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小儿外伤性硬膜外血肿的诊治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 探讨小儿外伤性硬膜外血肿的临床特点、手术方法及治疗效果。方法 对本院自1944年1月至2002年5月收治的5(例小儿外伤性EDH,进行回顾性分析。手术治疗49例,保守1例。结果 全部病例中存活49例,死亡1例。其中重残1例,死亡率2%。结论 早期诊断、及时正确的治疗,是小儿外伤性硬膜外血肿患降低死亡率致残率、提高治愈率的关键。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钻孔引流治疗外伤性硬膜外血肿的适应证及手术时机。方法回顾性分析钻孔引流治疗的68例外伤性硬膜外血肿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术后临床症状完消失58例(85.3%),好转7例(10.3%),中转骨瓣开颅血肿清除术3例(4.4%)。结论钻孔引流治疗外伤性硬膜外血肿操作简单、创伤小、费用低,可作为部分外伤性硬膜外血肿的首选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外伤性骑跨横窦硬膜外血肿的临床特点及治疗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2007年1月至2011年12月收治的40例外伤性骑跨横窦硬膜外血肿患者的资料。结果40例病人中30例手术治疗,10例保守治疗。愈后良好36例,中或重度残疾2例,死亡2例。结论骑跨横窦硬膜外血肿缺乏典型的临床表现,且病情常急剧恶化.其诊断主要依赖头颅CT检查,积极手术治疗效果好。  相似文献   

4.
外伤性骑跨型后颅窝硬膜外血肿16例诊治体会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外伤性骑跨型后颅窝硬膜外血肿是一种颅脑外伤中较少见的疾病,系指后颅窝硬膜外血肿并发横窦上方枕部的硬膜外血肿。本院自2000年以来收治外伤性骑跨型后颅窝硬膜外血肿病人16例.由于早期诊断和及时处理.收到较好的效果。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5.
小儿外伤性后颅窝硬膜外血肿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本院1995年7月至2003年6月,共收治小儿外伤性后颅窝硬膜外血肿46例,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6.
硬膜外血肿是基层医院常见的颅脑损伤疾病,约占外伤性颅内血肿的30%左右,其中绝大多数(86.2%)属于急性血肿:急性外伤性硬膜外血肿的传统治疗观念以骨瓣开窗血肿清除为主2000年6月~2004年2月,我院选择性应用特制一次性使用颅内血肿穿刺针穿刺清除治疗外伤性急性硬膜外血肿76例,效果满意,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7.
发生于横窦处的外伤性颅内血肿由于同时累及中颅窝和后颅窝,一般病情发展较快,不及时处理往往容易威胁生命。本院自1993年以来,共收治10例骑跨横窦处的外伤性颅内血肿,现将治疗体会报告如下。临床资料1.一般资料:本组男性8例,女性2例;年龄5~55岁;外伤原因:交通事故致伤5例,高处坠落伤3例,跌倒伤2例;外伤着力部位均为后枕部;血肿类型:硬膜外血肿8例,硬膜外血肿合并硬膜下脑内血肿2例;10例患者中5例同时合并有对冲性额颞部的硬膜下及脑内血肿。2.临床表现:本组患者外伤后均有原发昏迷,并伴有剧烈头…  相似文献   

8.
外伤性十二指肠壁内血肿临床上较为少见,多发生于小儿。我科1980年10月~1999年10月共收治小儿外伤性十二指肠壁内血肿3例,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9.
目的阐述小儿外伤性颅内血肿的临床特点及手术治疗。方法对经治的小儿急性外伤性颅内血肿46例作回顾性分析。结果采用OOS评分,治愈36例,轻残7例,重残2例,死亡1例。结论小儿伤性颅内血肿早期诊断和及时治疗是提高治愈率和生存质量的关键。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外伤性后颅凹硬膜外血肿的临床诊断,影像学特点和治疗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18例外伤性后颅凹硬膜外血肿的患者,行保守及手术治疗。结果所有患者血肿均自行吸收或手术清除,出院随访3-6个月,按GOS分级,恢复良好者17例,中残1例。结论 CT动态观察,血肿量小,头痛,呕吐等症状不明显者行保守治疗。症状明显且进行性加重或伴随枕骨凹陷>0.5 cm者行手术治疗。  相似文献   

11.
目的总结急性外伤性颅内血肿合并脑疝的救治经验,探讨降低死亡率及致残率的切实可行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利川市人民医院2000年1月至2008年6月救治的168例急性外伤性颅内血肿合并脑疝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168例患者均行手术治疗,其中硬膜下血肿56例,硬膜外血肿90例,混合性颅内血肿22例。血肿量在40—160ml。按GOS标准恢复良好96例,中度残废12例,重残废8例,无植物生存,死亡52例。恢复良好率57.1%,残疾率11.9%,死亡率31.0%。结论急性外伤性颅内血肿合并脑疝患者发病后应及早去骨瓣减压加颅内血肿清除,同时控制脑水肿,防止肺部感染及多器官功能衰竭,降低死亡率,提高生存率。  相似文献   

12.
外伤性骑跨横窦的硬脑膜外血肿27例手术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外伤性骑跨横窦硬膜外血肿是指血肿横跨横窦上下向后颅窝及幕上发展,是后颅窝血肿中一种特殊类型,常因缺乏典型的临床表现,病情险恶。本院从1997年1月至2008年12月,共收治外伤性骑跨横窦的硬膜外血肿27例,现将临床分析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3.
小儿后颅窝硬膜外血肿临床较少见,但是病情变化快,往往危及生命。本院2005年1月至2007年5月共治疗小儿后颅窝硬膜外血肿5例,报告如下。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2005年1月至2007年5月共治疗小儿后颅窝硬膜外血肿5例,男4例,女1例;年龄2~17岁,平均年龄10.72岁。受伤原因,坠落伤3例,车祸伤1例,钝器伤1例。就诊时间24  相似文献   

14.
目的总结穿颅清除术治疗急性外伤性硬膜外血肿的临床体会。方法回顾性分析24例急性外伤性硬膜外血肿实施选择性穿颅清除术的临床资料,采用弦距定位法确定穿刺点,选用颅内血肿粉碎穿刺针进行穿刺、抽吸、冲洗、粉碎、液化及引流。结果本组平均治疗时间3.4(2~5)d,无一例再出血或死亡,亦无中转开颅手术,CT复查示血肿清除率达85%~95%,随访3~6个月,本组GOS评分均为良好。结论选择性穿颅清除术治疗急性外伤性硬膜外血肿方法简易、有效、安全、经济,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5.
本院自1999年1月至2004年9月收治11例网眼式钻孔清除小儿外伤性硬膜外血肿(EDH)的患者,占同期颅脑外伤病人的0.5%.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6.
外伤性急性硬膜外血肿传统的治疗观念以骨瓣开颅行血肿清除为主。2002年1月~2005年1月我院行钻孔引流术治疗外伤性急性硬膜外血肿102例,占同期手术治疗急性硬膜外血肿的60%,对钻孔引流术的可行性和适应范围进行探讨,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学龄前小儿外伤性颅内血肿在边远地区治疗的有效方法。方法对我院自1998年至2008年共收治的学龄前小儿外伤性颅内血肿198例临床资料进行回顾分析。结果150例血肿量〈20ml的患者采用了保守治疗,于伤后30至45天复查CT血肿全部吸收。36例采取了钻孔引流,病人第2天复查CT显示引流完全。12例开颅血肿清除术,其中有1例血肿在80ml以上,于术中血肿清理时呼吸心跳停止死亡,其余4例中残,4例智力障碍,3例恢复良好。结论在有效排除存在严重颅内损伤的患者外,对学龄前小儿外伤性颅内血肿的临床病例采用创伤较少的保守治疗是安全有效的。  相似文献   

18.
急性外伤性颅内血肿术后再出血的原因及防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急性外伤性颅内血肿术后再出血的原因及防治措施。方法:对18例急性外伤性颅内血肿术后再出血病人的临床特点,放射资料,治疗过程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本组硬膜外血肿10例,脑内血肿6例,硬膜下血肿2例。血肿位于脑挫伤及颅骨骨折处12例,手术止血不仔细4例,术中出现低血压12例,术中出现急性脑膨出4例,术后血压不稳躁动8例。本组手术16例,死亡7例。结论:手术减压引起颅压下降为外伤性急性颅内血肿再出血的主要原因,以硬膜外及脑内血肿多见。脑挫伤及骨折的存在是再出血的潜在危险,术中急性脑膨出是再出血的表现形式,手术操作不规范,术中低血压及术后躁动构成了再出血的其它因素。全面彻底准确的手术操作,维持术中术后稳定的血压是防止再出血的关键。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微创治疗外伤性硬膜外血肿的体会。方法对32例外伤性硬膜外血肿患者实施早期微创治疗,观察治疗效果及随访情况。结果本组患者住院时间5~14 d。术后拨管前复查CT显示:30例血肿完全消失,2例仍残余少量血肿(10 m L)。患者脑室受压解除及中线结构均恢复良好。随访6个月未见复发病例。结论对外伤性硬膜外血肿实施早期微创钻孔引流治疗,安全性高、创伤小、疗效肯定、术后恢复快,但需严格掌握手术适应证。  相似文献   

20.
小儿外伤性脑梗塞48例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王伟 《浙江创伤外科》2005,10(3):187-187
小儿颅脑外伤除引起血肿等损伤外,外伤性脑梗塞亦多见.本院1996年1月至2002年12月共收住小儿外伤性脑梗塞患者48例,现根据其临床特点、发病机制及诊断、治疗预后,进行分析讨论,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