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究分析急诊直接PCI联合冠状动脉内注射替罗非班在STEMI治疗中的安全性与有效性。方法选择2010年9月至2013年9月于我院行急诊直接PCI同时联合冠状动脉内注射替罗非班的STEMI患者67例作为试验组,同期于我院行单纯直接PCI的STEMI患者63例作为对照组。比较两组患者行PCI术后1周、1个月、半年的左心室射血分数(EF)、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左心室收缩末期内径(LVESD)及术后半年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发生率。结果直接PCI术后1周、1个月、半年,试验组LVEDD分别为(41±2)mm、(43±3)mm、(44±5)mm,LVESD分别为(34±6)mm、(32±3)mm、(31±5)mm,均明显低于对照组[LVEDD(48±3)mm、(49±2)mm、(52±4)mm,LVESD(44±1)mm、(42±7)mm、(40±2)mm],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试验组EF分别为(53±7)%、(55±8)%、(57±4)%,明显高于对照组[(40±2)%、(41±4)%、(42±3)%],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试验组术后半年死亡、再梗死、再次靶血管重建的发生率(1.49%、4.48%、7.46%)相较于对照组(19.05%、23.81%、28.57%)均明显偏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急诊行直接PCI联合冠状动脉内注射替罗非班用于STEMI,能明显改善心肌再灌注水平和左心室功能,同时降低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发生率,有利于提高临床预后,有一定的临床使用价值。  相似文献   

2.
盐酸替罗非班在急诊冠状动脉介入术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报告了盐酸替罗非班在84例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 elevation acute myocardial infarction,STEMI)患者急诊冠状动脉介入术(PCI)中的应用。46例患者术中、术后使用替罗非班,术后24h及30dMACE的发生率明显低于以往只用PCI的患者,并且提高了梗死相关血管(IRA)心肌灌注血流(TIMI),但使用替罗非班组的患者出血事件稍多。总之盐酸替罗非班应用于急诊PCI术治疗急性STEMI患者效果良好,可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3.
目的 研究国产替罗非班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行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 )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入选2004 ~2009 年急性心肌梗死患者41 例并同意行急诊PCI 术者,其中20 例为对照组,21 例为观察组.分析梗死相关血管(IRA)再通情况、出血及急性、亚急性血栓事件和对血小板的影响.结果 观察组IRA 经介入治疗后的心肌梗死溶栓治疗(TIMI)血流分级3 级占90.5%,出血率为23.8 %,为渗血、小血肿,无严重后果,未发生急性、亚急性血栓事件.对照组IRA 开通后TIMI 3 级血流占75%,出血率为15%,急性、亚急性血栓形成占10%.结论 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行急诊PCI,术前、术中、术后应用替罗非班安全有效,可提高IRA 再通率,使缺血、损伤的心肌灌注能明显得到改善.  相似文献   

4.
目的 评价在血栓抽吸前冠状动脉内注射替罗非班对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的心肌再灌注的影响以及预后.方法 取2009年9月至2011年6月行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PCI)治疗的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73例,随机分为两组,A组58例,B组15例;A组在造影术后立即冠状动脉内注射替罗非班,B组直接血栓抽吸术后PCI治疗,不注射替罗非班,评价PCI术后两组间造影结果以及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心脏不良事件的情况等.结果 替罗非班组术后TIMI 3级血流的患者比例达到89.7%,ST段回落率达到91.4%,出院时LVEF为(71.7±10.0)%,CTFC为(23.5±9.3)帧;单纯血栓抽吸组分别为:66.7%,66.7%,(65.5±11.7)%和(28.9±7.6)帧,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心肌染色分级在两组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两组间的心脏不良事件以及出血等不良反应的差异也没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在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行PCI时,先行冠状动脉内替罗非班注射,然后再进行血栓抽吸可以得到更好的心肌再灌注,并且对LVEF的改善有益,而且不良反应不增加.  相似文献   

5.
秦曼  陈飞  刘凡  鲁静朝  崔炜 《临床荟萃》2012,27(22):F0002-F0002
患者,男,43岁,主因间断胸痛半年于2012年5月18日入院。患者缘于半年前活动后出现胸痛,为胸骨后烧灼感,经休息后症状持续约10分钟可缓解,于当地医院诊断为:"冠心病不稳定型心绞痛",行冠状动脉造影示:冠心病三支病变,于右冠状动脉近中段植入支架2枚,后患者病情好转出院。出院后规律口服"阿司匹林肠溶片100mg每日1次,硫酸氢  相似文献   

6.
目的:在常规抗血小板、抗凝基础上,观察国产血小板膜糖蛋白/受体拮抗剂替罗非班在择期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术(PCI)治疗中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本试验采用随机、对照的方法,符合急性冠脉综合征入选标准患者303例,分为试验组(PCI+替罗非班,n=169)和对照组(PCI,n=134),两组PCI均植入药物支架.术前两组均使用阿司匹林、氯吡格雷和低分子肝素.试验组在给予负荷量盐酸替罗非班(按10 μg/kg剂量在3 min内静脉推注完)的同时行PCI,继而以0.1~0.15 μg/(kgmin)由微量泵持续泵入24~36 h;对照组病例直接进行PCI.术中术后观察出血事件的发生、血小板情况和住院期间发生的复合终点事件.结果:试验组住院期间支架内血栓发生率较对照组显著降低(0.59 % vs 5.22%,P<0.05),严重心律失常的发生率较对照组明显下降(2.37% vs 7.46%,P<0.05),围术期出血并发症发生率未见有增加(9.47% vs 6.72%,P>0.05),严重血小板减少发生率较低(1.18% vs 0.75%,P>0.05),复合终点事件(不包括支架内血栓形成及严重心律失常)发生率低于对照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替罗非班能有效及时地预防冠脉支架内血栓形成;减少急性缺血事件的发生,且出血风险并未明显增加,是一个疗效显著、安全性良好的抗血小板药物.  相似文献   

7.
[摘要] 目的:初步探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接受择期PCI时应用替罗非班对冠脉血流和组织灌注及术后心血管事件的影响。资料与方法:收集武汉市一医院心内科2004年7月~2007年7月收住的急性心肌梗死(AMI)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108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63例行常规PCI治疗(PCI组),45例患者行常规PCI+替罗非班治疗(替罗非班组),分析比较两组患者的术后一周左心室射血分数、出血并发症、PCI术后即刻结果分析和30天内心血管事件。结果:与PCI组相比, 替罗非班组PCI术后TIMI3级血流获得率较PCI组高,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TMPG灌注分级3级获得率、术后一周左室射血分数高于PCI组(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IMI帧计数示血流快于PCI组(P<0.05),30天内的主要心血管事件发生率低于PCI组(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出血并发症有高于PCI组趋势,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接受择期PCI时应用替罗非班具有更好的血流和组织灌注,进一步改善围术期心功能,并明显减少AMI患者30天心血管事件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国产替罗非班在急性ST段抬高心梗直接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前后应用对冠脉灌注及临床预后的影响,探讨不同应用时机对疗效影响的差异。方法:选择46例符合直接PCI的急性ST段抬高心梗的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n=24)和对照组(n=22),比较两组PCI前后梗死相关动脉(IRA)的心肌梗死溶栓治疗(TIMI)血流分级及住院期问的临床预后。结果:治疗组在术后冠脉TIMI分级、心电图ST段回落、7d后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等方面显著优于对照组,肌钙蛋白Ⅰ(cTnI)峰值、住院天数、住院期间主要心血管事件(MACE)及死亡两组之间无差异。结论:对于急性ST段抬高心梗PCI前应用替罗非班可更有效的改善冠脉血流及临床预后,方法安全。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冠状动脉内应用替罗非班对急诊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患者冠状动脉血流再灌注和内皮功能的影响。方法接受急诊PCI治疗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57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替罗非班治疗组和试验对照组。替罗非班治疗组(29例)冠状动脉内推注替罗非班10μg/kg,继之以0.15μg·kg-1·min-1静脉泵入36 h,试验对照组(28例)未用替罗非班。两组患者的TIMI心肌灌注分级(TMPG)通过分析患者冠状动脉造影的图像获得;同时应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两组患者介入治疗术前及术后24 h、72 h黏附因子sICAM-1、sVCAM-1水平。结果替罗非班治疗组的TMPG 3级心肌灌注分级比例明显高于试验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79.3%vs.50.0%,P<0.01);黏附因子sICAM-1、sVCAM-1水平治疗组术后24 h、72 h较对照组显著降低[分别为sICAM-1术后24 h(24.27±2.31)ng/ml vs.(37.13±3.34)ng/ml,P<0.01;sICAM-1术后72 h(22.45±1.86)ng/ml vs.(32.4±2.59)ng/ml,P<0.01;sVCAM-1术后24 h(26.27±2.96)ng/ml vs.(43.13±3.84)ng/ml,P<0.01;sVCAM-1术后72 h(23.72±2.25)ng/ml vs.(38.92±2.61)ng/ml,P<0.01]。结论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急诊PCI冠状动脉内注射替罗非班可显著改善靶血管心肌再灌注和血管内皮功能。  相似文献   

10.
杨帆  赖沙毅 《实用医学杂志》2008,24(10):1808-1809
目的:观察国产替罗非班对因急性冠脉综合征行冠状动脉介入(PCI)治疗患者血小板聚集率的变化及不良反应,评价其在PCI中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因非ST段抬高型急性冠脉综合征入院行PCI的患者30例,其中替罗非班组18例,对照组12例。替罗非班组在PCI术前第10~30分钟静脉注射替罗非班10#g/kg(3min注完),然后以0.15#g/(kg·min)静脉滴注维持18h,对照组以相同的方法输注安慰剂。所有患者均接受静脉注射普通肝素及口服二磷酸腺苷(ADP)受体拮抗剂和阿司匹林。应用10#mol/LADP诱导的血小板聚集率观察两组患者术前、术后血小板聚集率变化和出血事件发生率。结果:与对照组相比,替罗非班组血小板聚集率明显下降,两组6h时血小板聚集率分别为(19.0±8.2)%和(58.6±7.6)%,替罗非班组出血事件有增多趋势(22%),主要是穿刺点出血,两组均无严重出血事件发生。结论:替罗非班可安全、有效地抑制PCI患者血小板聚集率。  相似文献   

11.
目的评价国产药物洗脱支架(乐普支架)联合替罗非班在急性心肌梗死急诊介入治疗中的安全性、有效性及近中期疗效。方法2009年9月~2011年8月,共62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行急诊介入治疗,随机分为替罗非班组和对照组,替罗非班组在对病变血管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过程中置人乐普支架。所有患者术前均口服负荷量阿司匹林300mg、氯吡格雷300mg。术中推注肝素8000-10000U。球囊预扩张病变血管后,冠脉内注射10—15ml替罗非班,PCI术后0.15g/(kg·min)静脉滴注维持24—48h,术后皮下注射低分子肝素5~7d,对照组患者未冠脉内注射替罗非班。结果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的梗死相关动脉PCI术后全部即刻再通,且梗死相关动脉即刻再灌注率。两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PCI术后替罗非班组梗死相关血管TIMI3级血流获得率96.7%,高于对照组83.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校正TIMI计桢数显示替罗非班组血流速度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所有患者住院期间均未发生急性、亚急性血栓,均未发生心源性死亡、再发急性心肌梗死、急诊CABG和重复PCI等主要不良心脏事件。所有患者均接受了临床随访,均无不良心血管事件:再发心绞痛、心肌梗死、心力衰竭及猝死等发生。其中,32例患者术后6个月复查了冠状动脉造影,无一例发生支架内再狭窄。结论国产药物洗脱支架(乐普支架)联合替罗非班治疗用于急性心肌梗死急诊介入治疗,是安全、有效的方法,近中期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12.
李莺  贺铿  石刚 《临床荟萃》2013,28(8):866-867,871
目的观察临床早期应用替罗非班对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急诊介入术后再灌注及心功能的影响。方法 70例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随机分为研究组(35例)和对照组(35例),研究组在急诊介入术基础上加用替罗非班,而对照组只采取急诊介入术,然后观察两组患者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住院期间主要心血管事件。结果研究组术后90分钟心电图相关导联ST段回落幅度明显大于对照组,肌酸激酶峰值浓度明显低于对照组,(1 657.52±326.14)U/L vs(2 519.83±459.76)U/L(P<0.01),血管终末段显影祯数少于对照组,(18.12±4.34)祯vs(23.33±5.45)祯(P<0.01),ST段下移程度比显示末端血管灌注优于对照组(68.14±12.57)%vs(53.20±11.14)%(P<0.05)。结论急诊PCI联合应用替罗非班治疗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可改善心肌的灌注,明显降低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盐酸替罗非班在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急诊介入治疗术中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58例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随机分为2组,其中盐酸替罗非班(欣维宁)组30例,对照组28例,均于发病12h内行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术(PCI)。盐酸替罗非班(欣维宁)组PCI术中即刻静脉予负荷量0.4ug/kg·min^-1×30min,维持量0.15ug/kg·min^-1×36h。两组患者PCI术中均给予肝素8000~10000U。PCI术前服用氯吡格雷300mg,阿司匹林300mg,术后各75mg/d,观察PCI术前、术后梗死相关血管TIMI血流情况、术后4周内并发症及主要不良心脏事件的发生情况。结果盐酸替罗非班组PCI术后慢复流发生率及主要不良心脏事件的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出血并发症的发生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盐酸替罗非班能改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PCI术后梗死相关血管的TIMI血流,减少PCI术后主要不良心脏事件的发生率,临床应用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冠状动脉内注射替罗非班应用于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S)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术(PCI)中的安全性及有效性.方法 将58例ACS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2组:对照组30例,PCI术前6 h内嚼服阿司匹林300 mg和口服氯吡格雷600 mg;替罗非班组28例,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应用替罗非班10 μg·kg-1原药稀释1倍后通过指引导管于冠状动脉内给药,2 min注射完毕,并以0.1 μg·kg-1·min-1速度维持静脉泵入24 h.2组PCI术后均皮下注射低分子肝素钠4 000 U 5~7 d及其他药物治疗.对2组患者PCI术后的TIMI血流情况、出血事件及术后3个月的不良心脏事件(MACE)进行比较.结果 PCI术后替罗非班组靶血管前向血流TIMI 3级获得率为92.9%,对照组靶血管前向血流TIMI 3级获得率为70.0%,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替罗非班组出血并发症发生率为14.3%,对照组出血并发症发生率为10.0%,2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替罗非班组术后3个月MACE发生率为3.6%,对照组为13.3%,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PCI术中冠状动脉内注射替罗非班可以明显改善PCI术后的冠状动脉血流和临床预后,且无明显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15.
目的 观察小剂量国产替罗非班在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S)介入治疗中应用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共入选162 例ACS 患者,其中男90 例,女72 例,均符合冠状动脉介入治疗适应证并成功进行了冠状动脉血运重建.将入选患者随机分为两组,A 组80 例,术前30 min 或术中立即按说明书提供的剂量减半(0.2 μg· kg-1 · min-1 )静脉滴注应用国产盐酸替罗非班,30 min 后改为0.05 μg· kg-1 · min-1,连续静脉滴注24 ~48 h;B 组82 例,术后回到病房即刻应用盐酸替罗非班,剂量及方法同A 组.两组术后肝素或低分子肝素减为半量,阿司匹林及氯吡格雷按ACS 的常规剂量使用.观察用药后30 d 内任何原因的死亡、新的心肌梗死及顽固性心绞痛的发生情况.结果 A 组30 d 内因急性泵功能衰竭死亡1 例(1.25%),无新的心肌梗死及顽固性心绞痛发生;B 组30 d 内出现顽固性心绞痛1 例(1.22%),无死亡及新发心肌梗死;A、B 两组间无统计学差异(χ2 =0.19,P >0.05).A 组发生轻中度出血4 例(5.00%),无严重出血发生;B 组发生轻中度出血3 例(3.66%),无严重出血发生;A、B 两组间无统计学差异(χ2 =0.0001,P >0.05).A 组血小板聚集率从(63.5 ±17.4)%降为用药后的(31.7 ±13.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 =6.28,P <0.05);B 组血小板聚集率从(64.1 ±18.2)%降为用药后的(32.4 ±13.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 =6.28,P <0.05);A、B两组间无统计学差异(t =1.62,P >0.05).结论 术前30 min、术中或术后应用小剂量替罗非班均有良好的抗血小板作用,无严重出血并发症,安全性良好.  相似文献   

16.
目的 观察早期应用替罗非班对行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的中高危非ST段抬高性急性冠脉综合征(NSTEACS)患者的血小板聚集率(PAR)和临床结果的影响,从而评价其在PCI中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 100例入院行PCI的中高危NSTEACS患者,随机分为早期应用替罗非班组(47例)和早期未应用替罗非班组(53例).早期应用组在PCI术前至少4h静脉应用替罗非班.早期未应用组术前不使用替罗非班,术后可据临床情况使用,因此它包括PCI术后即刻应用替罗非班(32例)和PCI术后未应用(21例)两个亚组.所有患者入院后均口服阿司匹林、氯吡格雷、他汀类及皮下注射低分子肝索.观察两组PAR、PCI术前术后TIMI血流情况、出血事件与血小板减少症的发生率.结果 与未用药相比,应用替罗非班12h后PAR明显下降(P<0.01);与早期未应用替罗非班组的两亚组相比,早期应用组术前靶血管的TIMI血流3级的获得率明显较高(83.0% vs.60.0% vs.61.5%;P=0.045);术后靶血管的TIMI血流分级三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两组出血与血小板减少症的发生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早期应用替罗非班可安全、有效地抑制PCI患者血小板聚集并改善PCI术前TIMI血流.  相似文献   

17.
目的评价应用替罗非班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ercutaneous coronary intervention,PCI)中无复流及慢血流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2年7月至2013年6月接受PCI治疗的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ute coronary syndrome,ACS)患者69例,通过简单随机法分为对照组28例(未接受替罗非班治疗)、治疗1组25例(静脉内推注替罗非班)和治疗2组16例(静脉内和冠状动脉内均推注替罗非班)。比较三组TIMI血流、校正的TIMI帧数(corrected TIMI frame count,CTFC)、住院期间不良心血管事件(major adverse cardiovascular events,MACE)及出血事件发生率。结果治疗1组和治疗2组的TIMI血流3级获得率高于对照组,CTFC帧数及MACE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2组PCI后末次CTFC帧数低于对照组及治疗1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三组术后出血事件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应用替罗非班对PCI中无复流及慢血流具有良好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8.
目的:分析冠状动脉内单用替罗非班与联合应用山莨菪碱对急性心肌梗死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后无再流现象的影响。方法:选取2016年2月~2017年6月我院收治的50例急性心肌梗死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后无再流现象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每组25例。对照组给予冠状动脉内单用替罗非班进行治疗,实验组给予冠状动脉内联合使用替罗非班与山莨菪碱进行治疗。比较两组TIMI血流分级和计帧数、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治疗前,两组的TIMI血流分级和TIMI血流计帧数相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的TIMI血流分级均较治疗前明显提高,实验组的提高幅度大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的TIMI血流计帧数均较治疗前明显降低,而实验组的降低幅度大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期间均未发生恶性心律失常、心绞痛及严重出血等严重并发症。结论:冠状动脉内联合应用替罗非班与山莨菪碱对急性心肌梗死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后无再流现象的治疗效果更加理想,且不会增加并发症发生率,安全性较高。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急性ST 段抬高性心肌梗死(STEMI)患者急诊直接经皮冠状动脉介入(PCI)治疗术中常规抗凝抗血小板基础上加用血小板糖蛋白(GP)Ⅱb/Ⅲa 受体拮抗剂替罗非班,评价替罗非班对术后回复冠状动脉血流和心肌组织灌注的影响.方法 2007 年1 月至2009 年1 月,共110 例接受急诊直接PCI 治疗的初发急性STEMI 患者.PCI 术后随机分为替罗非班组(56 例)和对照组(54例),比较两组间的基础临床状况、造影情况、介入治疗结果以及术后两组间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结果 两组间一般情况、基本临床资料、冠状动脉病变分布情况以及梗死相关动脉(IRA)开通成功率未见统计学差异,术后IRA 的TIMI 3 级血流获得率无统计学差异,但替罗非班组的校正TIMI 计帧数(CTFC)明显低于对照组[(30.24 ±8.32) 帧vs.(37.72 ±17.68)帧,P <0.05],而TIMI 心肌灌注(TMPG)分级获得率显著高于对照组(98.2% vs.77.8%,P <0.05),90 min ST 段抬高总回落百分比(smSTR%)快于对照组[(73 ±15)% vs.(61 ±2)%,P <0.05],术后替罗非班组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高于对照组[(51.30 ±6.63)% vs.(48.02 ±9.98)%,P <0.05],两组均未发生严重出血并发症及主要心血管事件.结论 急性STEMI 患者急诊PCI 治疗中早期联合应用替罗非班,可以改善冠状动脉血流和心肌灌注,常规剂量是安全的.  相似文献   

20.
侯俞锁  张庆华  张丽霞 《临床荟萃》2009,24(10):889-890
血小板糖蛋白Ⅱb/Ⅲa受体拮抗剂自诞生以来,已被广泛用于临床众多领域,特别在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中发挥极其重要的作用。该药通过与血小板表面Ⅱb/Ⅲa受体中的R/KGD片段结合,竞争性抑制纤维蛋白原与血小板结合及血小板之间的聚集,从而达到抗血小板和血栓形成的作用,减少致死性心脏事件的发生,改善预后。替罗非班是一种短效、快速、可逆的静脉用血不板GPⅡb/Ⅲa受体抑制剂,通过阻止纤维蛋白原与GPⅡb/Ⅲ受体的结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