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镌补)雷公炮制药性解》是在李中梓所撰《药性解》二卷本的基础上,由姑苏钱允治在各药之下增补《雷公炮炙论》中有关炮制方法而成。《药性解》约成书于万历末年(1619),后经钱允治订补,于天启二年(1622)刊刻问世。由于其在内容上药性、炮制兼备,功用、主治悉具,使后学易于检阅讨论,故流传甚广。其单行本自明至今,有三十余种版本;而与李杲《珍珠囊指掌补遗药性赋》合刊本则自清初以来达六十余种版本。 本书共分六卷,收载335种常用中药的性味、归经、有毒无毒、功效主治、使反畏恶、使用宜忌、真伪辨别及炮制方法…  相似文献   

2.
山药原名薯蓣,又名山芋、山薯、玉延,为薯蓣科多年生蔓生植物薯蓣的根茎。主产于河南,湖南、江南等地亦产。习惯认为河南(怀庆府)所产者品质最佳,故又有“怀山药”之称。东汉张仲景《金匮要略》有薯蓣丸。山药味甘性平,入脾、肺、肾经,《神农本草经》将其列为上品,功擅益肾补脾,调肺化痰,轻力延年,治疗脾虚腹泻、怠情嗜卧、肾虚腰痛、滑精梦遗、肺虚咳嗽等症。  相似文献   

3.
山药,原名薯蓣,始载于《神农本草经》,列为上品,具有补脾养胃,补肾涩精等功效。临床用于脾虚食少,久泻不止,肺虚咳喘,肾虚遗精,带下,尿频,虚热消渴等病症。近年来,由于用药量剧增,混伪品频频出现。现鉴别如下。1正品山药(药典品)药材来源于薯蓣科植物薯蓣...  相似文献   

4.
张楠  王守东  张杰  张宾  葛海涛 《河南中医》2010,30(7):712-713
薯蓣始载于《神农本草经》,被列为上品,在我国已有相当悠久的历史,早在周朝时期(约公元前11世纪)已有种植。据史料记载,自公元前734年薯蓣作为贡品进献周王室起,至清朝末年,一直作为进献历代王朝之品,被誉为"国药之宝"。薯蓣含有淀粉酶、多酚氧化酶等物质,有利于脾胃消化吸收功能,是一味平补脾胃的药食两用之品。不论脾阳亏或胃阴虚,皆可食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 研究滇黄精酒制过程样品粉末外观颜色与5个非糖类成分含量的关联性,确定颜色量化值用于判断酒黄精炮制终点的可行性,从甾体皂苷和黄酮类成分中筛选滇黄精酒制过程控制标志物。方法 利用色差仪量化滇黄精酒制不同时间点样品粉末的表观颜色变化,计算总色值(E*ab)、总色差值(ΔE*ab),采用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UHPLC-MS/MS)同时测定炮制0、5、10、14、16、18、20、22、24、26、28 h的酒黄精(编号S0~S10)中原薯蓣皂苷、伪原薯蓣皂苷、薯蓣皂苷、薯蓣皂苷元和水仙苷的含量,利用多元统计方法对样品粉末色度值与5个成分含量进行聚类分析(HCA)、主成分分析(PCA)、偏最小二乘法-判别分析(PLS-DA)及Pearson相关性分析。结果 在滇黄精酒制过程中,样品粉末E*ab呈下降趋势,外观颜色由浅黄色向漆黑色变化;5个成分含量随时间动态变化趋势明显,且呈现出不同的变化规律。HCA结果显示,滇黄精酒制过程大致分为3个阶段,即炮制前期(样品S0~S1)、中期(样品S2~S4)和后期(样品S5~S10);PCA结果显示,初始样品与炮制过程样品的颜色、5个成分含量存在较大差异,样品S8和S9的差异最小;PLS-DA结果显示,b*、伪原薯蓣皂苷含量、水仙苷含量、薯蓣皂苷元含量和原薯蓣皂苷含量的变量重要性投影(VIP)值均>1;Pearson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原薯蓣皂苷、薯蓣皂苷和水仙苷的含量与E*ab呈显著正相关(P<0.01),薯蓣皂苷元含量与E*ab呈显著负相关(P<0.01),而伪原薯蓣皂苷含量与E*ab无线性相关。结论 在滇黄精酒制过程中,颜色量化值与化学成分之间存在一定的相关性,且能客观判定酒黄精的炮制终点,可考虑将原薯蓣皂苷作为滇黄精酒制过程控制的标志物。  相似文献   

6.
农训学 《养生月刊》2017,(3):260-262
薯蓣,又名山薯、淮山药、怀山药等,为薯蓣科植物薯蓣的根茎.该品具有食用和药用的双重价值,在历代本草中都被列为补虚佳品. 山药最早见于《山海经》,名署预.《神农本草经》将其列为上品,称其“主伤中,补虚羸,除寒热邪气,补中益气力,长肌肉.久服耳目聪明”.《名医别录》称山药“主治面游风,风头、眼眩,下气,止腰痛,补虚劳羸瘦,充五脏,除烦热,强阴”.《新修本草》赞扬“署预,晒干捣细,筛为粉,食之大美”,久服能轻身,不饥,镇心神,安魂魄,补心气不足,开达心孔,多记事.《本草纲目》说山药能“益肾气,健脾胃,止泄泻,化痰涎,润皮毛”.  相似文献   

7.
山药炮制与微量元素的关系探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吕锋  张华田 《中药材》1991,14(9):31-32
山药为薯蓣科植物薯蓣(Dioscorea opp—osita Thunb.)的干燥根茎,其主要功效为益气养阴,补脾、肺、肾。山药的传统炮制方法较多,主要有土炒、麸炒、清炒、生用4种。各地用法不尽相同,从有机成分分析表明山药以土炒为优。为了探求合理的炮制方法和研究炮制原理提供依据,本文对山药的4种不同炮制品的微量元素进行了测定分析。结果报道  相似文献   

8.
黄精炮制过程中甾体皂苷的变化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甾体皂苷在炮制过程中发生的化学变化,目前很少有研究。本研究为进一步开发利用药用植物中的甾体皂苷提供思路。方法从黄精中分离原料化合物薯蓣皂苷,用水合反应釜模拟炮制过程对单体进行转化,TLC确定完全转化时的温度与时间,运用正向和反向硅胶柱层析,分离2个主要化合物。结果通过LC-MS、NMR等波谱解析法,确定薯蓣皂苷在炮制过程中转化为延龄草苷和薯蓣皂苷元。结论现代炮制研究对比了黄精炮制前后薯蓣皂苷的变化,本研究与以往黄精炮制不同,发现炮制过程中甾体皂苷确实发生了很重要的变化,生成次级苷和苷元。  相似文献   

9.
浅谈中医处方应付存在的问题赣榆县中医医院(222100)韩村善中药品种繁多,药名繁杂,同一种药物园产地不同,炮制方法不同,则名称也很多。如山药有生山药、光山药、淮山药、薯蓣等诸多名称。虽然处方用名很多,但应有统一标准,即应按照《江苏省中药饮片炮制规范...  相似文献   

10.
黔产栽培黄精的薯蓣皂苷元含量测定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对黔产栽培黄精药材及饮片进行薯蓣皂苷含量测定,为完善黄精的药材及饮片质量标准提供依据。方法:利用HPLC测定黄精药材及不同炮制方法制得的黄精饮片的薯蓣皂苷元含量。结果:炮制后黄精饮片的薯蓣皂苷元含量增高。蜜炙、酒炙、蒸黄精饮片的薯蓣皂苷元含量不同。结论:黄精的薯蓣皂苷元含量在炮制前后有明显变化。不同炮制方法饮片的薯蓣皂苷元含量不同。改进流动相后的测定方法具有良好的准确性、可靠性与稳定性。  相似文献   

11.
鹿筋炮制浅议湖南省涟源市中医院(417100)郭耀威主题词鹿筋/生产和制备鹿筋来源为梅花鹿或马鹿的四肢干燥筋,具有补虚劳,强筋骨,填精益髓的功效,对肢节软弱有其独特的疗效,是骨科要药。《湖南省中药炮制规范》载该药的炮制是白酒润至酒全部吸收,用油砂炒至...  相似文献   

12.
<正>山药为薯蓣科植物薯蓣的根茎,味甘性平微涩,归脾、肺、肾经。《神农本草经》谓山药为上品,"主伤中,补虚羸,除寒热邪气,补中益气力,长肌肉"。《本草纲目》认为山药"益肾气,健脾胃"。可见山药补脾养胃、补肾涩精的作用明显。山药在慢性肾脏病治疗中应用甚多,笔者将本科室多年来应用山药治疗蛋白尿、血尿和慢性肾功能衰竭的临床经验介绍如下。1山药治疗蛋白尿蛋白尿是肾脏疾病中最常见的症状,蛋白乃体内精微,与脾  相似文献   

13.
山药为薯蓣科多年生宿根蔓草植物山药DioscoreaoppositeTbunb .(D .batatasDecne.)的块根 ,又名白苕、土薯、大薯、薯药 ,具有补脾、益肺、固肾、益精的作用 ,原名薯蓣 ,首见于《神农本草经》 ,列为上品。言其“主伤中补虚赢 ,除寒热邪气 ,补中益气力 ,长肌肉。久服耳目聪明 ,轻身不饥延年。”《本草纲目》云 :“山药性温味甘平无毒、健脾胃、益肺肾、止泄痢 ,化痰涎 ,润皮毛。”〔1〕 山药多糖 (Chinese yam polysaccharides,RDPS -I)是从薯蓣科植物根中分离得到的一种有效成分 ,其化学结构中的糖基组成为葡萄糖、半乳糖及甘露糖 ,糖基…  相似文献   

14.
山药又叫淮山药薯蓣,是多年生缠绕草本植物薯蓣的块状根。既是食用的佳蔬,又是医病的良药。中医认为山药性味甘、平,入脾、肺、肾三经,补而不腻。早在《神农本草经》中,就载其有“补虚,除寒热邪气,补中益气力,长肌肉,久服耳目聪明”的功效,列为“上品”。李时珍在《本草纲目》中,将其功用概括为“益肾气,健脾胃,止泄痢,化痰涎,润皮毛”五个主要方面。历代医家视山药为“理虚之要药”,目前沿用的中成药“六味地黄丸”、  相似文献   

15.
内蒙古自治区1994年下半年高等教育自学考试《中药学》试卷及答案一、单项选择题:(在每小题四个备选答案中,选择一个正确的答案将其编号填入题干后面的括号内。每小题1分,本大题共23分)1.我国最早的炮制学专书(②)①《雷公炮制药性赋》②《雷公炮制论》③...  相似文献   

16.
山药为常用中药,其性平、味甘,始载《神农本草经》,列为上品。《中国药典》收载为薯蓣科植物薯蓣的干燥根茎,补脾养胃,生津益肺,补肾涩精。用于脾虚食少,久泻不止,肺虚喘咳,肾虚遗精等症[1]。山药除了含有丰富的蛋白质、  相似文献   

17.
陆漪 《养生月刊》2022,(4):324-325
山药,又称薯蓣,《神农本草经》中列为上品,称其:"味甘温,主伤中,补虚羸,除寒热邪气,补中,益气力,长肌肉,久服耳目聪明,轻身,不饥,延年."《本草纲目》记载,由于唐代宗叫李豫,为避讳,将"薯蓣"改为薯药,又因为宋英宗叫赵曙,为避讳而改为山药.既然称之为"山药",说明古人对其可食可药的功能有着充分的认识.  相似文献   

18.
山药为常用中药,始载于《神农本草经》,列为上品,1995版《中国药典》收载为薯蓣科植物薯蓣DioscoreaOppositaThunb的干燥根茎。具有补脾胃、益肺肾之功效。近年来在药材市场上存在着其混淆品,并出现了伪充品现象,本文就此做了鉴别。1山药...  相似文献   

19.
薯蓣丸出自《金匮要略》,是沿用至今的金匮名方之一。是方主治虚劳病,虚劳病病程较长、缓慢、渐进,终至气血阴阳俱虚,且虚实夹杂,病机复杂,缠绵难愈。仲景以薯蓣丸治疗虚劳病,以薯蓣(即山药)为名又重用薯蓣,提示了虚劳病的用药思路,及山药在虚劳病用药中的重要地位。山药是肺脾肾同补,阴阳同调,气血并补的补虚要药。其在培补中焦,补肾强阴,平补气血阴阳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而山药又以味甘性平无毒的优势,成为补益药中的上乘之选,缓补要药。研究经方不仅要研究它的功效主证,其配伍及用药特点更应是研究的重要内容,以期为后人拓宽临床用药思路。  相似文献   

20.
《古代经典名方目录(第一批)》收录《金匮要略》所载方剂14首,其中6首含有甘草,包括桂枝芍药知母汤、苓桂术甘汤、橘皮竹茹汤、麦门冬汤、甘姜苓术汤、厚朴七物汤。这6首方剂中的甘草均无炮制要求。为明确这6首方剂的甘草炮制,通过《金匮要略》通行本与吴迁本甘草炮制的对照,《金匮要略》与《伤寒论》甘草炮制的对照,《伤寒杂病论》主要传本甘草炮制的分析,梳理两晋至宋元医书转载的上述6首方剂中甘草的炮制情况,以及汉至宋元时期的甘草炮制沿革,从文献考证的角度推断出这6首经典名方所用甘草炮制法为“炙”。继而回顾炙法历史,阐明“炙”为直火烘烤,接近2020年版《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之单炒(清炒)法,建议上述6首方剂均使用炒甘草。该文可为《金匮要略》经典名方的其他关键信息考证提供思路与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