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血管性帕金森综合征的CT,血液流变学与临床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报告54例血管性帕金森综合征(VPS)的CT、血液流变学的改变。CT扫描显示腔隙性脑梗塞多见于丘脑、内囊、豆状核、尾状核、脑干等部位,部分病例合并有皮质下动脉硬化性脑病等改变。血液流变学检查均为高凝状态。讨论了VPS诊断与鉴别诊断及治疗问题。  相似文献   

2.
慢性进行性皮质下脑病又称皮质下性动脉硬化性脑病,于1894年Binswanger报告8例慢性进行性痴呆伴有皮质下白质动脉硬化,故又称为Binswanger病。以后相继报告类似病例,目前国内尚未见有报道,现将我科经CT脑扫描诊断一例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3.
作者报道一个大的家族,有几个成员从成年中期开始,反复发生局限性脑损害,导致严重的运动机能障碍、假性球麻痹和皮层下型痴呆,这种现象可能为一种新的遗传性疾病。作者对本家族活着的14例进行了CT、MRI 和各种有关的血液学检查;对已经死亡的3例获得了部分病历资料。在活着的14例中,有4例无临床症状,但神经放射学检查有异常发现。其余10例的临床表现为精神、智能和言语受损;情绪、行为异常;注意力、记忆力和定向力障碍;假性球痹和构音障碍;发作性偏瘫、感觉和运动障碍以及步态不稳等。在有临床症状的病例中,CT 扫描显示双侧弥漫性脑室  相似文献   

4.
本文对1例原发性胶质母细胞瘤诊断治疗及追踪观察的初步体会报告如下. 1病例报告 患者,男,56岁,持续性头痛仅1个月.于病后1周左右头部CT扫描,左侧颞叶后部显示较大范围低密度之脑水肿改变,并具有明显占位效应,双侧侧脑窜额角及第Ⅲ脑室向对侧移位,增强扫描左颞后脑水肿区域内显示不规则之环状强化影,由皮质伸向脑内.  相似文献   

5.
治疗引起的白质脑病是一种急性或迁延性脑白质病变,继发于化疗和/或放疗使大脑、小脑和/或脑干功能障碍。作者介绍3例,均为男性,年龄17~26岁,急性成淋巴细胞白血病(ALL)2例、成骨肉瘤1例;2例ALL 均接受全脑放疗,总量2400rad,例1椎管内注射methotrexafe(MTX)200mg,因出现下腰痛,脊髓造影示硬膜内充盈缺损,行腰骶部放疗,起病两年后出现癫痫、脑电图明显慢波,CSF 细胞学阳性,脑室内注入MTX,后CT 扫描发现脑室周围自质有低密度区,1月后嗜睡、定向力、思维障碍,额叶释放征、双侧伸性蹠反射;脑活检:硬膜、皮质与脑室周围胶质反应、白质水肿、偶见血管内浸润;组织学诊断;MTX 引起的白质脑病,病后3  相似文献   

6.
胶样囊肿占全部颅内新生物的1%.手术治疗Ⅲ脑室胶样囊肿有三种基本入路:经胼胝体入路,经皮质入路及立体定向下抽吸活检,但各有利弊.作者报告采用开颅立体定向激光显微外科经皮质入路完全切除第三脑室胶样囊肿的方法.病例总结:1984年10月至1988年2月间12例Ⅲ脑室胶样囊肿病人,其中6男6女,年龄在25~71岁间.均有间歇性或慢性脑室梗阻症状.CT非增强扫描显示7例高密度,4例等密度,1例低密度病变;使用碘剂后均有不同程度的增强,均有脑积水征.5例MRI显示脑室旁白质内的T_2驰豫时间延长,说明脑室内压增加和经室管膜吸收增强.6例经脑血管造影显示中隔静脉在汇入大脑内静脉处分离,  相似文献   

7.
<正> Binswanger病(BD)又称进行性皮质下动脉硬化性脑病,临床上以高血压、卒中和慢性进行性痴呆为主要表现,是血管性痴呆的一个重要类型。病理特征是脑白质变性、脱髓鞘及胶质细胞增生,CT检查显示脑白质低密度。构成本病的诊断是脑白质变性与痴呆。作者收治了39例糖尿病有脑白质变性的患者与31例对照组(非糖尿病组)有脑白质变性的患者,对两组病人的BD阳性率分别进行比较,针对BD发病机制探讨MD与BD的关系。  相似文献   

8.
<正>CADASIL是伴有皮质下梗死和白质脑病的常染色体显性遗传性的血管性脑病(cerebral autosomal dominant arteriopathy with subcortical infarcts and leukoencephalopathy,CADASIL),是一种非动脉硬化性、非淀粉样变的全身性动脉病,其自然病程为:常在20~40岁之间出现偏头痛,40~60岁之间出现反复发作的缺血性卒中,60岁以后出现进行性智力障碍,以记忆力减退和额叶功能障碍为主,常伴有情感障碍,平  相似文献   

9.
动脉硬化性皮层下白质脑病又称为血管性进行性皮层下脑病(Binswanger病,简称BD),是一种主要累及脑室周围白质及顶枕白质的综合征。于1894年由Binswanger首先报告。过去认为BD比较罕见,诊断要依靠病检。髓着CT和MRI在临床上的应用,发现本病在老年中并不少见,为进一步加深对本病的认识,本文将广西中医学院附属第二医院1989年至1993年收治的22例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0.
动脉硬化性皮层下白质脑病(附22例临床及CT分析)唐明耀,曾祥发,张永全动脉硬化性皮层下白质脑病又称为血管性进行性皮层下脑病(Binswanger病,简称BD),是一种主要累及脑室周围白质及顶枕白质的综合征。于1894年由Binswanger首先报告...  相似文献   

11.
例1 男,52岁。工作中突然头痛、呕吐、意识障碍2小时入院。查体:深昏迷,眼球分离,四肢肌张力高,双侧巴氏征( )。CT 扫描示:右侧额叶底部血肿破入脑室,脑室系统血肿铸型。行双侧脑室额角置管引流,并行尿激酶5000单位,2次/日脑室灌注。3天后病情好转,5天后清醒,术后2周 CT 复查脑室系统血肿完全吸收。住院106天临床治愈出院,随访1.5年生活完全5自理。  相似文献   

12.
胼胝体脂肪瘤三例报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病例摘要 例1 女,14岁。因癫痫大发作7年,加重3年伴智力减退于1986年4月14日入院。检查:发育正常,反应迟钝,双侧共济障碍,眼底正常。头颅CT扫描;两侧脑室问前部有一4.5×5.7×5cm类  相似文献   

13.
Alzheimer于 190 2年采用Binswanger病 (BD)描述动脉硬化性皮质下白质改变。现在认为皮质下白质脑病的病理和临床表现有多种原因。某些学者[1] 提出特异性皮质下腔隙梗死(lacunarinfarctions,LI)应与白质疏松 (leukoaraiosis,LA)鉴别。Sabri等[2 ] 认为MRI检出的LI和LA可致血管性痴呆。LA指双侧白质特别是半卵圆中心的斑片状或弥漫性改变 ,CT呈低密度 ,MRI呈T2 高信号。LA常见于卒中史患者和痴呆病人 ,也可见于正常老年人。BD为最常见的LA表现类型。其常见的危险因素为老龄化、高血压、糖尿病、心脏病[2 ,3 ] 。现就其临床表现…  相似文献   

14.
我院自1980年7月至1984年3月共收治包裹性脑出血72例,其诊断依据是:(1)突然发病,表现头痛、意识障碍或偏瘫,偏身感觉障碍等局灶定位体征。(2)CT扫描见脑实质内有高密度血肿,血肿未破入脑室或蛛网膜下腔。(3)病后3天内腰椎穿刺,脑脊液无色透明。现将72例临床资料及CT所见分析如下。  相似文献   

15.
1对象与方法 2005年1月~2007年6月,我们应用YL-1型针侧脑室穿刺及Medtronic EDM腰穿持续外引流系统治疗脑室铸型出血18例。其中男11例,女7例;年龄45~79岁。有高血压病史15例。均有意识障碍。头颅CT显示:单侧脑室出血3例,双侧脑室5例,侧脑室伴第三、四脑室6例,全脑室铸型4例;合并急性脑积水1例。  相似文献   

16.
侧脑室三角区占位性病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993~1999年,我科手术治疗侧脑室三角区占位性病变20例,现报告如下。 一、对象与方法 1.临床资料:本组男11例,女9例,年龄1~64岁,平均26.2岁。首发症状头痛16例,癫痫发作1例,头晕1例,肢体无力、活动障碍2例。有颅内压增高8例、耳鸣3例、伴多发神经纤维瘤1例。全部患者术前和术后都进行了CT扫描检查,发现侧脑室三角区均有扩大。其中实质性病变14例,有1例为双侧实质性病变;囊性病变3例,经脑室造影显示为脑室内囊肿,与脑室不相通;三角区低密度不规则病变3例,经增强CT扫描发现为强化明显的占位性病变,密度不均匀有线条状增强影,其中1例伴有脑室内出血。病变直径大小3~4cm11例,5~6cm9例。术后病理报告脑膜瘤8例、脑动静脉畸形2例、蛛网膜囊肿3例、脉络丛乳头状瘤3例、室管膜瘤2例、胶质瘤1例、海绵状血管瘤1例。  相似文献   

17.
脑囊虫病是通过猪绦虫的幼虫传染的一种疾病。囊肿常常位于脑实质、脑膜、脊髓和蛛网膜下腔,脑室罕见。作者报告一例临床和 CT 扫描提示慢  相似文献   

18.
我院自 1998 0 3~ 2 0 0 2 12采用侧脑室及腰蛛网膜下腔置管引流治疗脑室出血 2 8例 ,取得较好效果 ,现报告如下。1 资料与方法1 1 一般资料  2 8例中 ,男 16例 ,女 12例。年龄 3 6~ 74岁 ,平均 5 5岁。病因中高血压脑动脉硬化 17例 ,脑血管畸形 5例 ,原因不明者 6例。原发性脑室出血 9例 ,占 3 2 %;继发性脑室出血19例 ,占 68%,其中丘脑出血 12例 ,豆状核、尾状核及小脑出血共 7例。全脑室出血 (指双侧侧脑室及三、四脑室均有积血 ) 7例 ,占 2 5 %;部分脑室出血 (指部分脑室或某个脑室有血 ) 2 1例 ,占 75 %。 2 8例均经CT确诊。病…  相似文献   

19.
患者 女,44岁。头痛、呕吐、发作性四肢抽搐2个月,1984年1月11日入院。检查:神清,双侧视乳头边缘模糊,未见明显神经系统定位体征。脑CT扫描:双侧脑室对称扩大。脑室压超过300mmH_2O,脑室Conray造影除见双侧脑室对称扩大,第三脑室也有扩大,第四脑室显影较差,未见占位病变,诊断为脑积水。脑室液检查:外观清亮,白细胞6/mm~3,红细胞3,400/mm~3,蛋白25mg%。1月9日行侧脑室-心房分流术。术后颅压监护仪测定颅内压为140~180mmH_2O,病情好转,于2月14日出院。 5月20日因意识障碍再次入院。追问病史,1个月来有进行性视力减退和听力障碍。检查:昏迷,  相似文献   

20.
正本文对近10a70例血管性痴呆患者服抗瘫健脑中药治疗的效果进行回顾性分析,现介绍如下。1资料与方法1.1纳入和排除标准(1)血管性痴呆;(2)危险因素全部经脑CT或MRI确诊;(3)连续服抗瘫健脑中药;(4)排除失去远期随访资料的病例。1.2临床资料本组血管性痴呆70例患者,男35例,女35例,年龄42~84岁,平均64岁。引起血管性痴呆的危险因素:皮质下动脉硬化性脑病25例,脑梗死29例,脑出血12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