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袁小辉 《现代医药卫生》2012,28(24):3799-3800
目的探讨心理干预疗法对脑卒中恢复期患者抑郁和焦虑等不良心理的影响。方法将2007年2月至2010年11月收治的69例脑卒中恢复期患者分为两组,对照组30例采用常规治疗及护理措施;观察组39例在常规治疗及护理基础上实施心理干预,治疗4周后采用焦虑自评量表(SAS)和抑郁自评量表(SDS)评定患者抑郁和焦虑评分情况及抑郁症和焦虑症的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的SDS和SAS平均评分及抑郁和焦虑发生率较治疗前显著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且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心理干预对改善脑卒中恢复期的抑郁、焦虑等不良情绪有明显的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康复护理对脑卒中合并抑郁、焦虑情绪患者的护理效果。方法抽取我院2015年3月至2017年3月收治的120例脑卒中合并抑郁、焦虑情绪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护理方式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给予观察组康复护理干预,比较两组生活质量和护理前后心理状态。结果观察组生活质量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两组护理前心理状态无明显差异(P> 0.05),观察组护理后心理状态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给予康复护理合并抑郁、焦虑情绪患者康复护理干预可明显改善心理状态和生活质量,推广应用价值高。  相似文献   

3.
目的:对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实施以心理护理为主导的综合性护理干预措施,观察患者焦虑抑郁情绪、血压控制、康复与残疾情况、卒中复发率及临床疗效。方法:选择住院治疗的缺血性脑卒中患者130例,随机分为干预组(80例)和对照组(50例)。干预组在常规治疗与护理基础上,实施以心理护理为主导的综合性护理干预措施,随访观察12个月。结果:干预前,两组焦虑及抑郁的发生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干预组焦虑及抑郁的发生率与干预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干预后,干预组与对照组比较,血压控制良好率、康复有效率、残疾率、卒中复发率、焦虑与抑郁发生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以心理护理为主导的综合性护理干预是临床治疗与康复的有效干预措施,能够改善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的焦虑抑郁情绪及降低其发生率,患者的血压控制良好率和康复有效率显著提高,残疾率和卒中复发率显著降低。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针对性护理干预对脑卒中伴随焦虑抑郁情绪患者心理的影响。方法64例脑卒中伴焦虑抑郁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32例,全部实施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另行心理护理干预,对比两组患者焦虑抑郁心理的改善情况。结果护理干预之前,两组的SAS评分、SD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干预之后,两组评分均显著低于各自护理之前,且观察组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护理人员针对脑卒中患者存在的焦虑抑郁情绪,为其实施针对性心理护理干预,可以有效地改善抑郁焦虑情况,促进患者术后康复。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综合护理干预在脑卒中后抑郁患者康复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对80例脑卒中抑郁患者进行心理干预、康复护理、阅读疗法、健康教育等综合护理干预。结果干预后4周、干预后8周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评分和干预前相比较有明显的降低,抑郁程度较干预前显著减轻(P<0.05)。结论综合护理干预对改善脑卒中后患者的抑郁状态效果明显,能够提高生存质量,促进疾病的康复。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对脑卒中患者进行心理干预后的效果评价。方法将80例脑卒中患者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各40例。对照组只给予常规治疗及护理,干预组在此基础上实施有针对性的心理干预。结果干预组的异常心理(抑郁、焦虑、恐惧、自卑等)较对照组有明显的改善,生活质量有所提高(P<0.05)。结论及时进行有效的心理干预,可以减轻脑卒中患者的负性心理状态,提高生活质量,缩短住院时间,促进疾病的康复。  相似文献   

7.
心理干预对脑卒中患者生存质量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心理干预对脑卒中患者肢体功能康复及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将我院卒中单元2006年5~10月份收治的120例脑卒中患者随机分成心理干预组和普通治疗组2组,运用汉密顿焦虑量表(HAMA)、汉密顿抑郁量表(HRSD)在心理干预前后对2组患者进行科学的心理功能评定和对比分析,再运用kenny自我照料指数对2组患者的日常生活活动的独立能力进行评定。结果通过心理干预,降低了脑卒中患者心理焦虑与抑郁程度,增强了对治疗的依从性和肢体康复的主动性。结论系统的心理干预,对脑卒中患者疾病的康复有很大影响,缩短了治疗时间,提高了疗效和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心理护理对脑卒中患者卒中后焦虑及抑郁状态的影响。方法将60例脑卒中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干预。心理护理组在对照组护理措施基础上给予心理护理。心理护理组患者入院后连续干预7d,每日1次,每次15~20min。两组患者于入院第一日及入院第14日进行症状自评量表焦虑、抑郁和躯体化3个因子及状态焦虑量表20条进行评估。结果心理干预组干预后抑郁、焦虑均低于干预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干预后抑郁、焦虑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脑卒中后患者存在抑郁、焦虑不良情绪,心理护理干预能够改善其抑郁、焦虑情绪。  相似文献   

9.
关翠娟 《现代医药卫生》2010,26(12):1820-1821
目的:探讨心理护理对脑卒中急性期患者抑郁症状缓解程度和神经功能康复的影响.方法:将72例脑卒中后抑郁患者随机分为干预组37例和对照组35例.对照组只进行常规护理及基础护理,干预组在常规护理和基础护理基础上加用心理护理.采用汉密顿抑郁量表(HAMD)、汉密顿焦虑表(HAMA)、脑卒中神经功能缺损评分表(CNS)进行疗效评定.结果:治疗2周后HAMD评分、HAMA评分、CNS评分两组均较治疗前有所降低,但干预组降低更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心理护理能显著改善脑卒中患者急性期的抑郁症状善神经功能,有助于脑卒中后抑郁患者的全面康复.  相似文献   

10.
和宝珍 《医药世界》2010,(8):949-950
目的对50例脑卒中患者的心理原因分析,探讨脑卒中患者心理护理的有效措施。方法采取心理评估的方法。结果焦虑与抑郁是脑卒中患者存在的主要心理问题。结论对脑卒中患者有效的心理干预,提高了患者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1.
罗艳梅 《中国当代医药》2011,18(19):130-131
目的:探讨脑卒中后患者焦虑与抑郁状况,为临床护理提供依据。方法:采用Zung氏焦虑自评量表(SAS)和抑郁自评量表(SDS)对78例脑卒中患者进行问卷调查。结果:经过护理于预,焦虑和抑郁发生率降低,与护理干预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了解脑卒中患者的心理状况,开展有针对性的护理干预措施,有助于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系统化心理护理对脑卒中偏瘫患者焦虑、抑郁情绪的干预作用。方法将86例脑卒中偏瘫患者按照奇偶数,对照随机数字表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采用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A)及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评价两组患者入院时和出院前的焦虑、抑郁症状。结果86例脑卒中偏瘫患者出现焦虑和抑郁者分别为44.23%和42.15%;系统化心理护理后,干预组HAMA及HAMD评分较入院时明显减少,t检验,P〈0.05。结论系统化心理护理能有效地改善脑卒中偏瘫患者的焦虑、抑郁情绪。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护理干预对脑卒中患者恢复期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 回顾性分析本院2009年12月~2012年12月收治的脑卒中恢复期患者200例的临床资料,随机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两组患者出院时、干预6个月后采用日常生活能力(ADL)量表和生活质量量表(SF-12)进行测评,观察两组患者抑郁焦虑发生情况以及脑卒中复发率.结果 两组患者出院后6个月ADL、SF-12评分与出院时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组出院后6个月ADL和SF-12评分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组出现抑郁、焦虑1例(1%),对照组出现焦虑、抑郁12例(12%),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6.68,P<0.05);干预组出院6个月无脑卒中复发,对照组出院6个月脑卒中复发8例(8%),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4.36,P<0.05).结论 护理干预可显著提高脑卒中恢复期患者出院后生活质量,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心理护理对改善颅脑外伤术后恢复期患者负性心理的效果。方法选择颅脑外伤手术治疗的患者120例随机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干预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给予心理护理干预,比较两组焦虑、抑郁、恐惧情况。结果护理前后,干预组和对照组患者焦虑、抑郁、恐惧程度显著好转(P0.01)。出院前组间比较差异显著,干预组程度焦虑、抑郁、恐惧低于对照组(P0.01)。结论心理护理干预能够显著改善颅脑外伤患者术后焦虑、抑郁和恐惧心理。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护理干预对脑卒中伴焦虑抑郁患者心理的影响。方法:选取某院自2013年3月~2014年间收治的脑卒同时伴有焦虑抑郁的患者128例,随机将其分为两组即对照组和观察组,其中对照组患者64例,采用常规护理方法,观察组患者64例,采用心理护理干预,观察两组患者的心理焦虑和抑郁的变化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的心理焦虑情况和抑郁情况明显低于对照组,基本和正常情况保持一致,两组数据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心理干预能够明显改善患者的焦虑和抑郁等不良情绪,加快患者康复速度,同时可操作性强,因此非常值得在临床上大力推广。  相似文献   

16.
老年急性心力衰竭患者的心理护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心理护理对急性左心力衰竭患者心理障碍及病情改善的影响。方法2006年1月1日至2007年间180例急性心衰患者随机分为心理护理组及常规护理组.常规护理组患者实施常规护理,心理护理组患者在常规护理基础上实施心理护理。结果70%的急性左心衰患者存在一定程度的心理障碍,以焦虑、抑郁多见。经过心理护理之后,患者焦虑、抑郁症状明显改善。结论急性左心衰患者易出现抑郁、焦虑、恐惧等心理问题,心理干预能降低死亡率、减少复发率、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具有重要意义,同时,充分调动了护士的主观能动性,提高了整体护理质量,促进康复。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早期心理干预对脑卒中后抑郁患者的影响.方法 将60例脑卒中后抑郁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0例,对照组仅予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常规治疗护理的基础上采用综合性心理干预.连续观察8周,用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进行抑郁程度评定.结果 两组患者抑郁状态于护理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系统心理护理的患者躯体功能恢复快于常规护理组.结论 早期干预可以改善脑卒中后抑郁患者的病情,提高生活质量,促进疾病的康复.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对乳腺癌根治术患者进行心理干预的有效措施,促进早期康复。方法:将62例乳腺癌根治术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实验组患者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应用焦点式心理干预措施,对照组患者行常规护理及入院时简要心理护理,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焦虑、抑郁水平和生存质量的差异。结果:经过15天的焦点式心理干预护理后,患者的焦虑、抑郁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SAS,P〈0.05;SDS,P〈0.05);生存质量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焦点式心理干预可缓解乳腺癌根治术患者的焦虑和抑郁,提高生活质量,可以在临床护理中使用。  相似文献   

19.
马婕 《中国医药指南》2011,9(33):441-442
目的探讨脑卒中患者常见的心理状态,分析护理干预方法对脑卒中患者的效果,以供临床参考。方法选取我院2010年1月至2010年12月收治的90例患者作为本次试验的研究对象,采用焦虑、抑郁自评量表,分析患者是否存在焦虑抑郁状态。将90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Ⅰ组患者给予一般护理,Ⅱ组患者给予针对性心理护理。比较两组患者经过护理后心理状态的改善情况,并将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两组患者在住院当日进行评价,患者均伴有焦虑和抑郁状态,两组患者之间无明显差异,P>0.05;Ⅱ组患者经过我院的针对性护理干预,患者焦虑抑郁状态得到明显改善,与Ⅰ组患者相比,P<0.05,差异有统计学抑郁。结论对脑卒中患者加强心理护理干预,能改善患者的焦虑抑郁状态,进而为患者建立乐观向上的积极生活状态,提高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20.
梁玲 《中国医药科学》2014,(21):153-154
目的探讨心理护理干预对骨折患者抑郁焦虑及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选择骨折患者60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护理干预组和对照组,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干预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给予心理护理干预,比较两组焦虑抑郁情况以及生活质量。结果两组护理后焦虑和抑郁评分均显著下降(P0.01),护理后,干预组焦虑抑郁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出院后1个月随访,干预组生活质量各维度得分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心理干预能够显著缓解骨折后患者的焦虑和抑郁情绪,从而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