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探讨规范化的献血者健康教育对街头自愿无偿献血工作的影响。方法:将2008年实施单一、局限、泛化宣传教育时参加街头自愿无偿献血的献血者1157名设为对照组.自2009年运用评估、计划、实施、评价、规范的健康教育程序后的街头自愿无偿献血的献血者2216名设为实验组。对两组献血者一次献血300~400ml人数、献血反应发生率、愿意再次献血人数、血液初复检不合格率等相关指标进行比较。结果:实验组的自愿献血人数、愿意再次献血人数、一次献血300~400ml人数、血液初复检不合格人数等统计,结果均明显优于对照组,经Х^2检验,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实施规范化的献血者健康教育,可降低献血反应的发生率,使更多的初次献血者成为固定的献血者,增加一次献血300~400ml人数,满足临床用血需求,提高无偿献血工作质量。  相似文献   

2.
自《中华人民共和国献血法》颁布以来,自愿无偿献血在我国已蔚然成风。在工作实践中笔者发现,献血者的献血心理,对无偿献血工作的顺利展开,关系极为重大,是一个值得认真思考的课题。笔者认为,观察和研究献血者的献血心理,通过有针对性的宣传和教育,培养健康的献血心理,营造和谐的献血环境,是无偿献血工作取得成功的一个重要条件。本文拟对此进行粗浅探讨。  相似文献   

3.
栖霞市街头献血现状分析及发展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自《中华人民共和国献血法》颁布实施以来,本市大力开展无偿献血工作,顺利实现了从有偿献血、义务献血向自愿无偿献血的平稳过度,献血的模式从根本上发生了改变。随着无偿献血工作的深入开展和街头流动采血和爱心献血屋的建立,89%的临床用血来源于街头无偿献血。笔者在街头无偿献血的实际工作中深刻体会到,如果街头献血的管理方法不正确,措施不规范,  相似文献   

4.
目的:明确街头无偿献血的特点,通过调查研究,提出提高献血服务水平的工作模式。方法:对太原市红十字血液中心的5个街头献血屋进行现场调查研究,在与献血者、医务工作者分别询问沟通的基础上,一起进行深入的讨论。结果:我国已实现了医疗用血全部来自无偿献血的历史性转变,街头献血屋已成为主要的采血场所。随着医疗技术的不断提高和经济持续发展,血液需求量逐年增加,需要越来越多的健康公民参加无偿献血。无偿献血者对献血服务的要求也越来越高。结论:献血服务工作必须执行法律、法规和规范的规定,在服务过程中首先要注意献血者知情同意的权利,必须履行献血前的告知义务,让献血者清楚了解献血的相关知识、自我保护的意义及现代采血技术的安全性、献血适宜性等有关知识。其次,在献血前、中、后,用耐心细致的语言与献血者进行全程动态交流,让献血者满意,并鼓励他们成为固定的低危献血者。  相似文献   

5.
《中国医药科学》2017,(2):99-102
目的研究电话回访在献血不良反应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4年5月~2016年5月在番禺区中心血站出现献血不良反应的献血者40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每组200人,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实验组常规护理的基础上,于献血后第1、3、7天进行电话回访,比较两组献血反应后和干预前、后心理状态及再次献血行为,以评价干预效果,并调查实验组对电话回访服务的评价。结果干预前,两组不良心理状态及对照组常规护理前、后不良心理状态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6个月后,实验组干预前、后的不良心理状态和实验组与对照组的不良心理状态进行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再次献血人数比对照组多,不再献血人数比对照组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对电话回访服务给出了高度评价,家人支持再献血评价选择是的占97.5%,增强献血者安全感和对血站信任感评价选择是的占98.0%;增加再次献血的信心评价的占99.0%,其余五个选项选择是的均为100.0%。结论对献血不良反应者进行电话回访,是一种有效且简便易行的护理服务形式,可疏导献血者不良心理,消除献血反应带来负面情绪,并得到献血者充分认可,促进其再次献血。  相似文献   

6.
献血不良反应的预防及护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无偿献血中,献血者产生不良反应,是影响公民加入无偿献血队伍的主要因素之一.有些健康适龄公民对血液生理知识及献血常识了解甚少,甚至认为献血会伤元气,损害身体等.因此,提及无偿献血会让他们产生恐惧及紧张的心理反应,这样在无偿献血过程中,特别是首次献血时,容易出现献血不良反应,预防无偿献血不良反应的发生,并及时正确处理,使献血者尽快恢复正常,保护献血者健康.……  相似文献   

7.
目的比较瑞安市初次献血者与重复无偿献血者的献血反应,分析其原因并提出相应对策。方法选择2012年8月至2013年8月在瑞安市血站无偿献血并出现献血反应的献血者,按献血次数分为初次献血组161例和重复献血组37例,对比分析其相关因素。结果两组献血者男女比例、献血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两组献血者睡眠时间、饮食及心理方面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两组献血者年龄、献血时血糖水平及BMI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初次献血者献血反应发生率较重复献血者高,可能与睡眠时间不足、心理紧张及饮食习惯改变有关。采血人员在献血工作中应加强对无偿献血的宣传,让献血者充分了解献血过程,并提高采血技术及水平,降低献血反应发生率。  相似文献   

8.
韩娅  李雅静  常缨 《河北医药》2016,(4):609-611
目的:探讨在县区设立献血屋或献血房车对无偿献血者招募的作用。方法对石家庄市辖的17个县市设立献血屋或献血房车前后无偿献血情况进行统计、分析比较,评估县区设置献血屋或献血房车作为固定无偿献血点的招募效果。结果2011至2014年石家庄县区无偿献血人次所占比例呈上升趋势(χ2=6296.46,P ﹤0.05),平均比例为53.81℅。设立献血屋或献血房车的8个县无偿献血增长25939人次,平均增长76.83℅(56.28℅~145.59℅);未设立献血屋或献血房车的9个县无偿献血增长8367人次,平均增长35.60℅(21.20℅~58.78℅)。结论无偿献血是1项社会公益事业,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参与,献血屋及献血房车则作为全市的文明之窗成为一道亮丽的风景,为建立健全无偿献血长效机制,保障临床血液供应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9.
刘有才 《江西医药》2022,57(2):210-211
目的 分析献血不良反应与献血量和献血次数关系,总结无偿献血工作经验。方法 统计2018年至2020年抚州市献血不良反应人数,并就不良反应原因进行有针对性统计分析。结果 献血不良反应逐年降低,首次献血不良反应发生最频繁(62.73%), 200、300、400 mL献血者献血不良反应占献血不良反应总发生率的57.07%、31.13%、11.79%,200 mL献血者不良反应发生率最高,献血不良反应发生率不随献血量的递增而加大。结论 献血不良反应与献血者献血知识知晓率、心理及精神因素有关,故无偿献血过程中应积极与献血者沟通,让其更多了解无偿献血知识,减少负面心理因素和精神因素影响。  相似文献   

10.
山西省无偿献血者问卷调查和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各级领导的积极支持、有关部门的配合以及全社会的积极参与下 ,我省无偿献血工作取得了长足的发展 ,2 0 0 2年我省无偿献血人次占采血总人次的比例达到 99.6 5 % ,其中非行政指令性自愿献血比例达到 77.77% ,采血主要来自街头采血者和献血屋 ,特别是长治、晋城、临汾、运城、太原已取消计划献血。为了解掌握无偿献血者的基本情况、对血站的满意度、献血知识来源等有关信息 ,进一步发展我省无偿献血宣传工作和改善血站服务 ,积极探索无偿献血工作模式山西省卫生厅于 2 0 0 2年 8月底至 9月对山西省的无偿献血者进行调查 ,报告如下。1 对象…  相似文献   

11.
近年献血不良反应相关性研究进展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赵贵起  李秀军 《河北医药》2009,31(10):1250-1251
近年来,随着《献血法》的实施,无偿献血工作得到广泛宣传,人们对无偿献血的认识不断提高,越来越多的人走进街头献血屋,无偿献血人数急骤增加,但献血时出现不同程度的不良反应,给献血工作带来一定的困难,也有损献血者信心和积极性,因此,对献血不良反应相关性的研究,将有利于推动无偿献血工作的开展。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献血不良反应对献血者再次献血的影响及护理要点。方法将2016年3月至2018年2月90例前次献血不良反应的再次献血者随机数字表法分组,对照组施行常规化护理干预,实验组应用全面护理干预。比较两组前次献血不良反应的再次献血者对护理服务满意度;对再次献血注意事项的认知评分;护理前后献血者焦虑心理、抑郁心理;再次献血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实验组前次献血不良反应的再次献血者对护理服务满意度高于对照组,P<0.05;实验组对再次献血注意事项的认知评分优于对照组,P<0.05;护理前两组焦虑心理、抑郁心理相近,P>0.05;护理后实验组焦虑心理、抑郁心理优于对照组,P<0.05。实验组再次献血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全面护理干预在献血者再次献血护理中的应用效果确切,可减少再次献血不良反应发生率,减轻献血者不良情绪,提高其对注意事项的认知和护理满意度。  相似文献   

13.
献血不良反应原因及护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近年来 ,随着无偿献血广泛宣传 ,人们对无偿献血的认识不断提高 ,无偿献血人数急骤增加 ,但献血时出现的不同程度不良反应 ,对献血工作带来一定的困难 ,也有损献血者信心和积极性 ,因此 ,防治献血时不良反应的发生 ,将有利于推动无偿献血工作的开展。1献血不良反应1 1局部反应  相似文献   

14.
刘志强 《中国当代医药》2012,19(10):171-172
目的进一步掌握无偿献血者心理需求,扩大无偿献血者队伍。方法在无偿献血开展较好的县市,利用街头外采与无偿献血宣传的时间随机抽取献血者通过问卷的方式调查。结果环境设施总体满意度达到88.6%;献血过程总体满意度达到83.7%;对献血资讯总体满意度达到66.3%;对服务管理总体满意度达到90.3%;对人员素质总体满意度达到83.3%;对献血认知程度的总体满意度为67.9%。结论加强无偿献血的宣传、组织、动员工作;进一步做好献血小知识、血液的用途等内容的宣传;无偿献血后的信息反馈、不定期电话回访、节假日的友情问候和献血提醒等服务工作。  相似文献   

15.
心理护理在献血不良反应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严莉 《中国实用医药》2011,6(14):275-276
无偿献血的目的是使献血者和受血者安全。《献血法》实施以来,本市无偿献血工作有了进一步提高。但在采血过程中发现,因精神因素、空腹献血、过度疲劳、环境因素等原因导致个别献血者在献血过程中或献血后发生的不良反应,均  相似文献   

16.
《中华人民共和国献血法》颁布实施10多年来,无偿献血工作有了较大发展,经历了从有偿献血到计划献血、自愿无偿献血的转变。随着血液管理法律体系进一步健全,从业人员素质、工作能力和服务水平明显提升,公民自愿无偿献血意识不断增强,我市自愿无偿献血比例达到100%,血液质量安全得到有力的保障。笔者结合本单位血液安全管理工作情况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接触混合苯从业人员参加献血后血液学指标的变化。方法用Sysmex—XT-1800i全自动血液分析仪对接触混合苯从业人员(1组1~5年、2组〉5年)和正常人群(对照组)献血前后的血液样本进行测定血液血指标(白细胞、红细胞、血红蛋白、血小板),对各组数据进行比较分析。结果三组人群献血前各指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随着接触时间延长各指标跟着下降;1组与对照组在献血前后各指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2组在献血后第5天各指标均下降,其中自细胞、红细胞、血红蛋白与献血前、对照组比较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第15天各指标与献血前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与对照组比较白细胞、红细胞、血红蛋白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第30天各指标与献血前或对照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所有各组男女之间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短时间接触混合苯(〈5年)的人群与正常人在献血前后血液指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该类人群可以正常参加无偿献血;长时间接触混合苯(〉5年)的人群在献血后血液学指标较正常人恢复慢,在献血初期机体抵抗力相对较弱,应关注这类人群的献血安全。  相似文献   

18.
在日常采血工作中,由于各种原因引起个别献血者在献血过程中或献血后发生程度不同的献血不良反应,影响了一些无偿献血者的献血热情和积极性.为了更好的开展无偿献血工作,医务工作者要认真分析发生不良反应的原因,做好预防工作.加强献血知识的宣传力度,严格体检筛选,不断改善献血环境,尽可能减少献血不良反应.采血过程中做好献血护理及应急处理工作,使更多的人参加无偿献血队伍,保证临床用血.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惠州自愿无偿献血人员现状,通过自愿无偿献血者招募,建立一支固定的献血者队伍,确保采集的血液充足、安全。方法应用社会关系学、心理学、营销理论、血液生理学等知识,通过与每位献血者进行面对面的解释及心理护理,做好献血后续服务,探讨一套招募程序和方法,使初次无偿献血者越来越多成为固定无偿献血者。结果《献血法》颁布初期,以指令性计划献血为主,国家工作人员、解放军官兵、大中专院校学生和医务人员成为献血的主力军。随着街头流动采血工作的拓展,私营企业员工、个体经营者、外来务工人员、城市流动人员,已成为最具潜力的献血群,是取消计划献血后的无偿献血主力军,固定无偿献血者每年以5~6%速度递增。结论加大无偿献血宣传力度,让全社会充分理解无偿献血的深远意义;对无偿献血者采取一定的奖励措施,积极提供优质的采血服务;努力改善采供血机构条件,切实加强血站全面建设及管理;不断建立和扩大自愿无偿献血者队伍,发展低危无偿献血者,对保证血液安全和无偿献血事业全面、协调和可持续性健康发展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20.
杨秋华 《江西医药》2014,(12):1581-1583
目的:根据全省血液管理系统数据,分析江西省各地区无偿献血基本情况及检测结果,为提升采供血服务质量,保障血液安全提供依据。方法应用SPSS 19.0软件对2009-2013年江西省10个地区11个血站献血者年龄、献血次数、血液检测结果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2009-2013年总献血人次增长14.2%。不同年份、不同地区献血者年龄、频次、检测结果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其中30岁以上献血者占总献血人次的比率增长16.4%,献血2次及以上再次献血者增长5.41%。ALT、HBsAg、抗-HCV、抗-HIV、TP的检测不合格率分别为1.72%、1.05%、0.26%、0.11%、0.59%。结论应创新宣传模式和工作方法,加大无偿献血的宣传力度,提升无偿献血的服务水平和质量,加强献血者的保留工作;加强献血前的宣教和征询工作,避免影响检测的因素,降低不合格血液报废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