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 探讨小儿嵌顿性腹股沟斜疝手法复位临床价值。方法: 287例小儿嵌顿性腹股沟斜疝患儿手法复位265例,急诊手术22例。结果: 全组均治愈,手法复位组无并发症和后遗症,急诊手术组术后肠梗阻1例,睾丸萎缩1例,4例复发。结论: 对小儿嵌顿性腹股沟斜疝只要正确掌握手法复位的适应证及禁忌证,应首选手法复位,尽可能减少急诊手术,复位成功后再择期手术治疗。  相似文献   

2.
腹股沟斜疝为小儿常见病,其合并症——嵌顿性腹股沟斜疝,也是常见的急腹症之一;急诊处理是否得当,与其预后密切相关。我院自1988-10/1998-02急诊处理嵌顿性腹股沟斜疝患儿607例,其中手法复位579例,急诊手术28例,现分析讨论如下。  相似文献   

3.
<正>嵌顿性腹股沟斜疝是小儿常见急腹症之一,急诊处理是否得当,与预后密切相关。我院自1991~1998年诊治小儿嵌顿性腹股沟斜疝68例,报告如下。 1.临床资料 68例嵌顿性腹股沟斜疝,男62例,女6例;年龄2岁以下56例,2岁以上12例;右侧49例,左侧16例,双侧3例。手法复位57例(83.8%),嵌顿时间最短1小时,最长48小时。均在复位48小时后行择期疝囊高位结扎术。急诊手术11例(16.2%),嵌顿时间最短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和研究小儿嵌顿性腹股沟斜疝手法复位的技巧。方法:对223例小儿嵌顿性腹股沟斜疝行手法复位及复位后手术治疗。结果:全组均采用手法复位,其中行腹腔镜手术时麻醉后复位55例,成功213例,成功率95.5%。130例行一孔法腹腔镜下疝囊高位结扎术,术后患儿无任何不适。结论:小儿嵌顿性腹股沟斜疝行手法复位及复位后行腹腔镜下手术治疗,可及时解除嵌顿,避免发生术后并发症。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小儿嵌顿性腹股沟斜疝手法复位的方法、适应症、禁忌症及合并症,为临床提供依据。方法:分析186例嵌顿性腹股沟斜疝患儿的临床资料及复位方法。结果:186例嵌顿性腹股沟斜疝患儿均采用手法复位,其中成功175例(成功率94.1%)。其余11例行急症手术。结论:严格掌握小儿嵌顿性腹股沟斜疝手法复位的方法、适应症及禁忌症可提高复位成功率,减少并发症。  相似文献   

6.
腹股沟斜疝是小儿的常见病 ,大多数需手术治疗 ,但手法复位也很重要 ,特别在婴幼儿。我院自 1 985年来共收 4 3例腹股沟斜疝患儿 ,用手法复位治疗 ,效果满意 ,现报道如下。资料与方法1 一般资料 本组 4 3例 ,均为男性婴幼儿 ,年龄 3月~ 2岁 ,反复发生嵌顿者 3 2例。手法复位失败或复位后出现并发症而需急诊手术者为零 ,4 3例均以腹股沟痛性包块而就诊 ,均为嵌顿疝。2 手法复位要点2 .1 强手法 适用患儿哭闹、烦躁 ,疝块较硬 ,估计尚未形成绞窄 ,无腹膜刺激症 ,发病时间相对较长。首先在复位前要了解嵌顿发生过程 ,确诊为腹股沟斜疝 ,…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以急腹症表现的腹外疝嵌顿的诊断和治疗方法。方法 回顾性总结1993-2001年我院住院例以急腹症表现的腹外疝嵌顿的临床经验。结果 本组8例均为腹股沟斜疝,2例复位成功,6例急诊手术,腹股沟切口5例(其中因绞窄性肠坏疽行肠切除1例),剖腹探查联合腹股沟切口1例,均治愈出院。结论 以急腹症表现的腹股沟疝嵌顿容易误诊,延误治疗时机。虽然股疝嵌顿几率最高,但腹股沟斜疝嵌顿最常见,除非局部红肿热痛或有腹膜炎体征,首先手法复位。若手法复位失败,立即急诊手术。  相似文献   

8.
目的:总结小儿腹股沟斜疝嵌顿的治疗效果。方法:对1岁以内的婴儿嵌顿疝不急于手术治疗。主张保守治疗,即先试行手法复位加棉纱束带压迫疝环待其自行修复,遇有不能复位者则急行手术,对1岁以上的小儿嵌顿疝或屡发嵌疝者,虽经复位成功仍应动员尽早手术,以防再次嵌顿,结果:421例小儿斜疝嵌顿中,手法复位成功391例,保守治愈78例,手术治愈343例,均无并发症及术后复发。结论:小儿腹股沟斜疝嵌顿要根据小儿年龄,疝环大小,嵌顿时间,局部反应,腹部及全身情况来选择手术治疗或非手术治疗。  相似文献   

9.
目的 评价小儿腹股沟斜疝嵌顿手法复位术的疗效与安全性.方法 对163例小儿腹股沟斜疝嵌顿患者行手法复位术,并观察其疗效及安全性.结果 手法复位成功158例,手术5例,手法复位时间3~15 min不等,手法复位后患者腹股沟肿块消失,患者哭闹停止,能安静入睡,无腹胀、呕吐,无血便.结论 小儿腹股沟斜疝嵌顿手法复位方法简单易行,效果好,为减少并避免手术并发症,减少医疗风险提供了一条捷径.  相似文献   

10.
小儿腹股沟嵌顿疝手法复位281例体会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小儿腹股沟嵌顿疝手法复位的相关问题,以提高疗效。方法选择嵌顿时间在12~24 h之间,一般情况良好的嵌顿性腹股沟斜疝患儿281例试行手法复位。患儿仰卧,臀部垫高30~40°,屈髋、屈膝,术者于患儿右侧用左手握持疝囊颈部,右手四指于疝囊底部向腹股沟管方向挤压,吸气时持续均匀用力,同时左手放松。呼气时右手停止用力,左手固定内环,以防回纳疝内容物再次突出。此法反复多次进行,直至疝内容物全部还纳。结果 281例复位成功268例,占95.3%。结论只要严格掌握复位适应症及禁忌症,手法正确,小儿腹股沟嵌顿疝手法复位成功率高,并发症少,安全性好。  相似文献   

11.
目的:总结腹股沟嵌顿疝肠坏死原因,探讨腹股沟嵌顿疝手术时机的选择.方法:回顾性分析78例腹股沟嵌顿疝临床资料.结果:46例行手法复位后行择期手术;32例发生肠坏死行急诊手术,其中18例行肠坏死切除行Ⅰ期吻合,14例经保守治疗肠管活力恢复后,返纳腹腔;32例中股疝14例、腹股沟斜疝12例、腹股沟直疝4例、闭孔疝2例.嵌顿...  相似文献   

12.
嵌顿性腹股沟斜疝是小儿急诊外科中最常见的疾病之一,我院自1998年7月至2009年8月共进行了小儿嵌顿性斜疝手法复位术96例,采用腹股沟管皮下环附近局麻药物封闭加手法复位嵌顿疝42例,复位成功40例,成功率97.6%,并与传统应用镇静剂下手法复位54例作比较,现就其体会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腹股沟嵌顿疝手法复位的临床效果及技巧。方法选取腹股沟嵌顿斜疝患者122例,均采取手法复位,其手法技巧包括患者镇静后,医者左手按摩内环口并导引,右手指在疝囊底部呈长管状漏斗形配合呼吸逐渐将疝内容向腹腔加压还纳。若复位成功则择期手术,若复位失败则采取急诊手术。比较择期手术和急诊手术患者的术后并发症情况。结果手法复位成功113例(占92.6%),9例转急诊手术治疗。9例急诊手术患者术后随访,肠坏死2例,肠系膜血肿1例,术后并发症率为33.3%。而手法复位成功者均在复位后3 d~1个月择期手术。术后随访,肠系膜血肿2例,术后并发症率为1.8%。手法复位联合择期手术的患者术后并发症率明显低于急诊手术患者的术后并发症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掌握手法复位的手法技巧能有效提高复位成功率,使急诊手术转变为择期手术,减少术后并发症。  相似文献   

14.
韦勇杰  归奕飞 《华夏医学》2005,18(2):208-209
目的:探讨采用内环处腹横筋膜切开松解小儿嵌顿性腹股沟斜疝的疗效,避免或减少嵌顿疝的术后复发。方法:对62例小儿嵌顿性腹股沟斜疝,采用内环处腹横筋膜切开,保留内环处腹膜的完整性,还纳疝内容物。结果:62例嵌顿性腹股沟斜疝患儿无1例术后复发。结论:采用内环处腹横筋膜切开松解嵌顿性腹股沟斜疝,保留了内环处腹膜的完整性,局部创伤小,手术时间短,符合解剖生理,减少复发率,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5.
小儿嵌顿性腹股沟斜疝143例的治疗体会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向丽  谈必龙 《重庆医学》2002,31(12):1218-1219
目的 探讨小儿嵌顿性腹股沟斜疝的治疗体会。方法 分析 1993~ 2 0 0 2年我院收治的嵌顿性腹股沟斜疝 14 3例。结果 本组 14 3例中手法复位者 2 8例 (占 2 0 % ) ,手术探查者 115例 (占 80 % ) ,其中疝内容物为肠管者 10 3例 (占 89% )。手法复位后肠穿孔者 3例 (占 2 % ,均为手法复位后 9h内出现气腹症 ) ,术后应激性溃疡者 1例 ,术后中毒性肠麻痹 1例 ,本组患儿均治愈出院。结论 对于小儿嵌顿性腹股沟疝 ,应准确判断病情 ,如能手法复位可采取复位处理 ,手法复位成功后应观察 6~ 8h ,防止肠穿孔的发生 ,以后再择期手术治疗。如不能手法复位 ,积极手术探查 ,术中认真仔细 ,术后多能取得好的疗效。对于 <1月的小婴儿 ,以积极手术探查为首选治疗方案 ,不要盲目试行手法复位  相似文献   

16.
腹股沟斜疝为小儿外科常见病,其合并症—嵌顿腹股沟斜疝,也是常见的急腹症之一。处理是否得当,与预后密切相关。自1978年1月至1997年12月,处理急诊嵌顿性腹股沟斜疝患儿273例,其中手法复位241例(88.3%),急诊手术32例,现分析和讨论如下。...  相似文献   

17.
腹股沟斜疝嵌顿为外科常见病、多发病,部分患者通过手法复位而免除手术痛苦。我院收治1例嵌顿疝患者,通过手法复位而造成假性复位,延误诊治,而致肠坏死。现报告如下; 患者,男,23岁,患右侧腹股沟斜疝多年。因斜疝嵌顿3小时收住院,疝囊较小,触诊约有枣大  相似文献   

18.
小儿腹股沟斜疝嵌顿如复位手法不对或患儿不合作,可误将疝内容物推置至腹壁组织间造成假性复位.由于对嵌顿疝假性复位认识不足或丧失了疝内容物仍然嵌顿的警惕,将对患儿造成严重后果.近年来,我院共收治假性复位患儿6例,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9.
腹股沟斜疝嵌顿后手法复位成功率很高,复位后肠梗阻症状很快缓解。我院收治2例嵌顿疝行手法复位成功,而肠梗阻症状逐渐加重者.手术探查证实为假性复位致肠坏死,现报告如下。 例1,男,45岁。因右腹股沟可复性包块半年,不能还纳伴疼痛、呕吐2h入院。局部查体见:右侧腹股沟管外环口处有一包块,约3cm×3cm×2cm大小.腹股沟管饱满。入院诊断:右腹股沟斜疝嵌顿。应用镇静剂后行手法复位成功,局部包块完全消失,腹股沟管区平坦,皮下环宽大,咳嗽时有冲击感,留院观察24h.病人阵发性腹痛、腹胀及呕吐逐渐加重,无明…  相似文献   

20.
<正>小儿腹股沟斜疝是小儿外科的常见病、多发病,是由于天性腹膜鞘状突未闭所致。当小儿啼哭、排便等引起腹内增高时,腹腔内的肠管、大网膜等可进入鞘状突形成疝。有疝由于疝环较小,疝内容物不能回纳腹腔而形成嵌顿疝,对嵌顿疝,如试行手法复位无法还纳需行急诊手术治疗。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