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患者黄斑病变的 光学相干断层扫描   总被引:24,自引:13,他引:11  
目的观察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患者黄斑病变的光学相干断层扫描(optical coherence tomography,OCT)图像特征。方法对60例糖尿病黄斑病变患者以及30例正常对照者进行OCT检查。其中54例糖尿病黄斑病变患者同时行荧光素眼底血管造影(fundus fluorescein angiography,FFA)检查,对两种检查方法的结果进行比较。结果OCT检查糖尿病黄 斑病变患者中心凹平均厚度为(314.54±154.13)μm。视网膜水肿者占57.1%,视网膜水肿合并黄斑囊样水肿(cystoid macular edema,CME)者占38.5%,合并神经上皮脱离者 占9.2%,合并CME及神经上皮脱离者占16.9%。OCT检查黄斑正常厚度及轻度水肿者,FFA主要呈限局性渗漏;中重度水肿者,FFA呈弥漫性渗漏。CME检出率FFA检查者为28.6%,OCT检 查者为58.9%,二者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t=3.39,P<0.05) 。结论糖尿病黄斑病变者的OCT图像有视网膜水肿、CME及神经上皮脱离3种形态特征。OCT在检测发现CME等方面优于FFA。(中华眼底病杂志,2001,17:184-186)  相似文献   

2.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患者糖化血红蛋白测定的临床意义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目的探讨糖尿病合并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患者糖化血红蛋白(HbAlc)测定的临床意义;方法239例Ⅱ型糖尿病患者测定糖化血红蛋白水平及进行眼底检查或眼底荧光造影检查,对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发生率和病变程度与HbAlc水平的关系作统计学分析;结果HbAlc水平越高,视网膜病变的发生率越高(P<0.05),HbAlc≥8%时视网膜病变的发生率明显升高;HbAlc水平与视网膜病变的程度呈显著相关性(r1=0.599,P<0.01);视网膜病变的程度与空腹血糖(FBG)和病程呈正相关(r2=0.413,r3=0.431,P<0.01)结论定期监测糖尿病和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患者的HbAlc水平有重要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3.
目的:评估马来亚大学医学中心眼科门诊的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的发病率和它在糖尿病患者中的危险因素。方法:该横向研究包括100例近期被诊断为糖尿病患者的200眼。采集有关的眼部和全身病史并对所有的眼进行彻底散瞳眼底检查。视网膜病变的状况根据早期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治疗研究(ETDRS)的结果进行分类。造成视网膜病变的危险因素是通过卡方检验进行分析的,P<0.05被认为有意义。结果:在我们的研究中,近期被诊断为糖尿病人群中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的发病率为28%,Ⅱ型糖尿病患者中非增殖性视网膜病变的发病率(36%)比Ⅰ型糖尿病患者高(24%)。在两种类型的糖尿病患者中,视网膜病变的发病率与性别、年龄、种族、社会经济状况、糖尿病类型和体重指数无关。糖尿病病史较长并控制不良的患者,高血压者,伴有神经病变者,高脂血症以及有吸烟史者,视网膜病变的发病率明显高。结论:对糖尿病患者进行视网膜病变的基线筛查是可取的,因为早期发现,规律随访,合理的推荐给眼科医生并进行有效的治疗将减少以及避免患者严重的视力丧失。  相似文献   

4.
临床工作发现,绝大多数糖尿病患者双眼视网膜病变程度一致,但也有部分糖尿病患者双眼视网膜病变程度非常不对称.有研究表明,高度近视、完全性玻璃体后脱离、白内障手术后、视网膜瘢痕、视网膜静脉阻塞、眼血流等因素与糖尿病患者双眼视网膜病变程度不对称均有明显的相关性[1].为了进一步观察高度近视与非对称性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R)的关系,我们对一组高度近视的2型糖尿病患者DR情况进行了分析,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5.
目的:比较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组与对照组数据,以研究高密度脂蛋白-3(HDL3)、NOx和总抗氧化状态之间的关系.方法:前瞻性病例对照研究.106例受试者分为3组,84例2型糖尿病有或无视网膜病变患者,对照组为22例正常人.患者均行血清高密度脂蛋白-3的浓度检测和血清NOx水平测定.用铁还原法(FRAP)测量血浆总抗氧化能力.结果:糖尿病患者(DM)空腹血糖、糖化血红蛋白、甘油三酯显著高于对照组.正常人中HDL3水平为14.4(12.0)mg/dL,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患者为18.1(12.6)mg/dL,糖尿病无视网膜病变患者为14.0(12.5)mg/dL,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262).糖尿病患者FRAP水平低于对照组(P=0.003),但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组与非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组之间其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研究发现:2型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患者、糖尿病无视网膜病变患者以及对照组间HDL和HDL3水平无明显不同.HDL3可能无法预测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患者的患病风险.糖尿病患者中血清NOx水平较高,FRAP水平较低.  相似文献   

6.
李沭岩  张磊  张爱华 《国际眼科杂志》2016,16(10):1891-1893
目的:观察 Dickkopf-3在糖尿病视网膜病变( diabetic retinopathy,DR)患者循环血中的表达水平,研究Dickkopf-3在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发生发展中的变化,探讨其在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早期诊断中的意义。
  方法:选择2型糖尿病患者85例,其中非增殖期糖尿病视网膜病变( non-proliferative DR,NPDR)患者23例、增殖期糖尿病视网膜病变( proliferative DR,PDR)患者30例及无视网膜病变( non-diabetic retinopathy,NDR)患者32例。选择同期健康体检者为对照组(80例)。收集血清样本,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 ELISA )双抗体夹心法检测循环血中Dickkopf-3的相对表达水平,并比较各组血浆Dickkopf-3的水平。
  结果: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患者血浆Dickkopf-3平均含量为430.16±198.11pg/mL,明显低于健康对照组(627.48±294.45pg/mL)及无视网膜病变患者(601.99±194.16pg/m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无视网膜病变与健康对照组Dickkopf-3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729);增殖期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患者Dickkopf-3的水平(396.38±185.59pg/mL)低于非增殖期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患者(538.82±187.20pg/m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2)。
  结论:Dickkopf-3蛋白水平降低可能与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发生发展有关,与增殖期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有显著相关性。循环血中Dickkopf-3蛋白对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具备一定的鉴别效能,有可能成为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患者外周血的检测指标。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血清唾液酸和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几个阶段之间潜在的关联。方法:1型糖尿病视网膜不同程度病变组40例。对照组30例,对其血清唾液酸水平进行研究。结果:结果显示,研究组与对照组相比有较高的血清唾液酸浓度(95.95±9.5 vs 45.05±19.91mmoL/L,P=0.0001)。我们也观察到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的水平逐步上升,其浓度升高(P<0.05),但相关性较弱。血清唾液酸浓度与血糖浓度呈正相关(r=0.67,P=0.0001)。结论:血清唾液酸浓度的增加与视网膜病变阶段有关。这对确定1型糖尿病患者视网膜病变的程度有帮助。但是,仍然需要更详细的研究,以得到更精确的结论。  相似文献   

8.
徐芳  赵淼焱  刘菊 《国际眼科杂志》2016,16(6):1052-1055
目的::研究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患者脉络膜厚度和血流动力学参数的变化及其影响因素。方法:选取2013-01/2015-01在我院诊断为2型糖尿病的患者100例100眼,将患者分为3组:无糖尿病视网膜病变( non-diabetic retinopathy,NDR)组患者34例,非增殖期糖尿病视网膜病变( non-proliferative diabetic retinopathy, NPDR)组36例,增殖期糖尿病视网膜病变( proliferative diabetic retinopathy,PDR)组30例。再根据OCT的视网膜黄斑区扫描结果,将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患者分成两组:糖尿病黄斑水肿( diabetic macular edema,DME)组28例,无糖尿病黄斑水肿组38例。选择同期在我院接受体检的35例正常人群作为对照组。比较各组患者距黄斑中心凹不同距离的脉络膜厚度和鼻侧睫状后动脉的血流动力学参数及其影响因素。结果:随着患者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加重,距黄斑中心凹不同距离的脉络膜厚度均呈下降趋势,NPDR和PDR组患者距黄斑中心凹不同距离的脉络膜厚度薄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NDR组患者距黄斑中心凹不同距离的脉络膜厚度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合并DME患者和非DME患者距黄斑中心凹不同距离的脉络膜厚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Pearson相关性分析显示,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患者脉络膜厚度与糖尿病病程、空腹血糖、HbA1 c、眼轴长度、收缩压及舒张压均无显著相关性(P>0.05),而与logMAR BCVA之间有相关性( P<0.01)。 NDR组和NPDR组患者的PSV和EDV明显低于对照组, RI高于对照组, PDR组患者的PSV和EDV明显低于其他三组,RI高于其他三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随着2型糖尿病患者视网膜病变程度的加重,脉络膜厚度呈下降的趋势,脉络膜厚度监测有利于全面分析2型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患者的病情。  相似文献   

9.
目的:分析青岛市开发区社区人群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临床流行病学状况及其早期干预。方法:免费普查社区登记的确诊糖尿病患者600例,进行眼科检查,并对检查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及对确诊为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病例进行早期干预及治疗。结果:为600例糖尿病患者进行眼科检查,检出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107例,患病率17.8%。并对这107例患者进行眼底荧光造影检查,其中确诊病例中有非增殖期病变者79例(73.8%),增殖期病变28例(26.2%)。对糖尿病病程、血糖控制情况、血压、血脂、糖尿病肾病的相关因素进行分析,在确诊的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患者中,糖尿病病程<10a者12例(11.2%),>10a者95例(88.8%);合并高血压者75例(70.1%);合并高血脂者66例(61.7%);合并糖尿病肾病者37例(34.5%)。结论:通过分析得出糖尿病病程长、空腹血糖高、合并高血压、高血脂、及糖尿病肾病者均属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发生的高危人群,高危糖尿患者群的密切监测及定期眼底检查是社区患者防治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关键。  相似文献   

10.
影响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患者生存质量主要因素的研究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目的 探讨我国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患者生存质量的主要影响因素,为提高患者的卫生保健水平和生存质量提供依据。 方法 应用健康状况调查问卷(SF-36)和世界卫生组织生存质量测量简表(WHOQOL-BREF)测量179例不同分期的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患者及30例健康对照组的生存质量情况,然后对资料进行相应的统计分析,筛选出有关的影响因素。 结果 筛出影响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患者相关性生存质量的主要因素有:性格、医疗照顾、经济状况、眼底病变程度、年龄及双眼综合视力等。 结论 实现生物医学模式向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的转变对改善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患者的生存质量有重要的意义。 (中华眼底病杂志,2000,16:141-143)  相似文献   

11.
糖尿病性视乳头病变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糖尿病视乳头病变与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分期、糖尿病病程之间的关系。方法:回顾分析302例荧光素眼底血管造影、眼底镜、视野计检查确诊的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患者。根据我国现行的DR诊断分期标准对DR进行分期。统计分析糖尿病视乳头病变的发生率以及糖尿病视乳头病变与糖尿病病程、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分期之间的关系。结果:DR98例135眼有PD(32.4%),包括76眼发生缺血性视乳头病变,54眼发生视乳头水肿,5眼发生视神经萎缩。Ⅰ期DR糖尿病视乳头病变的发生率为8.3%,Ⅱ期DR糖尿病视乳头病变的发生率为21.1%,Ⅲ期DR糖尿病视乳头病变的发生率为32.4%,Ⅳ期DR糖尿病视乳头病变的发生率为44.8%,Ⅴ期DR糖尿病视乳头病变的发生率为76.2%。结论:糖尿病视乳头病变是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患者视力损害的常见原因,糖尿病视乳头病变发生率随糖尿病病程延长以及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加重而增加.  相似文献   

12.
目的:研究普罗布考应用于非增生性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抗氧化应激作用。方法:于2012-01/2013-08选取门诊非增生性糖尿病视网膜患者68例,按照随机数字表将患者均分为对照组及观察组,对照组常规药物降糖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予普罗布考(0.375g,每日2次),平均随访11.58±0.17mo。同时征集基线情况相匹配的健康志愿者16例为正常对照组。观察治疗前后两组患者空腹血糖,餐后血糖,糖化血红蛋白,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分期的进展率及缓解率以及氧化应激相关指标总抗氧化能力(TAOC)、超氧化物歧化酶(SOD)、丙二醛(MDA)变化。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空腹血糖,餐后血糖,糖化血红蛋白均无明显变化,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对照组患者治疗后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分期缓解率及进展率分别为3%及19%,而观察组患者经普罗布考治疗,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分期缓解率及进展率分别为18%及5%,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治疗前后TAOC,SOD,MDA无明显变化,观察组治疗后TAOC,SOD明显增高,MDA显著降低(P<0.05),较对照组患者治疗后变化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普罗布考能改善非增生性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患者的抗氧化应激状态,提高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患者的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13.
目的:使用糖尿病年检依从性调查(CADEES)问卷中文版,对沈阳地区糖尿病患者眼年检情况进行调查研究,并分析相关影响因素。方法:横断面研究。收集2021-11/2022-10在沈阳何氏眼科医院就诊的糖尿病首诊患者,使用CADEES中文版问卷调查患者的既往糖尿病眼年检情况,将过去1a未进行过眼底检查定义为眼年检情况不佳。通过多因素二元逻辑回归方程分析确定与眼年检情况不佳相关的因素。结果:共收集468例患者,男192例,女276例,平均年龄67.42±10.66岁。无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R)患者330例;DR患者138例,其中威胁视力的糖尿病视网膜病变(VTDR)患者88例,未威胁视力的糖尿病视网膜病变(NVTDR)患者50例。34.2%(160例)的患者眼年检情况不佳。多因素逻辑回归方程分析发现,在控制了性别、年龄等其他影响因素下,农村患者(OR=1.704,95%CI:1.019~2.850,P=0.042)、VTDR(OR=1.948,95%CI:1.145~3.313,P=0.014)、CADEES问卷的条目7(在过去的4wk,我感到忧郁、消沉或沮丧)(OR=0.624,95%CI...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血管内皮细胞(vascular endothelial cells,VEC)损伤及损坏后的功能变化在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iabetic retinopathy,DR)发病机制中的作用。 方法 检测55例糖尿病(diabetes mellitus,DM)患者(包括无视网膜病变组20例,背景型视网膜病变组20例,增生型视网膜病变组15例)及正常人外周血循环内皮细胞(circulating endothelial cells ,CEC)数及血浆内皮素 (endothelin,ET)水平变化,并进行比较。 结果 DM患者CEC数及ET水平显著高于正常人(P<0.001),两指标呈显著正相关(r=0.738,P<0.001,n=55)。CEC数及ET水平随DR程度加重而增高。 结论 VEC损伤及由此所致的血浆ET水平增高,可能共同参与了DR的病理过程。(中华眼底病杂志,2000,16:166-168)  相似文献   

15.
醛糖还原酶基因多态性与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相关性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 探讨醛糖还原酶 (aldosereductaseAR)基因BamHⅠ酶切位点多态性和中国人Ⅱ型糖尿病伴视网膜病变之间的相关性。方法 用PCR -RFLP的方法 ,检测了 10 0例Ⅱ型糖尿病伴视网膜病变的患者 (5 0例增殖型及 5 0例单纯型视网膜病变 ) ,78例对照的基因多态性。比较各组间等位基因型及等位基因频率的分布。结果 ①全部研究对象中共见有三种基因型 ,BB纯合子等位基因型 ,bb纯合子等位基因型 ,Bb杂合子等位基因型。②单纯型糖尿病视网膜病变 (nonproliferativedi abeticretinopathyNPDR)组B等位基因的基因频率较增殖型糖尿病视网膜病变 (proliferativediabeticretinopathyPDR)组和对照组均有增高 ,差别存在显著性 (χp2 =11 60 ,P <0 0 5 ;χp2 =4 95 ,P <0 0 5 )。结论 B等位基因的表达可能有高的AR活性 ,促进早期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发生 ,但多元醇通路的激活并不能直接增加增殖性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发生的危险性 ,有关AR对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影响还需进行大量、细致的研究工作才能得以阐明。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究2型糖尿病患者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R)的严重度及受试者中糖尿病视网膜病变严重程度与其病程、糖化血红蛋白水平、高血压史、年龄和性别的相关性.方法:横断面研究.2012-05/06,采取简单随机抽样方法进行结构化问卷调查,收集100例年龄≥35岁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患者.进行描述性统计、单变量和多变量有序逻辑回归分析.用excel表进行数据录入,并用SPSS 21.0进行数据分析(P<0.05).结果:100例患者,平均年龄53.16±10.81 (35~78)岁.通过单因素分析发现,糖尿病视网膜病变严重度与年龄(P<0.01),糖尿病病程(P<0.001),糖化血红蛋白水平(P<0.001),糖尿病家族史(P<0.01),高血压病史(P<0.05),均呈正相关,高密度脂蛋白(HDL)及年龄与DR严重程度无相关性.除年龄因素外,上述所有因素均为影响糖尿病视网膜病变严重度的独立风险因素.结论:研究表明,糖尿病病程、糖化血红蛋白水平、糖尿病家族史、高血压病史以及性别与糖尿病视网膜病变严重程度密切相关.但多因素分析中,年龄、HDL因素与DR严重程度无关.因此,利用现有治疗手段的有效性和及时控制,可以预防和消除视力威胁性疾病,延缓DR的发生.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无锡地区汉族人群RAGE基因启动子区374T/A多态性与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iabetesretinopathy,DR)的相关性。方法 运用聚合酶链反应直接测序法检测120名正常人及185名2型糖尿病(type2diabetesmellitus,T2DM)患者,包括DR患者92例,无糖尿病视网膜病变(nondiabetesretinopathy,NDR)患者93例的基因型。比较各组受检者基因型和基因频率及生化指标。结果 DR组患者糖尿病病程明显长于NDR组(t=2.254,P=0.01),两组间其他临床特征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DR组、NDR组及对照组AA基因型频率为6.5%、2.2%、3.3%,A等位基因频率分别是23.9%、14.0%、15.4%;DR组AA基因型及A等位基因频率分布显著高于NDR组及对照组,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26、P=0.015;P=0035、P=0.027)。NDR组与对照组的各基因型和等位基因频率分布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单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示,A等位基因是T2DM人群DR发病的危险因素(OR=1.934,95%CI:1.132~3.303)。结论 RAGE基因启动子区374T/A多态性与无锡地区DR的发生有一定的相关性,且A等位基因可能是其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8.
目的采用2002年国际新分类法调查惠州市患有糖尿病居民中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R)患病情况.方法以自然人群为基础,对惠州市随机抽样进行糖尿病筛查,确诊者进一步进行 DR 的检查:散瞳后裂隙灯显微镜下 VOLK 前置镜检查眼底,对结果进行登记分级.结果糖尿病患者1921例中患有 DR 487例,轻度非增生性糖尿病视网膜病变(NRDR)228例,在 DR 患者患病率46.82%;中度 NPDR 158例,在 DR 患者患病率32.44%;重度 NPDR 61例,在 DR 患者患病率12.53%;增生糖尿病视网膜病变(PDR)40例,在 DR 患者患病率8.21%.糖尿病黄斑水肿(DME)患者171例,在 DR 患者中患病率35.11%,轻度 DME 79例,占46.20%;中度 DME 54例,占31.46%;重度 DME 38例,占22.34%.结论采用2002年国际新分类法筛查 DR 简便易行,有利于 DR的早期筛查和国际推广,有助于科学的评估 DR 进展,选择合理的治疗方法,有效地降低 DR 患者的致盲率.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2型糖尿病患者眼轴长度与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R)的相关性。方法:横断面研究。选取2023-01/05期间在济宁市第一人民医院眼科住院的2型糖尿病患者53例104眼,其中2例为独眼患者只纳入1眼,其余患者均双眼入组。根据是否有眼底病变分为无糖尿病视网膜病变(NDR)组32眼和DR组72眼,DR组患者根据眼底病变程度分为非增殖型糖尿病视网膜病变(NPDR)组27眼和增殖型糖尿病视网膜病变(PDR)组45眼。将DR组患者眼轴长度按照四分位法分为四组:20.00~22.09mm组19眼,22.10~22.70mm组17眼;22.71~23.12mm组18眼;23.13~24.48mm组18眼。采用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影响DR、PDR发生的因素。结果:经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后显示,眼轴长度、年龄均是影响DR和PDR发生的因素(眼轴长度:OR=0.296,95%CI:0.130~0.672,P<0.05;OR=0.237,95%CI:0.076~0.736,P<0.05;年龄:OR=0.949,95%CI:0.907~0.994,P<0.05;OR=0....  相似文献   

20.
金咏红 《国际眼科杂志》2007,7(6):1718-1719
目的:探讨糖尿病患者血清细胞间粘附分子-1(ICAM-1)的水平变化及临床意义。方法:应用ELISA方法测定53例Ⅱ型糖尿病患者及对照组健康人血清中细胞间粘附分子-1的含量。结果: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患者血清ICAM-1明显高于对照组;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患者血清ICAM-1明显高于非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患者;增殖性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患者高于非增殖性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患者。结论:ICAM-1可能在DR发病中起着一定的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