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瑞舒伐他汀对高血压病合并高脂血症患者超敏C-反应蛋白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探讨瑞舒伐他汀对高血压合并高脂血症患者超敏C-反应蛋白的影响。方法72例高血压痛合并高血脂患者,在常规降压治疗基础上加服瑞舒伐他汀10mg,睡前服用,1次/天,80例单纯高脂血症患者,睡前服用瑞舒伐他汀10mg,1次/天。另选取年龄性别等相匹配60例正常体检者为对照组。治疗时间12周。检测治疗前后3组研究对象血压、血脂、超敏C反应蛋白(hsCRP)等因素的变化。结果治疗前高血压病合并高脂血症组的血压和血脂明显高于对照组。经降压和降脂治疗后血压与血脂显著下降(P〈0.05)。高血压病合并高血脂组超敏C-反应蛋白的水平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P〈0.01),瑞舒伐他汀治疗后超敏C-反应蛋白水平显著下降(P〈0.01)。结论瑞舒伐他汀可明显降低高血压病合并高脂血症患者超敏C-反应蛋白水平,从而可能改善高血压病合并高脂血症患者的炎症状态,减缓动脉粥样硬化的形成。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瑞舒伐他汀对青年高脂血症患者血脂、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hs-CRP)的影响。方法53例青年高脂血症患者(年龄18~39岁)口服瑞舒伐他汀10 mg,每日1次,连续治疗8周。检测患者血脂和血清hs-CRP水平,并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青年高脂血症患者血脂、血清hs-CRP水平均明显高于正常值,治疗后各项血脂指标(TC、TG、LDL-C)和血清Hs-CRP水平均有不同程度的降低(P<0.05)。HDL-C水平升高,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血清hs-CRP与血清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水平呈正相关(P<0.05)。结论瑞舒伐他汀能全面改善青年高脂血症患者整体血脂水平,尤其能大幅度地降低LDLC,同时也显著降低血清Hs-CRP水平。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瑞舒伐他汀对冠状动脉瘤样扩张患者血脂、超敏C-反应蛋白(hs-CRP)水平的影响。方法选取20例冠状动脉瘤样扩张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他汀组,两组均给予常规治疗,他汀组在对照组基础上每晚加用瑞舒伐他汀10mg口服,检测两组患者治疗前及治疗1个月后血浆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及hs-CRP水平的变化。结果两组治疗前各项指标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对照组TC、TG、LDL-C、HDL-C及hs-CRP均无明显差异(P〉0.05);他汀组TC、TG、LDL-C、HDL-C及hs-CRP均显著降低,HDL-C显著升高(P〈0.05)。结论瑞舒伐他汀可改善冠状动脉瘤样扩张患者的血脂及hs-CRP水平,抑制斑块内炎性反应,从而改善冠状动脉瘤样扩张患者的预后。 相似文献
4.
瑞舒伐他汀对冠心病C-反应蛋白及血脂的影响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瑞舒伐他汀对冠心病患者超敏C-反应蛋白(CRP)、血脂水平的影响。方法选择78例冠心病患者,常规药物治疗外,给予瑞舒伐他汀10mgQN口服,于治疗前及治疗4周后分别检测超敏CRP、血脂水平,进行对比分析。结果治疗后患者超敏CRP、甘油三酯(TG)、总胆固醇(TC)、低密度胆固醇(LDL-C)较治疗前均有明显下降(P〈0.01),高密度胆固醇(HDL-C)有明显升高(P〈0.01),而丙氨酸转氨酶、肌酐、肌酸激酶无明显变化。结论瑞舒伐他汀不仅能有效改善冠心病患者血脂水平,而且可明显降低血清超敏CRP,抑制斑块内炎症反应,且应用安全。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瑞舒伐他汀对维吾尔族高脂血症患者血脂水平和超敏C反应蛋白(hs-CRP)的影响。方法选择2009年6月-2011年3月住院及门诊收治的40例维吾尔族高脂血症患者。给予瑞舒伐他汀钙(阿斯利康制药公司生产)10mg,每晚1次,疗程28d,分别在治疗前及疗程结束后用奥林巴斯全自动生化仪查: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高密度脂蛋白(HDL)、低密度脂蛋白(LDL)、丙氨酸转移酶(ALT)、天门冬氨酸转移酶(AST)、hs-CRP、肌酸激酶(CK),对治疗前后的指标进行对比分析。结果经过3周瑞伐他汀治疗后,TG、LDL-C、TG分别较治疗前下降,以TG下降最为明显,HDL-C有所提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ALT、AST。肌酸激酶治疗前后无明显变化。结论瑞舒伐他汀不仅能有效地改善维吾尔族高脂血症患者血脂水平,而且可明显降低血清hs-CRP,治疗对肝脏功能没有明显影响,应用安全。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阿托伐他汀对高脂血症患者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Hs-CRP)的影响。方法:检测40例使用阿托伐他汀治疗前后的高脂血症患者血清Hs-CRP水平和血脂水平,并进行相关性分析。40例年龄与性别相匹配的健康者作为正常对照。结果:高脂血症组血清Hs-CRP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且与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呈正相关;治疗后血清Hs-CRP水平明显低于治疗前(P<0.01)。结论:高脂血症患者血清Hs-CRP水平明显升高,阿托伐他汀能显著降低血清Hs-CRP水平,有益于减少心血管事件的发生。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阿托伐他汀对青年高脂血症患者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Hs-CRP)的影响. 方法:76例青年高脂血症患者(年龄18~39岁)口服阿托伐他汀(Atorvastatin )20 mg,1次/d,连续治疗8周.检测患者血清Hs-CRP和血脂水平,并进行相关性分析. 结果:青年高脂血症患者血清Hs-CRP水平明显高于正常值,且与血清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水平呈正相关,治疗后血清Hs-CRP水平明显低于治疗前(P<0.05). 结论:阿托伐他汀治疗能显著降低血清Hs-CRP水平.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瑞舒伐他汀对不稳性心绞痛患者高敏C-反应蛋白的影响.方法 选择63例明确诊断不稳定性心绞痛的患者,分为瑞舒伐他汀治疗组32例和对照组31例,测定在治疗前、治疗后8周血浆C-反应蛋白( Hs-CRP)水平的变化.结果 瑞舒伐他汀组治疗8周后血浆Hs-CRP水平明显下降,而对照组无变化(P<0.05).结论 瑞舒伐他汀调脂可阻滞不稳性心绞痛患者冠脉病变的炎症反应.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瑞舒伐他汀对高血压血脂异常患者超敏C反应蛋白(hs-CRP)、血脂和踝臂指数(ABI)的影响。方法将我院2010年1月~2011年1月门诊及住院收治的98例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两组分别包括49例患者。全部98例患者均进行常规降压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加用10 mg瑞舒伐他汀,2个月后对两组患者进行随访,随访内容为检测患者三酰甘油(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总胆固醇(TC)、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肌酐(Cr)、肌酸激酶(CK)、hs-CRP及ABI的变化。结果对照组治疗后血压较治疗前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后血压、hs-CRP、TC、LDL-C、TG明显低于治疗前,HDL-C高于治疗前,ABI明显高于治疗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后hs-CRP、TC、LDL-C、TG明显低于对照组治疗后,ABI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他汀类药物通过影响血脂代谢及抑制血管内皮炎症反应两个方面稳定粥样斑块,抑制斑块破裂,对改善血管内皮功能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瑞舒伐他汀对高脂血症患者血清脂蛋白(a)、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的影响及血清脂蛋白(a)、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与急性冠脉综合征之间的相关性。方法:收集100例高脂血症患者,随机分成瑞舒伐他汀组50例和立普妥组50例。用瑞舒伐他汀10rag,立普妥20mg,两种药物每日一次,每次分别为10—20mg,持续6周。观察治疗前后总胆固醇(TC)、甘油三脂(TG)、低密度脂蛋白(LDL—C)、高密度脂蛋白(HDL—C)、超敏C-反应蛋白(hs—CRP)及血清脂蛋白(a)含量的改变。结果:瑞舒伐他汀组治疗后TC、TG、LDL—C、hs—CPR较治疗前明显降低(t=24.146,10.104,10.862,22.05,P〈0.05);两组治疗后HDL—c含量较治疗前上升(t=7.448,P〈0.05);各指标两组间比较有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瑞舒伐他汀组治疗后血清脂蛋白(a)较治疗前明显降低(t=25.33,P〈0.05),两组间比较有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中,血清hs—CRP和LP(a)呈正相关(r=0.54,P〈0.05)。结论:瑞舒伐他汀更有效地发挥抗炎及降低血脂功能,hs—CRP和LP(a)可能是预测冠状动脉病变的标志物。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瑞舒伐他汀对原发性高血压患者血压及超敏C反应蛋白(hs-CRP)的影响。方法将72例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分为常规治疗组和瑞舒伐他汀组,各36例。常规治疗组使用厄贝沙坦治疗,若血压控制不理想则加用硝苯地平缓释片;瑞舒伐他汀组在常规降压基础上加服瑞舒伐他汀片10mg/次,每晚睡前服用,连用4周。于治疗前后检测血hs-CRP、三酰甘油(TG)及总胆固醇(TC)等水平。结果治疗前,两组患者性别、年龄、病程、体质量指数、收缩压、舒张压、hs-CRP、TC及TG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常规治疗组在治疗4周后收缩压及舒张压均低于治疗前(均P〈0.05);瑞舒伐他汀组在治疗4周后TC、TG、hs-CRP、收缩压及舒张压均低于治疗前(均P〈0.05)。结论瑞舒伐他汀可降低原发性高血压患者血清hs-CRP水平,并有协同降压作用。 相似文献
12.
《吉林医学》2019,(1)
目的:探究联合应用瑞舒伐他汀及缬沙坦治疗高血压合并阵发性心房颤动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选取接收并治疗的126例高血压伴随阵发性心房颤动患者,随机平均分为观察组及对照组,每组63例。观察组患者口服胺碘酮、瑞舒伐他汀及缬沙坦,对照组患者口服胺碘酮、缬沙坦,对比两组患者临床治疗的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有效率达85. 71%,显著高于同期对照组患者的66. 67%;治疗结束后观察组患者的hs-CRP、LAD及LVMI三项指标均显著低于对照组。两组患者治疗效果及治疗前后资料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 05)。结论:联合应用瑞舒伐他汀及缬沙坦治疗高血压伴随阵发性房颤,能够有效降低房颤频率,并改善患者心肌重构,因此,该治疗方案适合在临床中应用和推广。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阿托伐他汀对不稳定型心绞痛(UAP)患者超敏C反应蛋白(hs-CRP)的影响及其量效关系。方法UAP患者79例,随机分为常规治疗组和阿托伐他汀组,治疗6周,治疗前后查患者血脂及hs-CRP。结果阿托伐他汀治疗组治疗后较治疗前血脂及hs-CRP水平明显降低:对照组治疗后较治疗前血脂及hs-CRP水平的变化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阿托伐他汀具有调脂及降低hs-CRP水平,提高不稳定型心绞痛的治疗效果,改善预后。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不同剂量瑞舒伐他汀(20 mg/d、10 mg/d)对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血脂和超敏C-反应蛋白(hs-CRP)的影响。方法:将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强化治疗组(瑞舒伐他汀20 mg加常规用药)和常规治疗组(瑞舒伐他汀10 mg加常规用药),术前和术后6个月分别检查TC、TG、LDL-C、HDL-C和hs-CRP,比较两组之间的差别。结果:强化治疗组TC、TG、LDL-C、hs-CRP的水平和心绞痛发生率均较常规治疗组降低(P<0.05),HDL-C水平高于常规治疗组(P<0.05),支架内再狭窄率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瑞舒伐他汀的强化治疗比常规治疗能起到更强的调脂和抗炎作用。 相似文献
15.
16.
目的探讨瑞舒伐他汀强化治疗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血清高敏C-反应蛋白(hs-CRP)的作用。方法收集65例确诊为急性心肌梗死的患者,分为强化治疗组及对照组两组,强化治疗组给予顿服20mg瑞舒伐他汀(30例),对照组给予顿服10mg瑞舒伐他汀(35例)。分别于入院即刻、入院后24h及人院后7天检测血清hs-CRP,并进行比较分析。结果入院时两组血清hs-CRP水平差异无显著性,与入院即刻血清hs-CRP水平比较,入院后24h两组血清hs-CRP水平均升高,对照组较强化治疗组升高显著,入院后7天两组血清hs-CRP水平均明显下降,强化治疗组血清hs-CRP水平较对照组下降显著(P<0.05)。结论急性心肌梗死早期给予20mg瑞舒伐他汀强化治疗能有效下调血清hs-CRP水平,从而改善患者预后。 相似文献
17.
胡安定 《浙江中西医结合杂志》2013,23(6):450-452
高脂血症(,)是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cornary heart disease,HD)的危险因素之一,HD的形成和发展与炎症反应密切相关[1]。而炎性标志物超敏C反应蛋白(high-sensitive C-re 相似文献
18.
目的:研究瑞舒伐他汀强化降脂对急性缺血性卒中(AIS)患者血脂、高敏C-反应蛋白(hs CRP)的影响及近期疗效观察。方法:选择100例AIS患者,分为常规降脂组与强化降脂组,两组均予控制颅压、血压、血糖、抗血小板聚集、改善脑循环等基础治疗,常规降脂组加用瑞舒伐他汀片10 mg/次,1次/d;强化降脂组加用瑞舒伐他汀片20 mg/次,1次/d,连用14 d。结果:降脂后14 d强化降脂组和普通降脂组的血脂水平明显下降,强化降脂组下降更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瑞舒伐他汀强化降脂能降低AIS患者血脂,对AIS有确切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9.
目的:考察冠心病合并高脂血症患者服用瑞舒伐他汀后对血糖的影响。方法:选择2012年1月1日至2014年10月31日收治的100例冠心病合并高脂血症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分为低剂量组(68例)和强化剂量组(32例),男58例,女42例,年龄40~76岁。低剂量组患者在常规治疗基础上服用瑞舒伐他汀(商品名:可定)10mg,强化剂量组则为瑞舒伐他汀剂量是20mg,余不变。观察两组治疗前后的体重指数( BMI)、血糖和血脂指标的变化和观察期间的药物不良反应。结果:治疗12周后,两组LDL-C、TC及TG均有明显降低(P<0.05),且强化剂量组血脂下降水平更低;强化剂量组治疗后FBG及HbA1c水平较治疗前略有上升,但两组治疗前后血糖指标均无显著变化。两组不良反应均为少数患者出现肝酶轻微升高,不影响后续治疗。结论:瑞舒伐他汀在降低血脂的同时对患者血糖代谢有良好的安全性,可应用于冠心病合并高脂血症患者,对属于发生心血管事件极高危的CAD患者人群,为使LDL-C达到<1.8mmoL/L的目标值,部分患者可能需强化剂量(20mg/d)。 相似文献
20.
高脂血症患者C-反应蛋白含量的变化及氟伐他汀对它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高脂血症患者体内C-反应蛋白(CRP)浓度的变化及其与血脂之间的关系,并观察氟伐他汀对CRP和血脂的影响。方法随机选取62例高脂血症患者,给予氟伐他汀20 mg/晚,连续服用4周,治疗前后采用酶法测定血脂指标,免疫比浊法测定血清CRP浓度。结果90.3%的高脂血症患者的CRP水平超过正常范围,并且与所伴随的疾病无关。氟伐他汀能显著降低胆固醇(-7.49%)、甘油三酯(-14.32%)、低密度脂蛋白(-13.88%)、极低密度脂蛋白(-18.48%)和TC/HDL(胆固醇/高密度脂蛋白比值,-13.50%)水平(P<0.01),也使脂蛋白(a)浓度下降(-13.81%),并显著降低CRP浓度(-15.92%)。基础的CRP与各血脂指标和脂蛋白(a)之间无相关关系。氟伐他汀治疗后CRP与TC/HDL(r=0.62,P=0.041)和脂蛋白(a) (r=0.320,P=0.011)呈显著正相关;与高密度脂蛋白呈显著负相关(r=-0.288,P=0.023)。结论高脂血症患者的CRP水平增高,并且与所伴随的疾病无关;氟伐他汀除了能有效地调整血脂外,还能明显降低CRP浓度。CRP可作为预测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血管疾病危险的独立预报因子和评估治疗效果的指标。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