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目的检测类风湿关节炎患者外周血血清及体外分离单个核细胞刺激培养上清液中IFN-γ和IL-4的水平。方法应用ELISA方法对20例类风湿关节炎患者和20例健康志愿者外周血血清及体外分离单个核细胞刺激培养上清液中IFN-γ和IL-4的含量进行检测分析。结果检测后发现,无论是血清还是上清液中,类风湿关节炎患者的IFN-γ的含量与正常人相比明显降低(P<0.01);而类风湿关节炎患者IL-4的含量比正常人明显升高(P<0.01)。结论类风湿关节炎患者的外周血中IFN-γ的含量较低,IL-4的含量升高。  相似文献   

2.
雷公藤多苷对类风湿关节炎患者血清细胞因子水平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曹学梅 《中国药业》2013,22(7):21-23
目的探讨雷公藤多苷对类风湿关节炎患者血清细胞因子水平的影响。方法收集滨州市中心医院2008年6月至2011年10月门诊就诊的初治类风湿关节炎患者38例,设为观察组,给予雷公藤多苷片30 mg/d,疗程3个月;对照组为同期健康体检者35例。采用放免法测定血清细胞因子白细胞介素4(IL-4)、白细胞介素6(IL-6)、白细胞介素8(IL-8)、白细胞介素10(IL-10)的水平,并结合血沉、C反应蛋白及临床表现等进行分析。结果类风湿关节炎患者治疗前血清IL-6及IL-8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IL-4及IL-10水平与对照组相似(P>0.05);雷公藤多苷治疗3个月后患者血清IL-6及IL-8水平较治疗前明显降低(P<0.01),IL-4及IL-10水平较治疗前明显升高(P<0.01);38例观察组患者中,显效16例,有效16例,无效6例,总有效率为84.21%,治疗3个月后患者血沉、C反应蛋白水平均较治疗前明显降低(P<0.01)。结论类风湿关节炎患者血清IL-4,IL-6,IL-8,IL-10水平的失衡可能与其发病有关;雷公藤多苷可有效调节类风湿关节炎患者血清IL-4,IL-6,IL-8,IL-10的水平,从而发挥治疗作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类风湿性关节炎患者血清FKN、IL-18表达水平及其与RA的关系.方法:选取2013-09 ~2014-09佳木斯大学附属第一医院风湿免疫科就诊的类风湿性关节炎患者30例作为实验组,门诊体检正常者25例作为对照组.采用ELISA法测定两组受检者血清FKN、IL-18表达水平,分析两者表达水平与RA病情严重程度之间的关系.结果:RA血清中FKN、IL-18表达水平较对照组显著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FKN、IL-18与患者的抗环瓜氨酸肽抗体、C反应蛋白、血沉、均呈正相关(P<0.05),两者与类风湿因子(RF)表达水平无相关性(P>0.05).RA患者血清中FKN和IL-18的表达有相关性,两者呈正相关.结论:RA患者血清中FKN、IL-18表达水平显著升高,且与炎症指标及病情严重程度有相关性.据此可推测FKN、IL-18两者共同参与了RA的病理生理过程.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类风湿性关节炎(rheumatoid arthritis,RA)患者血清白细胞介素-6(IL-6)、白细胞介素-17(IL-17)以及骨保护因子(osteoprotegerin,OPG)水平检测的临床意义及RA患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中OPG、RANKL mRNA水平与类风湿性关节炎的相关性。方法: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SIA)、放射免疫分析(RIA)检测29例RA患者(活动组/缓解组)、12例OA血清IL-6、IL-17、OPG水平,用定量PCR检测RA患者及OA患者外周血单核细胞中OPG、RANKL表达情况,并与正常组(15例)对比。结果:RA患者RANKL mRNA水平、IL-6、IL-17表达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P0.05),OA组上述指标与正常组相比无明显差异。RA活动组血清OPG水平低于正常组,而RA缓解组外周血单个核细胞OPG mRNA水平及血清OPG水平则显著高于正常组(P0.05)。结论:IL-6、IL-17、OPG、RANKL与类风湿性关节炎免疫炎症相关,可以作为RA的诊断和疗效判断指标之一。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类风湿关节炎(RA)并发糖代谢异常与细胞因子IL-6及TNF—a之间的相关性。方法选取类风湿关节炎并发糖代谢异常患者30例、单纯RA患者40例、TzDM患者30例及健康对照组30例,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测定血清中IL-6及TNF—a水平.采用SPSS20.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RA并发糖代谢异常组血清中IL-6、TNF-a水平明显高于单纯RA组(P〈0.01、P〈0.01),RA患者血清IL-6、TNF—a水平与DAS28疾病活动度评分呈正相关(r值分别为0.63、0.59,P均〈0.01).RA患者的HOMA—IR值与DAS28疾病活动度评分呈正相关(r=0.55,P〈0.01)。结论RA患者血清中IL-6及TNF-a的水平明显升高、且与糖代谢异常的发生密切相关,并且IL-6及TNF—a与RA患者的疾病活动度呈正相关。  相似文献   

6.
目的通过检测类风湿关节炎(RA)患者和健康志愿者血清肿瘤坏死因子样配体1A(TL1A)和白细胞介素-17(IL-17)水平,分析其与实验室和临床指标之间的相关性,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采用双抗体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50例RA患者和50例健康志愿者血清TL1A和IL-17水平,分析RA患者血清TL1A及IL-17水平与炎症和临床症状之间的关系。结果 RA患者血清TL1A和IL-17浓度分别为(1031.8±634)pg/ml和(257.07±84.88)pg/ml,明显高于健康志愿者(309.46±59.64)pg/ml和(116.12±35.31)pg/ml(P〈0.05),TL1A和IL-17与患者的血沉、C反应蛋白、疾病活动度、肿胀关节数、压痛关节数和疾病疼痛评分均呈正相关(P〈0.05),与类风湿因子RF无相关性(P〉0.05)。结论 RA患者血清TL1A和IL-17水平明显升高,且与炎症指标及病情严重程度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CD14+CD16+单核细胞亚群在类风湿关节炎(RA)患者外周血中的水平及意义.方法 取45例RA患者(病情活动组和病情稳定组)及25名健康人(对照组)外周血,用流式细胞术检测CD14+CD16+单核细胞比例,ELISA法检测血清中白细胞介索(IL)-1β、IL-6和肿瘤坏死因子(TNF)-α水平.结果 病情活动组CD14+CD16+单核细胞比例及血清IL-1β、IL-6、TNF-α水平均显著高于病情稳定组,两者又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RA患者外周血CD14+CD16+单核细胞比例与血清IL-1β、IL-6、TNF-α水平呈显著正相关..结论 RA患者血清中IL-1β、IL-6、TNF-α水平增高.外周血中存在异常增多的CD14+CD16+单核细胞,且其水平与病情活动相关.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类风湿关节炎(RA)患者20S蛋白酶体表达水平的变化及其与RA疾病活动性的关系.方法 测定RA患者及正常对照外周血单个核细胞20S蛋白酶体蛋白表达水平.结果 与正常对照相比,RA患者20S蛋白酶体表达升高[(2.92±1.41VS(0.65±0.42),P<0.01].20S蛋白酶本表达水平与DAS28、CRP、ERS之间无显著相关性.结论 RA患者PBMC中20S蛋白酶体表达升高,其水平与疾病活动无显著相关性.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探对检测早期类风湿关节炎(RA)患者血清中的IL-33水平的结果,总结其检测的临床意义。方法选取我院2009年7月至2011年7月收治的早期类风湿关节炎(RA)患者48例作为观察组,以同期在我院进行健康体检者50例作为对照组,观察比较两组受检者血清中IL-33水平,同时也检测观察组患者滑液及血清中的IL-33水平。结果观察组患者的血清中IL-33水平明显高于健康者(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观察组患者的滑液和血清中均有IL-33表达,但浓度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对早期类风湿关节炎(RA)患者进行血清IL-33水平的检测,能够较好地反应出滑膜内的病变严重程度,对早期诊断并评估类风湿关节炎(RA)患者的疾病发展有重要的临床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血小板生成素(TPO)在类风湿关节炎(RA)患者血小板增多发生机制中的作用.方法:选取伴血小板增多RA患者29例、血小板正常RA患者28例及正常对照28例,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血清TPO及白细胞介素-6(IL-6)水平,并与实验室参数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1)伴血小板增多RA组血清TPO、IL-6水平均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P < 0.05或P < 0.01);伴血小板增多RA组的TPO水平高于血小板正常RA组(P < 0.05),而2组间IL-6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2)伴血小板增多RA组血小板计数与血清TPO水平之间无相关性,而与血清IL-6、CRP呈正相关(r分别为0.566, 0.401,P < 0.05或P < 0.01).(3)伴血小板增多RA组血清TPO水平与IL-6水平无相关关系(r = -0.069,P > 0.05).结论:(1)伴血小板增多RA组血清TPO水平显著升高,提示TPO参与了RA患者血小板增多的发生机制.(2)RA患者血小板增多与体内炎症反应有关.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雷公藤甲素对类风湿关节炎骨破坏的抑制作用及对患者类风湿因子、脂联素(APN)水平的影响.方法:2020-02~2021-01于本院治疗的类风湿关节炎患者中,选择80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两组,每组均40例,对照组给予美洛昔康及甲氨蝶呤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给予雷公藤甲素治疗.检测患者的血清白细胞介素-10(IL-10)、白细胞介素-6(IL-6)、肿瘤坏死因子(TNF-α)、APN及类风湿因子的水平变化情况.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后的血清IL-10水平比治疗前高(P<0.05),血清IL-6、TNF-α水平比治疗前低(P<0.05),观察组患者治疗后的血清IL-10水平比对照组高(P<0.05),血清IL-6、TNF-α水平比对照组低(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的血清类风湿因子、APN水平比治疗前低(P<0.05),观察组患者治疗后的血清类风湿因子、APN水平比对照组低(P<0.05).结论:雷公藤甲素治疗类风湿关节炎,可以通过降低血清IL-6、TNF-α水平、升高血清IL-10水平来抑制关节软骨损伤,还可缓解患者病情发展,抑制骨破坏,延缓患者骨质破坏进展.  相似文献   

12.
目的 研究类风湿关节炎(RA)患者血清脂联素(AD)变化及其意义.方法 ELISA法测定62例RA患者和22例健康志愿者血清中AD水平,同时行实时荧光定量PCR(RT-PCR)检测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AD mRNA含量.结果 RA活动组患者血清中AD水平高于RA稳定组和健康对照组(P<0.05),且与DAS28、血沉(ESR)、类风湿因子(RF)呈正相关(P<0.01).但各组PBMC均未检测到AD mRNA.结论 AD可能在慢性炎症过程中发挥作用,进一步研究AD的来源及参与的病理过程,可能为靶向性治疗RA提供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甲氨蝶呤联合环磷酰胺治疗类风湿关节炎对患者血清IL-21水平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254例类风湿关节炎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MTX组(口服甲氨蝶呤治疗)、CTX组(环磷酰胺静脉滴注治疗)和MTX联合CTX组(口服甲氨蝶呤联合环磷酰胺静脉滴注治疗),对3组患者入院时及治疗开始后第6、12、24周血清IL-21进行检测分析。结果 3组患者第12、24周血清IL-21明显低于入院时,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或P<0.01);MTX联合CTX组第12、24周血清IL-21明显低于其他两组,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结论使用甲氨蝶呤联合环磷酰胺治疗类风湿关节炎对患者血清IL-21水平影响效果显著,临床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甲氨喋呤三联疗法对类风湿关节炎患者血清sB7-H3、INF-r及IL-2水平的影响。方法:选取某院2014年9月~2015年2月收治的50例类风湿关节炎患者为研究对象,采取甲氨喋呤三联疗法;49例类风湿关节炎患者为对照组,采取甲氨喋呤二联疗法;36例正常人为健康组,采用ELISA(enzymelinkedimmunosorbentassay,酶联免疫吸附剂测定)夹心法检测患者及正常人群血清中sB7-H3、INF-r及IL-2的表达水平。结果:甲氨喋呤三联疗法的总有效率为96%,具有统计学差异(χ2=8.564,P=0.004)。研究活动组患者血清中sB7-H3、INF-r及IL-2水平较正常人群有统计学差异(P0.05);研究缓解组患者血清中sB7-H3、INF-r及IL-2水平较正常人群无统计学差异(P0.05);研究缓解组较活动组患者血清中sB7-H3、INF-r及IL-2水平均有显著降低,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的关节疼痛指数、关节肿胀指数及关节压痛指数较对照组均显著下降(P0.001),且各指标在两组间均有统计学差异(P0.001)。研究组的皮疹、局部疼痛、胃肠道反应、谷丙转氨酶水平增加的发生均显著少于对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甲氨喋呤三联疗法能够降低患者血清中sB7-H3、INF-r及IL-2水平,降低症状体征发生率,有助于患者病情恢复,降低不良反应发生率,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5.
目的检测类风湿关节炎(RA)患者血清中的IL-17及TNF-α水平,分析其临床意义。方法收集RA患者60例,采用双抗体夹心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RA患者及20例正常对照者血清IL-17及TNF-α水平,并分析血清IL-17及TNF-α水平与RA各临床及实验室指标的相关性。计量资料的比较采用Mann-Whitney U检验或单因素方差分析,相关性分析采用Spearman相关分析。结果 RA患者血清TNF-α(39.36±15.75vs8.98±3.15)pg/mL及IL-17(18.04±15.23vs5.48±2.22)pg/mL水平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P均<0.05);血清TNF-α与IL-17成显著正相关(r=0.558,P<0.05);RF-IgM、IgA、IgG及抗CCP抗体阳性组RA患者血清TNF-α水平与其自身抗体水平均呈正相关(r=0.359,0.392,0.470,0.392;P均<0.05)。IL-17也与上述四种抗体显著相关(r=0.259,0.352,0.471,0.492;P均<0.05)。TNF-α及IL-17均与DAS28评分相关(r=0.559,0.567;P均<0.05)。结论 IL-17和TNF-α在RA患者血清中高表达,并与RF、抗CCP抗体及DAS28评分正相关,同时RA患者IL-17与TNF-α呈显著正相关,提示IL-17和TNF-α可能协同促进RA发病。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类风湿关节炎(RA)患者外周血辅助性T细胞17(Th17)及细胞因子白细胞介素17(IL-17)与疾病活动性的关系。方法 100例RA患者根据DAS28评分分为高、中、低活动组,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RA患者及20名健康对照组外周血Th17细胞水平,采用流式细胞仪微球捕获芯片技术(CBA)测定其IL-17水平。结果 RA患者Th17细胞所占外周细胞比例高于健康对照组(P<0.05),且随着DAS28评分增高比例增高;RA患者IL-17A血清浓度高于健康对照组(P<0.01)。结论 Th17/IL-17参与RA的发病过程,且与疾病活动性相关。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究血清长链非编码RNA母系表达基因3(LncRNA MEG3)、微小RNA-141(miR-141)在类风湿关节炎诊断评估中的价值及与白细胞介素-6(IL-6)、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类风湿因子(RF)、C反应蛋白(CRP)的相关性。方法 选取2020年1月—2021年12月收治的类风湿关节炎40例作为观察组,同期体检的健康者40例作为对照组。检测2组血清LncRNA MEG3、miR-141表达及IL-6、TNF-α、RF、CRP水平,采用Pearson法分析观察组血清LncRNA MEG3、miR-141表达与IL-6、TNF-α、RF、CRP水平的相关性,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分析对类风湿关节炎的诊断效能。结果 观察组血清LncRNA MEG3表达水平低于对照组,miR-141表达水平高于对照组(P<0.01)。观察组血清IL-6、TNF-α、RF、CRP水平均高于对照组(P<0.01)。观察组血清LncRNA MEG3表达与IL-6、TNF-α、RF、CRP水平呈负相关,血清miR-141表达与IL-6、TNF-α、RF、CRP水平呈正相关(P&l...  相似文献   

18.
目的 研究外阴硬化性苔藓患者血清中IL-18、IFN-γ的水平及二者之间的相关性.方法 应用链霉亲和素生物素酶联免疫吸附法(ABC-ELISA)检测30例女性外阴硬化性苔藓患者血清IL-18、IFN-γ水平,并与正常对照组比较.结果 研究组血清IL-18水平明显低于正常对照组,P<0.01;研究组血清IFN-γ水平亦明显低于正常对照组,P<0.01.研究组IL-18和IFN-γ水平无明显的相关性,P>0.05.结论 IL-18及IFN-γ水平低下所致的一系列细胞免疫反应抑制效应可能在本病发病机理中起着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9.
张爱丽  杨晶 《医药世界》2007,(9):108-109
目的观察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急性加重期和缓解期患者血清白介素17(IL-17)、白三烯B4(LTB4)含量及外周血中性粒细胞计数的变化,并研究其相关性。方法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测定30例COPD患者急性加重期和缓解期及20例健康成人的血清IL-17、LTB4含量,同时测定出所有受试者外周血中性粒细胞计数。结果COPD急性加重期患者血清IL-17、LTB4水平、外周血白细胞计数显著高于缓解期患者和健康对照者(P〈0.05),COPD缓解患者血清IL-7、LTB4水平及外周血白细胞计数亦显著高于健康对照者(P〈0.05)。COPD患者血清LTB4、IL-17水平与外周血中性粒细胞计数呈正相关(P〈0.05)。结论COPD急性发作期患者血清LTB4、IL-17及外周血中性粒细胞计数明显高于缓解期,COPD患者血清IL-17含量与LTB4含量、外周血中性粒细胞数呈正相关。IL-17、LTB4可以趋化外周血中性粒细胞浸润呼吸道,在COPD的发病中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20.
目的检测类风湿关节炎(RA)患者血清中免疫球蛋白(IG)、补体(C)、类风湿因子(RF)、血沉(ESR)和C反应蛋白(CRP)水平变化,探讨这些检测指标在RA诊断和疗效评价中的价值。方法分别检测60例正常对照组和95例RA活动组及82例缓解组患者的各项指标,并对其进行分析。结果 RA活动组和缓解组与正常对照组比较血清IG、C、RF、ESR和CRP水平均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RA活动组与缓解组相比各项指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RA的IG、C、RF和CRP水平与患者疾病的活动性密切相关,对临床诊断、疗效评价和预后判断具有重要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