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28 毫秒
1.
张示渊  苏俊红 《中国医药》2011,6(8):951-952
目的 研究急性脑梗死患者高敏C反应蛋白(hs-CRP)与低密度脂蛋白(LDL)水平在发病不同时间的变化及意义.方法 检测625例脑梗死患者(脑梗死组)及108例正常体检者(对照组)hs-CRP及LDL水平(其中脑梗死组只根据发病时间不同又分为<24 h组、24~28 h组、49~72 h组),分析各组检验结果 的变化.结果 对照组hs-CRP为(7.36±4.64)mg/L,脑梗死发病<24 b组为(8.54±7.98)mg/L,24~48 h组为(10.87±11.47)mg/L,49~72 h为(11.17±8.33)mg/L;对照组LDL为(2.37±0.71)mmol/L,脑梗死发病<24 h组为(2.73±0.76)mmol/L,24~48 h为(2.71±0.88)mmol/L,49~72 h为(2.70±0.82)mmol/L,3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发病时脑梗死组hs-CRP及LDL的水平均较对照组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结论 hs-CRP作为独立的脑血管疾病的危险因素,其预测脑梗死危险性优于LDL.  相似文献   

2.
孙颖  刘持善 《中国医药》2010,5(11):991-992
目的 探讨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清高敏C反应蛋白(hs-CRP)水平的变化及其临床意义. 方法 检测85例急性脑梗死患者(脑梗死组)和25名正常人(对照组)血清hs-CRP水平,并对急性脑梗死患者进行临床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 结果 脑梗死组血清hs-CRP水平[(13.04±3.38)mg/L]明显高于对照组[(2.57±0.59)mg/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急性脑梗死各亚组的血清hs-CRP水平[分别为轻型(8.25±2.49)mg/L,中型(17.02±4.76)mg/L,重型(23.86±5.12)mg/L]两两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血清hs-CRP水平与神经功能缺损程度呈正相关(r=0.627,P<0.01). 结论 急性脑梗死的发病与血清hs-CRP水平增高密切相关,血清hs-CRP水平越高病情越严重,临床预后越差.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中成药脑心通胶囊对糖尿病性脑梗死患者血液流变学和超敏 C-反应蛋白 (hs-CRP)影响.方法 取糖尿病性脑梗死患者 82例,随机分成两组,一组为常规治疗组,另一组加用脑心通胶囊治疗,两组分别在发病 72 h内查血液流变学指标和外周血 hs-CRP,并于治疗 2周后复查血液流变学指标和外周血 hs-CRP,对比其变化情况,并对入组患者在恢复期随诊 (发病至少 4周以上 )复查血液流变学指标及外周血hs-CRP.结果 两组患者血清 hs-CRP均在急性期升高明显,治疗 2周后血清hs-CRP均下降,脑心通治疗组与对照组之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 P〈0.01),应用脑心通治疗组患者血液流变学指标改变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 P〈0.05),恢复期糖尿病性脑梗死患者血清 hs-CRP应用脑心通治疗后存在明显变化.结论 脑心通胶囊可以抑制糖尿病性脑梗死患者血管炎症,控制该类患者病情进展,减少糖尿病性脑梗死患者的复发.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析血浆胱抑素C(CysC)、同型半胱氨酸(Hcy)、超敏C反应蛋白(hs-CRP)、D-二聚体(D-D)检测在急性脑梗死早期诊治中的临床价值。方法选择7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作为观察组,根据急性脑梗死面积不同分为大梗死组(20例)、中梗死组(22例)、小梗死组(28例);同时选择70例健康体检者作为对照组。应用自动化分析仪对两组血浆CysC、Hcy、D-D及hs-CRP进行检测。比较观察组和对照组入院24 h内CysC、Hcy、D-D及hs-CRP水平;比较大梗死组、中梗死组、小梗死组患者入院24 h内、治疗1周后CysC、Hcy、D-D及hs-CRP水平。结果入院24 h内,观察组血浆CysC(1.25±0.44)mg/L、Hcy(22.20±5.71)μmol/L、D-D(2.39±0.54)mg/L、hs-CRP(19.34±2.45)mg/L均高于对照组的(0.81±0.15)mg/L、(10.42±3.85)μmol/L、(0.82±0.38)mg/L、(2.20±1.53)mg/L,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入院24 h内,大梗死组患者血浆CysC、Hcy、D-D及hs-CRP水平高于中梗死组、小梗死组,中梗死组高于小梗死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1周后,三组患者血浆CysC、Hcy、D-D及hs-CRP水平均低于本组入院24 h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急性脑梗死早期诊治中,通过检测血浆CysC、Hcy、D-D及hs-CRP水平可以对病情进行早期诊断,为临床医生制定治疗方案提供依据,有助于提高患者治疗效果及安全性。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急性脑梗死患者缺血修饰白蛋白(IMA)水平与急性进展性脑梗死病情变化之间的关系,以达到IMA可作为预示急性脑梗死病情进展的评价指标.方法 选择发病72 h内急性脑梗死患者95例,分别在发病12 h、24 h、72 h抽取静脉血,运用ACB比色法来测定血清IMA水平,再按照美国国立卫生所卒中量表(NIHSS)评分将急性脑梗死患者分为进展性脑梗死组(n=45)、非进展性脑梗死组(n=50).选取同期来院体检的对照组30例.观察2组患者不同时间IMA水平变化.结果 发病72 h内的急性进展性脑梗死患者,血清IMA水平在12、24、72 h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湝.01);发病72 h内的急性非进展性脑梗死患者,血清IMA水平在12 h、24 h、72 h三组中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清IMA水平随病情进展加重而增高,血清IMA可能作为辅助手段预测病情进展.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超敏C反应蛋白对急性脑梗死的诊断、病情监测和预后判定的临床价值及意义。方法我院住院的60例脑梗死患者与60例健康对照者采集血清进行hs-CRP检测,并比较两组hs-CRP差异。结果脑梗死观察组hs-CRP水平为(10.12±1.56)mg/L,健康对照组hs-CRP水平为(1.28±1.52)mg/L。两组相比较,hs-CRP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对于脑梗死患者的早期诊断、病情监测和预后判定具有一定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7.
张慧  渠华  卞超 《中国基层医药》2010,17(16):2195-2196
目的 观察急性脑血管病患者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hs-CRP)水平变化及其临床意义. 方法 通过检测6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脑梗死组)、60例脑出血患者(脑出血组)和40名健康体检者(对照组)血清hs-CRP水平,比较三组血清hs-CRP水平变化情况. 结果 脑梗死组和脑出血组血清hs-CRP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t=19.712、13.217,均P<0.01),脑梗死组与脑出血组hs-CRP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血清hs-CRP水平增高与脑血管病的发生有密切关系.  相似文献   

8.
急性脑梗死患者超敏C反应蛋白检测的临床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胡瑞 《中国当代医药》2010,17(15):69-69
目的:探讨急性脑梗死患者超敏C反应蛋白的表达情况及其与脑梗死病情的关系。方法:选择本院2007年1月~2009年1月发病24h内的急性脑梗死患者35例,空腹采静脉血2ml,采用免疫比浊法测定血清hs-CRP含量。结果:急性脑梗死组治疗后血清hs-CRP均较治疗前显著性降低(P〈0.05),且急性脑梗死组与对照组相比,经统计学分析,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正常对照组检测前后未见明显变化。结论:hs-CRP能够更灵敏地反应炎症情况,为临床评价脑梗死病情变化提供有意义的参考指标。  相似文献   

9.
《中国医药科学》2017,(4):31-33
目的通过比较心源性脑梗死患者与非心源性脑梗死患者的血清脑钠肽(BNP)水平变化,分析BNP水平的变化在心源性脑梗死与非心源性脑梗死患者中的临床意义。方法选取2016年1月1日~12月31日期间在我院诊断治疗的脑梗死患者150例作为研究对象,其中心源性脑梗死患者50例,非心源性脑梗死患者100例,对比两组患者入院24h内以及入院第2周的血清BNP水平,并对比两组患者治疗前和治疗一周后的NIHSS和MRS评分,分析BNP水平的变化在心源性脑梗死与非心源性脑梗死患者中的临床意义,同时分析BNP水平的变化对心源性脑梗死与非心源性脑梗死患者预后的评价。结果心源性脑梗死患者入院24h内以及入院第2周的血清BNP水平明显高于非心源性脑梗死患者,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心源性脑梗死与非心源性脑梗死患者治疗前的NIHSS、MRS、ADL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的NIHSS、MRS、ADLS评分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心源性脑梗死与非心源性脑梗死患者治疗前后NIHSS、MRS、ADLS评分组内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血清BNP可作为心源性脑梗死和非心源性脑梗死患者早期鉴别的一个血清生物学指标,也可为脑梗死患者的预后评估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0.
毛焕东  刘军 《中国基层医药》2012,19(22):3421-3422
目的 探讨糖尿病并发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hs-CRP)水平与病情及预后的关系.方法 采用免疫比浊法检测34例糖尿病并发急性脑梗死患者(A组)、30例单纯糖尿病患者(B组)及20例健康体检者(C组)血清hs-CRP水平,分析其与糖尿病并发急性脑梗死患者病情及预后的关系.结果 A、B、C组血清hs-CRP水平分别为(15.76±5.32)mg/L、(10.99±2.13)mg/L、(3.44±1.31)mg/L,A组与B、C 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A组病情轻、中、重度患者hs-CRP水平分别为(12.84±4.28)mg/L、(16.16±3.79)mg/L、(19.55±5.34)mg/L,不同病情患者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血清hs-CRP水平与患者病情正相关(r=3.412,P<0.05).A组患者中,hs-CRP高、低水平者各17例,高水平者中恢复较好者(5例)显著低于hs-CRP低水平者(10例)(均P<0.05).结论 血清hs-CRP水平可以反映糖尿病并发急性脑梗死患者病情的严重程度,并可作为患者预后的判断血清学指标.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老年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hsCRP)、尿酸(UA)水平与病情的相关性,为临床预测病情发展及预后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选取40例老年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入院时间顺序按比例随机选取同期收治的40例不稳定型心绞痛老年患者、40例稳定型心绞痛老年患者、40例门诊体检正常健康老年人为对照。检测血清hsCRP、UA并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血清hsCRP、UA心肌梗死组为(34.67±12.18) mg/L、(412.46±68.93)μmol/L,不稳定型心绞痛组为(17.21±8.39) mg/L、(274.19±46.62)μmol/L,稳定型心绞痛组为(5.25±1.40) mg/L、(297.41±37.43)μmol/L,健康组为(4.96±1.24)mg/L、(279.64±34.78)μmol/L,心肌梗死组、不稳定型心绞痛、稳定型心绞痛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心肌梗死组与健康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心肌梗死患者预后不良组hsCRP、UA明显高于预后良好组(P<0.05);心肌梗死组、不稳定型心绞痛组hsCRP与UA间存在正相关(P<0.05),稳定型心绞痛组无相关性(P>0.05);不同预后心肌梗死患者hsCRP与UA呈正相关(P<0.05)。结论老年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血清hsCRP、UA明显升高,与病情发展相关性,高水平的hsCRP、UA常预示患者预后不良。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尿激酶(UK)静脉溶栓治疗急性进展性脑梗死的疗效及对血液流变学的影响。方法对发病在6~24h以内的急性进展性脑梗死72例患者随机分为3组,其中发病6~12h以内20例为治疗A组,发病12~24h内22例为治疗B组,和对照组(C组30例),两治疗组均应用尿激酶100万~200万U静脉滴注之后应用常规治疗,对照组应用常规治疗。结果治疗组采用的尿激酶静脉溶栓总有效率、神经功能缺损恢复的程度上、血液流变性的改善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但两治疗组间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尿激酶静脉溶栓治疗发病6~24h以内的无溶栓禁忌证的急性进展性脑梗死是安全、有效的,能显著改变血液流变性。  相似文献   

13.
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测定的临床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急性脑梗死(ACI)患者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hs-CRP)测定的临床价值。方法选择ACI患者82例(ACI组)及健康对照者38例,根据患者入院时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将ACI组又分为轻型亚组30例,中型亚组27例,重型亚组25例。分别对ACI组及对照组进行血清hs-CRP水平的测定。结果脑梗死轻、中、重型亚组血清hs-CRP含量分别为(7.63±1.26)、(11.76±1.52)、(16.49±2.38)mg/L,两两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且均显著高于对照组的(1.18±2.36)mg/L,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3亚组脑梗死患者治疗后血清hs-CRP含量均较治疗前明显降低(P〈0.01)。但仍高于对照组的(1.18±0.36)mg/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ACI组血清hs-CRP水平测定对判断病情及评价疗效有重要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14.
目的 分析心肌肌钙蛋白I(cTnI)及高敏C反应蛋白(hs—CRP)在急性心肌梗死诊断中的临床价值。方法 随机选取本院2013年1~12月收治的48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作为治疗组,同时选取同期到本院就诊的48例健康体检人员作为对照组,检测两组患者的cTnI及hs—CRP水平。结果 治疗组cTnI及hs—CRP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患者cTnI在4~8h升高,高峰在8-12h,72h后降低;hs-CRP不断升高,高峰在12~24h,72h后降低到正常水平。结论 联合检测cTnI及hs—CRP,对诊断急性心肌梗死具有较高的临床价值,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5.
血尿酸和超敏C-反应蛋白与急性脑梗死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血尿酸(uric acid,uA)在急性脑梗死中的意义。方法:对脑梗死患者40例及对照组40例进行血UA的检测。结果: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清UA(361.7±71.8)mol/L;hs—CRP(5.58±3.84)mg/L水平较对照组明显增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UA、hs—CRP与神经功能缺损程度有关。结论:UA、hs—CRP与缺血性脑血管病的发生和神经功能缺损程度有关。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血清NO和NOS活性在急性大面积脑梗死(ACI)患者手术前后的变化规律。方法:急性大面积脑梗死患者18例,均采用全麻开颅去骨瓣减压手术,分别于术前1h,术后1、12、72h采集静脉血5ml各2份。分别检测NO含量和NOS活性。结果:本组患者18例术后3d内无死亡病例,术后患者意识不同程度改善;NO含量和NOS活性术前和术后1h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24h和72h均出现进行性下降,与术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72h明显低于术后24h,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去骨瓣减压是治疗急性大面积脑梗死的有效治疗手段,能够减低患者的死亡率;NO和NOS参与并影响了ACI后复杂的病理生理过程,去骨瓣减压后局部脑血供得到有效改善,NOS活性减低,合成NO减少,神经毒性减低,临床症状好转。  相似文献   

17.
袁平 《中国当代医药》2011,18(36):52-53
目的:探讨辛伐他汀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血清C反应蛋白(CRP)及血脂水平的影响,并研究不同剂量的治疗效果。方法:选择急性心肌梗死患者96例,随机分为3组,A组给予常规治疗,B组在此基础上加用辛伐他汀20mg/d,C组加用辛伐他汀40mg/d,分别在发病24h内及治疗后不同时段检测CRP及血脂水平。结果:①B组及C组患者治疗1周后,hs-CRP水平明显降低,TC、LDL-C、HDL-C略有降低(P〈0.05),TG略有升高(P〈0.05);治疗2周后,hs-CRP水平进一步降低(P〈0.05),TC、LDL-C、HDL-C水平与治疗后1周比较呈升高趋势(P〈0.05),TG进一步升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②治疗后,C组患者较B组患者hs-CRP水平降低更为明显,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辛伐他汀降低hs-CRP及血脂TC、LDL-C与剂量呈正相关。  相似文献   

18.
目的:通过观察急性脑梗死患者使用依达拉奉前后血清高敏感C反应蛋白(high sensitive C-reaction protein,hs-CRP)水平的变化,探讨依达拉奉在急性脑梗死患者治疗中的抗炎症作用。方法:选择20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常规治疗组和依达拉奉组各100例,常规治疗组给予常规治疗,依达拉奉组在此基础上给予依达拉奉,观察评价2组患者的血清hs-CRP浓度变化、神经功能改善情况。结果:两组hs-CRP水平在梗死后7d最高,随后逐渐降低。依达拉奉组在治疗前、治疗后14d血清hs-CRP浓度和治疗前、治疗后7d的神经功能缺损总分与常规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7d依达拉奉组hs-CRP水平低于常规组(P<0.05),14d依达拉奉组神经功能缺损总分与常规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依达拉奉在急性脑梗死患者的治疗中可以降低患者hs-CRP水平,并有助于ACI患者的神经功能恢复。  相似文献   

19.
目的分析超敏C反应蛋白(hs-CRP)与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患者转归之间的关系。方法选取我院2011年2013年间收治的57例短暂性脑缺血发作患者,入院后采用免疫比浊法对患者的血清hs-CRP水平进行检测,以病程第7天为终点事件观察时间点,观察不同临床转归情况与hs-CRP水平的关系。结果 57例患者中,TIA继续发作所占比例最大,为(42.1%),TIA未发作17例(29.8%),进展为脑梗死16例(28.1%),其中进展为脑梗死组患者的hs-CRP水平最高,为(8.75±1.52)mg/L,不同转归情况与hs-CRP水平之间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hs-CRP水平与短暂性脑缺血发作患者转归之间有着密切的关系,hs-CRP可作为评价短暂性脑缺血发作患者预后的一项重要指标在临床广泛应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