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对子宫内膜癌复发的危险因素进行观察。方法选取该院2011年11月-2013年11月收治的子宫内膜癌治疗后出现复发患者55例作为观察组,选取该院同期收治的子宫内膜癌未复发患者55例作为对照组,观察比较2组患者临床资料及子宫内膜癌复发的危险因素。结果观察组患者病理分级、肌层浸润程度、腹水细胞学分型、淋巴结转移等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0.05);多元 Logistic 回归分析显示肌层浸润深度、病理分级、淋巴结转移为子宫内膜癌后复发的独立危险因素( OR =4.55、4.39、3.33,95% CI =1.79~11.17、2.08-9.13、1.47-8.51)。结论子宫内膜癌复发的独立危险因素为肌层浸润深度、腹水细胞学、淋巴结转移,预后较差,因此术后选择合适辅助治疗方案有着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回顾性分析总结影响子宫内膜癌复发的高危因素。方法对2000年12月至2004年12月收治的189例子宫内膜癌病例进行回顾性分析,进一步探讨病理类型、组织学分级、肌层浸润深度、淋巴结转移、手术病理分期、合并症与复发之间的关系。结果手术病理分期,不同病理类型、组织学分级,有无肌层浸润和淋巴结转移中患者的缓解曲线比较,结果均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有无合并糖尿病、高血压或肥胖患者的缓解曲线比较,结果均P〉0.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COX回归多因素分析,肌层浸润深度及术后病理类型对复发的影响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特殊病理类型、组织学低分化、深肌层浸润、淋巴结转移、期别晚是复发的高危因素。  相似文献   

3.
影响子宫颈癌复发的高危因素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回顾性分析总结影响子宫颈癌复发的高危因素。方法对2003年1月至2008年12月间中山大学附属第三医院妇科收治的116例子宫内膜癌病例进行回顾性分析,进一步探讨病理类型、组织学分级、肌层浸润深度、淋巴结转移、临床分期与复发之间的关系。结果临床分期、不同病理类型、组织学分级、有无淋巴结转移中患者的缓解曲线比较,结果均P〈0.05,差异有显著意义;年龄、有无肌层浸润患者的缓解曲线比较,结果均P〉0.05,无统计学差异。COX回归多因素分析,临床分期及组织学分级对生存的影响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病理类型、组织学低分化、淋巴结转移、期别晚是复发的高危因素。  相似文献   

4.
胡杏军 《中国医药指南》2012,10(12):148-149
目的回顾性的探究导致子宫内膜癌复发的高危因素以避免患者复发。方法筛选我院妇产科2009至2011年间治疗子宫内膜癌患者168例为研究对象,随访中诊断复发患者43例(25.60%),对比观察复发组患者与为复发组患者在淋巴结转移、宫旁转移、宫颈转移、腹水细胞学、输卵管转移、肌层浸润、韧带转移、阴道转移、肉眼分型、病理分型及细胞学分型上的差异。结果复发组淋巴结转移27.91%、宫旁转移20.93%、宫颈转移23.26%、腹水细胞学46.51%、输卵管转移16.28%、无肌层浸润4.65%、韧带转移20.93%、阴道转移23.26%、肉眼分型局限型23.26%、病理分型内膜样腺癌76.74%、细胞学分型G116.28%,提示淋巴结转移、宫旁转移、宫颈转移、腹水细胞学、输卵管转移、肌层浸润、韧带转移、阴道转移、肉眼分型、病理分型都对子宫内膜癌患者的治疗后复发有着重要的影响(P<0.05),而细胞学分型对其无明显影响(P>0.05)。结论淋巴结转移、宫旁转移、宫颈转移、腹水细胞学、输卵管转移、肌层浸润、韧带转移、阴道转移、肉眼分型、病理分型都是导致子宫内膜癌患者术后复发的高危因素,在治疗过程中应提高对这些情况的注意并因根据不同的给患者选择合适的和治疗方式。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雌激素受体(ER)、孕激素受体(PR)及第二人体表皮生长因子受体(C-erB-2)在子宫内膜癌中的表达及意义.方法 应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三者在30例正常子宫内膜、30例子宫内膜息肉及86例子宫内膜癌组织中的表达水平,分析其临床意义及相关性,并将其与子宫内膜癌手术病理分期、组织细胞学分化程度、肌层浸润深度、淋巴结转移等高危因素进行分析.结果 (1) C-erB-2、ER及PR在正常子宫内膜、子宫内膜息肉和子宫内膜癌中的阳性表达率组与组之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2) C-erB-2阳性表达与手术病理分期、组织细胞学分级及淋巴结转移相关(P<0.05);ER阳性表达与手术病理分期、组织细胞学分级及肌层浸润相关(P<0.05);PR与组织细胞学分级、肌层浸润及淋巴结转移相关(P<0.05).(3)C-erB-2与ER的表达呈负相关(r=-0.247,P<0.05),ER与PR的表达呈正相关(r=0.756,P<0.05).结论 在子宫内膜癌中,C-erB-2、ER及PR 联合检测可作为早期诊断、指导内分泌治疗及判断预后的重要指标.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彩超检测血流阻力指数(RI)联合血清CA-125对子宫内膜癌的诊断价值及影响因素。方法收集2012年1月-2013年12月,我院收治的子宫内膜癌患者65例,进行彩超声检查并检测其血清CA-125水平,分析RI值、CA-125与组织学分级、临床分级、子宫肌层浸润深度、盆腔淋巴结转移之间的关系。结果 RI随病理分级、临床分期升高、肌层浸润深度的增加及盆腔淋巴结转移而降低;CA-125随肌病理分级、临床分期升高及盆腔淋巴结转移而升高(P〈0.05)。结论子宫内膜癌患者的彩超RI值与CA-125水平与病理特征密切相关,术前进行彩超检查肿瘤血流RI以及血清CA-125水平对于子宫内膜癌的诊断及治疗方案选择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7.
方旖骅  周猷伟  颜士杰 《安徽医药》2013,17(12):2058-2060
目的 比较绝经前后子宫内膜癌临床和病理特点.方法 搜集该院2011年1月-2013年2月收住入院的经手术-病理分期确诊为子宫内膜癌的患者166例,分为绝经前组76例(45.78%)和绝经后组90例(54.22%),分析比较两组的临床表现、发病相关因素和病理特点.结果 绝经前组和绝经后组临床表现均以阴道异常流血为主.两组在孕次、产次、未产人数、肥胖人数、合并高血压、病理类型、组织学分级、肌层浸润、脉管浸润、雌孕激素受体表达方面有统计学差异(P〈0.05),在内膜癌家族史、合并糖尿病、宫颈受累、附件转移和淋巴结转移方面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 子宫内膜癌在绝经前患者中的发生率增高,其发生与雌激素关系更密切.绝经前子宫内膜癌病理类型、组织学分化较好,深肌层浸润、脉管浸润较少,雌孕激素受体阳性率较高,恶性程度低于绝经后子宫内膜癌,如早期诊断并治疗,预后较好.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子宫内膜癌的重要预后因素肿瘤细胞子宫外播散转移的危险因素。方法 收集2015年7月至2022年12月我院同一治疗组收治的子宫内膜癌病例64例,回顾性研究其中有行淋巴结评估结果的45例病例,根据术后病理结果,分析影响淋巴结转移及腹腔肿瘤细胞播散的危险因素。结果 单因素及多因素logistic分析提示,输卵管未结扎是子宫内膜癌肿瘤细胞腹腔播散的独立危险因素(P <0.05),单因素分析提示,CA125升高、组织学类型为非内膜样癌、子宫深肌层浸润为子宫内膜癌淋巴结转移的危险因素(P <0.05),多因素logistic分析中未提示与淋巴结转移有相关的危险因素(P> 0.05)。结论 输卵管结扎与否是子宫内膜癌细胞腹腔播散的独立影响因素,CA125升高、非子宫内膜样癌、子宫深肌层浸润可能是子宫内膜癌淋巴结转移的预测因素。  相似文献   

9.
邓海燕  杨进琼 《河北医药》2008,30(4):440-441
目的研究分析盆腔淋巴结转移对子宫内膜癌患者的预后情况,为合理性治疗子宫内膜癌提供依据。方法行盆腔淋巴结清扫术35例作为研究组,随机选取同期术中未作淋巴结清扫术12例患者作为对照组;比较分析2组患者淋巴结转移的情况。结果2组患者的年龄、性别比、病理(类型、分级)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患者手术范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5年生存率研究组为77.14%(27/35),对照组为66.67%(8/12),2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盆腔淋巴结转移者的5年生存率低于无淋巴转移者(P〈0.01)。结论病理分化程度低、深肌层及宫颈或附件(浸润)、远处转移、腹腔冲洗液细胞学检查阳性是子宫内膜癌盆腔淋巴结转移的高危因素,有盆腔淋巴结转移的患者预后较差。  相似文献   

10.
李艳  岳天孚 《天津医药》2012,40(10):998-1001
目的:探讨影响子宫内膜癌淋巴结转移的相关因素,为制定手术方案提供依据.方法:收集经病理学证实的268例子宫内膜癌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并进行回顾性分析.根据患者淋巴结转移情况分为淋巴结转移阳性组和阴性组,分析2组肌层浸润、病理类型、宫旁受累情况、分化程度、年龄、腹腔细胞学结果及血清CA125水平的异同,并对上述指标与淋巴结转移之间的关系进行分析.结果:268例子宫内膜癌的淋巴结转移率为10.07%(27/268),主要转移至髂外淋巴结和闭孔淋巴结(占81.48%),腹主动脉旁淋巴结转移率为9.68%(6/62).淋巴结转移率在深肌层浸润、非内膜样癌、中分化和低分化内膜样癌、累及宫颈或宫旁组织、血清CA125水平升高及年龄≥60岁的患者均分别显著高于无肌层和浅肌层浸润、子宫内膜样癌、高分化内膜样癌、仅限于宫腔内、血清CA125水平正常及年龄<60岁的患者(均P<0.01),而腹腔细胞学阳性与阴性者淋巴结转移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多因素分析结果表明内膜样癌分化程度、肌层浸润和血清CA125水平是淋巴结转移的影响因素(均P<0.05).结论:深肌层浸润、中低分化子宫内膜样癌和较高的血清CA125水平可作为淋巴结转移的高危因素.  相似文献   

11.
目的分析研究子宫内膜癌患者腹腔细胞学阳性临床价值。方法收集我院肿瘤科2007年1月至2008年1月住院的158例子宫内膜癌患者手术治疗的临床病理资料,158例患者手术中抽取腹水或腹腔冲洗液细胞学检查进行分析。结果所选患者中15例腹腔细胞学阳性,腹腔细胞学阳性与手术病理分期、肌层侵润深度、脉管侵润、子宫外转移危险因素有关系,与淋巴结转移无明显的关联。结论腹腔细胞学阳性同宫外转移危险冈素、子宫内多个高危因素相关联,而且还能通过以上的高危因素影响患者的预后。腹腔细胞学检查在手术的过程中不可缺少。  相似文献   

12.
<正>本研究对58例手术治疗的子宫内膜癌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进行了回顾性分析,对术前临床分期与手术病理分期存在的差异、肌层浸润及组织学分级与淋巴结转移的关系以及影响预后的相关因素进行探讨,以便更好地指导治疗,改善预后。1资料与方法1.1临床资料:我院1994年1月至2003年12月共收治58例子宫内膜癌患者,其中54例有术前诊断性刮宫病理诊断,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子宫内膜癌患者腹腔细胞学阳性的临床价值,并对其预后的影响进行分析。方法我院于2008年6月份至2012年11月份收治154例子宫内膜癌患者,本组所有子宫内膜癌患者均行手术治疗,且在术中行腹水或腹腔冲洗液细胞学检查。采用Log-rank检验进行单因素分析,Cox回归法多因素分析腹腔细胞学阳性对子宫内膜癌患者的预后影响及其临床价值。结果在154例子宫内膜癌患者中,由42例(27.3%)患者腹腔细胞学检查呈阳性,其中有11例患者在手术后复发死亡,占26.2%。在42例腹腔细胞学阳性的患者中,有12例(28.57%)患者为不良病理类型;有16例(38.10%)患者有深肌层浸润;有11例(26.19%)患者为宫颈受累;有12例(28.57)患者有淋巴结转移。结论腹腔细胞学阳性不能够独立作为检查子宫内膜癌预后的指标。不良病理类型、深肌层浸润、宫颈受累、淋巴结转移是影响腹腔细胞学阳性的高危因素。  相似文献   

14.
目的了解Bcl-X基因在子宫内膜癌中的表达情况及其意义。方法用RT-PCR方法、Western-blot方法检测32例子宫内膜癌组织中的Bcl-XmRNA及蛋白的表达情况。结果Bcl-XSmRNA及蛋白的表达与子宫内膜癌组织的肌层浸润程度、病理分级无关,P均大于0.05;与临床分期、淋巴结转移有关,P均〈0.05。而Bcl-XLmRNA及蛋白的表达量与子宫内膜癌组织的肌层浸润程度、临床分期、淋巴结转移无关,P均〉0.05;与病理分级有关(P〈0.05)。结论Bcl-X在子宫内膜癌的发生发展中有着重要的意义,其中Bcl-XL的异常表达与子宫内膜癌的病理分级有关,Bcl-XS的异常表达与子宫内膜癌的临床分期及淋巴结转移有关。  相似文献   

15.
目的研究子宫内膜癌绝经前后的临床病理特征。方法本次研究选取的研究对象为2015年10月1日至2016年10月31日期间在我院进行治疗的子宫内膜癌患者,将86例患者按照是否绝经分为未绝经组(绝经前)和绝经组(绝经后),43例/组。对比子宫内膜癌患者绝经前后的病理分期、病理类型、病理分级以及肌层浸润深度。结果未绝经组子宫内膜癌患者的病理分期和肌层浸润深度与绝经组患者相差不大(P>0.05);病理类型和病理分级中,组间对比特殊类型癌、病理分级Ⅰ级所占比例存在明显差别(P<0.05),绝经前后腺癌和腺鳞癌的病理分型情况、Ⅱ级和Ⅲ级所占比例进行比较差别不明显(P>0.05)。结论病理分期、病理类型、病理分级以及肌层浸润深度等临床病理特征与子宫内膜癌患者是否绝经的关系不大。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子宫内膜癌复发的高危因素。方法对2000年1月至2003年12月因子宫内膜癌复发而住院治疗的10例患者作回顾性分析。结果局部复发4例;远处转移6例;平均复发时间为19个月。此10例中6例已经死亡,6例病例的复发后平均存活时间仅17个月。结论子宫内膜癌的阴道顶端复发与宫颈受累关系较为密切,盆腔复发与附件受累和腹腔冲洗液查见癌细胞关系较为密切,远处转移主要与组织分化不良和深肌层浸润有关。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子宫内膜癌孕激素受体(PR)、雌激素受体(ER)、磷酸酶与张力蛋白同源物(PTEN)、p53及Ki-67与临床病理特征和预后的相关性.方法 选取2008年7月-2009年1月收治的子宫内膜癌198例,收集患者临床、病理及术后随访等资料,对PR、ER、PTEN、p53及Ki-67与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和对预后的影响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 ER阳性表达率在病理分型、FIGO分级、组织病理学分期、肌层浸润程度中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病理分型、组织病理学分期中PR阳性表达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53阳性表达率随组织病理分级越高表达水平越高,与病理分型有关(P<0.05);Ki-67随着组织病理学分级越高表达水平越高(P<0.05).FIGO分级Ⅲ~Ⅳ期、有淋巴结转移、PR阴性表达是影响子宫内膜癌患者预后生存的危险因素(P<0.01).结论 PR表达水平与子宫内膜癌患者预后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雌激素受体(ER)、孕激素受体(PR)、p53蛋白(p53)、p16蛋白(p16)在子宫内膜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选取2017年1月至2021年5月于滁州市第一人民医院住院切除的子宫内膜癌组织57例作为研究组, 选取30例子宫内膜增生症患者的周围正常子宫内膜组织作为对照组。采用Envision法免疫组化染色, 观察ER、PR、p53、p16在子宫内膜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与临床病理学特征间的关系。结果子宫内膜癌组ER、PR、p16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70.2%、61.4%、38.6%, 均低于对照组的90.0%、86.7%、93.3%(χ2=4.36、5.98、24.09, 均P < 0.05);p53在子宫内膜癌组阳性表达率52.6%、明显高于对照组的13.3%(χ2=12.75, P < 0.001);有无淋巴结转移、肌层浸润程度、组织分级、病理分期等子宫内膜癌患者的ER、PR表达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 < 0.05);p53在病理分期、发病年龄、组织分级、肌层浸润程度、淋巴结转移中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 > 0.05);p16阳性表达率在子宫...  相似文献   

19.
目的比较绝经前后子宫内膜癌的临床与病理特点。方法将郑州大学第二附属医院妇科经手术病理确诊的107例子宫内膜癌患者分为未绝经组36例与绝经组71例,对两组患者的临床与病理特点进行比较分析。结果两组患者发病年龄、合并高血压、病理分级、病理分期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病理类型、肌层浸润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绝经与未绝经的子宫内膜癌患者在病理分级、病理分期等方面有差异。  相似文献   

20.
杨冬 《河北医药》2012,34(13):1966-1967
目的 探讨经阴道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对子宫内膜癌的诊断价值及对盆腔肿大淋巴结良恶性进行术前评估的能力.方法 对门诊高危患者进行经阴道彩色多普勒超声筛查,收集病理确诊为子宫内膜癌患者30例,对其经阴道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结果,SPV、RI及血供情况,盆腔淋巴结的血流指标(Vmax和RI)进行分析.结果 经阴道彩色多普勒超声术前诊断符合率为96.7%.所有患者子宫内膜均有不同程度增厚,其子宫内膜厚度平均为(19±6)mm;病灶血供越丰富、PSV越快、RI越低者,肌层浸润越深,深肌层浸润组比浅或无肌层浸润组PSV明显增高,而RI明显降低(P<0.05);良性肿大淋巴结为低阻型,其动脉收缩期峰值血流速度及阻力指数明显低于恶性淋巴结(P<0.05).结论采色多普勒超声检查能有效诊断子宫内膜癌并对其进行病理分级及进行术前有效评估,并对恶性淋巴结肿大有一定的术前评估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