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郭尔夫从事针灸临床工作38年,博览群书,精于歧黄,尤擅针灸,刻苦学习《内经》、《难经》、《针灸甲乙经》等经典著作和现代医学,对经络学说、腧穴定位和针法有独特的见解。善于挖掘针灸绝技,擅长芒针深刺募穴、药罐等,对五输穴临床运用得心应手。现就郭老师多年运用芒针深刺募穴的临床经验总结如下:1 中 脘 中脘穴又名太仓,位于任脉经、脐上四寸处,为胃之募穴,是手太阴、手太阳、手少阳、足阳明、足厥阴及任脉之会。中脘又是手太阴之所起,足厥阴之所终,任脉之所发,手太阳、手少阳、足阳明三脉之所生。中脘穴上一寸有上脘穴、下一寸有下脘…  相似文献   

2.
天突穴又名玉户、天瞿。系阴维、任脉之会。内通脏腑,外通气窍。一穴位:天突穴在颈结喉下四寸宛宛中(即胸骨柄切迹之上缘的凹陷处)。二进针手法:患者仰卧位,头稍低,于胸骨柄切迹之上缘约三分凹陷中取之。针尖直刺二分,然后将针柄上竖,用夹持进针法,将针成弧形,针尖转向下方,紧靠胸骨后面向前下方刺入五寸。  相似文献   

3.
肺俞(Feishu UB_(13),足太阳膀胱经),《甲乙经》记载:在第三椎下,两旁各一寸五分。依据现代解剖定位取穴:在第三胸椎棘突下,身柱(督脉)旁开1.5寸处。该穴在临床上较为常用,可治支气管炎、哮喘、肺炎、肺结核、胸膜炎、自汗、盗汗等病症。具体操作有两种刺法:(1)直刺,微斜向脊柱,深0.5~1寸。局部有酸胀感,有时向肋间扩散;(2)横刺,向上或向下沿肌层透刺,可进针1~2寸.局部感应有酸胀感,灸3~5壮;温灸5~15分钟。该穴既属常用穴,但又是“危险穴”。据《甲乙经》:“肺俞不可伤,伤及令人身心颤掉。”《铜人》:“刺入三分,留七呼”。  相似文献   

4.
廉泉穴小考     
<正> 廉泉穴有任脉廉泉与足少阴廉泉、单穴和双穴之分。现代文献除《针灸经穴图考》外,所述皆为任脉廉泉,而无足少阴廉泉,且对任脉廉泉定位见解不一。笔者特作考证如下。一、任脉廉泉穴的位置问题:该穴定位有两说:一是在舌骨上缘凹陷中,见于《针灸学讲义》、《简明中医辞典》、《针灸穴位解剖图谱》等;一是在舌骨下缘凹陷中,见于《针灸学简编》、《针灸穴位挂图》、《针灸经穴挂图》等。查其所宗文献,皆从《甲乙经》:廉泉“在颔下,结喉上,舌本下”。其原因是对古籍破译不一,需辨明“舌本”所指及其与“舌骨”的关系。《灵枢·经筋》:“足太阳之筋……结于  相似文献   

5.
崔晨华  徐涓 《光明中医》2010,25(1):78-79
中脘穴,居脐上4寸,为胃之中,故称中脘。出自《针灸甲乙经》,属任脉,为胃之募穴,腑之会穴,回阳九针之一,任脉与手太阳、手少阳、足阳明经交会穴。以调理中焦、升清降浊、健脾和胃、鼓动经气的作用治疗一切腑病,但刺入深度一般记载是1~1.5寸,笔者根据多年的临床经验认为针刺深度2~2.5寸理气作用更佳,形体较胖者甚至可达3寸左右。现将临床治验所得列举如下,以供同道参考。  相似文献   

6.
期门穴的定位,《甲乙》明确指出:“不容旁各1寸5分,上直两乳。”《千金方》指出:“在乳下二肋间。”这里,期门穴的纵距人们认识比较一致,即第六肋间隙(约在脐上六寸处)。但横距问题颇有异议。归纳起来主要有以下几点:(1)现代《经穴标准》等认为在锁骨中线上(任脉旁开4寸)。(2)《甲乙》等认为在任脉旁开3寸。(3)《内经》认为在“巨阙旁开45寸”(将当时的两乳间距95寸折算成现在的8寸,大约相当于旁开38寸)。《灵枢》胸腹部的横寸定位标准,有胸围、两乳间、腰围几种。一般正常人体形胸围和腰围是绝对不一致的,总是胸围粗些,腰围细些。《灵枢》…  相似文献   

7.
手三里穴的临床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李杰 《光明中医》2009,24(3):499-500
手三里穴,异名上三里、鬼邪,首见于<针灸甲乙经>.定位时在前臂背面桡侧,当阳溪与曲池连线上,曲池穴下2寸处.进针后直刺0.8~1.2寸,可灸.<针灸甲乙经>中载:"手三里,在曲池下二寸,按之肉起兑肉之端.",<经穴释义汇解>云:"里,可作居解,穴为手阳明大肠脉之腧穴.因距手臂肘端三寸而居,故名手三里."  相似文献   

8.
气海(Qìhǎi,CV6)在下腹部,脐中下1.5寸,前正中线上.气海属任脉之经穴,为肓之原穴.气海穴之名称出自《针灸甲乙经》.气海穴是临床常用的腧穴,现就近年来对其解剖学与动物实验研究概述如下.  相似文献   

9.
正中脘穴位于"上脘下一寸,脐上四寸,居心蔽骨与脐之中"(明·杨继洲《针灸大成·卷七》)。中即正中,脘即脘腹,任脉沿人体前正中线循行,此穴在脘腹正中,故曰中脘,为八会穴之腑会,又为胃之募穴。明·杨继洲《针灸大成·卷七》载:"手太阳、少阳、足阳明、任脉之会。"晋·皇甫谧《针灸甲乙经·卷八》载:"胃胀者,中脘主之,亦取章门。"宋·王执中《针灸资生经》载:"凡饮食不思,心腹膨胀,面色萎黄,世谓之脾胃病者,宜灸中脘。……中脘疗心闷。"元·  相似文献   

10.
穴位注射鱼腥草治疗流感性咳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999年 8月以来 ,笔者用穴位注射鱼腥草治疗流感性咳嗽 17例 ,效果佳 ,总结如下。1 一般资料患者 17例 ,男 6例 ,女 11例 ;年龄 2 7~ 4 4岁。临床诊断为病毒性流感 ,咳嗽 1~ 2个月 ,均有不同程度胸痛 ,夜间不能入眠 ,用止咳药和抗生素无效。2 治疗方法2 .1 操做方法 :患者取坐位。天突穴 :胸骨柄上缘凹陷处 ,先直刺 2分 ,然后沿胸骨后壁向下刺 1寸。膻中穴 :两乳头连线中点 ,平第 4肋间隙 ,向下斜刺 1寸。孔最穴 :前臂掌侧 ,腕横纹上 7寸 ,直刺 8分 ,丰隆穴 :外踝上 8寸、稍向内斜刺 1.5寸。2 .2 注意事项 :严格无菌操作 ,取穴准确 ,…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