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 毫秒
1.
目的:探讨急性主动脉夹层(AAD)继发急性心肌梗死(AMI)的临床特点及治疗方案。方法:回顾性分析8例ADD合并AMI患者的临床表现、相关辅助检查资料。结果:本组患者均以胸痛为首发症状,伴有心电图ST-T改变,确诊ADD前均首诊为AMI,1例行急诊冠状动脉造影时确诊,4例行大动脉CT血管造影(CTA)确诊,1例行心脏彩超(UCG)确诊,2例行320排CTA确诊;确诊后均转入心胸外科,手术治疗4例,保守治疗4例,治愈6例,死亡2例。结论:AAD累及冠状动脉和(或)相关因素导致心肌氧供需平衡可继发AMI,临床症状及心电图、心肌酶谱、心肌标志物与原发性AMI不易鉴别,及其容易导致误诊及不恰当治疗,对首诊为AMI的患者,应警惕合并ADD的可能,并完善相关辅助检查予以明确,防止误诊发生。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急性主动脉夹层(acute aortic dissection,AAD)合并急性心肌梗死(acute myocardial infarction,AMI)患者的临床特点及治疗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12例AAD合并AMI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本组患者均以胸痛为首发症状,确诊AAD前均误诊为AMI;7例行超声心动图确诊,5例未见异常;心电图显示急性下壁心肌梗死7例,前壁心肌梗死2例,非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3例;确诊后行溶栓治疗3例,手术治疗9例,死亡3例;术后存活者随访期间生活质量明显改善,无主要不良心脏事件发生。结论AAD合并AMI误诊率高,预后差;手术是治疗AAD合并AMI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3.
患者,男,28岁。因胸闷颈部不适2 h于2010年6月5日上午9∶00于我院急诊就诊,查体:血压143/80 mm Hg(1 mm Hg=0.133 kPa),呼吸18次/min,脉搏75次/min,其他无阳性体征。急查血常规及心肌酶,患者拒绝做胸片心电图。 相似文献
4.
5.
1 病例资料男 ,4 7岁。因持续性心前区压榨性疼痛 4 0分钟就诊。高血压病史 2 0年 ,血压最高 180 130mmHg ,未予系统治疗。查体 :血压 165 10 5mmHg ,面色苍白 ,痛苦貌 ,双肺未见异常 ,心率 5 6 min ,律齐 ,心音低钝 ,听诊各瓣膜区未闻及病理性杂音 ,双侧脉搏对称。心电图示 :窦性心动过缓 ,Ⅱ ,Ⅲ ,aVF导联R波逐渐降低 ,2 4小时内分别由 1 0mv ,0 2mv ,0 4mv降至 0 6mv ,0 12mv ,0 2mv ,Ⅲ导联R S由 2 3降至 2 7,aVF导联R S由 4 1降至 2 1,T波由低平到倒置动态演变。心肌酶明显增高。初诊… 相似文献
6.
1例51岁男性患者以急性心肌梗死为主要表现入院,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PCI)治疗后患者反复出现心力衰竭.影像检查结果均提示主动脉增宽、心包积液,主动脉反流呈进行性加重.主动脉瓣置换术中发现患者右冠窦及无冠窦夹层形成,改行带主动脉瓣人工血管升主动脉替换术(Bentall术)及右冠状动脉搭桥术,术后患者心功能恢复良好,无... 相似文献
7.
总结并探讨急性主动脉夹层并发急性心肌梗死的急救与护理。在关注冠脉再通的同时,要谨记排除急性主动脉夹层的可能,提高甄别能力,同时严密监测生命体征,特别是血压、心率的控制与监护,疼痛的观察护理,给予有效的心理支持,正确的急救护理和严密的病情观察,以延缓或预防主动脉夹层扩展、破裂,为患者争取手术治疗的时间,尽可能地降低病死率。 相似文献
8.
9.
10.
主动脉夹层分离并急性心肌梗死的观察与护理7例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1999年12月-2003年10月,我科收治了7例主动脉夹层分离并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效果明显,现将护理体会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1.
患者男,61岁,因间断胸痛2年,加重9 h入院。2年前因急性下壁心肌梗死接受右冠状动脉内支架植入术。入院查体:BP 120/75 mmHg(1 mmHg=0.133 kPa),HR 60次/分,心脏各瓣膜区听诊无杂音。CTnI 3.62 ng/L。ECG:窦性心律,Ⅱ、Ⅲ、avF导联病理Q波,ST-T无明显改变,考虑急性冠状动脉 相似文献
12.
【病例】男,66岁。主因胸背部闷痛伴大汗1小时来诊。缘于1小时前骑车时咳嗽后突发胸骨后及背部疼痛,症状持续1小时不能缓解,疼痛呈束带状、持续刀割样疼痛,伴憋闷感、颜面潮红、大汗。急测血压110/85mmHg,疑为心绞痛。心电图示:Ⅱ、Ⅲ、aVF导联ST段抬高02~0.4mV,V1~3导联ST段抬高0.4~0.5mV。入院后血压急剧下降为90/60mmHg,初诊为急性下壁和前间壁心肌梗死伴心源性休克,给予溶栓、抗凝、升压处理,4小时后症状无好转,并出现双下肢麻木、活动受限,请神经科会诊。 相似文献
13.
心脏破裂(CR)是急性心肌梗死(AMI)后最严重的并发症,一旦出现,患者可在数分钟内死亡.本文回顾性分析了2008~2011年间我科收治的AMI后11例并发CR的临床资料,对AMI并发CR的危险因素、临床表现、早期诊断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14.
1 病历简介男,52岁。主因阵发性胸骨后闷痛5天,上腹痛4天,加重2天入院。5天前无诱因出现胸骨后闷痛,疼痛不向它处放散,伴压迫感,经休息、含服硝酸甘油半小时后未能缓解,随就诊于当地医院,当时心电图示窦性心律,心肌缺血,无梗死图形。给予硝酸甘油静脉滴注,症状仍无明显好转。4天前,自觉上腹部胀痛,伴恶心、呕吐,呕吐物为胃内容物,并出现鲜血便,量约200ml,给予“止血”等对症治疗,上腹痛逐渐减轻,未再有血便。2天前再次出现胸闷伴大汗,复查心电图示:急性下、后壁心肌梗死,度房室传导阻滞。乃以冠心病,急性下、后壁心肌梗死来诊。既往体健,无…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急性下壁心肌梗死 (AIMI)时前壁导联ST段压低的临床意义。方法回顾性分析 6 8例首发AIMI患者的心电图和冠状动脉造影资料。结果AIMI伴前壁导联ST段压低组 (B组 )的血清肌酸激酶峰值为 ( 2 6 1.17± 4 2 .58)U L高于AIMI不伴前壁导联ST段压低组 (A组 ) ( 183.2 6± 4 1.37)U L(P <0 .0 5) ,左室射血分数B组 ( 49± 8) %低于A组 ( 58± 7) % ,(P <0 .0 5)。两组病变血管多涉及右侧冠状动脉 (RCA)。结论AIMI伴前壁导联ST段压低提示和多支血管病变有关 ,其梗死面积较大 ,射血分数较低 相似文献
16.
急性前壁心肌梗死伴Ⅱ、Ⅲ、aVF导联ST段下移的原因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研究急性前壁心肌梗死伴Ⅱ、Ⅲ、aVF导联ST段下移的原因。方法:对40例急性前壁心肌梗死患者的早期心电图与冠状动脉造影结果进行对照分析。结果:急性前壁心肌梗死伴Ⅱ、Ⅲ、aVF导联ST段下移的17例中,累及右冠状动脉和/或左回旋支者为76.2%,多支冠脉病变者为52.9%,与不伴Ⅱ、Ⅲ、aVF导联ST段下移在统计上有显著性差异。结论:急性前壁心肌梗死伴Ⅱ、Ⅲ、aVF导联ST段下移,可能与多支冠状病变导致下壁心肌缺血损伤有关。 相似文献
17.
18.
目的 分析以腹痛为表现的急性心肌梗死(AMI)的临床特点.方法 对34例以急性腹痛为表现的AMI的临床资料进行整理、归纳.结果 以腹痛为首发的AMI患者以ST段抬高型AMI居多(76.5%),非ST段抬高型AMI次之(23.5%).心电图表现以下壁为主,下壁合并右室或正后壁次之.发作时可以有轻度的活动之后气短、呼吸困难,体征上表现为血压增高、心率加快、心音低钝及肺底部湿哕音,均提示心源性疾病的可能.连续18导联心电图监测和心肌酶学快速检测有助于AMI的诊断.结论 AMI引起腹痛多表现为症状和体征分离的特点,患者多有潜在的活动后气短、呼吸困难.溶栓后腹痛症状消失. 相似文献
19.
主动脉夹层过去称主动脉夹层动脉瘤,随着研究的不断深入,发现动脉夹层并非夹层动脉瘤,而是动脉中层坏死后撕裂、分离的真假腔形成,其内形成血肿,故现在改称为主动脉夹层血肿或主动脉夹层分离,简称主动脉夹层(aortic dissection,AD)。 相似文献
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