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影响血液标本分析前质量控制的因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血液标本的分析是临床实验诊断中必不可少而又重要的组成部分。血液标本分析前质量的保证工作是保证提供的检验信息对临床医师进行诊断、治疗时利用此信息的有效性。实验结果的偏差会给临床疾病的诊治造成错误的判断,从而影响患者疾病的诊治过程和疗效。因此,血液标本分析前的采集、保存、送检等这些影响实验室结果分析的过程成为实验室质量控制的重要环节。我们在临床工作中,针对这些环节加以了控制,提高了实验室诊断的正确率和准确率。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2.
3.
血液标本的影响因素及护理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血液标本实验室检验前有无变异,直接关系到检验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如何利用护理手段减少或避免受检标本检验前误差,排除影响检验结果的不利因素并加以控制是本文的目的。 相似文献
4.
血液标本分析前质量控制的影响因素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随着现代医学的进步和人类对疾病的不断认识,现代医学对疾病的诊断和治疗越来越依赖实验室检验。因此实验室检验结果的准确可靠在今日的医疗实践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要 相似文献
5.
目的:对临床血液检验标本中出现误差的原因进行分析,并采取相应的控制对策。方法:针对本院2012年7月~2013年7月使用希森美康XS-800i血液分析仪、迈瑞800生化仪检验中的60例血液检验出现误差的标本,对其产生误差的原因进行分析。结果:通过对60例血液检验误差标本出现误差的原因进行分析,可以将出现血液检验误差的因素归结为四种:血液样本采集原因(18.33%)、患者自身原因(61.67%)、血液标本送检原因(13.33%)以及血液标本的检验原因(6.67%)。对血液标本检验中出现的误差进行原因分析,归结为四种原因,对这个四种原因产生进行分析,主要的因素是医务人员操作不合理造成的。结论:血液标本检验中产生误差的因素有很多中,为了提高血液检测的质量和准确性,需要保证血液检测的每一个环节的质量,提高医务人员血液检的意识,规范血液检验各项工作,降低血液检验误差。 相似文献
6.
目的 通过对凝血检测结果影响的分析,探讨基层医院不合格标本的原因.方法 收集本院2010年8月~2012年7月从检验科退回的溶血标本17份、未及时送检标本21份、血量不足标本27份、抗凝剂选择不当4份、疑问标本14份,对上述患者均再次采血,并将结果进行比较.结果 溶血、未及时送检、血量不足等问题标本与重新采血后标本的PT检测结果均有统计学差异(P<0.05或0.01).结论 严格准确、规范操作凝血检测项目,可减少溶血、采血部位不合适、血量不足或标本未及时送检等不合格标本的产生,保证检测结果的准确,为临床提供最佳、最可信的化验报告. 相似文献
7.
目的:研究影响血液细胞检验标本质量的相关因素。方法:以影响血液细胞检验标本质量的几个因素为切入点,将60例志愿者通过对比分析的方法,对血液标本的采集、抗凝、存储、检测时间等对血液细胞检验质量的影响因素进行分析。结果:在血液标本分析前进行的处理以及分析中使用的仪器、分析后的结果审核都会对血液细胞的检验标本质量产生影响,不同放置时间、不同检测环境温度、不同抗凝血剂配置比例下的血液标本检验结果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血液细胞标本的每一个检验环节进行严格的控制,是降低检验误差的基本前提。 相似文献
8.
在临床检验血液标本工作过程中有三个阶段。①分析前(申请单、患者准备、采血标本、标本存放和运送等)。②分析中(标本测定、结果计算等)。③分析后(检验结果的发出至临床应用)。为保证检验结果的准确性,分析前质量管理至今未引起临床护士的足够重视,有研究表明,实验前误差频率占总误差的46.0%-68.2%^[1],为保证减少误差,血液标本采集方法与护理对策显得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9.
10.
11.
12.
目的:总结血液检验分析前血液标本的影响因素及应对措施。方法:2011年,我院对患者血液检验前血液样的处理、保存、运输等实施传统方式;2012年初,我院组织各个涉及血液样本收集的科室指导相关医护人员进行学习培训。记录2011年、2012年我院血液样本检查不合格情况,并给予统计学分析,得出结论。结果:2011年我院24456份血液样本中有625份出现质量不合格情况,所占比例为2.56%,2012年,我院对相关人员采取培训后,30867份血液样本中仅有131份出现质量不合格情况,不合格比例为0.42%,且P0.05,对比结果具有统计学意义。2011年、2012年我院血液样本不合格原因均主要为发生溶血。结论:凝血、溶血、血量不足以及稀释是临床常见的血样不合格原因,对采血工作人员进行相关知识培训,可显著降低血液样本不合格率,保障血液检验结果准确性,为临床诊断与治疗疾病提供可靠依据,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3.
<正>血液标本的全程质量控制是采供血机构全面质量管理的关键控制点,主要包括标本采集、标本标识、标本交接、标本核对、标本检验、标本保存、标本处理等环节的质量控制,辐射了体采、成分、检验、质控、总务等诸多科室的工作,贯穿采供血工作输入与输出的若干子过程,归纳起来可以分为实验前、实验中、实验后3个阶段的质量控制。1实验前阶段1.1留样试管的选取 相似文献
14.
15.
检验结果的准确性与临床诊断密切相关,而检验结果的准确性受到诸多因素的影响,如患者血液标本采集前的告知准备、采集过程中操作方法及采集后的保存与运送等,以上诸多环节均与护理工作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6.
实验质控涉及标本的收集、处理、贮存和运输等,能否正确、规范地采集和处理标本,是实验前质量保证的重要内容[1]。在临床检验中,血液标本是应用最多的生物体液,标本因素是影响临床分析准确性和可靠性的最重要、最直接的因素。1血液标本的采集1.1采取部位静脉采血:是应用最多的采血方式。常用的静脉为肘前静脉、腕背静脉,小孩儿有时用颈静脉。动脉采血:主要用于血气分析。常用的动脉为股动脉、肱动脉、桡动脉。1.2标本类型临床化学检验血液标本分为血清、血浆和全血3种。血清和血浆为临床常用,除前者不含纤维蛋白原外,其余多数化学成分无差异… 相似文献
17.
在检验工作中,要想为临床提供准确可靠的数据,标本采集是分析前阶段最关键的一步。标本质量高低直接关系到检测结果的正确可靠,它反应患者当前的病情,需要医师、护士、患者共同配合才能完成。因此,在实际工作中对采集标本的质量控制就显得非常重要。血液标本最好在晨起空腹采集。患者进食后一定时间内可使血液中许多成分改变,特别饱餐后,标本常出现乳糜状,影响检验结果的正确性。但并非空腹时间越长越好,延长空腹时间患者可处于饥饿状态,会使血糖、蛋白下降,胆红素升高。因此控制这一现象的最好办法是空腹12h左右。采血前应使患者减少运动以保持平静。因运动后可使血中肌酸激酶、乳酸脱氢酶、白蛋白、血糖等成分改变,干扰医生判断。特别在抽取脑脊液以及胸、腹水时要注意消除患者的紧张情绪,耐心做好解释工作,使其能够配合采集,从而提高采集标本的质量。采集时应注意规范操作,尽量避开皮肤损害部位处采血。采血时,不要挤压皮肤,要让血液自然流出。避免压迫时间过长,导致局部组织发生缺氧引起血液成分变化而影响检验结果。要避免一些药物对检验结果和检验方法产生影响。药物的毒副作用会影响白细胞、血小板和肝肾功能,对临床起误导作用。为减少这种干扰,应在暂停药物后进行检测。... 相似文献
18.
血液标本溶血原因分析及控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实验室检验的准确性和可靠性在医疗实践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为了获得高质量的标本 ,医护人员必须了解从采血方式到血样运输、贮存等多种非疾病因素对检验结果的影响。但是在实际工作中 ,医护人员对这些因素缺乏深入的了解 ,分析前的标本 ,就已潜在着影响实验结果的因素 ,给疾病的诊断带来错误的判断。标本溶血影响实验结果在临床上较为多见。血液由血浆和血细胞成份组成 ,很多指标在血细胞中浓度比血浆中高许多。研究表明 ,溶血仅使AST(谷草转氨酶 )和ALT(谷丙转氨酶 )轻度增高 ,但可使血清中LDH(乳酸脱氢酶 )、ALP(酸性磷酸… 相似文献
19.
血液标本采集与送检的质量控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在医学检验中,受试者的准备、标本的采集技术与检验结果的准确性密切相关。正确认识标本采集过程中的干扰因素及尽量减少这些干扰因素的影响对保证检验质量起着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20.
目的:针对血液检验标本当中出现的误差进行分析,总结其原因,并且尝试着提出对策进行解决。方法:随机抽取该院2014年4月至2015年4月期间出现了一定的误差的血液标本60例进行分析。结果:大部分情况下,造成血液样本当中出现了误差的原因有很多,外界原因和患者本身身体机能的原因都有可能造成误差。结论:血液样本出现误差会造成医生对患者诊断的不良影响,因此,为了进一步减少血液样本当中的误差概率,医疗机构的各级部门需要投入较大精力,保证样本准确。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