泻汤促进白色脂肪棕色化/激活棕色脂肪。苏木素-伊红(HE)染色结果显示,相较于WD组,泽泻汤处理后,白色和棕色脂肪细胞明显缩小,ATGL、HSL、MGL、PLIN1的mRNA表达显著上调;油红O染色和生化试剂盒检测细胞TC、TG水平均提示泽泻汤改善脂质蓄积,促进脂肪分解。p-CREB免疫组化和免疫荧光发现,泽泻汤处理逆转了WD导致的p-CREB表达降低...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中药白花蛇舌草提取物(HD-1)对人体癌细胞及小鼠实体瘤的抑制作用。方法对人体癌细胞采用MTT法进行体外实验,检测白花蛇舌草提取物HD-1对人肝癌细胞HepG2和人直结肠癌细胞株HCTI 16生长的抑制作用;对S180实体瘤小鼠模型进行体内实验,对比高、低剂量的白花蛇舌草提取物HD-1对荷瘤小鼠体质量、抑瘤率、胸腺指数、脾指数等指标的影响。结果体外实验显示,中药白花蛇舌草提取物对HepG2和HCTI16的抑制率和给药浓度、药物作用时间相关。体内实验显示,与模型对照组相比,高HD-1组、低HD-1组瘤质量均减轻,抑制率分别为13.28%,26.47%,脾脏指数明显升高(P0.05)。CTX组与CTX+HD-1组比较,小鼠胸腺指数、脾脏指数、肝脏指数、肺脏指数均有显著性差异(P均0.05)。结论中药白花蛇舌草提取物体外能够明显抑制人肝癌细胞HepG2和人直结肠癌细胞株HCTI 16的生长,能够明显抑制小鼠体内实体瘤的生长。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参芪复方对糖尿病GK大鼠肠道菌群及血糖波动的影响。方法:建立由高脂饲料喂养的糖尿病大血管病变大鼠模型。实验分4组,Wistar组,模型组,参芪复方组,西药组。于灌胃后每周1次测1日内8∶00,10∶00,14∶00,16∶00,18∶00五次血糖水平,并用血糖稳定性指标(MBG、SDBG、LAGE)量化各组血糖稳定性;检测血清GLP-1水平;运用16SrDNA基因测序分析各组大鼠肠道菌群。结果:参芪复方组可减少大鼠血糖波动,升高血清GLP-1水平,增加拟杆菌门/厚壁菌门比值,升高拟杆菌属、丁酸菌属、Blautia菌属、罗氏菌属的相对丰度。结论:具有养阴益气活血功效的参芪复方可调节肠道菌群,增加产丁酸菌的相对丰度,促进GLP-1分泌,达到调节血糖稳态,防治糖尿病大血管病变的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