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目的探讨溶栓+康复护理对急性心肌梗死(AMI)预后的影响。方法 70例AMI患者被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给予静脉溶栓治疗+常规护理,干预组给予静脉溶栓治疗+康复护理(2周程序),观察比较2组疗效。结果远期AMI并发症对照组、干预组分别为3例、1例,出院后1 a内死亡对照组、干预组分别为7例、2例。结论静脉溶栓+康复护理可改善AMI患者远期预后,缩短下床时间及平均住院日。  相似文献   

2.
目的:对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溶栓治疗前应用肝素抗凝治疗的效果进行观察。方法:选取2018年4月至2019年4月期间郑州市第九人民医院收治的80例AMI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4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静脉滴注尿激酶溶栓治疗,观察组在尿激酶溶栓前给予低分子肝素钙皮下注射抗凝治疗,对两组治疗效果进行观察。结果:观察组冠状动脉再通时间、ST段回落幅度≥50 %时间及疼痛缓解时间均短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治疗后,观察组血清B型利钠肽(BNP)及左室射血分数(LVEF)等心功能指标水平均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对AMI患者溶栓治疗前采用低分子肝素钙抗凝治疗,可有效缩短患者症状缓解时间,对患者心功能改善明显,治疗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3.
目的:总结急性心肌梗死(AMI)溶栓治疗时溶栓前的准备及溶栓后的监护、护理措施的意义。方法:对62例AMI患者静脉溶栓治疗效果及护理进行总结。结果:充分的溶栓前准备及溶栓后的监护,全面的护理措施对AMI患者溶栓治疗有重要意义。结论:AMI患者在溶栓治疗中密切观察病情,及早发现并发症,可改善急性心肌梗死的预后,降低AMI患者死亡率,提高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4.
急性心肌梗死(AMI)是一种较常见的心血管急症,收集我科近1年来早期STEMI患者58例,统计其患病情况及危险因素,用国产瑞通立进行静脉溶栓治疗,对于来医院就诊的AMI患者,应缩短各个就医环节,尽早接受溶栓治疗;同时要不断提高急诊科和相关科室人员的AMI诊疗水平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不同时间溶栓对溶栓效果的影响以及非早期溶栓的可行性方法选择符合WHO规定的AMI诊断标准的60例AMI患者分为发病后0-3小时,3-6小时,6—12小时,12-24小时,共四组进行溶栓治疗,观察比较sT段下降50%的时间,胸痛缓解时间 ,CK-MB峰值提前时间结果四组比较sT段下降50%的时间,胸痛缓解时间,CK-MB峰值提前时间,有显著差异,非早期仍可使部分患者冠脉再通。结论AMI溶栓效果与时间窗有明显相关性,溶栓越早,开通率越高,愈后越好,对有持续性缺血性胸痛伴sT段抬高的AMI患者可将溶栓时间延长,患者仍可获益。  相似文献   

6.
急性心肌梗死(AMI堤心肌的急性缺血性坏死,其为冠状动脉病变的基础上,发生冠状动脉血供急剧减少或中断,是相应心肌损伤所致,为了急救患者的生命,目前溶栓是AMI再灌注治疗的主要手段,可挽救频死的心肌,心肌缺血的再灌注起到了重要的作用,因此AMI早期溶栓是可行性和必要性的,AMI静脉溶栓治疗最佳时间在症状出现1—2小时内,然而,这一宝贵时机却由于各种原因错过,为提高早期溶栓,使更多AMI患者得到及时的溶栓治疗,本文结合我院实际探讨早期溶栓必要性和可行性。  相似文献   

7.
目的:比较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院前和院后急诊溶栓的治疗效果。方法:我院2009年8月到2010年9月救治AMI患者60例,按急诊治疗时间分院前急诊溶栓组(院前组)30例和院后急诊溶栓组(院后组)30例,院前组诊断为AMI后立即给予尿激酶(UK)150万U溶于0.9%氯化钠液于30min内滴完,给予全程心电监护,转运医院急诊重症监护室;院后组在患者人院后给予尿激酶治疗,比较两组患者从发病到溶栓时间、胸痛缓解时间、住院时间及冠状动脉再通率和死亡率情况。结果:院前组从发病到溶栓所用时间、胸痛缓解时间以及住院时间明显短于院后组(P〈O.05或P〈0.01);院前组的冠脉再通率和死亡率均优于院后组(P〈0.05或P〈0.01)。结论:院前急诊溶栓治疗AMI的疗效明显高于院后溶栓。  相似文献   

8.
目的研究国产尿激酶静脉溶栓治疗急性心肌梗死的临床疗效。方法120例AMI患者随机分为溶栓组和未溶栓组,溶栓应用国尿激酶静脉溶栓治疗,未溶栓组应用除溶栓外的常规内科治疗。观察两组治疗效果,同时观察不同溶栓时间的治疗效果。结果溶栓组再通率为68.3%,病死率及发生心衰,心源性休克,严重心律失常显著低于未溶栓组,出血发生两组无显著差异。6小时溶栓效果优于6-12小时溶栓。结论国产尿激酶静脉溶栓治疗AMI效果好,值得基层医院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9.
舒心通脉汤对急性心肌梗死心电变化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舒心通脉汤对急性心肌梗死(AMI)心电变化的影响.方法将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溶栓后立即服用舒心通脉汤,对照组仅予溶栓疗法.结果治疗组心电恢复时间优于对照组.结论舒心通脉汤有利于AMI患者心电异常的恢复.  相似文献   

10.
我院于 1998年 2月~ 2 0 0 0年 10月对 95例急性心肌梗死 (AMI)患者行静脉溶栓治疗 ,其中急诊溶栓 (溶栓至发病时间小于 3小时 ) 50例 ,早期溶栓 (溶栓至发病时间 3~ 6小时 ) 45例 ,现将结果报道如下。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 :95例 AMI患者中 ,男 6 6例 ,女 2 9例 ,平均年龄 56 .32岁 (35~ 70岁 ) ,均符合 AMI诊断标准且无溶栓禁忌证 ,其中溶栓时间 <3小时 50例 ,3~ 6小时 4 5例。1.2 治疗方法 :入院后均给予休息、吸氧、止痛、镇静等一般治疗。使用南京大学制药厂生产尿激酶 (UK)150万U~ 2 0 0万U30分钟内静脉滴完。 UK静点…  相似文献   

11.
静脉溶栓加静滴参麦注射液治疗急性心肌梗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笔者根据中医传统理论对AMI的认识,结合现代医学发展,临床设计以“通”、“补”两法结合,采用静脉溶栓加静滴参麦注射液中西医结合治疗方法,同时与单纯西医溶栓治疗作对照观察,结果报道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病例选择 34例患者均为诊断AMI且除外溶栓禁忌证者。AMI诊断标准参照1979年WHO制订的AMI诊断标准[1]。溶栓禁忌参照1996年7月《中华心血管病杂志》编委会制订的AMI溶栓参考方案[2]。 1.2 一般资料 按发病至溶栓的时间采用分层随机化原则分为两组。中西医结合治疗组19例,其中男性11例,女性8例;年龄47~73岁,平均(56…  相似文献   

12.
急性心肌梗死(AMI)可致QT间期延长,QT离散度(QTD)增大。成功的溶栓治疗可减少QID,为了选择急性心肌梗死(AMI)诊断和治疗的检测指标,观察AMI患者QT间期离散度变化及静脉溶栓治疗对QTD的影响。本研究宗旨在通过对比观察AMI及不稳定性心绞痛(UAP),静脉溶栓治疗AMI对QTD的影响,为临床诊断和治疗AMI提供一个心电图观察指标。  相似文献   

13.
目的:对急性心肌梗死的病人采用院前早期溶栓救治。对象:2002年1月至2002年12月间西安市内拨打“120”呼救的胸痛病人。方法:西安急救中心与西京医院心内科联合设计了120-CCU模式,由急救医生在现场对诊断为可疑AMI无溶栓禁忌症且预计进入CCu时间大于30分钟者,按患者意愿实施现场溶栓治疗后送至西京医5ZCCU。结果:66例患者中有60例确诊AMI(90.9%),对56例AMI患者进行了再灌注治疗(93.3%),院前溶栓14例,院内溶栓23例,急诊PTCA19例。院前无1例死亡,住院期间死亡率为6.7%。结论:早期采用120-CCu模式对AMI进行治疗可以有效提高AMI的再灌注治疗率,和2010/E际复苏《指南》冠脉综合症的处理方案相符。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和静脉溶栓术对急性心肌梗死(AMI)的疗效对比。方法:对40例首发AMI患者行介入治疗和溶栓治疗,其中20例行直接PCI治疗(PCI组),20例行尿激酶溶栓治疗(溶栓组)。比较两组患者主要临床事件的发生情况。结果:两组院内死亡率无显著性差异(P>0.05)。直接PCI组梗塞相关血管(IRA)再通率、左室射血分数(LVEF)、心绞痛发生率、平均住院时间明显高于尿激酶溶栓组(P<0.05)。结论:直接PCI是行AMI早期再灌注安全有效的方法,能够提高IRA再通率,更好地改善心功能,减少并发症。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中西医结合治疗急性心肌梗死(AMI)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2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32例和对照组30例,均予溶栓治疗,治疗组结合中医辨证施治。比较两组疗效及溶栓后各种并发症的发生情况。结果治疗组临床总有效率90.63%,对照组临床总有效率76.67%,两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治疗组能缩短心肌酶谱恢复时间、胸痛缓解时间、ST段下降时间,无不良反应,与对照组比较(P0.05)。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心肌梗死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16.
目的 :观察尿激酶 (UK)对急性心肌梗死 (AMI)静脉溶栓治疗的效果。方法 :对 5 9例用UK静脉溶栓治疗的AMI病例进行回顾分析。结果 :5 9例AMI患者溶栓治疗成功 39例 ,冠脉再通率 6 6 .1% ,其中 43例发病 6h内溶栓成功 33例 ,冠脉再通率 76 .7% ;16例发病 6 2 4h ,溶栓成功 6例 ,冠脉再通率 37.5 %。两者相比有显著性差异 (P <0 .0 1)。溶栓期间未发生严重不良反应。结论 :UK静脉溶栓治疗AMI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17.
对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在基层医院无条件作急诊PTCA治疗时,溶栓治疗是再灌注治疗中最主要的手段之一,成为降低病死率、改善心功能及提高生活质量的有效方法。我国1991年将溶栓治疗的年龄限制在65岁以内,1996年将溶栓治疗的年龄放宽至70岁。为了探讨高龄AMI患者能否进行溶栓治疗,静脉溶栓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我院1998—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急诊科急性心肌梗死(AMI)好转患者早期静脉溶栓再灌注治疗的临床疗效及护理。方法抽样选取86例AMI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并将其均分2组,2组患者均予以早期静脉溶栓再灌注治疗,常规组43例患者在此基础治疗上再予以传统护理治疗,而实验组43例患者在此基础治疗上再予以综合护理干预,比较2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结果实验组患者的急诊、卧床、住院时间以及医疗费用等方面均明显低于正常组,并且实验组患者血压异常、房早、室早、室颤的发生率明显低于正常组,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急诊科AMI好转的早期静脉溶栓再灌注治疗疗效理想,加之有效的综合护理干预,对于患者的各项临床指标均有一定的改善效果,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9.
茹祥伟  程希富 《中医药研究》2011,(12):1424-1426
目的探讨胺碘酮对急性心肌梗死(AMI)再灌注后心律失常的防治作用。方法 80例接受溶栓或急诊冠脉介入治疗的AMI患者随机分为常规治疗组(对照组,40例)和胺碘酮治疗组(治疗组,40例),观察两组患者成功溶栓后再灌注心律失常的发生率。结果溶栓后治疗组再灌注心律失常发生率(59.4%)较对照组(80.6%)明显降低(P〈0.01)。结论胺碘酮能有效减少AMI患者溶栓后再灌注心律失常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20.
王牡丹 《内蒙古中医药》2009,28(23):105-107
本文详细的说明了急性心肌梗死的一般护理措施,AMI静脉溶栓的护理,AMI介入治疗的护理和急性心肌梗死合并糖尿病的护理.加强对AMI的护理可使病人度过危险期,缩短住院时间,降低死亡率,对促进病人早日康复具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