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卒中后抑郁症(post-stroke depres-sion,PSD)是脑卒中后的常见并发症。有研究表明[1]:卒中后抑郁对日常生活能力有不利影响,易损害注意力、学习能力及记忆功能,卒中后抑郁的存在常常可以加重患者的神经功能缺损。最新研究表明[2]:抗抑郁治疗不仅能促进PSD患者的功能恢复,而且能降低患者的死亡率、延长患者的生存时间。  相似文献   

2.
脑卒中后抑郁症(poststroke depression,PSD)是急性脑卒中常见并发症,国内外文献报道PSD总发生率为2096~79%,在脑卒中急性期的发生率达25%,3个月31%卒中后抑郁症可以加重患者的神经功能缺损,直接影响卒中患者的神经功能康复和生活质量。因此,对卒中后抑郁患者进行早期诊断和治疗有利于患者躯体功能恢复,改善预后。  相似文献   

3.
<正>脑卒中后抑郁(Post stroke depression,PSD)是卒中后最常见的并发症,临床主要表现为卒中后情绪低落、精力不济、少气懒言、食寐不佳、活动能力受限等。受到随访调查时间、随访人群、使用的诊断工具等不同因素的影响,PSD发病率波动在20%~79%之间,平均在54%左右[1]。PSD严重影响了卒中后患者的生活质量和功能恢复,目前PSD的治疗主要以药物及功能锻炼为主,康复心理护理在PSD中  相似文献   

4.
针灸治疗卒中后抑郁23例临床观察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卒中后抑郁(Post—Stroke Depression,PSD)是脑血管疾病常见的并发症之一。国外文献报道,PSD发生率在20—79%,但多数在30—50%。而我国病人发生率也在34.2%。该病在对病人神经功能和日常生活能力的恢复影响极大,造成卒中后病程迁延,是卒中后影响生活质量的主要原因之一。目前临床抗抑郁治疗的药物仍有一定的副作用,而且起效相对滞后,有些病人不能接受,还不利于进一步的康复治疗。笔者应用灸疗结合针刺治疗卒中后抑郁,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影响卒中后抑郁状态(post-stroke depression,PSD)的中医证候分布及卒中证候与PSD证候的相关性。方法:对2017年7月至2019年5月在神经内科住院的836名卒中患者进行卒中后抑郁筛查、中医辨证分析及危险因素调查,分析评价PSD的中医证候特征及与卒中证候的相关性。结果:453例卒中患者存在抑郁状态,检出率为54.2%(453/836),不同中医证候患者PSD检出率差异不显著;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卒中证候与PSD证候无关,痰、瘀等因素在PSD每一证候中均有分布,这些病理因素始终贯穿卒中整个病程。卒中后患者的睡眠及生活质量是PSD的发病因素。结论:卒中患者出现抑郁状态的比例较高,睡眠及生活质量差的中风患者易伴发PSD。  相似文献   

6.
目的研究卒中后抑郁(PSD)与中风病患者中医体质的相关性。方法对353例卒中患者进行一般资料、中医体质、CCMD-3中国精神障碍分类与诊断标准等评分。把患者分为卒中后抑郁组与非卒中后抑郁组。对卒中后抑郁与中医体质进行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 PSD患者中,经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排除血瘀质、湿热质、痰湿质、阴虚质因素,气郁质,气虚质,阳虚质与PSD的发生有相关性。结论中风病患者中气郁体质、气虚体质、阳虚体质更易伴发PSD的发生。  相似文献   

7.
脑卒中后抑郁(PSD)是脑卒中后一种常见的继发性精神障碍症状,会在一定程度上延缓患者神经功能和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的恢复,进而影响其预后。针灸治疗PSD疗效肯定,具有副作用小、简便易行、经济安全等特点,有助于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及促进脑卒中后神经功能、肢体功能的恢复。对近年来针灸治疗卒中后抑郁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以期为针灸治疗卒中后抑郁的推广及深入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低频重复经颅磁刺激对脑卒中后抑郁(PSD)患者生活能力和认知功能的改善作用。方法选择112例PSD伴轻度认知障碍患者作为研究对象,依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2组各56例,对照组采用常规药物治疗和心理疏导,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用低频重复经颅磁刺激;对比分析2组治疗效果。结果经过治疗,2组汉密顿抑郁量表量评分、简易精神状态检查量表评分以及常生活活动能力均较治疗有显著提升(P〈0.05),但是观察组改善程度要优于对照组(P〈0.05或0.01)。结论低频重复经颅磁刺激改善脑卒中后抑郁(PSD)患者的生活能力和认知功能的效果明显,能够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团体心理治疗对脑卒中后抑郁(PSD)康复患者抑郁状态、神经功能及生存质量的影响.方法:脑卒中患者在住院一周内采用汉密顿抑郁量表(Hamilton Rating Scale for Depression,HRSD)进行筛选评分,对符合抑郁状态诊断的患者60例随机分为团体组(团体心理治疗+一般康复治疗)和对照组(一般康复治疗);康复治疗前与康复治疗6周后采用美国国立卫生院神经功能缺损评分(NIHSS)、汉密尔顿抑郁表(HRSD)、SF-36生存质量指数量表(QLI)对两组进行评定.结果:经过团体心理治疗后,团体组在神经功能、抑郁程度、生活质量方面的改善明显优于对照组 (P〈0.05).结论:团体心理治疗有助于改善脑卒中后康复患者抑郁状态、神经功能、提高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0.
目的研究卒中后抑郁(PSD)患者经抗抑郁治疗后抑郁好转及生活质量改善的状况,比较单纯心理治疗与心理治疗联合盐酸氟西汀(百忧解)治疗对于不同抑郁程度患者的治疗效果。方法收集急性脑卒中并发抑郁患者70例,入院后将患者分为两组,单纯心理治疗组给予单纯心理治疗,联合治疗组给予心理治疗和百忧解治疗。入院后进行汉密尔顿抑郁量表21项、中风病患者生存质量量表(QOLIS 1.0版)评分。结果应用重复测量方法比较,可知随着时间的推移单纯心理治疗组和联合治疗组患者抑郁程度均明显减轻,生活质量均明显提高。采用非参数检验分别比较轻度抑郁患者和中重度抑郁患者,经单纯心理治疗或联合治疗后,轻度抑郁患者两种治疗方法治疗效果无统计学意义,而中重度抑郁患者两种治疗方法治疗效果有统计学意义,联合治疗优于单纯心理治疗。结论卒中后抑郁患者经单纯心理治疗或心理治疗联合百忧解治疗后,抑郁程度明显减轻,生活质量均明显改善。  相似文献   

11.
<正>卒中后抑郁(PSD)临床多见,多发生在恢复期,发生率20%~65%,并对卒中产生影响[1-3]。但抑郁程度、PSD发生时间等是否对卒中者预后生活质量产生影响,尚待临床观察论证。笔者2007年6月—2010年4月对脑卒中并发PSD患者进行了临床观察,并与同期住院无并发PSD的脑卒中患者进行对照,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2.
脑卒中后抑郁(post-stroke depression,PSD)为现今脑血管疾病恢复期或后遗症期阶段防治的热点和难点,对患者的肢体功能和言语功能的康复均有一定的影响,并对患者自身和家庭均造成严重的精神困扰和经济压力。现代医学和祖国传统医学对PSD的研究探索均呈现了不同阶段的研究成果,但仍未取得重大突破。然西医治疗卒中后抑郁疗效不稳定、药物不良反应大,中医治疗PSD疗效确切,不良反应少,但方法多样,不利于治疗的规范化,现将近5年中医药治疗PSD的临床研究做整理总结。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针刺辨证治疗卒中后抑郁的临床疗效。方法:将72例卒中后抑郁患者随机分为2组各36例。给予脑梗死常规基础治疗,西药组加服西酞普兰20 mg;针刺组予针刺辨证治疗。21天治疗结束后,采用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以及日常生活活动能力量表(ADL)评价2组临床疗效。结果:总有效率针刺组69.44%,西药组41.67%,2组比较,经Ridit分析,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治疗21天后,2组NIHSS、HAMD、ADL评分均较治疗前改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组各项评分比较,针刺组NIHSS、HAMD、ADL评分均较西药组显著改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针刺辨证治疗不但可以改善PSD患者的抑郁症状,而且能够促进神经功能康复,提高患者的日常生活活动能力,是治疗PSD的有效方法之一。  相似文献   

14.
卒中后抑郁(PSD)是发生在急性脑卒中后存活患者最常见的神经心理疾病,随着脑卒中发病率逐年上升,PSD的发病率也随之上升,是除了功能障碍之外,又一大影响脑卒中存活患者生活质量的重要因素。谢道俊教授认为卒中后抑郁各种原因导致三焦功能失常,导致气血生化无源,水液停滞,脏腑失养,治当以调运三焦为主,自拟运焦方治疗,经过多年临床运用效果甚佳,且复发率较低。  相似文献   

15.
脑卒中是一种发病率、致残率均很高的疾病,它不仅导致患者躯体残疾,而且对患者的心理也会产生较大影响。卒中后抑郁症(PSD—stroke depress PSD)是指卒中发生后,以情绪低落、兴趣减退为主的病征。常可直接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和功能康复,其中卒中后抑郁的发生率为30%~67.2%,是脑卒中常见的并发症,明显增加卒中幸存者的残障率、死亡率和自杀率,严重影响了患者的生活质量。对我院2006年1月至2007年3月住院患者,且患有卒中后抑郁者给予乌灵胶囊治疗,并与对照组作比较研究,现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16.
卒中后抑郁(PSD)是脑卒中后发生的以情绪低落、兴趣缺乏等为核心症状,并伴有焦虑、自责、甚至自杀等心理症状以及睡眠障碍、食欲紊乱、性功能减退等躯体症状的心理障碍疾病,也是脑卒中后最常见的并发症。Guiraud等[1]的研究表明抑郁症的高发病率不仅影响患者日常生活水平,也不利于患者的肢体功能恢复。赵红等[2]的研究结果表明,在卒中后1个月内PSD的发生率最高,高发期在卒中后0.5-2个月,  相似文献   

17.
脑卒中后抑郁(PSD)是脑卒中后出现的以情绪低落、活动机能减退、思维功能迟缓为主要特征的一类情感障碍性疾病,可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神经功能康复和社会功能。目前临床治疗PSD主要采用抗抑郁药物,虽能取得一定的效果,但均有不同程度的毒副作用、成瘾性及禁忌证等缺陷,严重影响临床疗效和依从性。因此,中医药治疗PSD的临床优势越来越多地得到人们的关注,尤其针刺疗法治疗PSD具有独特的优势,值得进一步研究和推广。现将针刺治疗脑卒中后抑郁的临床研究进展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18.
卒中后抑郁(PSD)是脑卒中常见的并发症之一,严重影响卒中患者的神经功能康复,增加了躯体疾病治疗的复杂性,影响患者的认知功能及生存质量,增加患者的病死率和自杀率。中风病多发于年迈之人,根据"肾主骨生髓,脑为髓海"理论,以补肾活血化痰为立方原则,主要以地黄饮子为基础加减治疗PSD,具有极强的临床可行性,对于促进患者神经功能康复、提高生活质量,减少并发症具有积极意义,值得在临床进一步研究和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9.
<正>脑卒中后抑郁(PSD)是脑卒中的常见并发症之一,发病率高达75%,主要表现为焦虑绝望、情绪低落、思维迟缓等,严重影响患者缺损神经功能的恢复和日后的生活质量,增加脑卒中的致残率和死亡率,所以如何治疗卒中后抑郁越来越多的受到临床的关注。过去卒中后抑郁的患者,治疗就是给予抗抑郁药治疗,这种方法疗效有限,且有一定的副作用,通过中药可以协助增效并减轻副作用,但目前许多研究已经证实重复经颅磁刺激  相似文献   

20.
雷丽芳  包庆惠 《新中医》2009,(12):88-89
目的:观察情志调护结合艾灸四花穴预防卒中后患者卒中后抑郁症(PSD)发生的效果。方法:将120例患者随机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各60例,干预组采用情志调护结合艾灸四花穴治疗,对照组采用卒中后常规治疗护理。结果:2组干预后汉密尔顿抑郁评分各级别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情志调护结合艾灸四花穴可改善脑卒中后患者的心理状态,从而预防抑郁的发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