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53 毫秒
1.
异位性皮炎诊疗体会(附52例病例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范瑞强 《新中医》2006,38(6):79-80
异位性皮炎是与遗传、过敏体质有关的难治性变态反应性皮肤病,又称遗传过敏性湿疹、异位性湿疹、特应性皮炎等,属中医学湿疮范畴。笔者通过临床治疗异位性皮炎52例,略有少许心得,浅谈体会如下。  相似文献   

2.
异位性皮炎是一种慢性、复发性、瘙痒性皮肤病,1933年Wise和suizimrger 命名Atopic deimatitis(AD),译为特应性皮炎,国内又名为异位性皮炎、遗传过敏性湿疹,亦或称遗传过敏性皮炎,与祖国医学中提及的“四弯风”、“奶癣”等相似。本病常见于婴  相似文献   

3.
张志礼治疗异位性皮炎经验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王萍 《中医杂志》1998,39(7):402-404
异位性皮炎,亦名遗传过敏性湿疹、异位性湿疹、特应性皮炎等,是一种具有遗传倾向的过敏性皮肤病,多数患者有免疫球蛋白IgE增高的免疫异常,以及家族中有过敏疾病病史(如哮喘、荨麻疹、枯草热、过敏性鼻炎等)。患者常自幼患婴儿湿疹,经久不愈,迁延所致。一般临床上分为3个阶段:婴儿期、儿童期、青少年或成人期。婴儿期常表现为婴儿湿疹,儿童期常表现  相似文献   

4.
喻桃  张玉环 《北京中医药》2006,25(11):700-701
特应性皮炎(atopic dermertitis,AD)是一种具有遗传倾向的过敏反应性皮肤病,具有反复发作、瘙痒等特征,本病又名异位性皮炎、遗传过敏性湿疹,与祖国医学文献中提及的"四弯风"、"奶癣"、"浸淫疮"、"顽湿"等相似.主要症状是皮疹和瘙痒,皮损多见于四肢屈侧,严重者可波及伸侧及全身.常见于婴儿、儿童和青年.本病病因病机相当复杂,一般认为,是由于禀赋不耐,脾肾亏损,湿热内生,感受外邪而发病[1].基于对文献的复习和临床实践,本文就特应性皮炎与脾肾亏虚的关系简要概述如下.  相似文献   

5.
金兑炫 《北京中医药》2005,24(6):375-377
异位性皮炎(atopic dermatitis,AD)也称为特应性皮炎、遗传过敏性皮炎等,是一种具有遗传倾向的慢性复发性变态反应性皮肤病.异位性皮炎的治疗十分困难,发病机理至今尚未完全阐明,目前常用的治疗方法是内服抗组胺类药物,外用含皮质激素类软膏.但临床疗效欠佳,并且停药后易复发.而中医药在异位性皮炎治疗方面积累了一定的经验,现将近年中医药的文献资料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6.
刘佳 《江苏中医药》2012,44(5):46-48
特应性皮炎,是一种与遗传相关,具有产生IgE倾向的慢性复发性、瘙痒性、炎症性皮肤病。本病常自婴幼儿期发病,病情迁延反复,部分可持续至成年期。成人特应性皮炎皮损较儿童期类似,发  相似文献   

7.
异位性皮炎(atopiedermatitis,AD),又名特应性皮炎、遗传过敏性皮炎,是一种与遗传过敏体质有关的变态反应性皮肤病,具有易兼患哮喘、过敏性鼻炎、湿疹的家族性倾向,以及对异种蛋白过敏、血清IgE升高、血嗜酸粒细胞增多等临床特征。传统中医学中没有完全与之对应的病名,而是根据疾病发展的不同阶段分别予以命名。如婴幼儿期称之为“胎敛疮”、“奶。癣”;儿童、成人期归为“湿疮”、“四弯风”范畴。中医认为,  相似文献   

8.
喻桃  张玉环 《北京中医》2006,25(11):700-701
特应性皮炎(atopic dermertitis,AD)是一种具有遗传倾向的过敏反应性皮肤病,具有反复发作、瘙痒等特征,本病又名异位性皮炎、遗传过敏性湿疹,与祖国医学文献中提及的“四弯风”、“奶癣”、“浸淫疮”、“顽湿”等相似。主要症状是皮疹和瘙痒,皮损多见于四肢屈侧,严重者可波及伸侧及全身。常见于婴儿、儿童和青年。本病病因病机相当复杂,一般认为,是由于禀赋不耐,脾肾亏损,湿热内生,感受外邪而发病。基于对文献的复习和临床实践,本文就特应性皮炎与脾肾亏虚的关系简要概述如下。  相似文献   

9.
余土根治疗异位性皮炎的经验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异位性皮炎(AD)是一种具有湿疹样损害的变态反应性皮肤病,亦称遗传过敏性皮炎、特应性皮炎.目前临床上主要采用抗组胺、抗炎治疗或用免疫调节剂和局部外用皮质激素制剂等治疗,虽然暂时控制了局部炎症,但很容易复发.皮质激素全身用药只能作暂时应用,长期使用有较大副作用.局部长期外用激素制剂,亦可引起皮肤萎缩,血管扩张、多毛、色素沉着等许多副作用.抗组胺药不能防止AD复发,且长期使用易出现耐药及诸多副作用.余土根教授从事皮肤科临床工作30余年,在中西医结合治疗皮肤病方面积累了丰富的临床经验,尤对异位性皮炎更独具卓见,取效良好.笔者有幸随师临证,受益匪浅,现撷其相关经验如下,以供同道参考.  相似文献   

10.
中药液体制剂在临床上用于多种炎性皮肤病的治疗,如脂溢性皮炎、神经性皮炎、特应性皮炎、接触性皮炎、湿疹.给药方式主要有湿敷、冷敷、涂擦、沐浴、坐浴.其治疗炎性皮肤病的主要药理机制为抑菌、抗炎、抗变态反应、收敛,具有直达病变部位、效果显著、复发率低、副作用小的特点,可减少抗生素、激素在临床中的应用,前景广阔.  相似文献   

11.
金兑炫 《北京中医》2005,24(6):375-377
异位性皮炎(atopic dermatitis,AD)也称为特应性皮炎、遗传过敏性皮炎等,是一种具有遗传倾向的慢性复发性变态反应性皮肤病。异位性皮炎的治疗十分困难,发病机理至今尚未完全阐明,目前常用的治疗方法是内服抗组胺类药物,外用含皮质激素类软膏。但临床疗效欠佳,并且停药后易复发。而中医药在异位性皮炎治疗方面积累了一定的经验,现将近年中医药的文献资料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12.
<正>婴儿湿疹是特应性皮炎的一种表现,是由多种因素引起的一种具有明显渗出倾向的皮肤炎症反应。婴儿湿疹俗称"奶癣",多发于婴幼儿(出生至2岁)常因瘙痒而使婴儿哭闹不休。其实奶癣并不是癣,它既可以是发生在婴幼儿时期的湿疹,也可以是特应性皮炎的早期表现,是一种婴幼儿时期常见的皮肤病。临床以皮肤红斑、丘疹、水疱、糜烂、渗出、剧烈瘙痒为特征,常反复发作,其中剧烈瘙痒是婴儿湿疹的首要表现,尤以夜间为重,严重影响婴幼儿的身体健康和正常发育。笔者运用中药外洗治疗婴儿湿疹40例,取  相似文献   

13.
秦录  张海 《河北中医》2010,32(5):675-676
妊娠特应性皮疹包括妊娠湿疹、妊娠早期瘙痒、妊娠丘疹性皮炎、妊娠痒疹、妊娠期瘙痒性毛囊炎^[1]。它是一种最常见的妊娠期瘙痒性皮肤病,以红斑基础上伴发丘疹、丘疱疹和糜烂、渗出等湿疹样皮损为主要临床表现,多发于面、颈部和四肢屈侧,也可分布全身。  相似文献   

14.
特应性皮炎(Atopic Dermatitis,AD),又称异位型湿疹,是一种常见的慢性皮肤病,其特征是皮肤干燥、瘙痒、皮损多形性并有渗出倾向,常伴有哮喘、过敏性鼻炎及血清IgE增高等特点,在儿童及青少年中常见。近些年来,AD发病率呈逐年上升趋势。本病病因和发病机制尚不清楚。通过对大量临床文献研究发现,遗传因素是特应性皮炎发病的主要的易感因素,有学者指出特应性皮炎属多基因遗传病。大量文献报道指出,特应性皮炎的发病与丝聚合蛋白基因(Filag Grin,FLG)相关,兹以综述。  相似文献   

15.
辨证治疗异位性皮炎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病因病机 异位性皮炎是一种具有遗传倾向的过敏性皮肤病,又名异位性湿疹或遗传过敏性湿疹。其特点是患者先天过敏体质且具有家族史。本病多由先天不足,湿热蕴积肌肤;或病久耗血,以致营血不足,血虚风燥,肌肤失养而成。  相似文献   

16.
特应性皮炎又叫特应性湿疹或遗传过敏性湿疹,中医病名奶癣,胎敛疮,血风疮,四弯风等与之相似.魏跃钢从事皮肤科科研、教学、临床工作30余年,对于此病辨治经验丰富,临证效果较佳.笔者有幸师从魏教授临证学习,受益良多,现将其治疗儿童特应性皮炎验案2则,经验介绍如下,以资借鉴.  相似文献   

17.
特应性皮炎(atopicder.matitis,AD)又称遗传过敏性湿疹或异位性湿疹,是一种常见的慢性复发性、瘙痒性、炎症性皮肤病。一般自婴幼儿期起病,病情迁延反复,部分可持续至成年期,且80%AD患儿日后可发展成为过敏性鼻炎或哮喘。近年来AD发病率呈逐年上升的趋势,而且病情不断加重,复发率不断上升,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由于其复发率高,需要长期反复治疗,给家庭和社会都带来了较大的经济负担。  相似文献   

18.
特应性皮炎又称异位性皮炎、遗传过敏性皮炎,是一种常见的慢性复发性变态反应性皮肤病,多于儿童期发病,其病程长,治疗困难,严重影响患儿的身心健康和生活质量。据临床所见,特应性皮炎忠儿发病时常伴有纳呆、便秘、腹胀及舌苔厚腻等脾胃消化功能障碍症状,经治疗,随着脾胃功能改善,皮疹瘙痒也随之缓解。为探讨儿童特应性皮炎与脾胃功能障碍有无内在联系,笔者于2006年11月-2008年10月对来本院门诊就治的48例特应性皮炎患儿就治疗过程中脾胃功能表现进行了观察分析,现总结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9.
目的:拟通过对本所开具苦参胶囊治疗皮肤病的处方进行统计分析,结合文献归纳总结苦参胶囊在皮肤病的临床应用,以期为临床拓宽苦参胶囊治疗皮肤病的应用领域。方法:从信息网络中心的HIS系统收集我所2020年8月处方4500张中分析含苦参胶囊治疗皮肤病的应用领域,及以"苦参胶囊"为关键词,系统检索中国学术期刊全文数据库(CNKI)、万方医学数据库(Wan Fang Data)从各库建库时间至2020年10月23日,归纳总结苦参胶囊在皮肤病治疗的临床合理应用范围。结果:我所2020年8月含苦参胶囊处方360张,其中主要用于治疗湿疹、丘疹性荨麻疹、脂溢性皮炎、局限性神经性皮炎、痤疮,分别占比为47.22%、33.33%、15.27%、2.77%、1.38%。文献检索苦参胶囊主要用于皮肤病的治疗有:风湿蕴肤型特应性皮炎、湿热蕴肤型慢性湿疹、面部激素依赖性皮炎。结论:苦参胶囊可用于治疗湿疹、丘疹性荨麻疹、脂溢性皮炎、局限性神经性皮炎、痤疮、风湿蕴肤型特应性皮炎、湿热蕴肤型慢性湿疹、面部激素依赖性皮炎。  相似文献   

20.
正特应性皮炎,原称"异位性皮炎""遗传过敏性皮炎",是一种具有慢性复发性、瘙痒性、炎症性的多基因遗传性皮肤病,表现为瘙痒、多形性皮损并有渗出倾向[1],其病因与发病机制尚未完全清楚,目前无特效的治疗方法。而大量研究证明中药外用有很好的抗炎及保湿修复屏障功能,且红蓝光的生物效应近年来被不断扩展,不仅可用于痤疮治疗,对多种急慢性炎症性皮肤病亦有较好疗效。我们应用紫草膏联合红蓝光局部照射治疗特应性皮炎24例取效较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