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李桂香 《现代医药卫生》2004,20(14):1347-1348
目的 :观察血压昼夜节律变化与脑卒中患者神经功能缺损程度的关系 ,以探讨脑卒中的预测和治疗方法。方法 :对103例高血压缺血性脑卒中患者于入院1~3天内作动态血压检测 ,分别统计24小时平均收缩压、舒张压、白昼的平均收缩压和平均舒张压、夜间平均收缩压舒张压的下降百分率。将血压昼夜节律正常与血压昼夜节律消失分别称为杓形组与非杓组。神经功能缺损程度根据评分值分为轻、中、重三组。将其统计值与患者的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作相应对照 ,分别在轻、中、重三组中进行杓形与非杓形组间的x2比较。结果 :血压昼夜节律正常的为47例 (45.63 % ) ,血压昼夜节律消失的为56例(54.36 %)。在神经功能缺损程度的轻、中度组 ,血压的杓形与非杓形改变差异无显著性(P>0.05) ;重度组杓形与非杓形改变进行比较 ,差异有显著性 (P<0.05)。且在高血压患者中 ,血压昼夜节律消失的高血压患者脑卒中的发生率明显高于血压昼夜节律正常者 ,尤以收缩压升高更为明显。结论 :血压昼夜节律异常的高血压患者发生脑卒中后的神经功能缺损程度严重 ,且在高血压患者中 ,血压昼夜节律消失的高血压患者脑卒中的发生率明显高于血压昼夜节律正常者 ,提示夜间收缩压持续升高和血压昼夜节律消失 ,容易引发脑卒中。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急性缺血性卒中静脉溶栓治疗后24 h的血压变异和早期神经功能恶化之间的关联性。方法 选取2019年3月至2022年11月我院收治的62例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开展研究。对患者的基础资料进行统计分析,尤其是在溶栓治疗后每间隔1 h进行一次血压测定。血压变异评估包含标准差、连续变异度。连续变异度为相邻血压差值平方的均值平方根。根据患者是否存在早期神经功能恶化将其分为早期神经功能恶化组和非早期神经功能恶化组,采用单因素、多因素分析影响早期神经功能恶化的因素。结果 62例患者中发生早期神经功能恶化患者10例,发生率为16.13%。两组患者在高血压病史、SBPmax、SBPsd、SBPsv、DBPmax、DBPsd、DBPsv方面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 <0.05)。Logistics回归多因素显示:静脉溶栓24 h后SBPmax、SBPsd、SBPsv、DBPmax、DBPsd是影响神经功能恶化的独立危险因素(P <0.05)。结论 急性缺血性卒中静脉溶栓治疗后血压变异性表现较大,临床中很容易发生24 h神经功能恶化,临床中应当提高对神经功能的关注度,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3.
目的 分析急性缺血性脑卒中(AIS)患者静脉溶栓治疗后早期神经功能恶化(END)的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20年1—8月贵港市人民医院收治的91例采用静脉溶栓治疗的AIS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溶栓后24 h内是否发生END,分为恶化组29例及非恶化组62例,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END的影响因素。结果 单因素分析显示,恶化组患者女性、发热、责任大动脉狭窄或闭塞、重组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rt-PA)溶栓等比例以及入院NIHSS评分、白细胞计数、随机血糖均高于非恶化组(P <0.05),而进一步多因素分析显示,性别、白细胞计数、随机血糖、责任大动脉狭窄或闭塞以及溶栓剂是AIS患者静脉溶栓治疗后END的影响因素。结论 女性、治疗前白细胞计数及血糖偏高、有责任大动脉狭窄或闭塞以及使用rt-PA溶栓的AIS患者,较易发生溶栓后END。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阿加曲班辅助治疗在伴有早期神经功能恶化的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2018年6月至2021年6月张家港市第一人民医院收治的160例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摸球法将其分为A组与B组,每组各80例。B组患者采用阿司匹林治疗,A组患者加用阿加曲班辅助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脑神经功能缺损程度、纤维蛋白原(FIB)、神经肽(NPY)水平。结果 两组患者治疗后的改良爱丁堡-斯堪的那维亚神经功能缺损评分量表(MIESSS)评分低于治疗前,且A组患者治疗后的MIESSS评分低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的FIB、NPY水平低于治疗前,且A组患者治疗后的FIB、NPY水平低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伴有早期神经功能恶化的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给予阿加曲班辅助治疗,对脑神经功能缺损程度有显著降低作用,可调节FIB、NPY水平。  相似文献   

5.
目的针对轻度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研究分析分析双重抗血小板治疗对其早期神经功能恶化发生及NIHSS评分的临床影响。方法以2017年6月至2019年6月我院收录的总计98例轻度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为对象,随机每组49例作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患者采用拜阿司匹林治疗,观察组患者采用拜阿司匹林治疗联合抗血小板治疗。对比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NIHSS评分以及ADL评分。结果观察组的治疗效果(总有效率95.91%)相比对照组(总有效率81.63%)更加显著,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两组的NIHSS、ADL评分差距不大,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的NIHSS、ADL评分相比对照组均明显更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双重抗血小板治疗的效果突出,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高血压脑卒中患者血压昼夜节律与自主神经功能的关系及对预后的影响。方法:随机选择脑卒中患者109例,随访77例,并全部做24 h动态心电和动态血压同步监测,按昼间均值﹣夜间均值/昼间均值≥10%者定为杓型血压,<10%者定为非杓型血压。结果:杓型血压患者昼夜交感神经活性占优势,又以日间为主[低频/高频(LF/HF)昼>夜,P<0.05)],而夜间LF明显高于日间,并与夜间血压均值和负荷呈正相关[收缩压(SBP)r=0.28,P<0.05,舒张压(DBP)r=0.42,P<0.01)]。日间LF与日间舒张压负荷(r=0.28)舒张压均值(r=0.42)正相关(P<0.05),说明夜间迷走神经受损,交感神经活性增高,血压增高,血压负荷也增高(昼=夜),非杓型血压患者日间交感神经受损,夜间交感神经、迷走神经双重受损,又以夜间迷走神经严重受损,昼间与夜间交感神经活性呈均衡状态为特征(LF/HF昼=夜,P>0.05)导致夜间血压持续增高,负荷加重(昼<夜)。随访结果显示非杓型血压组病死率是杓型血压组的4.5倍。结论:高血压脑卒中患者血压昼夜节律与自主神经功能有关,非杓型血压是交感神经功能过度激活、迷走神经功能严重受损的表现,预后差。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不同血压水平对预后的影响。方法研究发病24h以内,NIHSS评分大于等于2分且神志清楚的急性缺血性中风患者484例。按患者入院时血压水平不同分为A、B、c、D、E、F6组,对患者入院时、发病第10d和30d分别进行NIHSS评分。结果入院时不同组间NIHSS评分有显著差异(P〈0.01)。10d后484例患者中共有44例患者死亡,死亡率为9.09%。不同组别间死亡人数有显著差异(P〈0.01);A组及C组与E组HIHSS进行比较有显著差异(P〈0.05)。30d后,E组NIHSS评分均高于其他组(P〈0.01)。结论急性缺血性中风发病时,当收缩压大于170mmHg及小于140mmHg时,神经功能缺损程度明显高于其他血压水平,尤以大于170mmHg明显;发病10d内收缩压在150—170mmHg之间患者死亡率最低。  相似文献   

8.
柳洁  夏盼  潘春华  李航  王泽颖 《天津医药》2022,50(11):1227-1232
血管再通治疗已成为急性缺血性卒中(AIS)的有效治疗方法,但由于出血转化、不良再灌注、血管再闭塞等各种因素的影响,有部分AIS患者在接受血管再通治疗后会出现早期神经功能恶化(END),主要表现为病情进展、神经功能损伤加重,严重影响患者预后。目前END尚无统一的名称及诊断标准,有关再通治疗后END的研究结果亦不尽相同。就再通治疗后END发病机制、危险因素以及预测因子等相关内容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9.
10.
目的 探讨卒中预警综合征(SWS)患者早期神经功能恶化(END)与磁共振成像(MRI)特征的关系.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5年10月至2020年10月于北京市海淀医院诊治的32例SWS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入院7d内是否发生END,分为END组(21例)和非END组(11例).收集患者的基线资料.所有患者发病7d内完善颅脑...  相似文献   

11.
多数急性脑卒中患者在综合性医院诊治,但其中有相当部分的患者在发病早期仅局限于药物治疗。本文探讨综合性医院早期综合康复治疗对急性脑卒中患者神经功能恢复及日常生活运动能力的影响,并与未进行康复治疗患者进行比较。进行康复治疗患者与未进行康复治疗的患者治疗后症自评中各症状因子分,Barthel指数均有所改善,进行康复治疗的患者尤为突出。说明早期综合康复治疗在急性脑卒中患者神经功能恢复等方面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阿加曲班联合阿司匹林在早期进展性缺血性脑卒中治疗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纳入2019年1月—2022年1月火箭军特色医学中心收治的发病24 h内、未接受静脉溶栓治疗和血管内介入治疗的急性进展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120例为对象进行回顾性研究。根据治疗方案的不同分为对照组(阿司匹林联合氢硫酸氯吡格雷)及试验组(阿加曲班联合阿司匹林),每组各60例。对照组口服阿司匹林肠溶片每次100 mg,每天1次,同时联合口服硫酸氢氯吡格雷片每次75 mg,每天1次,共3周。试验组予以阿司匹林肠溶片,用法用量同对照组,在此基础上联合阿加曲班注射液,治疗前48 h给予阿加曲班注射液60 mg,每天1次,24 h持续静脉泵入,第3~7天予以阿加曲班注射液每次10 mg,每天2次,3 h静脉滴注。两组住院治疗时间均≥14 d。分别采用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及根据Barthel指数(BI)评分比较治疗前后两组患者神经功能缺损情况及日常生活能力改善情况,并观察两组的症状性脑出血及消化道出血等不良反应情况。结果 试验组与对照组治疗的总有效率分别为82.67%和65.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两组NIHSS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NIHSS评分均较治疗前显著降低(P<0.05),试验组降低程度更加明显,治疗后两组 NIHS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试验组 BI评分低于对照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BI评分均较同组治疗前显著增加(P<0.05),且试验组BI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期间出现消化道出血的患者对照组有3例,试验组有2例;两组患者均无症状性脑出血出现。两组间主要不良反应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阿加曲班联合阿司匹林较常规双抗治疗更有助于改善早期急性进展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的神经功能预后,同时不增加不良反应风险。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超早期应用阿加曲班治疗急性缺血性脑卒中静脉溶栓后早期神经功能恶化(END)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回顾性选取2018年1月—2021年7月在涿州市医院神经内科诊治的发病6 h内急性缺血性脑卒中行尿激酶静脉溶栓治疗后神经功能恶化患者90例,根据患者神经功能恶化时是否使用阿加曲班治疗分为对照组(n=45)及试验组(n=45),对照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应用注射用尿激酶1.50×106 U溶于100 mL 0.9%氯化钠注射液中,静脉滴注30 min,进行静脉溶栓治疗,溶栓24 h后复查头颅CT排除脑出血后启动口服阿司匹林肠溶片,每次100 mg,每日1次,持续服用14 d。试验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阿加曲班治疗,溶栓24 h内发现脑血管病进展,即启动阿加曲班注射液抗凝治疗。具体用法:阿加曲班注射液治疗前2 d用120 mg原液以2.5 mg·h−1持续静脉泵入48 h;治疗第3天开始改为阿加曲班注射液每次10 mg加入至0.9%氯化钠注射液250 mL中,持续静脉滴注3 h,每日2次,连用5 d,阿加曲班注射液共用药7 d;静脉溶栓24 h后启动阿司匹林肠溶片治疗,用法用量及疗程同对照组。应用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比较两组不同时间点(尿激酶静脉溶栓前、溶栓治疗后神经功能恢复最好时、神经功能恶化时和应用阿加曲班干预治疗第7、14天)神经功能缺损情况,出院后第90天应用改良Rankin量表(mRS)对所有患者的日常生活能力恢复情况进行评估,以mRS评分>2分为预后不良,mRS评分≤2分为预后良好,评估住院期间所有患者是否存在脑出血及死亡等并发症。结果 应用阿加曲班干预治疗的试验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为97.78%,显著高于对照组的82.22%,两组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显著(P<0.05)。静脉溶栓前、溶栓后神经功能恢复最好时、溶栓后神经功能恶化时,两组NIHSS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阿加曲班干预治疗第7、14天,对照组NIHSS评分较神经功能恶化时有降低趋势,在阿加曲班干预治疗第14天时对照组NIHSS评分较神经功能恶化时比较显著降低(P<0.05);在阿加曲班干预治疗第7、14天,试验组NIHSS评分较神经功能恶化时显著降低(P<0.05),且较同一时间点的对照组显著降低(P<0.05)。出院后90 d进行mRS评分,试验组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试验组神经功能远期预后良好者有31例(占比68.89%),显著高于对照组的11例(占比24.44%),两组比较差异显著(P<0.05)。住院治疗期间,两组均未发现脑出血等并发症,两组患者出院后随访90 d,均未发现死亡病例。结论 对于尿激酶静脉溶栓后发生END的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超早期应用阿加曲班能有效改善患者的神经功能缺损症状及生活能力,患者远期预后良好,未发现脑出血等并发症。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高血压合并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的24 h动态血压特点。方法:对2009年—2013年就诊的286例高血压患者进行24 h动态血压监测,根据是否合并缺血性脑卒中,将患者分为两组,观察组为合并缺血性脑卒中患者140例,对照组为无合并缺血性脑卒中患者146例。分析两组患者24 h的收缩压、舒张压、脉压、血压变异系数等。结果:两组对比分析,患者的收缩压、脉压、血压变异系数等与缺血性脑卒中的发生关系密切。结论:高血压合并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的血压特点有动脉压差增大、血压变异系数降低等,可早期通过生活方式和药物干预高血压患者血压,减少脑卒中的发生。  相似文献   

15.
16.
目的探讨高血压病(EH)患者血压昼夜节律与靶器官损害的关系。方法.124例EH患者分为A(1个器官损害)、B(2个器官损害)、C(3个器官损害)三组,使用动态血压监测(ABPM)系统自动计算各参数值。结果三组间血压均值无显著差异,C组与其它组比较,夜间收缩压、舒张压下降率减少,差异显著。结论EH靶器官损害严重者血压昼夜节律明显减弱。  相似文献   

17.
<正>缺血性脑卒中约占脑卒中的70%左右,而早期采取及时有效的康复治疗,可明显降低致残率,提高患者的生活能力和生存质量。现将笔者对70例脑卒中患者入院同时即行康复治疗资料总结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8.
危重患者由于病情较重,多数患者存在多系统疾病,部分患者给予气管插管、呼吸机辅助呼吸、鼻饲、留置尿管等治疗,管道较多,人体活动受限,其正常生活规律受到很大影响。正常人血压24h存在着昼夜节律变化,呈"双峰一谷"曲线,这种血压的昼夜节律变化是人体的一种基本生命特征。危重症患者的这种节律特征是否受影响,我们观察了300例患者,总结其规律特点,为临床提供参考。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选择2009年6月至2011年10月本院重症医学科收治患者300例,其中男183例,女117例;年龄16~90  相似文献   

19.
目的 研究血清同型半胱氨酸(Hcy)、低密度脂蛋白(LDL)、C反应蛋白(CRP)水平与轻型脑梗死(CI)患者早期神经功能恶化(END)的关系.方法 回顾性分析85例轻型CI患者临床资料,统计所有患者入院时血清Hcy、LDL、CRP水平和入院72h后END发生情况,并分析血清Hcy、LDL、CRP水平和轻型CI患者EN...  相似文献   

20.
高血压病患者血压昼夜节律变化与左心舒张功能的关系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陈定  仲肇舒 《江苏医药》1995,21(10):696-697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