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43 毫秒
1.
关节镜辅助小切口肩袖修复术治疗肩袖撕裂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 探讨关节镜辅助小切口修复术治疗肩袖撕裂的临床效果. 方法 1999年3月~2004年3月应用关节镜辅助小切口修复术治疗肩袖撕裂22例.13例行关节镜检查,小切口肩峰下间隙减压及肩袖修复术;9例行关节镜下肩峰下间隙减压及小切口肩袖修复术.采用UCLA肩评分标准进行评价. 结果 22例随访12~72个月,平均47个月,UCLA评分由术前(14.8±3.8)分升至术后(32.0±4.7)分(t=15.086,P=0.000).优7例,良13例,可1例,差1例;20例满意. 结论 关节镜辅助小切口修复术是治疗肩袖撕裂的有效方法,操作简单,创伤小.  相似文献   

2.
《中国矫形外科杂志》2017,(20):1876-1880
巨大肩袖撕裂是目前骨科疾病难点之一,对于其最佳治疗方式目前仍缺乏统一认识。治疗方式主要有药物治疗、物理治疗、康复治疗以及手术治疗等。对于可修复性巨大肩袖撕裂可尝试通过开放手术、关节镜辅助小切口治疗或全关节镜治疗,对于不可修复性撕裂可通过部分修复、肌腱移位、重建上方关节囊、补片增强、关节置换甚至关节融合等方式进行治疗。随着对肩袖撕裂的病因、损伤机制以及肩关节解剖力学等理解的逐步深入,同时得益于肩关节镜手术技术和关节镜器械的飞速发展,开发利用成体干细胞、富血小板血浆、新型修复补片材料等以降低手术失败率、术后再撕裂率以及关节僵硬等并发症,逐渐成为了目前研究的热点和重点。本文旨在对巨大肩袖撕裂治疗现状和最新研究进展进行综述,并探讨未来治疗研究趋势。  相似文献   

3.
目前对于肩袖分层撕裂的具体原因尚不清楚,已有部分文献报道分层肩袖的存在对肩袖愈合和功能恢复造成消极影响,然而如何准确的理解肩袖分层撕裂的生物力学和修复方式的选择至今尚未达成共识。肩袖分层撕裂主要由浅层的滑囊侧和深层的关节侧组成,分层撕裂发生后,关节侧比滑囊层承受张力更大,双侧的回缩方向均以向后内方为主。研究显示分层肩袖之间存在类似滑膜样组织,应在缝合前将其刮除。目前肩袖分层撕裂的诊断主要源于术中探查,治疗方式分为关节镜辅助下小切口治疗和全关节镜治疗。然而全关节镜下肩袖分层撕裂使用分层缝合或全层缝合仍未达成共识。因此,本文拟就肩袖分层撕裂的生物力学、治疗现状及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4.
关节镜下肩袖修补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关节镜下肩袖修补术是20世纪90年代初发展起来的微创治疗肩袖撕裂的手术方法。随着新技术、新设备、新理论的提出和应用,肩袖撕裂的修补正逐渐由开放手术转向关节镜下微创手术,关节镜下肩袖修补术的适应证逐渐扩大,手术技术日益成熟。该文综述了关节镜下肩袖修补术的进展。  相似文献   

5.
目的综述关节镜下肱二头肌长头肌腱(long head of biceps tendon,LHBT)转位治疗不可修复巨大肩袖撕裂的研究进展。方法查阅近年来国内外关节镜下不同方式LHBT转位治疗不可修复巨大肩袖撕裂的相关文献,并进行总结分析。结果关节镜下LHBT转位是一种治疗不可修复巨大肩袖撕裂的有效方法,目前主要采用"断近端"、"两头断"、"断远端"及"不切断"4种方式。临床研究表明上述方式均能取得良好疗效,但远期疗效有待进一步随访明确。结论关节镜下LHBT转位治疗不可修复巨大肩袖撕裂手术简便、有效,患者损伤小、术后恢复快,但对术者技术要求较高,需严格把握手术适应证。  相似文献   

6.
<正>肩袖撕裂是发生在上肢反复的过顶运动和肩关节慢性病变引起的以疼痛和功能受限为主的疾病,肩袖撕裂是引起肩部疼痛和功能障碍的常见原因[1],其中肩袖撕裂大小是影响治疗效果的重要因素。巨大肩袖撕裂的患者会出现持续疼痛和上肢活动受限,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随着关节镜技术的飞速发展,镜下处理巨大肩袖损伤的技术日渐成熟,而且关节镜肩袖修复术有着最大限度保留三角肌在肩峰附着点,手术创伤小、视野广、对关节内干扰小,有利于术后关节功  相似文献   

7.
临床诊疗中将巨大肩袖撕裂分为可修复性和不可修复性撕裂。不可修复性巨大肩袖撕裂患者的症状更严重,对功能的影响更大。目前不可修复性巨大肩袖撕裂的治疗主要包括非手术治疗和手术治疗。非手术治疗包括物理治疗、康复锻炼、非甾体类抗炎药治疗等。手术治疗方式较多,关节镜下清理术及肱二头肌长头肌腱切断术可有效缓解患者的疼痛症状,肩袖部分修复术较单纯清理术对恢复肩关节功能更具优势,上关节囊重建术和肌腱转位术疗效显著,肩峰下假体植入术也是一种可行方案,但仍需研究证实其远期效果。该文对不可修复性巨大肩袖撕裂治疗进展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8.
正随着人口老龄化的问题日趋严重,肩袖损伤患者数量也在逐年增多,其中不可修复肩袖撕裂在临床中越来越常见。不可修复肩袖撕裂的治疗方法仍存在争议,其治疗方法主要包括非手术治疗、关节镜下清理术联合肩峰下减压术、肌腱移位术、上关节囊重建术、部分修复术、移植物修复术、反式全肩关节置换术等。以上治疗方法的适应证不同,术后效果也存在很大差异。笔者通过查阅和总结关于不可修复肩袖撕裂的文献资料,明确此类损伤的特征和可供选择的治疗方法,以期寻找不可修复肩袖撕裂的最佳治疗方案,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肩袖部分撕裂的诊断和手术方法。方法1999年4月~2004年1月,我所对14例肩袖部分撕裂进行手术治疗。术前均拍摄肩关节正位和冈上肌出口位X线片,11例B超检查,14例MR I或MRA检查。5例行肩峰下间隙减压及肩袖清理术;9例行肩峰下间隙减压及肩袖修复术。采用UCLA肩关节评分标准进行评价。结果滑囊侧部分撕裂7例,关节侧部分撕裂7例。14例随访1~6年,平均38个月,UCLA评分由术前(15.9±3.9)分升至术后(30.9±5.2)分(t=15.000,P=0.000)。良13例,差1例;13例满意。结论关节镜检查是诊断肩袖部分撕裂的可靠方法。肩袖修复术是治疗肩袖部分撕裂的有效方法。关节镜下手术创伤小、恢复快。  相似文献   

10.
关节镜下治疗肩袖撕裂的现代理念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最近5年来,关节镜下修复肩袖撕裂已引起越来越多医生的兴趣。从解剖学角度讲,肩袖在肩关节的三维活动中起一定的作用。在冠状面,三角肌和肩袖下半部分(冈下肌、小圆肌、肩胛下肌)是一对力偶;在水平面,肩袖前部(肩胛下肌)和后部(冈下肌、小圆肌)之间是另一对力偶。肩袖撕裂修复的目的是使这两对力偶重新获得平衡,恢复肩关节稳定性,而不仅仅是修补撕裂口。不同的撕裂部位有不同的关节镜修复技术,其中肩袖的后上部撕裂又分为四种类型:新月形、U形、L形和巨大的挛缩的撕裂。对前3种撕裂在镜下先沿肩袖长轴缝合撕裂口的两边,再把缝合后的肩袖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全关节镜下肩袖修补术与关节镜辅助下小切口肩袖修补术临床疗效的比较。方法回顾性研究了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在2004年3月至2006年12月间,对56肩(55例患者)肩袖撕裂患者进行两种修补方法的疗效比较,至少随访19个月,平均随访27个月。分为A组30肩(29例患者),B组26肩(26例患者);A组患者采用关节镜辅助下小切口肩袖修补术;B组患者采用全关节镜下肩袖修补术。患者随访资料包括,住院时间、并发症、关节活动度、肌力、MRI评价术后肩袖愈合情况等,并进行UCLA、VAS及ASES评分,两组进行比较。结果两组患者手术后ASES、UCLA、VAS评分测试结果均较术前有明显改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但两组组间术后评分改善情况的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MRI发现A组再撕裂4例(13.3%),B组再撕裂3例(11.5%),两组间的差别无统计学意义(P0.05);再撕裂患者与肩袖完整患者相比,术后ASES、UCLA、VAS评分的改善情况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全关节镜下肩袖修补与小切口肩袖修补治疗肩袖撕裂的临床疗效在2~3年的随访期内并无统计学差异,再撕裂的发生率为10%~15%,肩袖再撕裂与肩袖完整患者在功能方面无统计学差异。  相似文献   

12.
正肩袖撕裂是肩关节中常见的疾病,巨大肩袖撕裂约占全部肩袖撕裂的40%[1]。巨大肩袖撕裂如果治疗不及时,会逐渐出现肩袖肌肉脂肪浸润、肌腱回缩、肱骨头移位、关节退变等一系列变化,最终发展为不可修复肩袖撕裂,是运动医学专科医生面临的巨大挑战之一。对于急性外伤所致的巨大肩袖撕裂首选手术修复,但对于不可修复肩袖撕裂因其治疗方案没有明确的标准,目前受到众多运动医学专科医师的关注。此外,相对于中小型肩袖撕裂的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13.
关节镜辅助下小切口修复肩袖损伤   总被引:21,自引:1,他引:20  
目的 探讨关节镜辅助下小切口修复肩袖损伤的方法与疗效。方法  1999年 5月至 2 0 0 3年 10月 ,采用关节镜辅助下小切口修复肩袖损伤 3 2例。术前 3 2例行肩关节X线片和肩关节MRI检查 ,其中 15例行肩关节造影检查 ,结果均证实为肩袖损伤。关节镜下发现肩袖附着处撕脱伤 5例 ,肩袖损伤2 7例。关节镜下行肩峰成形术 3 0例 ,小切口作肩峰成形术 2例。肩袖全层损伤在关节镜辅助下小切口行肩袖缝合术 2 2例 ,肩袖不完全性损伤在关节镜下作射频清理术 10例。结果  3 2例术后随访 6~ 3 2个月 ,平均 10个月。根据美国UCLA肩关节评分标准评估 ,优 2 2例 ,良 5例 ,可 5例 ,优良率达 84.3 7%。结论 关节镜辅助下肩峰成形和小切口修复肩袖损伤具有操作安全简便、创伤小、有利于早期功能练习和康复。  相似文献   

14.
目的关节镜下缝合桥技术结合肱骨大结节钻孔治疗老年退变性肩袖损伤临床疗效。方法自2014年11月至2016年3月关节镜下缝合桥技术结合肱骨大结节钻孔治疗老年退行性肩袖损伤患者19例,男性8例,女性11例;年龄54~77岁,平均61岁;左肩7例,右肩12例。按照Cofield肩袖分类:其中小肩袖撕裂(小于1cm)2例、中肩袖撕裂(1~3cm)13例、大肩袖撕裂(3~5cm)4例、巨大肩袖撕裂0例。结果所有患者均得到随访,随访时间为3~12个月。采用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at Los Angeles,UCLA)肩关节功能评分,根据肩关节疼痛、功能、主动向前上举角度、肌力以及患者主观满意度进行术前及终末随访评分,本组优12例,良5例,可2例。结论采用缝合桥技术结合肱骨大结节钻孔治疗老年退变性肩袖损伤,避免了由于老年患者骨质疏松,固定时张力过高,内排锚钉的松动、脱出。内外排之间不占用肩袖解剖止点的骨面,结合肱骨大结节钻孔,促进肩袖修复作用、具有生物力学稳定、固定可靠、操作简单等特点,有利于肩袖修复同时修复大结节囊变。  相似文献   

15.
目的 观察肩袖中度撕裂和肩袖较小撕裂患者关节镜下肩袖修复术后早期康复训练与肩关节制动对其肩关节功能及肌腱愈合的影响。方法 纳入自2021-01—2021-12完成的62例关节镜下肩袖修复术,其中31例术后未制动并早期进行康复训练(早期康复组),31例术后制动6周并进行合适的康复训练(术后制动组)。比较两组术后疼痛VAS评分、肩关节活动度、肩关节ASES评分与肩袖再撕裂发生率。结果 62例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12~15个月,平均12.97个月。早期康复组与术后制动组术后3个月、6个月疼痛VA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早期康复组术后3个月、6个月肩关节活动度及肩关节ASES评分优于术后制动组(P<0.05)。随访至术后12个月,早期康复组肩袖再撕裂发生率为9.68%(3/28),术后制动组肩袖再撕裂发生率为6.45%(2/29),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于肩袖中度撕裂和肩袖较小撕裂患者,关节镜下肩袖修复术后早期康复训练在肩关节活动度及肩关节功能改善方面具有明显效果,而且并没有增加术后肩袖再撕裂发生风险,可以不考虑术后早期肩关节制动。  相似文献   

16.
巨大肩袖撕裂的治疗及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总结巨大肩袖撕裂的治疗及研究进展。方法查阅巨大肩袖撕裂临床治疗及实验研究的相关文献,并进行综合分析。结果巨大肩袖撕裂的治疗方法主要有非手术治疗、清创减压术、直接修复术、肌腱转移术以及各种材料修复,其疗效各异。近年来,出现了许多有关巨大肩袖撕裂治疗的实验研究,如基因治疗、细胞治疗和组织工程技术,有望为临床医生提供新的治疗策略。结论巨大肩袖撕裂的治疗对临床医生是一个挑战,治疗方案的选择需要从多方面考虑;传统手术方法修复断裂肩袖效果有限,巨大肩袖撕裂的研究和治疗技术尚需进行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17.
目前,关节镜下肩袖损伤的修复技术已经取得巨大进步,但对于巨大的肩袖撕裂伤,关节镜下修复技术仍面临着很大的挑战,尤其是存在肌肉萎缩、关节粘连的陈旧性肩袖撕裂伤。虽然通过松解关节粘连和滑动技术可以使撕裂的肌腱松动,但瘢痕化的周围组织将阻碍肌腱回到解剖位点。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关节镜下2枚带线锚钉单排缝合修复治疗中型肩袖撕裂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自2014-01—2015-12采用关节镜下2枚带线锚钉单排缝合治疗的23例中型肩袖撕裂。结果23例均获得(17.9±5.6)个月随访。末次随访时肩关节疼痛VAS评分较术前明显降低,Constant-Murley及UCLA评分明显增加,肩关节主动前屈上举、外展上举、90°外展位外旋及90°外展位内旋活动度、患侧肩关节外展肌力均明显恢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关节镜下2枚带线锚钉单排缝合修复中型肩袖撕裂术后患肩疼痛明显减轻、功能提高显著,疗效可靠。  相似文献   

19.
 肩袖损伤是最常见的需要外科干预的损伤之一。自从Codman于1911第一次介绍了肩袖修补术后,肩袖损伤的治疗方式已经从开放手术逐渐过渡到小切口手术,再到全关节镜手术。虽然手术技巧日趋成熟及完善,但术后再撕裂的发生率仍然很高。文献报道中单纯冈上肌损伤术后的再撕裂率约为25%,巨大肩袖损伤的再撕裂率甚至高达75%。再撕裂率与患者年龄、肌腱的变性情况、肌腱质量、手术操作及术后康复有关。因为肩袖组织血供相对缺乏,损伤后发生一系列退行性变化,如脂肪变性、肌肉萎缩等,手术修复后腱-骨连接处主要以瘢痕组织为主,机械强度远比正常的纤维软骨性腱-骨愈合的结构差,肩袖修补后的机械强度无法恢复到自然状态。因此探讨肩袖的自身修复机制,在此基础上通过调节其生物过程来促进肩袖损伤修复,达到肩袖止点的生物学重建较单纯提高手术技术更为重要。近年来,有学者认为组织自身的微环境所诱导出的愈合能力是肩袖修补转归的重要因素之一。研究方向更多地转向了肌腱修复的生物原理,使肌腱可以有二次生长的机会,最终达到治疗目的。  相似文献   

20.
目的评价关节镜下缝线桥分层修复术治疗肩袖分层撕裂的临床疗效。方法将2013年5月—2015年5月符合选择标准的54例肩袖分层撕裂患者纳入研究,随机分为两组,试验组28例行关节镜下缝线桥分层缝合修复,对照组26例行关节镜下缝线桥全层缝合修复。两组患者性别、年龄、侧别、撕裂类型以及术前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肩关节Constant评分、美国肩肘外科协会评分(ASES)、美国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UCLA)评分、肩关节前屈活动度、体侧外旋活动度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随访并比较两组肩关节功能评分、活动度及肩袖再撕裂发生情况。结果试验组手术时间较对照组延长,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8.383,P=0.000)。术后两组切口均Ⅰ期愈合,无手术相关并发症发生。患者均获随访12个月,两组术后12个月时UCLA、ASES、VAS、Constant评分及肩关节前屈、外旋活动度与术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间以上指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2个月,试验组4例(14.3%)、对照组5例(19.2%)患者发生肩袖再撕裂,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237,P=0.626)。结论关节镜下缝线桥分层修复术治疗肩袖分层撕裂,在肩关节功能评分、肩关节活动度及术后再撕裂方面与传统缝线桥全层固定术比较无明显差异,而且手术时间较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