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20 毫秒
1.
浅谈脑卒中后抑郁的临床性别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脑卒中(Stroke)是脑中风学名,是一种突然起病的脑血液循环障碍性疾病。又叫脑血管意外,是指在脑血管疾病的病人,因各种诱发因素引起脑内动脉狭窄,闭塞或破裂,而造成急性脑血液循环障碍,临床上表现为一过性或永久性脑功能障碍的症状和体征,脑卒中分为缺血性脑卒中和出血性脑卒中。  相似文献   

2.
脑卒中(Stroke)是脑中风的学名,是一种突然起病的脑血液循环障碍性疾病.又叫脑血管意外.是指在脑血管疾病的病人,因各种诱发因素引起脑内动脉狭窄,闭塞或破裂,而造成急性脑血液循环障碍,临床上表现为一过性或永久性脑功能障碍的症状和体征.  相似文献   

3.
吸烟与酗酒均为脑卒中的重要危险因素[1]。脑卒中是指在脑血管疾病的病人,因各种诱发因素引起脑内动脉狭窄,闭塞或破裂,而造成急性脑血液循环障碍,临床上表现为一过性或永久性脑功能障碍的症状和体征,  相似文献   

4.
高血压患者预防脑卒中护理干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脑卒中俗称"中风",是一种突然起病的脑血液循环障碍性疾病,又称"脑血管意外"。其高致死、高致残性,不仅影响人的生活质量,而且还带来沉重的家庭和社会负担。脑卒中的危险因素有高血压、吸烟、糖尿病、肥胖、房颤等,而导致脑卒中最重要且可改变的危险因素是高血压。  相似文献   

5.
脑卒中是一种突然起病的脑血液循环障碍性疾病,临床上以突然昏倒、不省人事或突然发生口眼歪斜、偏瘫、智力障碍为主要特征,包括缺血性脑卒中(短暂性脑缺血发作、动脉粥样硬化性血栓性脑梗死、腔隙性脑梗死、脑栓塞)、出血性脑卒中(脑出血、蛛网膜下腔出血)、高血压脑病和血管性痴  相似文献   

6.
脑卒中(stroke)是脑中风的学名,是一种突然起病的脑血液循环障碍性疾病。又叫脑血管意外。是指脑血管疾病的病人因各种诱发因素引起脑内动脉狭窄、闭塞或破裂,而造成的脑血液循环障碍。临床上表现为过性或永久性脑功能障碍的症状和体征。脑卒中分为缺血性脑卒中和出血性脑卒中。脑卒中在正确合理的药物治疗的前提下,康复治疗也是至关重要的一环。另外康复治疗与药物治疗不可截然分开,二者必须有机结合。在脑卒中的综合治疗过程中,康复治疗应该从急性期开始,通过各种康复治疗手段(作业治疗,运动治疗为主)使患者功能恢复,达到生活自理,重返家庭和社会的目的。  相似文献   

7.
王丽  谢文香 《内蒙古中医药》2013,32(32):161-161
脑卒中是由脑部血液循环障碍导致以局部神经功能缺失为特征的一组疾病,是一种突然起病的脑血液循环障碍性疾病。其中偏瘫是脑卒中最常见并发症,发生率高达60%~80%,同时其继发障碍,如肌萎缩、关节痉挛、足下垂等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因此,治疗及护理极为重要,而体位护理(良姿摆放及被动体位变换)是脑卒中患者早期功能康复的重要内容。  相似文献   

8.
脑卒中(Stroke),属中医学"中风"病证范畴,又名脑中风、脑血管意外,是一种由各种诱发因素引起脑内动脉狭窄、闭塞或破裂而造成的突然起病的急性脑血液循环障碍,其临床表现以猝然昏扑、不省人事或突然发生口眼歪斜、半身不遂、舌强言蹇、智力障碍为主要特征。脑卒中可导致功能障碍,尤以运动功能障碍即偏瘫最为常见,严重的影响着患者的生活质量与健康水平。近年来,中医治疗脑卒中偏瘫呈百家争鸣之势,其方法多样,疗效肯定,兹以综述。  相似文献   

9.
急性脑卒中是一种突然起病的脑血液循环障碍性疾病,临床表现以突然昏倒、不省人事或突然发生口眼歪斜、半身不遂、言语不清或不能、智力障碍为主要特征.  相似文献   

10.
徐香斌 《河北中医》2011,33(3):365-366
卒中又称脑血管意外或中风,指因各种诱发因素引起脑内动脉狭窄、闭塞或破裂,造成急性脑血液循环障碍,临床上表现为一过性或永久性脑功能障碍的症状和体征,临床分为缺血性卒中和出血性卒中。2008-01—2010-12,我们在常规药物治疗基础上采用康复治疗卒中急性期58例,并与单纯常规药物治疗58例对照观察,结果如下。  相似文献   

11.
王开莲 《光明中医》2020,(12):1910-1912
中风是脑病科的常见病和多发病,多存在意识及认知功能障碍,长期卧床易致脏腑功能减弱,加之局部受压,出现气血亏虚,脉络瘀滞,血液循环不畅,局部皮肤及皮下组织营养供应障碍,日久致皮肤破损而发为褥疮,若失治误治可继发感染而危及生命。因此,对于褥疮应尽早干预,积极治疗,防治病变恶化。笔者针对中风患者初期褥疮采用活血消肿利水法进行治疗,取得了较满意的护理效果。  相似文献   

12.
许博文  朱晓晨 《世界中医药》2020,15(8):1228-1231
血瘀是中风病的关键致病因素及重要病机,活血化瘀法在缺血性中风病的临床应用十分广泛,作为其治疗的基本治则,对改善脑梗死部位的血流灌注、影响侧支循环重建具有重要临床意义。但在临床上却不易把握活血化瘀法的应用时期,再则如何正确权衡活血化瘀法的用药轻重成为诊治一大阻碍。对此,通过临证发现,辨证的同时亦需灵活分期辨病治疗,即在疾病不同阶段运用不同程度的治则治法,以活血化瘀法分期辨治缺血性中风病,在疾病诊治中具有临床意义,且能促进诊疗效果。  相似文献   

13.
报告1例短暂脑缺血发作(TIA)治疗失败短期发展为脑梗死典型病例,探析中风先兆病因病机系脏腑气血虚损而致内生痰、火、风、瘀等实邪,TIA发展为脑梗死的危险因素乃脑血管狭窄、脑梗死病史、高龄、高血压、TIA发作时间较长,结合"治未病"化痰、滋阴、息风、化瘀等方法中医药干预可防治中风先兆,改善TIA的预后,减少TIA发展为脑梗死,从而预测TIA长期预后,期望提醒重视中医药对TIA早期干预,改善TIA患者长期预后。  相似文献   

14.
急性脑血管病又称中风,是一种突然起病的脑部血液循环障碍疾病。中医有"心主神志","脑为元神之府"的理论,提示我们心与脑同中风皆有重要关联,且心在脑中风发生、发展过程中有很大影响。中医药在中风的研究治疗上独具优势,将心和脑作为整体综合思考对提高临床疗效有广阔的发展空间。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索综合医院神经内科病房脑梗塞患者伴发焦虑障碍的相关因素。方法采用多种神经心理量表、卒中量表(NIHSS)以及中风病证候量化诊断标准对105例脑梗塞患者的心理状况、睡眠状况、生活能力、社会支持、神经缺损程度及中医证候要素进行评定,按照SCL-90的焦虑因子分为脑梗塞伴发焦虑障碍组与脑梗塞不伴焦虑障碍组,分析两组差异的相关因素。结果脑梗塞伴发焦虑障碍与性别、神经功能缺损程度、额叶、大脑前动脉供血区、强迫因子、抑郁因子、日常生活能力、社会支持、睡眠状况、“瘀血”证呈正相关,与大脑后动脉供血区呈负相关。结论女性、额叶梗塞、大脑前动脉供血区梗塞、强迫、抑郁、“瘀血”、病情严重,社会支持程度及生活质量差是脑梗塞患者伴发焦虑障碍的危险因素,在防治脑梗塞的基础上应加强心理疏导,以及家庭和社会支持,适当选用抗焦虑药物治疗,促进脑梗塞患者的全面康复。  相似文献   

16.
文章基于中风病在血脉,损及脑髓神机的病机理论,探讨心主血脉失常与中风发病的内在联系。在心脑一脉相承,共主神明的认识基础上,分析中风发病机制,结合当代研究进展,阐述心主血脉与中风病机的相关性。认为心主血脉失常是中风发病的基础病理损害,主要涉及心脏病变,心率、心律、心脏瓣膜病变及其形态学改变、血压、血流动力学、血液、血脂、血管特别是动脉病变。凡此均责心主血脉失常,终致血脉损伤,血行不利,痰浊瘀血阻滞,脑脉闭塞或血溢脉外,发生中风。心脑一脉相通,心主血脉失常是中风最常见的病机,维护心、血、脉结构与功能的正常状态是预防中风的着眼点。  相似文献   

17.
缺血性中风不论其在急性期、恢复期还是后遗症期,瘀血贯穿始终。活血化瘀为治疗脑缺血性中风的主线,应用愈早愈好,应贯穿整个缺血性中风治疗的全过程。凡见缺血性中风,无论疾病处于哪一期或者哪一证型,均可使用血栓通、疏血通、舒血宁、前列地尔或丁咯地尔等注射液以活血化瘀通络改善病情。活血化瘀法在治疗缺血性中风病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相似文献   

18.
活血化瘀法在缺血性中风治疗中地位重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缺血性中风不论其在急性期、恢复期还是后遗症期,瘀血贯穿始终。活血化瘀为治疗脑缺血性中风的主线,应用愈早愈好,应贯穿整个缺血性中风治疗的全过程。凡见缺血性中风,无论疾病处于哪一期或者哪一证型,均可使用血栓通、疏血通、舒血宁、前列地尔或丁咯地尔等注射液以活血化瘀通络改善病情。活血化瘀法在治疗缺血性中风病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脑卒中发病特点及其与抑郁、生活事件的相关性,了解脑卒中发病的社会心理因素。方法:参照(SDS)、(SCL-90)、生活事件心理应激评定表(SRRS),对126例思路清晰、有表达能力的住院脑卒中患者进行问卷调查。以门诊一般就诊患者125例为对照。结果:病例纽的心理健康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与负性生活事件,以及防御方式的不成熟有关。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P〈0.05)。结论:社会心理因素是脑卒中的危险因素之一。脑卒中的发生、发展与个体易感素质密切相关,对人类的影响是全面的和深刻的,脑卒中是致残率很高的疾病。是造成老年人生活质量下降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20.
中风以气血逆乱、阴阳失调为病机,风、火、痰、瘀、虚等致脑脉痹阻或血溢脑脉之外而发,虽与五脏有关,但脾胃为重。治疗应调理脾胃,使气血通畅,气机如常。从脾胃论治中风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