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无痛人流麻醉诱导前静脉注射阿托品、利多卡因的临床观察。方法90例患者(ASAI—II级)随机分为A、B、C三组。A组静注生理盐水2ml,2分钟后静注芬太尼1ug/kg,丙泊酚1.5-2mg/kg诱导,B组静注阿托品0.005mg/kg,2盼钟后开始诱导,诱导方法同A组。C组静注利多卡因0.5mg/kg,2分钟后开始诱导,诱导方法同A组。结果与A、C组相比,B组血压(MAP)、心率(HR)均较平稳(P〈0.05)。A、C两组比较MAP、HR无统计学差异,SP02三组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静注阿托品0.005mg/kg、利多卡因0.5mg/kg作为无痛人流麻醉诱导前用药安全性高。  相似文献   

2.
不同种类麻醉剂在人工流产术中的应用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 研究不同种类的麻醉剂在人工流产术中的麻醉镇静镇痛作用及其对呼吸、循环的影响 ,试图寻找一种安全有效的麻醉用药方案。方法  16 0例年龄 35岁以下妊娠 7周内、自愿接受人工流产手术的孕妇随机分为A、B、C、D 4组 ,A组为对照组 ,B、C、D为观察组 ;B组静脉注射氯胺酮 0 7mg kg,C组静脉注射氯胺酮 0 5mg kg+咪唑安定 0 0 5mg kg ,D组静脉注射丙泊酚 2 5mg kg。记录术前、术中呼吸 (HR)、血压(BP)、血氧饱和度 (SPO2 )变化 ;观察术中术后有无呻吟、体动、出汗、谵语、恶心、呕吐及麻醉后清醒时间、离院时间等。结果  3组麻醉剂在人工流产术中都有肯定的麻醉镇静和镇痛效果 ,并能有效的预防人工流产综合征的发生 ,其中又以氯胺酮 +咪唑安定组镇痛效果优且副反应少。结论 氯胺酮 +咪唑安定静脉麻醉为人工流产术的理想麻醉方法。  相似文献   

3.
无痛人工流产术加米索前列醇终止早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 探讨无痛人工流产前、后舌下含化米索前列醇终止早孕的临床效果。方法 将孕6~10周需终止妊娠并要求无痛人工流产的589例孕妇随机分为A组(198例)、B组(196例)和C组(195例)。A组在用丙泊酚及芬太尼行无痛人工流产前半小时及其后分别舌下含化米索前列醇0.2mg;B组舌下含化卡孕栓0.5mg;C组不用米索前列醇和卡孕栓。观察三组术中宫颈松弛扩张情况、宫缩幅度、术中出血量及术后阴道流血时间。结果 A组宫颈松弛扩张情况明显好于B、C组;A组宫缩幅度明显大于B,C组(P〈0.05);且易于手术操作,术中出血量、术后阴道流血时间均明显的小于或短于B,C组(P〈0.01)。结论 无痛人工流产前、后舌下含化米索前列醇可增强子宫收缩、手术易于操作、术中出血少、术后阴道流血时间短,费用低,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布托啡诺超前镇痛丙泊酚静脉麻醉下人工流产术的围术期护理要点。方法:布托啡诺超前镇痛丙泊酚静脉麻醉下人工流产术200例,于丙泊酚静脉麻醉前10min缓慢静脉注射布托啡诺20μg/kg,麻醉诱导采用微电子注射泵以200mg/min静脉注射直至患者意识消失、睫毛反射消失,符合手术要求。麻醉维持:于扩张宫颈时追加丙泊酚0.5~1mg/kg,或手术中患者出现疼痛反应时追加丙泊酚0.5-1mg/kg。术前、术中、术后加强护理,配合麻醉科医师监测病人,及时发现和防治并发症,开展心理护理和健康教育,做好出院指导。结果:获得了较为满意的麻醉效果,镇痛效果优、良率分别为73.5%和25%。患者唤醒时间和定向力恢复时间分别为(5.8±1.4)min和(8.9±5.3)min。术中术后子宫收缩良好,未发现出血量增多者。结论:布托啡诺超前镇痛丙泊酚静脉麻醉下人工流产术安全可靠,围术期加强护理、心理干预和健康教育,有利于手术顺利进行,有利于防治并发症,有利于术后恢复。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不同镇痛药物用于无痛取卵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无痛取卵患者129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平均分为A、B、C组,每组43例。A组给予地佐辛0.1 mg/kg+丙泊酚,B组给予戊乙奎醚0.5 mg+地佐辛0.1 mg/kg+丙泊酚,C组给予盐酸羟考酮0.1 mg/kg+丙泊酚,分析3组患者麻醉起效时间、麻醉效果和术后不良反应情况等。结果 3组患者麻醉前、睫毛反射消失、手术开始、手术结束时的血压、心率、血氧饱和度、麻醉起效时间、意识恢复时间、VAS评分,患者满意度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恶心呕吐等不良反应发生率为25.58%,显著高于B组的4.65%和C组的2.32%(P0.05)。结论地佐辛复合戊乙奎醚、盐酸羟考酮用于无痛取卵安全有效。地佐辛复合戊乙奎醚、盐酸羟考酮不良反应低,患者舒适度高。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羟考酮在宫腔镜手术中的麻醉效果及对寒战、宫缩痛的预防效果。方法将鞍钢集团公司总医院2015年7月至2017年4月收治的行宫腔镜手术患者135例根据随机数字分为对照组、研究1组、研究2组,每组45例。对照组采用1μg/kg瑞芬太尼复合2mg/kg丙泊酚注射液实施麻醉诱导,研究1组、2组分别于丙泊酚麻醉诱导前3min静脉注射0.1 mg/kg与0.15mg/kg羟考酮注射液。各组均泵注1mg/(kg·h)丙泊酚麻醉维持,如患者术中明显体动,则静脉追加0.5mg/kg丙泊酚,记录并比较3组麻醉效果、不同时点麻醉后生命体征变化及围术期寒战、术中呼吸抑制、术后宫缩痛等不良反应。结果研究1组、2组麻醉起效时间[(32.54±4.72)s、(30.65±4.38)s]、术后苏醒时间[(5.15±1.55)min、(6.30±1.78)min]、丙泊酚用量[(2.93±0.67)mg/kg、(2.72±0.60)mg/kg]显著少于对照组[(36.25±5.33)s、(8.21±3.02)min、(3.80±0.82)mg/kg](P0.05),研究2组术后苏醒时间显著长于研究1组,术中丙泊酚用量显著少于研究1组(P0.05)。研究2组丙泊酚麻醉诱导后脉搏血氧饱和度(SpO_2)为0.929±0.037、心率为(63.5±5.5)次/min,显著低于对照组的0.958±0.030、(67.5±6.2)次/min(P0.05),SpO_2亦显著低于研究1组的0.950±0.027(P0.05)。研究1组、2组术中体动发生率、围术期寒战发生率及严重程度评分、术后1h与4h宫缩痛评分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宫腔镜术前采用羟考酮复合丙泊酚麻醉能减少术中丙泊酚用量,减少围术期寒战、术后宫缩痛等不良反应,0.1mg/kg羟考酮总体效果优于0.15mg/kg。  相似文献   

7.
人工流产手术中异丙酚与芬太尼配伍应用的效果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 观察异丙酚联合应用不同剂量的芬太尼在人工流产手术的麻醉作用 ,探讨无痛人工流产术的有效方法。方法 ASAⅠ~Ⅱ级人工流产术 15 0例 ,随机均分为 3组。A组首次静注异丙酚 1 5mg kg及芬太尼 1μg kg;B组首次静注异丙酚 1 5mg kg及芬太尼 2 μg kg ,C组首次静注异丙酚 2mg kg;术中根据镇痛效果追加异丙酚用量。观察 3组患者诱导及苏醒时间、异丙酚总用量及呼吸抑制情况。结果 麻醉起效时间A、B组少于C组 ,意识恢复时间A组少于C组。异丙酚用量A、B组均少于C组。用药后SPO2 、RR均下降 ,B组发生率明显高于A、C两组。结论 异丙酚与芬太尼 1μg kg配伍应用于人工流产手术麻醉可加强镇痛 ,减少异丙酚用量 ,使麻醉起效时间缩短 ,不良反应小 ,是一种较为安全、有效的人工流产镇痛方法。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无痛人工流产术前应用米索前列醇对宫颈的扩张效果。方法:将330例自愿要求行无痛人工流产术终止妊娠的早孕健康妇女随机分为观察组(A组)和对照组(B组)。A组于手术前3h口服米索前列醇0.2~0.4mg,然后在丙泊酚静脉麻醉下行人工流产手术;B组直接在丙泊酚静脉麻醉下行人工流产手术,观察两组宫颈扩张、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阴道流血时间、用药量及用药后副作用。结果:两组手术麻醉效果无显著差异(P<0.05)。但A组宫颈松弛度明显好于B组,手术时间A组也较B组明显缩短,且手术易于操作,术中出血量、术后阴道流血时间均明显少于B组,丙泊酚用药量减少(P<0.01)。两组均无人工流产综合症及无一例呼吸抑制发生。结论:丙泊酚静脉麻醉下实施人工流产,术前3h口服米索前列醇0.2~0.4mg,有较好的宫颈扩张作用,可增强子宫收缩,手术易于操作,术中出血少,术后阴道流血时间短,丙泊酚用量减少,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异丙酚用于人工流产的麻醉镇痛效果;方法选择自愿要求无痛人工流产手术的早孕患者200例作为麻醉组(A组),用异丙酚3mg/Kg静脉注射。选择条件基本相同、自愿要求行普通人工流产术的早孕患者200例作为对照组(B组);术中病人情况评价:分为优、良、差,发生人工流产流产综合征的例数及达优率;结果A组病人优点171例,良占29例,未发生人流综合征,达优率为85.5%,B组病人优1例,良29例,差160例,发生人流综合征10例,达优率为0.5%;结论异丙酚用于无痛人工流产,具有安全、起效快、镇痛效果好、苏醒迅速完全的特点,可以避免人工流产综合征的发生。  相似文献   

10.
丙泊酚复合芬太尼在人工流产中的疗效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丙泊酚复合芬太尼在人工流产中的疗效。方法 对 6 6例早孕妇女 ,术前静脉注射芬太尼 1μg/kg ,丙泊酚 2mg/kg。观察麻醉效果、宫口松弛、人工流产综合征 (RAAS)发生率及出血量。并分别记录推药前、入睡中、手术时、清醒后BP、P、SPO2 等参数。结果 丙泊酚复合芬太尼用于人工流产术 ,起效快 ,镇痛效果明显 ,有效率达 10 0 % ,无一例发生RAAS。与对照组比较 ,差异有显著性 (P <0 0 1)。苏醒早 ,血压、心率无明显变化。出血量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结论 丙泊酚复合芬太尼静脉麻醉是人工流产术中的适宜麻醉方法之一 ,可达到无痛人工流产的良好效果。  相似文献   

11.
徐洲 《中外妇儿身心保健》2013,(2X):139-139,142
目的:探讨羟乙基淀粉200/0.5氯化钠注射液对剖宫产术腰麻血压的影响。方法:选择2012年1月至2012年12月在我中心行剖宫产手术的产妇400例,随机分为A、B两组,每组200例。麻醉前30分钟静脉10ml/kg输注羟乙基淀粉200/0.5氯化钠和复方乳酸钠,然后实施腰麻。于输注前(T1)、预输注完毕时(T2)、腰麻注药后5min(T3):10min(T4)、20min(T5)记录血压、术中产妇恶心呕吐次数及出血量、麻黄碱的使用次数。结果:两组产妇SBP在T3-T5都有所下降。但B组较A组更显著(P〈0.05)。结论:腰麻前输注羟乙基淀粉200/0.5氯化钠较复方乳酸钠更有效防治腰麻剖宫产术低血压的发生。  相似文献   

12.
目的:对三种方法人工流产术术中、术后情况及临床效果进行对比研究。方法:2016年9月到2017年9月在我院行人工流产术患者932例,其中273例选择无痛人工流产术(A组),368例选择无痛B超监测下人工流产术(B组),291例选择摄像吸引管应用下的无痛人工流产术(C组)。记录并比较3组患者手术时间、阴道流血量、术后月经复潮时间、费用及子宫穿孔、术后残留、感染、月经异常、子宫颈粘连、宫腔粘连发生情况。结果:C组阴道流血量较A、B组明显减少,月经复潮时间较A、B组缩短,手术费用较A、B组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 05);虽然C组手术时间较A、B组长,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 05)。B组患者手术时间虽然短,但与A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 05);阴道流血量与C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 05);费用高于A组,低于C组(P0. 05)。C组患者子宫穿孔、术后残留、月经异常、子宫颈粘连的发生率显著低于A、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 05)。B组术后子宫穿孔、术后残留、月经异常、宫腔粘连的发生率较A组低,但较C组高(P 0. 05)。结论:摄像吸引管应用下的无痛人工流产术可显著提高人工流产术的安全性。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利多卡因局部麻醉及丙泊酚静脉麻醉在无痛人流中的效果特点。方法:选择年龄20—43岁自愿做人工流产的孕妇360例,分为局部麻醉组和静脉麻醉组,对两组的镇痛效果、宫缩、人流综合症及其他不良反应进行观察比较。结果:静脉麻醉组镇痛效果好于局部麻醉组,但是局部麻醉组的不良反应低于静脉麻醉组。结论:利多卡因局部麻醉方法在人工流产手术中操作简便、安全性高、不良反应少,值得没有麻醉医生监测的医院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门诊无痛人工流产术中3种静脉麻醉药对病人的麻醉效果及其对呼吸,循环功能的影响。方法:选择门诊就诊的早孕妇女各100例,Ⅰ组:先静脉注射氯胺酮0.5mg/kg,Ⅱ:先静脉注射芬太尼0.5μg/kg,Ⅲ先静脉注射咪唑安定0.05mg/kg,接着静脉注射丙泊酚1.5mg/kg,并继以0.2mg.kg.min的速率持续输注。结果:3组麻醉效果均满意,氯胺酮组对循环呼吸影响较轻,芬太尼组呼吸抑制相对较高,氯胺酮及芬太尼组术后镇痛优于咪唑安定组。  相似文献   

15.
目的:分析药物流产及无痛人工流产术终止早期妊娠的流产效果及不良反应。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自愿要求终止妊娠的孕妇共50例,随机将其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各25例,其中对照组患者前三天共口服米非司酮150mg,即连续3天,米非司酮25mg分别于早晚服用,第四天口服0.6mg米索前列醇。观察组患者行无痛人工流产,对两组患者的不良反应进行对比分析。结果:现察组患者18例完全流产,5例不完全流产,2例失败,总有效率为92.00%;对照组患者10例完全流产,7例不完全流产,8例失败,总有效率68.00%。观察组孕妇完全流产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的出血时间、出血量及腹痛持续时间均少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终止早期妊娠方面,无痛人工流产术效果明显优于药物流产,其不良反应也少,在临床上值得广泛使用。  相似文献   

16.
无痛人工流产术与传统人工流产术的临床对比观察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 通过对无痛人工流产术与传统的有痛人工流产术进行临床对比观察 ,进一步肯定无痛人工流产术是一种很好的避孕失败的补救措施。方法 对 10 0例自愿选择无痛人工流产术的早孕妇女 ,给予芬太尼辅助丙泊酚静脉麻醉 ,同时选择 10 0例自愿选择传统人工流产术的早孕妇女 ,观察麻醉效果、人工流产综合征(RAAS)发生率、出血量、子宫收缩。并分别记录麻醉恢复及不良反应、麻醉和手术期间血压和心率变化。结果丙泊酚复合芬太尼用于人工流产术、起效快 ,镇痛效果明显 ,有效率达 10 0 % ,无 1例发生RAAS。两组病人在子宫收缩和出血量方面差异无显著性 ,但对孕周大于 8周 ,特别是B性超声提示可见胎芽时 ,两组在出血量上差异显著。麻醉恢复快、不良反应小 ,麻醉和手术期间血压和心率下降较明显 ,清醒后可迅速恢复。结论 无痛人工流产术是很好的避孕失败的补救措施 ,镇痛效果好 ,麻醉不良反应小、恢复快 ,不影响子宫收缩 ,不增加出血量 ,但对孕周大于 8周的病人应给予肌注催产素 ,减少出血。术中应特别重视心功能较差病人的心功能监测。  相似文献   

17.
目的:对异丙酚静脉麻醉人工流产的临床效果进行观察和分析。方法:选择50例于2011年10月至2013年6月间在我院进行人工流产的孕妇资料进行研究和分析,将孕妇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两组,每组各有25例,对对照组孕妇进行无麻醉人工流产,对观察组孕妇进行异丙酚静脉麻醉人工流产,对两组孕妇的临床效果进行观察和分析。结果:对照组孕妇手术时间长于观察组,术中出血量多于观察组,两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5例Ⅱ级疼痛孕妇,20例Ⅲ级疼痛孕妇,无痛率为0%,观察组24例Ⅰ级疼痛孕妇,1例Ⅱ级疼痛孕妇,无痛率为96%,两组孕妇手术镇痛效果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行人工流产孕妇应用异丙酚静脉麻醉能够取得理想的麻醉效果,可缓解和减轻孕妇的疼痛感,缩短手术时间,减少术中出血量。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不同血浆靶浓度丙泊酚靶控输注(TCI)联合一定剂量舒芬太尼用于无痛人工流产手术的合理配伍.方法:80例早孕患者,随机分为4组.Ⅰ组单纯用1%丙泊酚,血浆靶浓度设定为7.0 μg/ml,Ⅱ、Ⅲ、Ⅳ组在输注丙泊酚前2分钟先静脉注射0.12μg/kg舒芬太尼,注药时间30秒,Ⅱ、Ⅲ、Ⅳ组丙泊酚血浆靶浓度分别设定为5.0μg/ml、5.5μg/ml、6.0 μg/ml.待患者睫毛反射消失,双频脑电图值(BIS)降至40后开始手术,吸宫结束时停丙泊酚.监测患者的收缩压(SBP)、舒张压(DBP)、脉膊氧饱和度(SPO2)、HR和BIS值,并记录诱导时间、手术时间、唤醒时间和定向力恢复时间、丙泊酚的总用量、患者体动及术后宫缩痛等情况.结果:与对照组相比.各舒芬太尼组的丙泊酚用量均降低,其唤醒时间、定向力恢复时间较短,血流动力学亦较平稳,术后宫缩痛明显减轻.结论:采用5.5 μg/ml丙泊酚TCI与0.12μg/kg舒芬太尼配伍用药,丙泊酚用量小,患者呼吸抑制轻,体动反应弱,血流动力学稳定,术后苏醒迅速,为最适丙泊酚TCI浓度.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地佐辛用于妇科腔镜手术麻醉维持过程中的可行性。方法:选取我院2011年4月至2012年8月期间所收治行妇科腔镜手术患者80例,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0例,麻醉方式均为气管内插管全身麻醉,观察和记录患者手术切皮前(T1)、切皮时(T2)、切皮后10分钟(T3)及手术结束时(T4)的心率、血压等的变化情况。结果: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的心率、血压更为平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地佐辛能够用于妇科腔镜手术麻醉维持且能有效缓解术后疼痛,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丙泊酚配伍芬太尼及笑气用于无痛人工流产术的效果及安全性。方法宜昌市夷陵医院2004—2006年,自愿实行无痛人工流产术者随机分成三组,丙泊酚组900例,术前静脉推注芬太尼0.1mg,然后推注丙泊酚1.0—2.0mg/kg;笑气组320例,用氧化亚氮,采用镇痛气体装置;对照组260例,不采取任何镇痛措施,观察3组镇痛效果、人流综合征、阴道出血量、手术时间。结果3组镇痛有效率比较,丙泊酚组最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术中人工流产综合征发生率,丙泊酚组和笑气组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阴道出血量及手术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丙泊酚及笑气用于无痛人工流产术效果好,不良反应小,安全性高,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