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CT多平面重组显示镫骨的方法及应用价值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利用螺旋CT多平面重组(mu ltip lanar reform ation,MPR)技术显示镫骨整体结构的方法和临床价值。方法对50例无耳症状、体征的志愿者行平行枕眶线扫描,应用轴位图像行多方位的MPR。比较轴位MPR、冠状位MPR、矢状位MPR和镫骨斜位MPR显示镫骨整体结构的差异。测量镫骨斜位图像显示层面在轴位定位图像上与矢状面的夹角,在冠状位定位图像上与矢状面的夹角。先天性镫骨异常31例,全部病例经电测听检查均表现有不同程度的传音性耳聋,均行听骨链重建术。结果正常组轴位、冠状位、矢状位均未能显示镫骨弓的整体形态,镫骨斜位MPR图像均直观显示了镫骨弓的整体形态和结构。在轴位定位图像上,镫骨斜位MPR图像显示层面与矢状面的夹角为36°±8°,在冠状位定位图像上与矢状面的夹角为57°±6°。异常组31例,其中一侧小腿缺如3例;镫骨弓不发育3例;镫骨底板增厚与周围骨融合16例;镫骨底板上结构(小头、颈、小腿)完全缺如9例,斜位MPR图像均直观显示其病理改变,轴位、冠状位以及矢状位图像均不能准确显示镫骨发育不良的病理改变。结论镫骨斜位MPR图像,能显示正常镫骨整体结构和镫骨异常改变,对听骨链重建术的术前评价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Cr多平面重组(multi-plier reformation,MPR)在显示镫骨病变中的价值。方法:对106例(148耳)镫骨异常者行平行枕眶线扫描,应用轴位图像行多方位螺旋CT多平面重组。行听骨链重建术60例(66耳),术中观察镫骨的形态、结构和破坏情况,并与MPRCT图像对照。结果:慢性中耳炎合并镫骨破坏71例(100耳);先天性镫骨异常35例(48耳),其中砧、镫骨分离6例(8耳),镫骨头及足弓完全缺如10例(14耳),镫骨足弓不完整、一侧足弓缺如4例(5耳),镫骨板增厚与周围骨融合15例(21耳)。与术中所见比较,镫骨斜位MPR图像显示镫骨形态、结构异常的符合率为95.45%。结论:冠状位和镫骨斜位MPR显示镫骨足弓的形态和结构以及了解镫骨的破坏情况有重要价值,可准确做出镫骨病变的CT诊断。  相似文献   

3.
目的 评估多层螺旋CT(MSCT)对镫骨畸形(SM)的检出能力.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4年11月至2020年12月,经手术证实的32例SM患者的MSCT图像,以手术所见为金标准,基于轴位和冠状位的常规重组图像以及镫骨轴位图像,评估MSCT对SM的显示能力.结果 共纳入符合条件的SM 32例,其中镫骨前弓异常、镫骨后弓异...  相似文献   

4.
听骨链的螺旋CT三维重建技术及其临床初步应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探讨正常和异常听骨链三维(3D)重建的成像方法及其临床初步应用。材料与方法采用1.0mm、螺距1.0轴位薄层扫描,骨算法,FOV9.6cm、间隔0.1mm重建。对10例正常中耳和19例中耳病变(14例手术)的患者进行骨最大密度投影(MIP)和表面遮盖法(SSD)3D重建。正常及异常中耳的观察阈值分别为-500~-200Hu和100~300Hu。结果MIP和SSD3D重建都能直观地观察锤、砧骨的形态、大小及相互关系,砧镫关节呈"L"形,镫骨前后脚及底板显示欠佳。18例中耳炎患者中12例胆脂瘤形成,3D重建显示有不同程度的听小骨破坏,SSD3D的显示效果略好于MIP3D。结论螺旋CT3D成像能很好地显示正常和异常听骨链的立体影像,有利于听骨链病变的诊断。  相似文献   

5.
正常听骨链的CT仿真内窥镜和三维成像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王东  张挽时等 《空军总医院学报》1999,15(3):135-137,F002
目的:探讨正常听骨链的CT仿真内窥镜(CTVE)和三维(3D)成像方法及其价值。方法:20例无中耳疾病的健康人,层厚1mm,螺距1.0轴位薄层扫描,骨算法,0.1min重建,分别做CTVE成像,表面(SSD)和骨最大密度投影(MIP)3D重建,观察和比较CTVE和3D显示正常听骨链的能力。结果:CTVE上,锤骨,砧骨及锤砧关节的显示率都是100%,镫骨底板的显示率为35%,只有25%能分辨镫骨的前,后脚;SSD和MIP 3D成像都能直观地观察锤,砧骨的形态,大小及相互关系,砧镫关节呈“L”形,镫骨前后脚及底板显示欠佳。结论:CTVE和3D 成像都能很好地显示正常听骨链的立体影像,CTVE的显示效果优于3D成像,且简便易行。  相似文献   

6.
膝关节后外侧结构的解剖与MRI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 改进膝关节后外侧结构MRI定位方法,提高后外侧结构损伤的诊断准确率。方法 解剖膝关节标本,辨认后外侧各结构起止点及走行,明确它们之间的解剖关系。以注水的输液器缝合标记各结构进行MRI扫描,测量各结构在矢状面和冠状面上与腓骨颈长轴之间的夹角。按照这些角度定位扫描正常膝关节,观察各结构在MRI中完整显示的情况。结果 (1)测得矢状面上腓侧副韧带和胴肌腱关节囊内部分与腓骨颈长轴的夹角分别为(11.5±1.7)°和(39.5±6,4)°冠状面上胴肌腱关节囊外部分和胴腓韧带与腓骨颈长轴夹角为(39.5±3.9)°和(31.9±3.9)°。(2)腓侧副韧带在11°后斜冠状位1个层面上完整显示占90%,胴肌腱关节囊内部分在40°后斜冠状位1个层面上完整显示占80%,胭肌腱关节囊外部分在内斜40°矢状位1个层面上完整显示占90%,胭腓韧带在外斜30°矢状位1个层面上完整显示占90%。此外,胴腓韧带在11°后斜冠状位1个层面上完整显示的占75%,股二头肌腱和髂胫束在常规冠状面均能够很好显示.结论 选择完整显示腓骨茎突和腓骨颈的冠状面和矢状面为基准面,按照后外侧各结构与腓骨颈长轴所呈角度进行定位,层厚2mm的MR扫描能很好地显示膝关节后外侧解剖结构。  相似文献   

7.
听骨链多层螺旋CT曲面重建及临床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听骨链的CT曲面重建(CPR)方法,评估其临床应用价值。方法165耳(122例)行颞骨轴位高分辨率CT检查,对听骨链行CPR。50例(80耳)为正常听骨链,72例(85耳)为病变组。主要扫描参数:准直0.5mm,螺距0.875,重建间隔0.2~0.3mm,重建矩阵1024×1024。结果(1)正常听骨链组:1幅图像上清晰显示3个听骨及其关节。(2)临床应用:39例颞骨外伤中,听骨链异常的18例;锤砧关节半脱位及脱位各5例,砧镫关节半脱位及脱位分别为5例及6例,锤骨柄骨折1例。16例外耳发育不良中,骨性外耳道闭锁13例,膜性3例。骨性外耳道闭锁最常见的伴随听骨畸形是锤骨柄发育不全(10例),中耳腔变窄、听骨缺如3例,锤砧融合伴砧骨长突缺如1例。不伴随先天性外耳发育不良的听骨畸形2例,1例为双耳砧骨长突缺如,另1例为砧骨长突发育不全伴砧镫关节不连。慢性中耳乳突炎15例,6例合并胆脂瘤者听骨均有不同程度的破坏,鼓室硬化症1例。结论听骨链的多层螺旋CT曲面重建是诊断传导性耳聋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8.
砧骨发育不良的CT检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砧骨多层螺旋CT多平面重组 (multi planarreformation ,MPR)技术和各种类型砧骨发育不良的CT特征。方法 :对 5 0例无耳症状、体征的志愿者行平行枕眶线扫描 ,应用轴位图像行以下多方位的MPR :①冠状位 ;②矢状位 ;③砧骨长轴位层面 ;④砧骨、锤骨同层显示层面。比较轴位和前三种位置整体显示砧骨形态的能力。在砧骨长轴位图像上测量砧骨的长度。异常组 ,砧骨发育异常 5 4例 86耳 ,2 7例行听骨链重建术。全部病例经电测听检查均表现有不同程度的传导性耳聋。结果 :正常组轴位、冠状位、矢状位均未能显示砧骨长轴位整体形态 ,砧骨长轴位MPR图像均直观显示了砧骨长轴整体形态。锤骨与砧骨长轴在同一层面显示 13例 ,2 2耳 ,在不同层面分别显示 37例 ,78耳。在砧骨长轴位MPR图像上 ,测量砧骨的长度为 6 .8mm± 0 .5mm。异常组 5 4例 ,砧骨长脚缺如 2 5例 ;砧骨长脚被软组织取代 9例 ,砧骨与镫骨之间的“L”型夹角消失 2 0例 ,其中 ,砧骨长脚与鼓室壁粘连 2例。结论 :利用MPR技术可得到与砧骨长轴层面平行的重组图像 ,可较完整的显示砧骨的大小、形态 ,准确评价砧骨的各种畸形和病变 ,为制定治疗方案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9.
双侧真性胸骨角变异一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患者,女,39岁。健康体检时胸部后前位片示两侧胸骨柄下缘均有一长弯曲形骨性突起,沿第1肋骨前端上缘由内下斜向外上走行,使第1肋骨前端向下移位。左侧骨突长约4cm,右侧骨突长约2cm。该骨性突起在X线平片上可分辨出骨皮质和骨松质等正常骨结构。多轴位电视透视显示两侧骨突分别起始于左右胸骨角处,位于胸锁关节下方,第1肋骨前端上方。  相似文献   

10.
距骨剥脱性骨软骨炎(OD)的适当治疗取决于对病灶范围的确定和其复盖软骨的完整性。软骨病灶只能用关节造影显示。CT轴位成象时,软骨缺损的平面常与成象平面平行,难以发现病灶。用关节造影直接冠状位CT(CCTA)由于骨软骨分离片与成象平面垂直,显示较好。作者用3ml非离子造影剂混以0.1ml肾上脉素注入胫距关节,行传统位置的踝关节造影摄片,然后作CT扫描。病人仰卧  相似文献   

11.
多层螺旋CT后处理技术在髁突骨折中的诊断价值   总被引:10,自引:1,他引:9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MSCT)后处理技术在下颌骨髁突骨折中的临床诊断价值。方法51例均经MSCT横断面扫描后进行多平面重建(MPR)、表面遮盖显示(SSD)及容积再现技术(VR)。结果髁突骨折仅有骨折线,未发生移位19例,髁突骨折移位32例。轴位CT可明确显示骨折情况并可清楚显示细小骨折及骨折周围软组织改变情况。MPR冠状及矢状重建可显示髁突移位方向。VR可提供下颌骨髁突三维立体改变,SSD可显示骨折全程走行,骨折位置。髁突矢状骨折9例,轴位CT表现为髁突由一间隙分为内外2部分,冠状位或斜冠状位MPR表现为髁突分叉。结论髁突骨折可在横轴位CT扫描基础上,根据伤情及目的不同,选择重建组合,能较全面的评价髁突骨折。  相似文献   

12.
许亮  刘筠  佟帆  杨筠  钟进 《临床放射学杂志》2008,27(11):1531-1534
目的 探讨非创伤性寰枕关节失稳的CT表现.资料与方法 回顾性分析182例颈椎CT平扫患者资料,原始图像经后处理工作站行多平面重组(MPR),重点观察寰枕关节形态和关节失稳的CT表现.结果 21例(11.54%)寰枕关节失稳患者均无明确外伤史,其中单侧枕骨髁后旋转型失稳13例,单纯后移位型失稳5例,后移位-旋转复合型失稳3例.矢状面MPR均表现为关节前缘骨皮质连线向后角折,关节面呈阶梯状改变,7例冠状面MPR示双侧寰枕关节同向错动;11例横断面MPR示"窄三角形间隙征".15例显示寰椎上关节突后部平坦.结论 薄层螺旋CT扫描并MPR技术可充分显示寰枕关节的形态学特征,寰椎上关节突后部平坦和矢状面MPR枕骨髁向后移位超过2 mm是诊断寰枕关节失稳的重要征象.  相似文献   

13.
跟骨骨折占跗骨骨折的60%,其中60%~70%是关节内骨折[1].目前临床诊断跟骨骨折及评判术后复位效果常用的X线检查方法是跟骨侧位和轴位片[2-3],其中跟骨轴位片对骨折情况的显示尤为重要[4].患者在进行轴位摄影时,需踝关节尽量背屈,以能够更好地显示跟骨载距突、距下关节、跟骨体、内外侧突等解剖结构,然而急性跟骨骨折和内固定术后的患者,踝关节有不同程度背屈受限,采用常规跟骨轴位摄影,跟距关节处因重叠而难以清晰显示.本研究设计了一种跟骨轴位改良体位——水平跟底轴位,适用于踝关节背屈受限患者,以评价跟骨轴位主要解剖结构的显示效果.  相似文献   

14.
牙颌专用CT的颞颌关节成像技术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探讨牙颌专用CT的颞颌关节成像技术及临床应用价值。材料和方法:对162例疑有颞颌关节病的患者行牙颌专用CT的颞颌关节检查,对感兴趣区影像重建,获取临床常用的轴位、冠状位、矢状位外,增加平行于髁状突长轴的斜位、垂直于髁状突长轴的斜位及双侧髁状突曲面重建影像分析其表现并评估其应用价值。结果:162例受试者均获满意的重建影像。平行于髁状突长轴的斜位和垂直于髁状突长轴的斜位,显示了颞颌关节的真实形态。双侧髁状突曲面成像,将水平角不在一条直线上的双侧髁状突长轴或短轴层面,重建在一幅影像内,方便了双侧髁状突相同体位影像的对比观察。结论:牙颌专用CT成像软件系统可以对颞颌关节骨性结构行多种体位、角度的重建及径值的测量。  相似文献   

15.
高分辨率CT显示听小骨能力的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 探讨高分辨率CT(HRCT)单侧密集骨重建技术对听小骨细微结构的显示能力及对疾病的诊断价值。方法:收集45人,81只耳的资料,全部病例行HRCT扫描,后进行单侧局部密集骨重建,观察轴冠位的正常及异常HRCT图像对听小骨(包括砧骨豆状突,砧镫关节,镫骨前后脚、脚板)的显示情况。结果:慢性中耳乳突炎31只,外耳道先天性闭锁伴中耳发育畸形2只,颞骨骨折波及中耳1只。HRCT密集骨重建,轴冠位结合扫描,能清晰显示听小骨炎症的微小破坏,骨折等病变;结合中耳仿真内镜可清晰地显示发育畸形的听小骨。结论:HRCT能清晰,准确地显示听小骨细微结构。优于传统的CT图像,可为临床诊断和治疗提供可靠的依据。  相似文献   

16.
薄块MIP在听小骨显示中的作用评价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目的探讨通过多层螺旋CT各向同性扫描进行薄块最大密度投影(th in slab m aximum intensity projection,ts-M IP)后处理对听小骨的显示能力。方法对35例患者行多层螺旋CT各向同性扫描,然后在工作站进行ts-M IP后处理,观察横断面、冠状面和矢状面ts-M IP对听小骨的显示情况。结果横断面、冠状面和矢状面ts-M IP均能对锤骨、砧骨及锤砧关节进行显示,其中横断面ts-M IP显示砧镫关节较好,并可同时显示锤骨柄及砧骨长脚的全长;冠状面ts-M IP可显示锤骨的全貌;矢状面ts-M IP显示听小骨可很好地避免各结构地重叠。结论通过多层螺旋CT各向同性扫描获得的图像进行ts-M IP后处理,能够很好地显示正常锤骨、砧骨及砧镫关节,其缺点是对镫骨的显示欠佳。  相似文献   

17.
正常中内耳结构的HRCT扫描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探讨较全面显示中内耳各细微结构的最佳扫描技术。方法对90例受试者行30°轴位、105°冠状位、层厚与间距都为1mm的HRCT扫描。观察中内耳各结构在轴位和冠状位上的表现,统计显示率;评判不同结构在两扫描方位上的显示情况,比较优显率。结果(1)30°轴位、105°冠状位扫描平面与中内耳某些结构的排列走行方向一致,能较全面显示中内耳的细微结构。(2)轴位与冠状位显示中内耳某些细微结构各有优势。结论中内耳HRCT检查,采用30°轴位、105°冠状位扫描技术,较好地显示包括神经、关节、韧带等细微结构及其毗邻关系,能为耳部显微外科手术方案的制定提供较多的依据。  相似文献   

18.
目的:通过多层CT横断薄层扫描后重建,以三维立体方法显示听小骨的正常解剖。材料和方法:对36例67耳正常自愿者行耳部1mm薄层螺旋扫描后再做0.5mm层厚局部重建横断图像,在工作站上使用专用三维重建软件(AW4.1-0.4)进行听小骨三维重建后,在二维坐标上对平面立体听小骨结构进行测量。测量三个听小骨的长宽高及各骨间的夹角。结果:右侧锤骨高度为6.38±0.83mm,锤骨头部横径2.1±0.26mm,锤骨外侧突横径1.64±0.20mm,锤骨体弯曲度136.48°±8.35°;右砧骨高度为5.81±0.56mm,头部横径3.75±0.38mm;镫骨长度0.97±0.55mm,宽为0.52±0.25mm,镫骨与砧骨间夹角为101.57°±10.57°;左侧锤骨高度为6.21±0.73mm,头部2.09±0.30mm,外侧突横径1.62±0.18mm,弯曲度134.4°±9.24°;左砧骨高度为5.76±0.48mm,横径3.71±0.35mm;镫骨长度0.93±0.59mm,宽0.48±0.22mm,其夹角98°±9.86°。两侧听小骨大小间无显著差异(P>0.05)。在67耳中,仅有33耳可观察到镫骨形态,其中呈近似三角形或水滴状17例,长条状8例,椭圆形8例。结论:多排CT薄层扫描后三维重建可立体多角度全方位显示听小骨,并能精确测量听小骨的大小,观察镫骨的形态,为临床重建听小骨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9.
脉络膜裂蛛网膜囊肿的CT、MRI诊断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探讨脉络膜裂蛛网膜囊肿的CT与MRI表现. 资料与方法回顾性分析经CT和MRI诊断为脉络膜裂蛛网膜囊肿23例的临床及影像学资料. CT轴位扫描18例,其中增强扫描4例, CT冠状位扫描2例;MRI检查14例;单独MRI检查5例. 结果 23例病灶均位于两侧脉络膜裂区,右侧15例,左侧8例,均为单发病灶,最大者22mm×28mm,最小者直径5mm.CT轴位像病灶呈长卵圆形、圆形,与环池相连14例,CT值6~20HU,平均为11.4HU.MRI冠状位像呈"双凸透镜"形、卵圆形,矢状位像呈卵圆形、"箭头样"表现;均呈长T1长T2信号,FLAIR序列示囊肿呈低信号.CT、MRI增强扫描均无强化.其中CT首次诊断而误诊为其他疾病10例,MRI 2例. 结论脉络膜裂蛛网膜囊肿在CT和MRI上的密度/信号与其他部位的蛛网膜囊肿无差异,认真分析脉络膜裂解剖,多可明确诊断,MRI优势明显.  相似文献   

20.
为研究类风湿性关节炎(RA)病人颞颌关节(TMJ)受累的机率、特征和严重程度,以及病变的特异性,作者对26例RA病人和26例无关节疾病的对照组病人进行了TMJ直接冠状CT扫描。病人取仰卧位颈极度后伸,扫描机架调至20°,使X线束经TMJ达头端,用侧位定位扫描象制订扫描计划,层厚1.5mm连续扫描,扫描后行局部放大,TMJ的直接冠状CT扫描可用骨窗和软组织窗进行诊断。观察下颌髁状突的形状(凸、凹或变扁)和高度(正常、变短或增生),评价下列征象:关节突变扁、骨矿质脱失、下颌髁状突和关节窝的侵蚀和骨囊肿(无、1个、2个或更多),髁状突头部骨吸收(无、轻度、严重)、下颌骨骨折、关节腔变窄(<0.5 mm)、骨性强直、颞骨或下颌骨软骨下骨硬化、骨质增生及关节盘钙化。结果见到,对照组仅5例无骨改变,绝大多数(20例)有关节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