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28 毫秒
1.
急性硬膜外血肿手术后脑水肿临床多因素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 探讨急性硬膜外血肿患者术后脑水肿发生的机制及其影响因素和术中去骨瓣减压的指征。方法 将 170例急性硬膜外血肿患者分为水肿组和无水肿组两组。根据患者格拉斯哥评分、瞳孔大小、血肿量、CT或MR检查脑中线移位程度 ,结合手术时间、血肿部位、年龄及是否有原发昏迷等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两组在术前格拉斯哥评分 ,瞳孔进行性散大、血肿量增大、脑中线结构移位程度加重 ,手术拖延等方面均有显著性差异 (P <0 .0 1) ;而在血肿部位、年龄、是否有原发昏迷等未见明显关系。结论 急性硬膜外血肿术后脑水肿主要是急性脑受压造成的 ;脑受压程度越重、时间越长 ,术后脑水肿越严重 ;早期手术是避免或减轻术后脑水肿的有效措施 ,对术后发生较大范围的脑水肿病例应及时去骨瓣减压。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高血压性脑出血术后保留骨瓣治疗方法。方法采用骨瓣开颅、血肿清除术,术中血肿腔放置引流管,根据患者的术前GCS评分、出血量、手术距发病时间、中线移位、皮层塌陷和脑搏动情况进行骨瓣复位,术后引流24~72 h拔除引流管。结果58例患者应用本方法手术,效果满意。结论高血压性脑出血患者骨瓣开颅手术,根据患者的术前GCS评分、出血量、手术距发病时间、中线移位、皮层塌陷和脑搏动情况,也可以保留骨瓣,预后良好。  相似文献   

3.
目的研究颅脑损伤开颅术中急性脑膨出患者院内死亡的相关危险因素。方法选择2012年1月至2016年6月行开颅手术并发生急性脑膨出的颅脑损伤患者62例,记录患者的年龄、性别等一般资料,收集术前和术后格拉斯哥昏迷评分(GCS)、术前和术后颅内压(ICP)、术前血糖、术前凝血功能、术后瞳孔变化、是否再次手术、术后并发症及脑膨出原因等数据,采用单因素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对院内死亡的危险因素进行分析。结果 62例急性脑膨出患者术后死亡45例,院内死亡率为72.6%。单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开颅手术中急性脑膨出患者院内死亡与存活患者在年龄、受伤至手术时间、术前和术后GCS评分、术前和术后ICP、术前血糖、术前凝血功能、术后瞳孔变化、术后并发症及脑膨出原因等11个相关因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年龄、术前血糖、术后GCS评分、术后瞳孔变化及脑膨出原因均是急性脑膨出患者院内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颅脑损伤开颅术中急性脑膨出患者的病死率较高。根据脑膨出原因,结合术后GCS评分确定治疗措施,积极控制血糖,有助于降低院内死亡率。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影响颅脑损伤后脑内血肿进展的相关因素。方法:回顾分析复旦大学附属金山医院2000年3月—2014年3月收治的114例颅脑损伤后出现脑挫伤及脑内血肿的患者的临床及CT影像资料,通过Logistic回归分析影响患者脑内血肿进展的相关危险因素。结果:颅脑损伤后脑内血肿进展的主要影响因素为:原发的脑内血肿量、蛛网膜下腔出血、硬膜下血肿。患者的瞳孔变化、格拉斯哥昏迷评分(Glasgow coma scale,GCS)、头颅CT中线偏移程度、环池是否消失与是否手术密切相关。结论:若颅脑损伤患者的头颅CT影像显示合并蛛网膜下腔出血、硬膜下血肿或者原发的脑内血肿量大,则需严密监测头颅CT。一旦出现瞳孔变化、GCS评分降低、中线偏移或者环池消失,应考虑手术治疗。  相似文献   

5.
目的研究脑外伤术中急性脑膨出的危险因素及手术策略。方法回顾性分析626例接受脑外伤手术患者临床病理资料,记录术中脑膨出发生率,根据术中是否发生急性脑膨出分为观察组(发生急性脑膨出,72例)和对照组(未发生急性脑膨出,554例)。比较两组患者性别、年龄、BMI、疾病类型、致伤原因、受伤至手术时间、术前格拉斯哥昏迷评分(GCS)、颅内压及缺氧状态、合并症、中线移位距离等基本资料和临床特征。采用Logistic多因素分析术中脑膨出的危险因素,建立危险因素对术中发生急性脑膨出的风险预测模型。结果受伤至手术时间是脑外伤术中急性脑膨出的保护因素,手术远隔部位骨折、术前颅内压、术前缺氧及合并迟发性颅内血肿(DTIH)或外伤性急性弥漫性脑肿胀(PADBS)是术中发生急性脑膨出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急性脑膨出的预后指数(PI)为0.764X_1+1.089X_2+1.225X_3+0.953X_4+1.426X_5+0.857X_6(X_1=受伤至手术时间,X_2=手术远隔部位骨折,X_3=术前颅内压,X_4=术前缺氧,X_5=DTIH,X_6=PADBS)。当PI≥1.679时,术中发生急性脑膨出的风险显著增加。结论受伤至手术时间、手术远隔部位骨折、颅内高压、术前缺氧及合并DTIH和PADBS是术中急性脑膨出的独立影响因素,针对危险因素进行术前和术中干预有助于降低急性脑膨出风险。  相似文献   

6.
《现代诊断与治疗》2015,(17):3860-3862
目的分析外伤性急性硬脑膜下血肿手术治疗预后的相关因素。方法选择2006年1月~2014年6月我院收治的123例急性硬脑膜下血肿手术患者。按照外伤至手术清除血肿之间的时间间隔,术前瞳孔改变,GCS评分,致伤原因、年龄、性别等因素对患者进行分组,统计术后恢复情况。结果外伤至手术清除血肿之间的时间间隔,术前瞳孔改变,GCS评分,脑损伤类型,患者年龄五个指标与急硬脑膜下血肿患者的预后相关,性别、致伤原因与预后关系不大。结论 GCS评分,瞳孔改变,外伤至手术清除血肿之间的时间等指征是特急性硬脑膜下血肿患者的预后的主要影响因素,患者手后应接受密切观察以降低硬脑膜外血肿,脑内血肿等并发症的风险。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急性外伤性颅内血肿开颅术后再发血肿的危险因素.方法 收集2007-01 ~2011 -04我院收治的271例急性外伤性颅内血肿开颅术患者的住院病例资料,对相关因素进行单因素及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 88例患者术后再发血肿;单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表明,昏迷史、脑疝、脑挫伤、中线偏移>1 cm、基底池受压、Babinski征阳性、血肿量、GCS评分、前白蛋白、空腹血糖、APTT、TT及手术时机(13个因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分析表明,昏迷史、Babinsiki征阳性、血肿量及空腹血糖为术后再发血肿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 脑外伤后,昏迷、Babinsiki征阳性、血肿量大及高血糖是急性外伤性颅内血肿开颅术后再发血肿的危险因素,需引起重视并加强临床监测与干预.  相似文献   

8.
清除硬膜下血肿时出现对侧迟发性硬膜外血肿引起的术中急性脑膨胀,可为对侧出现迟发性颅内血肿,而不能常识性地简单归于脑水肿或充血所致的脑组织“急性脑肿胀”。对此类患我们要提高警惕.及时复查CT和手术探查,可取得满意疗效。总结2例如下。  相似文献   

9.
外伤性颅脑损伤昏迷患者术后BIS监测及其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脑电双频指数(BIS)监测在颅脑损伤术后昏迷病人预后评估中的应用,分析BIS值与昏迷病人预后的相关性。【方法】随机选择42例颅脑损伤昏迷患者,分别于手术前进行GCS评分,手术后进行GOS评分并于麻醉手术前、手术中和手术后不同时段监测并记录BIN值,将术前GCS评分、术后GOS评分与BIS值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手术前与手术后相比,BIS有明显差异(P〈0.05)。手术前GCS评分与手术前BIS有正相关关系(r=0.783)。手术后GOS评分与术后BIS有正相关关系(r=0.797)。【结论】BIS值与昏迷病人预后有正相关关系。  相似文献   

10.
1 病例报告例 1 女 ,5 2岁。外伤性右颞顶部急性硬膜下血肿 ,入院时GCS8分 ,行开颅、右颞顶部硬膜外血肿清除术 ,术后第 3天神志转清 ,术后第 6天中午患者神志变淡漠 ,继而再度转入昏迷 ,值班医生予甘露醇无效 ,即复查 CT无明显出血 ,但脑水肿较前加剧 ,考虑电解质紊乱 ,急诊测定血电解质 ,血钠为 10 4 mmol/L,考虑为低钠血症 ,低渗性脑病 ,即追加 10 %氯化钠 2 6 0 ml,用微泵和液体一起慢慢均匀输入 ,至后半夜神志转清。例 2 男 ,37岁。外伤致右额叶脑挫伤脑内血肿 ,左额颞部硬膜下血肿 ,入院时 GCS7分 ,入院后行开颅左额叶脑内血肿…  相似文献   

11.
程卫 《医学临床研究》2011,28(3):440-441,444
[目的]探讨三种不同途径子宫肌瘤剔除术的临床效果,以选择合适的手术方式.[方法]回顾性分析腹式子宫肌瘤剔除术92例,阴式子宫肌瘤剔除术41例,腹腔镜下子宫肌瘤剔除术78的临床资料,比较各组患者术中及术后情况.[结果]三组比较手术时间腹腔镜组最长,有统计学意义(P〈0.05),腹式组和阴式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中出血量,腹腔镜组多于阴式组和腹式组(P〈0.05),腹式组和阴式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排气时间和住院天数腹式组最长,术后病率高,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腹腔镜组和阴式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腹腔镜组和阴式组间剔除的肌瘤单个平均重量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轻于腹式组(P〈0.05).[结论]不同途径的子宫肌瘤剔除术各有优劣,且不能完全替代,应综合考虑患者的情况、手术医生技能经验、医院的设备条件而定,选择最合适的手术途径.  相似文献   

12.
江少如  许少榆 《医学临床研究》2012,(7):1325-1326,1329
【目的】探讨不同的子宫体切除方式对卵巢功能的影响。【方法】行子宫切除的妇女100例,其中行改良子宫切除术(保留子宫双侧少量浆肌层以达到保留双侧子宫动脉上行支对卵巢的血供)50例为A组,行传统子宫次全切除术50例为B组。观察两组的更年期症状,比较术前、术后1年、2年、3年血清中性激素水平。【结果】术后2年、3年,A组与B组围绝经期综合征发生率相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1),术后2年、3年血清中卵泡刺激素(FSH)、雌二醇(E2)、孕激素(P)的水平,A组与B组间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A组术前、术后各激素水平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B组血清中FSH、E2、P水平在术后2年、3年及促黄体激素(LH)水平在术后3年与术前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子宫动脉上行支对卵巢功能影响较大,保留子宫双侧少量浆肌层的子宫切除术可以避免因子宫切除对卵巢的损害。  相似文献   

13.
悬吊式腹腔镜与开腹子宫肌瘤剔除术疗效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悬吊式腹腔镜下子宫肌瘤剔除术临床应用的可行性及优越性。【方法】比较悬吊式腹腔镜下子宫肌瘤剔除术30例(腹腔镜组)与开腹子宫肌瘤剔除术38例(开腹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肛门排气时间及术后住院日。【结果】腹腔镜组手术时间较开腹组稍长,但差异无显著性(P〉0.05),术中出血量及住院时间明显少于开腹手术组,术后排气时间明显短于开腹手术组(P〈0.05)。【结论】悬吊式腹腔镜下子宫肌瘤剔除术具有创伤小、术中出血少、术后恢复快及住院时间短等优点,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4.
【目的】评价开腹子宫肌瘤剔除术(TAM)、阴式子宫肌瘤剔除术(TVM)、腹腔镜下子宫肌瘤剔除术(LM)的疗效及优缺点。【方法】回顾分析TAM33例,TVM33例,LM28例的临床资料。【结果]TVM组手术时间为(62.73±3.67)min,手术时间最短,LM组次之,为(94.82±3.81)min,TAM组最长,为(98.79±4.96)min。TVM组和后两组比较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TAM组术后肛门排气时间长于TVM组和LM镜组,有统计学意义(P〈0.01)。TAM组术后住院天数均长于TVM组和LM组,有统计学差异(P〈0.01)。【结论】3种手术方式各有其优缺点,手术方法的抉择应做到因人而异。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不同子宫术式对子宫肌瘤患者术后性激素水平和乳腺增生症发生的影响。【方法】选择子宫肌瘤患者168例,根据不同术式分为肌瘤剔除术组(n=52,A组)、次全子宫切除术组(n=57,B组)、全子宫切除术组(n=59,C组)。比较三组患者术后乳腺增生症发生率及术前、术后3个月、术后6个月、术后1年的卵泡生成激素(FSH)、黄体生成激素(LH)、雌二醇(E2)、孕酮(P)、催乳素(PRL)水平。【结果】B组、C组乳腺增生症发生率分别为28.07%和35.09%,均显著高于A组9.6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B组、C组术后3个月、6个月、12个月时FSU、LH水平均显著高于术前和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B组、C组术后3个月、术后6个月PRL水平均显著高于术前和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B组、C组E2水平术后3个月、6个月、12个月显著低于术前和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全子宫切除术和次全子宫切除术均可使子宫肌瘤患者术后性激素水平发生异常改变,乳腺增生症发生率显著增加,而子宫肌瘤剔除术患者体内性激素水平无明显改变。  相似文献   

16.
杨赛龙  李晖 《医学临床研究》2011,28(4):716-717,720
[目的]分析宫腔镜下子宫肌瘤切除术(TCRM)治疗子宫黏膜下肌瘤的临床疗效及特点,并观察米非司酮术前用药对手术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近三年来79例行TCRM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本组79例黏膜下肌瘤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所有0型、Ⅰ型黏膜下肌瘤均一次切净,Ⅱ型中有6例未能一次切净而行分期手术,一次手术成功率为9...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急性高容量血液稀释(AHH)与控制性降压(CH)复合应用于脊柱手术的安全性.[方法]选择ASA Ⅰ-Ⅱ级择期行脊柱手术病人48例,随机分为AHH组(A组,AHH联合CH)和对照组(B组,常规输液),每组24例.两组病人均行常规手术麻醉,同时给予A组病人6%羟乙基淀粉(130/0.4)复合硝酸甘油CH.观察两组病人的术中失血量、输血量和输血病人的例数;AHH前后心率(HR)、平均动脉压(MAP)和中心静脉压(CVP);AHH前后和术毕血红蛋白(Hb)、红细胞比容(Hct)、凝血酶原时间(PT);PT、部分活化凝血酶时间(APTT)和纤维蛋白原(Fg)的变化.[结果]两组病人术中平均失血量、平均输血量及输血例数比较具有显著差异(P〈0.01);两组病人AHH前后HR、MAP和CVP无明显区别,AHH后尿量明显高于AHH前(P〈0.01);A组病人AHH后及术毕、的Hb和Hct均明显低于术前水平,但仍然在代偿范围内;两组病人手术前后的凝血机能只有A组APTT在AHH后时间点较AHH前明显延长(P〈0.05),其他无明显区别;A组Fg在术毕时间点较AHH前明显下降(P〈0.05).[结论]AHH复合CH可安全用于脊柱手术病人,并可明显减少此类病人的术中失血量和异体血需求量.  相似文献   

18.
李军 《医学临床研究》2011,28(5):916-918
【目的】研究1,6二磷酸果糖(FDP)对颅脑外伤手术患者的脑保护作用。【方法】选择30例颅脑外伤后24h之内入院需进行开颅手术清除的患者,GCS评分大于9分,随机分为对照组(C组)和FDP组(F组),每组15例。F组麻醉诱导后即给予FDP200mg/kg在15min内输入患者体内,术后1~2d均静脉输注FDP200mg/d;C组输入等量生理盐水。分别于术前(T0)、术毕(T1)、术后1d(T2)、术后2d(T3)、术后3d(T4)抽取静脉血测量星状细胞胶质蛋白(S-100)、红细胞超氧化物歧化酶(SOD)、丙二醛(MDA)、肿瘤坏死因子(TNF-a)等。【结果】与T。相比S-100在T。均明显升高,但是C组在Tz、Tt更明显,两组间相比较有显著差异(P〈O.05);两组TNF—a在受伤后均高于正常水平,两组间相比有显著差异;MDA在Tz、Ts、浓度升高,且C组高于F组,两组间有显著性差异(P〈O.05);SOD均低于正常水平,c组在T1、T2、T3浓度降低,术毕以及术后前2d两组间的s0D水平有显著差异(P〈O.05)。【结论】果糖对颅脑外伤患者开颅手术具有脑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9.
目的评价子宫动脉阻断在腹腔镜下子宫肌瘤剔除术中的临床作用。方法本院68例子宫肌瘤患者,随机分成2组:每组34例。观察组行腹腔镜下子宫动脉阻断联合肌瘤剔除术,对照组行常规腹腔镜下肌瘤剔除术。比较2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排气时间、住院时间、术后病率,随访子宫肌瘤复发及月经改善情况。结果观察组术中出血量较对照组明显减少(P〈0.05),2组手术时间、术后肛门排气时间及住院天数均无明显差异(P〉0.05),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术后病率低、肌瘤复发率低、月经改善率高,差异有显著意义(P〈0.05)。结论腹腔镜下先行子宫动脉阻断再行肌瘤剔除能有效减少术中出血,降低肌瘤复发率,明显缓解月经过多症状。  相似文献   

20.
蔡锘  朱芳  张忠  黄鹤 《医学临床研究》2010,27(10):1898-1900
[目的]评价不同剂量舒芬太尼复合曲马多用于老年髋部手术后静脉自控镇痛(PCIA)的效果.[方法]选择本院在连续硬膜外麻醉下择期髋部手术老年患者60例,随机分为三组.A组:舒芬太尼 50 μg +曲马多300 mg;B组:舒芬太尼100 μg +曲马多300 mg;C组:舒芬太尼150 μg +曲马多300 mg.三组镇痛药物均加入氟哌啶2.5 mg,用生理盐水稀释至100 mL.手术结束前连接PCA泵,镇痛模式为负荷剂量2 mL,持续剂量 1. 2 mL/h, PCA为 2 mL,锁定时间 20 min,全程观察24 h.分别于术后 2~4 h、8~10 h、12~20 h、22~24 h访视记录患者 VAS评分,镇痛药用量、PCA按压次数、Ramsay镇静评分和生命体征及不良反应.[结果]术后 24 h各时段 B、C两组 VAS评分均低于A组(P〈0.05);与B组相比较,C组8~10 h、12~20 h VAS评分均降低(P〈0.05);各时段 B、C两组镇痛药用量明显少于A组(P〈0.05).在 2~4 h、8~10 h时间段 PCA有效按压次数 B、C两组明显低于 A组(P〈0.05);三组患者各时段 Ramsay镇静评分未见明显差异.[结论]150 μg舒芬太尼复合300 mg曲马多用于老年髋部手术后患者PCIA,临床效果好,安全可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