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大鼠失血性休克复苏早期肠黏膜损伤与修复的形态学观察   总被引:3,自引:10,他引:3  
目的观察失血性休克复苏后早期,大鼠肠黏膜损伤修复的形态学特征。方法建立失血性休克致肠缺血-再灌注模型,通过光镜和电镜观察不同阶段肠黏膜的改变及肠上皮损伤指数。结果从复苏0h起回肠和空肠肠道上皮就发生明显的损伤改变,至3h损伤改变仍然存在,以1h最为明显;3h起部分肠黏膜即出现修复现象,6h大部分黏膜已修复,24h肠黏膜结构恢复正常;大肠与小肠在损伤和修复的变化过程方面基本相同,但其程度明显低于小肠;小肠黏膜厚度和绒毛高度1h后逐渐减少,大肠各组间则无明显变化。结论失血性休克致肠缺血-再灌注损伤早期肠黏膜屏障受累,同时损伤的肠黏膜能够得到快速修复重建,大肠比小肠具有更强的抗损伤能力。  相似文献   

2.
肠屏障损伤后通透性与形态学改变的相关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观察大鼠应激下肠屏障损伤后通透性与形态学改变的相关性研究。方法 建立大鼠失血性休克模型,分别于复苏后1、3、6、12、24 h时间段观察肠黏膜形态学改变,包括常规检查、绒毛改变和肠上皮损伤指数;同时通过口服乳果糖和甘露醇,检测尿中二者的比值的变化来观察肠通透性改变情况。结果 休克复苏后肠道上皮产生明显的损伤改变,复苏后1 h最明显,3 h起局部肠黏膜开始出现修复,6 h大部分修复,24 h肠黏膜结构恢复正常,肠黏膜绒毛高度呈进行性下降;乳果糖甘露醇比值(L/M)于3、6 h达高峰,12、24 h仍高于对照组。结论 应激状态下肠屏障严重受累,其通透性的恢复明显滞后于形态学重建,肠黏膜形态学改变与肠通透性可能无直接关联性  相似文献   

3.
目的通过大鼠失血性休克模型,研究探讨抗氧化剂N-乙酰半胱氨酸(NAC)是否具有减轻肠缺血-再灌注损伤(IRS)及保护肠屏障的作用。方法SD大鼠56只,分正常组、NAC干预组(休克 NAC)和对照组(休克 生理盐水),后两组又分为休克复苏后1h、3h和6h小组,每小组大鼠8只;动物实验前30min尾静脉注入NAC250mg/kg或5%葡萄糖;颈动脉和颈静脉插管,通过放血使大鼠的平均动脉压降至40mmHg,持续60min后回输血和生理盐水使动物复苏,血压平稳后分别以各时点取血和回肠标本进行组织学、肠黏膜损伤度检查和D-乳酸(D-LAC)、二胺氧化酶(DAO)活性及肠源性内毒素(LPS)测定。结果(1)对照组:大鼠失血性休克后,肠黏膜明显受损,组织学检查主要为黏膜的水肿、灶性坏死、绒毛脱落及炎性细胞浸润,复苏后1h、3h、6h肠黏膜损伤指数分别达3.0、2.4、1.6;外周血及肠DAO活性、门静脉LPS明显升高(与正常组相比,1h、3h和6h组P均<0.05);D-LAC于复苏后1h后显著升高(与对照组相比,P<0.05)。(2)NAC干预组:肠黏膜的损伤程度较对照组明显减轻,肠黏膜损伤指数分别为2.2、1.6、1.2;DAO活性、门静脉LPS及D-LAC均明显低于NAC非干预组(P<0.05),但部分仍高于正常组。结论NAC可减轻鼠肠IRS,并可抑制由于肠黏膜损伤后的肠渗透性增加。  相似文献   

4.
大鼠肠缺血再灌注损伤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目的:通过大鼠失血性休克模型,探讨肠缺血再灌注损伤后肠黏膜的损伤情况及肠屏障功能的变化。方法:SD大鼠40只,分对照组(假休克)和休克组,后者又分为休克复苏后1h、3h和6h3小组,每小组大鼠10只。颈动脉和颈静脉插管,通过放血使大鼠的平均动脉压降至40mmHg,持续70min后回输血和生理盐水复苏,血压平稳后分别以各时点取血和回肠标本进行组织学、肠黏膜损伤度检查和D-乳酸(D-LAC)、二胺氧化酶(DAO)活性测定。结果:大鼠失血性休克后,肠黏膜明显受损,组织学检查主要为黏膜的水肿、灶性坏死、绒毛脱落及炎性细胞浸润,复苏后1h、3h、6h肠黏膜损伤指数分别达3.0、2.4、1.6;外周血DAO活性升高显著(与对照组相比,1h、3h和6h组P值均<0.05);D-LAC于复苏后1h后显著升高(与对照组相比,P<0.05)。结论:大鼠失血性休克后肠黏膜明显损伤,肠通透性增加。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高迁移率族蛋白-1(HMGB1)中和抗体对失血性休克大鼠复苏晚期肠屏障功能的影响。方法 将153只Wistar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Sham组,n=17)、常温复苏组(NR组,n=68)、低温复苏组(HR组,n=34)与失血性休克+低温复苏+HMGB1中和抗体组(HR+anti-HMGB1组,n=34),构筑失血性休克模型,取小肠黏膜、肠系膜淋巴结及血液等标本。采用蛋白印迹法检测大鼠肠黏膜中HMGB1蛋白的表达情况。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剂盒检测大鼠血清炎性因子表达情况,苏木精-伊红(HE)染色观察各组复苏早晚期肠黏膜损伤情况。结果 检测失血性休克鼠复苏后2、4、8及24 h血清HMGB1表达情况,结果发现,随复苏时间推迟,HR组HMGB1表达水平逐渐升高。在给予HMGB1中和抗体后,HR+antiHMGB1组中HMGB1蛋白表达下调,且外周血中HMGB1、肿瘤坏死因子α、白细胞介素(IL)-1β、IL-6、IL-8表达明显下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HE染色结果提示,复苏24 h的HR组与复苏4 h的HR组比较,肠黏膜损伤有所加重。而给予HMGB1中和抗体后,...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重组大鼠ghrelin对失血性休克大鼠胃黏膜损伤的影响.方法 18只健康雄性SD大鼠被随机分为对照组、失血性休克组、ghrelin治疗组3组.每组6只.失血性休克组及ghrelin治疗组制备失血性休克模型.ghrelin治疗组休克复苏的同时经颈内静脉推注重组大鼠ghrelin 20μg/kg.于复苏后2 h使用激光多普勒血流仪测定大鼠胃黏膜血流量;用光镜及透射电镜观察胃黏膜损伤情况.结果 失血性休克组胃黏膜血流量较对照组明显降低(260.4±49.6)bpu比(418.6±57.3)bpu,P<0.013,胃黏膜细胞坏死、脱落、溶解,局部溃疡形成.ghrelin治疗组胃黏膜血流量较失血性休克组明显提高((352.9±72.9)bpu比(260.45±49.6)bpu,P<0.05),且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胃黏膜损伤显著改善.结论 重组大鼠ghrelin能够提高失血性休克大鼠胃黏膜血流量,改善胃黏膜缺血/再灌注损伤.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眼镜蛇毒因子(CVF)抑制补体激活对创伤失血性休克大鼠肠道的影响。方法雄性SD大鼠建立创伤失血性休克模型,随机分成对照组和CVF组,根据观察时间点的不同各组再分为休克前、复苏后1、6、24h时相组。结果对照组大鼠复苏后1h血总补体活性(CH50)水平迅速下降,血内毒素(LPS)浓度、肠黏膜损伤评分均明显升高,随后2个时间点快速恢复至休克前水平;二胺氧化酶(DAO)活性在随后1h和6h时相明显升高,然后快速下降。CVF组大鼠除CH50水平始终〈5%,其余各指标复苏后1h仅略升高,其复苏后各时相组均较对照组相应时相组明显降低。结论在创伤失血性休克中使用补体抑制剂可明显减轻补体激活导致的肠道损伤及肠屏障破坏,减少内毒素移位的发生,明显降低血浆内毒素含量。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腹腔复苏对失血性休克大鼠小肠黏膜的保护作用.方法 健康雄性SD大鼠50只随机(随机数字法)分成5组:假手术组(Ⅰ组)、失血性休克组(Ⅱ组)、静脉复苏组(Ⅲ组)、静脉复苏加生理盐水腹腔复苏组(Ⅳ组)、静脉复苏加PD-2液腹腔复苏组(Ⅴ组).Ⅰ组依次行右颈总动脉、右股静脉、左股动脉插管及全身肝索化;Ⅱ组在Ⅰ组基础上经左股动脉放血制备失血性休克大鼠模型;Ⅲ组在造模后经右股静脉补入放出的血量及2倍量林格氏液进行复苏;Ⅳ组和Ⅴ组分别在Ⅲ组基础上经腹腔内注入生理盐水、2.5%PD-2液各30 mL.各组分别于造模及复苏后60~120 min取材.测定血浆二胺氧化酶(DAO)活性、D-乳酸(D-LA)含量及内毒素(LPS)含量,光镜和电镜下观察大鼠小肠黏膜组织学和超微结构变化.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对数据进行统计学处理.结果 Ⅱ组血浆DAO活性、D-LA及LPS含量均较Ⅰ组明显升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Ⅴ组分别与Ⅱ、Ⅲ及Ⅳ组比较,血浆DAO活性、D-LA及LPS含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or P<0.01).各组小肠黏膜组织病理学及黏膜超微结构比较,Ⅱ组较Ⅰ组有明显损伤,Ⅴ组较Ⅱ、Ⅲ及Ⅳ组损伤明显减轻.结论 PD-2液腹腔复苏可减轻失血性休克大鼠小肠黏膜组织病理学损害,保护肠黏膜完整性,降低肠壁通透性,防止内毒素血症发生.  相似文献   

9.
目的:研究失血性休克复苏后应用丙泊酚对肠道黏膜的保护作用。方法:将24只Wistar大鼠随机分为3组,分别为丙泊酚组(P组)、失血性-休克复苏组(HS-R组)、假手术组(C组),每组8只。P组、HS-R组在复苏后分别持续泵入丙泊酚10mg/(kg·h)、生理盐水1ml/(kg·h),持续泵入2h后开腹取小肠组织约2cm做石蜡切片,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测肠道组织中凋亡蛋白/抗凋亡蛋白(Bcl-2/Bax)表达水平,采用TUNELL法检测肠道组织细胞凋亡水平。结果:HS-R组和P组的Bax表达水平显著高于C组,P组的Bax表达水平显著低于HS-R组(P0.01);HS-R组和P组的Bcl-2表达水平显著低于C组,P组Bcl-2表达水平显著高于HS-R组(P0.01);P组和HS-R组凋亡指数均显著高于C组,P组凋亡指数显著低于HS-R组(P0.01)。结论:失血性休克复苏后观察肠道黏膜有明显损伤,丙泊酚可通过调节Bcl-2/Bax表达水平来减轻肠黏膜损伤。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丙酮酸钠液腹腔复苏对失血性休克大鼠肠黏膜屏障的保护作用.方法 健康清洁级雄性SD大鼠,40只随机(随机数字法)分为4组:假手术组(Ⅰ组)、失血性休克模型组(Ⅱ组),复方氯化钠静脉复苏+ PD-2液腹腔复苏组(Ⅲ组),复方氯化钠静脉复苏+丙酮酸钠腹腔复苏组(Ⅳ组),每组10只.采用Wiggers改良法制备失血性休克模型.Ⅱ组行右颈总动脉、右股静脉、左股动脉插管及全身肝素化.Ⅲ组、Ⅳ组行静脉复苏的同时,分别向腹腔内注入2.5% PD-2液20 mL和2.5%丙酮酸钠液20 mL.2h后取动脉血测血气(pH、PaCO2、PaO2)和D-乳酸含量,光镜下观察各组大鼠小肠黏膜组织形态变化.结果 血气分析:Ⅲ组、Ⅳ组较Ⅱ组pH水平及PaO2含量明显升高(P<0.01);与Ⅲ组比较,Ⅳ组pH水平及PO2水平升高更为明显(P<0.05).D-LA含量:Ⅲ组、Ⅳ组较Ⅱ组明显降低(P<0.01);与Ⅲ组比较,Ⅳ组D-LA降低更明显(P<0.05).光镜下Ⅱ组大鼠小肠黏膜层绒毛高度水肿,黏膜下血管塌陷,大片黏膜绒毛坏死、脱落,缺损;Ⅲ组和Ⅳ组小肠黏膜破坏较Ⅱ组明显减轻;Ⅳ组大鼠小肠黏膜绒毛水肿、倒伏及坏死程度均轻于Ⅲ组.小肠上皮损伤指数评分:Ⅳ组高于Ⅱ组及Ⅲ组(P<0.01 orP< 0.05).结论 静脉复苏加腹腔复苏可降低失血性休克大鼠血浆D-LA含量、纠正酸中毒,提高氧分压;并且对于肠黏膜屏障的保护作用,丙酮酸钠液作用优于PD-2液.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