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P-gP、GST-π、TopoⅡ、p53在乳腺癌中的表达及相关性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乳腺癌中P-糖蛋白(P-gP),谷胱甘肽-S-转移酶(GST-Tr),拓扑异构酶(TopoⅡ)和P53的表达及相关性。方法:应用Elivision^TM plus免疫组化法对28例乳腺癌进行检测。结果:正常乳腺组织P-gp、GST-Tr表达阳性颗粒位于细胞质或(和)细胞膜,TopoⅡ阳性颗粒定位于胞核,p53无阳性表达。乳腺癌P-gp、GST-Tr、TopoⅡ的表达强度及p53蛋白的表达率均高于正常乳腺组织。结论:P-gp、GST-π、TopoⅡ和p53的表达与乳腺癌各临床病理因素无关,p53蛋白的表达与P-Pg表达呈正相关。P〈0.001。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凝溶胶蛋白(Gelsolin)、P糖蛋白(P-gp)、拓扑异构酶Ⅱ(TopoⅡ)、谷胱苷肽转移酶(GST-π)在预测非小细胞肺癌(NSCLC)临床病理特征、癌细胞转移和患者预后中的价值。方法:采用S-P免疫组化法检测126例NSCLC患者癌组织标本及其癌旁组织标本Gelsolin蛋白、P-gp、TopoⅡ、GST-π表达情况。结果:Gelsolin蛋白在NSCLC患者中的阳性表达率为31.7%,P-gp为38.1%,TopoⅡ为52.4%,GST-π为85.7%。Kaplan-Meier生存分析显示,Gelsolin蛋白及P-gp阳性患者生存率较Gelsolin蛋白阴性患者为低(P<0.05),Cox风险比例模型显示淋巴结转移、Gelsolin蛋白及P-gp阳性可显著增加NSCLC患者的死亡风险(P<0.05)。结论:Gelsolin蛋白与P-gp表达增加与NSCLC淋巴结转移及肿瘤进展相关,联合检测Gelsolin、P-gp、TopoⅡ、GST-π,可作为临床早期发现NSCLC转移及预测预后的指标。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乳腺癌体外化疗敏感性的检测(ATP-TCA法)与P-糖蛋白(P-gp)、谷胱甘肽S转移酶-π(GST-π)及TopoisomeraseⅡ(TopoⅡ)表达的关系.方法 用ATP-TCA法检测52例乳腺癌标本对4种单药的敏感性,并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其P-糖蛋白、GST-π及TopoⅡ的表达.结果表阿霉素、紫杉醇、吉西他滨、多西他赛的有效率分别为63.4%、40.4%、21.1%、13.4%.P-糖蛋白、GST-π及TopoⅡ表达率分别为3 8.5%、44.2%及63-5%.表阿霉素在P-糖蛋白、GST-π阴性表达及TopoⅡ阳性表达时有效率较高.4种药物同时耐药的可能性在P-糖蛋白阳性表达者为60.0%(12/20),高于阴性表达者9.4%(3/32).结论 ATP-TCA法结合P-gp、GST-π及TopoⅡ的表达可用于乳腺癌化疗药物的选择.P-gp与乳腺癌多药耐药有关.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P-糖蛋白(P-gp)、谷胱甘肽S转移酶(GST-π)和DNA拓扑异构酶Ⅱ(TopoⅡ)在胆道恶性肿瘤中的表达及其㈦临床病理参数的相关性,分析两者之间的关系。方法采用免疫组化过氧化物酶标记链霉卵白素法(SP法)检测42例胆道恶性肿瘤患者组织中P-gp、GST-π和TopoⅡ的表达,分析其㈦肿瘤临床病理参数的关系及两者相关性。结果P-gp、GST-π和TopoⅡ在胆道恶性肿瘤患者组织中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88.1%、92.9%、73.8%。P-gp和GST-π的表达与患者的年龄、性别、肿瘤的分化程度、局部浸润、淋巴结转移均无明显关系;而TopoⅡ的表达与肿瘤的分化程度呈负相关性,随分化程度的降低而阳性表达率增高(P0.05);而与其他临床病理参数无相关性;P-gp和GST-π两者表达呈正相关(P0.05)。而P-gp和TopoⅡ及GST-π和TopoⅡ之间均无显著相关性。结论P-gp、GST-π和TopoⅡ在胆道恶性肿瘤中均有较高的表达水平,提示从未接受化疗的胆道恶性肿瘤患者存在较高的原发性耐药。联合检测这3个耐药蛋白的表达,对指导临床化疗有一定作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3种耐药相关蛋白P-gp、GST-π和TopoⅡ在乳腺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与乳腺癌新辅助化疗敏感性的相关性。方法:乳腺癌患者80例,随机分为应用新辅助化疗(CEF)组(A组)和未化疗组(B组),A组应用新辅助化疗2周期,化疗前后分别行B超检查测量肿瘤大小。采用S-P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80例乳腺癌组织中P-gp、GST-π和TopoⅡ的表达情况。结果:P-gp的表达在A组较B组有显著升高(P〈0.05);GST-π和TopoⅡ的表达在A组及B组的表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P-gp的表达情况与乳腺癌肿瘤的缩小呈直线相关(P〈0.05);GST-π、TopoⅡ的表达情况与乳腺癌瘤体的缩小无明显相关(P〉0.05)。P-gp的表达与腋窝淋巴结阳性有显著相关;GST-π的表达与肿瘤的分级有显著相关,与雌激素受体呈负相关;TopoⅡ的表达与肿瘤的分级呈正相关。结论:P-gp的表达可能与乳腺癌的获得性耐药有关,GST-π和TopoⅡ的表达可能与乳腺癌的天然耐药有关。  相似文献   

6.
目的 研究耐药相关性糖蛋白(P-gp)、谷胱甘肽S转移酶(GST-π)和DNA拓扑异构酶Ⅱ(TopoⅡ)在胆道恶性肿瘤中的表达情况及临床意义.方法 采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42例胆道恶性肿瘤肿瘤组织中P-gp、GST-π和TopoⅡ的表达水平并进行分析.结果 P-gp、GST-π和TopoⅡ在胆道恶性肿瘤中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88.1%(37/42)、92.9%(39/42)、73.8%(31/42);P-gp和GST-π的表达与患者的年龄、性别、肿瘤的分化程度、局部浸润、淋巴结转移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TopoⅡ的表达与肿瘤的分化程度有显著差异,且随分化程度的降低而阳性表达率增高(P<0.05);与患者的年龄、性别、肿瘤局部浸润、淋巴结转移均无显著相关性(P>0.05).P-gp和GST-π两者的表达呈正相关(r=0.6613,P<0.05).P-gp和TopoⅡ及GST-π和TopoⅡ之间均无显著相关性.结论 从未接受化疗的胆道恶性肿瘤患者存在较高的原发性耐药,联合检测这三个耐药蛋白的表达可能会对指导临床化疗药物的选择和制定合理有效的化疗方案及预后判断均有一定意义.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大肠癌组织中胎盘型谷胱甘肽-S-转移酶(GST-π)、糖蛋白(P-gp)和DNA拓扑酶Ⅱ(Topo Ⅱ)的表达与临床病理和预后的关系.方法采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170例大肠癌组织中GST-π、P-gp和Topo Ⅱ的表达,对其组织病理改变和5年生存率进行综合分析.结果在高、中分化及低分化大肠癌中,GST-π阳性率分别为56.3%、65.6%和93.8%;Topo Ⅱ阳性率为25.0%、32.8%和68.8%,P-gp阳性率为37.5%、50.0% 和75.0%.GST-π和Topo Ⅱ表达在高、低分化两组间及中、低分化两组间均有非常显著的差异(P<0.01),P-gp表达均有显著差异(P<0.05).而在不同的年龄、性别、Duke's分期及有无淋巴结和远处转移中,GST-π、P-gp、Topo Ⅱ的表达均无显著差异(P>0.05).5 年内生存者GST-π、P-gp和Topo Ⅱ表达阳性率低于5年内死亡者,GST-π和P-gp有显著差异(P<0.05),Topo Ⅱ有非常显著差异(P<0.01).结论耐药表型GST-π、P-gp、Topo Ⅱ的表达可能作为评估大肠癌预后的有价值的指标.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结直肠癌中P-糖蛋白(P-gp)、谷胱甘肽-S-转移酶(GST-π)和DNA拓扑酶Ⅱ(TopoⅡ)的表达及临床意义。方法:应用SupervisionTM法检测67例结直肠癌组织中P-gp、GST-π和TopoⅡ的表达。结果:P-gp、GST-π和TopoⅡ的表达阳性率分别为64·2%(43/67),59·7%(40/67)和61·2%(41/67)。P-gp、GST-π和TopoⅡ的表达与年龄、性别、肿瘤大小、发病部位、组织学分级、临床分期及有无淋巴结转移无关(P>0·05)。结论:应用免疫组化法检测结直肠癌组织中P-gp、GST-π和TopoⅡ的表达,对结直肠癌的化疗药物的选择和判断预后具有显著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9.
P—gP、GST-π和C—erbB-2在乳腺癌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 探讨乳腺癌组织中P-糖蛋白(P-gp)、胎盘型谷胱甘肽-S-转移酶-π(GST-π)和人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C-erbB-2)蛋白的表达与临床病理特征和预后的关系.方法 采用免疫组化法检测48例乳腺癌组织中P-gp、GST-π和C-erbB-2蛋白表达,并对其临床病理特征和患者5年生存率进行综合分析.结果 P-gp和GST-π蛋白表达与乳腺癌患者年龄、组织学分级、转移淋巴结数和TNM分期无关(P>0.05); 而C-erbB-2蛋白表达与乳腺癌组织学分级、转移淋巴结数和TNM分期有关(P<0.05).P-gp表达阳性率在C-erbB-2表达阳性的乳腺癌中显著高于C-erbB-2表达阴性的乳腺癌(P<0.05); 5年内生存者的GST-π和C-erbB-2表达阳性率明显低于5年内死亡者(P<0.01).结论 P-gp参与乳腺癌的原发耐药机理,C-erbB-2表达阳性的乳腺癌发生原发性耐药的可能性较大,C-erbB-2是评估乳腺癌预后和预测治疗效果的指标.  相似文献   

10.
LRP、P-gp、GST-π、TopoⅡ在肺癌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目的探讨多药耐药(MDR)基因产物肺耐药蛋白(LRP)、P-糖蛋白(P-gp)、谷胱甘肽S-转移酶-π(GST-π)、DNA拓扑异构酶Ⅱ(TopoⅡ)在肺癌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 方法应用单克隆抗体、免疫组化技术SP法, 对58例肺癌标本进行上述4种MDR指标检测. 结果在肺癌组织中LRP、P-gp、GST-π、TopoⅡ表达的阳性率分别为79.3%、70.7%、82.8%和84.5%,其表达与性别、年龄、部位、临床分期无关(P>0.05);在未分化、小细胞型肺癌中LRP、P-gp、GST-π表达的阳性率明显降低(P<0.05);鳞癌、腺癌、支气管肺泡癌与小细胞癌相比,LRP、GST-π表达的强度明显增高(P<0.05);LRP、GST-π的表达强度随分化程度的降低而降低,TopoⅡ的表达强度随分化程度的降低而升高(P<0.05). 结论 LRP、P-gp、GST-π、TopoⅡ在未化疗过的肺癌组织中均有不同程度的高表达,且与肺癌的某些生物学行为有关,联合检测有助于化疗药物的选择及预后的判断.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结直肠癌中P-糖蛋白(P-gp)、谷胱甘肽-S-转移酶(GST-π)和DNA拓扑酶Ⅱ(TopoⅡ)的表达及临床意义。方法:应用Supervision^TM法检测67例结直肠癌组织中P-gp、GST-π和TopoⅡ的表达。结果:P-gp、GST-π和TopoⅡ的表达阳性率分别为64.2%(43/67),59.7%(40/67)和61.2%(41/67)。P-gp、GST-π和TopoⅡ的表达与年龄、性别、肿瘤大小、发病部位、组织学分级、临床分期及有无淋巴结转移无关(P〉0.05)。结论:应用免疫组化法检测结直肠癌组织中P-gp、GST-π和TopoⅡ的表达,对结直肠癌的化疗药物的选择和判断预后具有显著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原发性肝癌组织中的P-糖蛋白(P—glycoprotein,P—gP)、谷胱甘肽-S转移酶-π(glutahione-S—transferase-π,GST-π)、DNA拓扑异构酶Ⅱ(DNA—topoismerase,TopoⅡ)耐药基因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35例肝癌组织、20例癌旁和10例肝硬化组织中P—gP、GST-π、TopoⅡ的表达,并对其组织病理指标及3年生存率进行综合分析。结果①35例肝癌中的P—gp、GST-π、TopoⅡ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85.7%、71.4%、31.4%。②肝癌组织中P—gp、GST-π表达显著高于癌旁组织及肝硬化组织。③P—gp+GST-π+TopoⅡ阳性表达率为17.1%,P—gp+GST-π、P—gp+TopoⅡ和GST-π+TopoⅡ阳性率分别为60%、14.3%、2.8%,其中P—gP+GST-π和GST-π+TopoⅡ的阳性表达具有相关性(P〈0.01)。④TopoⅡ表达阳性者的3年生存率低于阴性者。结论①原发性肝癌多药耐药与其P—gp、GST-π、TopoⅡ表达有关。②对肝癌患者化疗前进行耐药基因检测,对患者化疗用药具有指导意义,有助于联合用药的合理选择,提高疗效及延长患者生存期。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P—gP、GST-π、TopoⅡ在脑胶质瘤中表达的相互关系以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技术链霉卵白素-过氧化物酶连结法(SP法)检测101例原发性脑胶质瘤组织中P-gP、GST-π和TopoⅡ在不同病理分级间(WHOⅠ级24例;Ⅱ级34例;Ⅲ级28例;Ⅳ级15例)的表达水平,评估三者间关系和临床意义。结果 P—gP、GST-πT和TopoⅡ阳性表达率分别为62.4%、64.3%、59.4%。P—gP及GST-πT表达水平在高级别(Ⅲ-Ⅳ级)胶质瘤显著高于低级别(Ⅰ~Ⅱ级)(P〈0.05);TopoⅡ表达水平在高级别胶质瘤则显著低于低级别(P〈0.05)。各多药耐药因子共表达的比率分别为:P—gP+GST-πT:44.6%,P—gP+TopoⅡ:19.8%,GST-π+TopoⅡ:17.8%:P-gp+TopoⅡ+GST-πT:4.95%,两个或以上MDR基因产物共表达率为87.2%,显著高于单一基因产物表达率:P—gP(5.9%),GST-πT(0.9%)及TopoⅡ(1.9%)(P〈0.05)。TopoⅡ阳性表达与P-gP、GST-πT阳性表达呈显著负相关(P〈0.01)。P—gP阳性表达与GST-πT阳性表达呈显著正相关(P〈0.01)。结论 原发性脑胶质瘤的多药耐药现象是由多个耐药因子共同参与作用的结果,多药耐药的发生在肿瘤细胞的病理分级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同时检测三种耐药因子有助于优化临床化疗方案,提高化疗效果。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胰腺癌组织中低氧诱导因子1α(HIF-1α),P糖蛋白(P-gp)和谷胱甘肽S转移酶-π(GST-π)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42例胰腺癌组织(胰腺癌组)及9例慢性胰腺炎组织(胰腺炎组)和8例正常胰腺组织(正常胰腺组)中HIF-1α,P-gp,GST-π的表达,分析三者之间的关系及其与临床病理因素之间的关系。结果胰腺癌组HIF-1α阳性表达32例(76.2%),P-gp阳性表达28例(66.7%),GST-π阳性表达24例(57.1%)。胰腺炎组中HIF-1α,P-gp,GST-π阳性表达分别是2例(22.2%),2例(22.2%)和1例(11.1%)。在8例正常胰腺组织中HIF-1α,P-gp,GST-π阳性表达分别为0例(0%),2例(25%)和1例(12.5%)。胰腺癌组III期和IV期标本的HIF-1α表达率显著高于I期和II期(P0.05);胰腺癌组有淋巴结转移的标本HIF-1α及P-gp表达率亦高于无淋巴结转移的标本(P0.05)。HIF-1α表达与P-gp(r=0.553,P0.001)及与GST-π表达均呈正相关(r=0.420,P=0.006)。结论HIF-1α可能对P-gp和GST-π的表达起上调作用,从而参与低氧对胰腺癌多药耐药的调控。针对HIF-1α的抑制手段有可能为改善胰腺癌的耐药提供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谷胱甘肽- S-转移酶π (GST-π )和 DNA拓扑异构酶Ⅱ-α (Topo Ⅱ-α )在肿瘤的表达及其与结直肠癌临床病理学特征之间的关系.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免疫组化) ABC法检测 GST-π和 Topo Ⅱ-α在 60例结直肠癌、癌旁组织和 15例正常结肠黏膜中的表达并分析其意义.结果 GST-π和 Topo Ⅱ-α在结直肠癌组织中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 90.0%和 86.7%,显著高于癌旁组织和正常黏膜( P〈 0.01). GST-π和 Topo Ⅱ-α表达强度与肿瘤大小和组织学类型无关( P 〉0.05),但与肿瘤的临床分期、分化程度和淋巴结转移与否密切相关( P〈 0.01). GST-π在低分化癌组织中高表达;Topo Ⅱ-α在高分化癌组织中的表达强度高于低分化癌( P〈 0.01).结论 GST-π和 Topo Ⅱ-α在结直肠癌组织中的表达与肿瘤的临床病理特征有关,可作为衡量肿瘤恶性程度和预后的指标之一.  相似文献   

16.
目的研究胰腺癌组织中多药耐药蛋白(MRP)、P-糖蛋白(P-gp)及DNA拓扑异构酶Ⅱ(TopoⅡ)三种多药耐药相关蛋白的表达及其化疗耐药相关影响因素的分析。方法收集51例病理证实的胰腺癌组织标本,以7例正常胰腺组织标本作对照,采用免疫组化技术检测MRP、P-gp及TopoⅡ三种蛋白在胰腺癌组织中的表达情况,并结合患者临床病理资料、生存情况进行分析。结果 P-gp、MRP在胰腺癌组织中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70.6%、81.3%,与在正常胰腺组织中的阳性表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TopoⅡ不同组织表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在有淋巴结转移的患者中P-gp的表达具有更高的阳性率。TopoⅡ的阳性表达率与分化程度有关。胰腺癌组织中,P-gp与MRP表达相关;P-gp、MRP与TopoⅡ之间蛋白表达水平不具有相关性。MRP、P-gp及TopoⅡ共表达阳性者生存期明显短于阴性者。结论 MRP、P-gp及TopoⅡ在多药耐药现象中占有重要地位,同时也可作为判断胰腺癌患者预后的指标之一。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消化道肿瘤淋巴结转移灶多药耐药相关因子P-糖蛋白(P-gp)、谷胱甘肽S转移酶-π(GST-π)、p53、survivin、bcl-2的表达特点及临床意义.方法 对54例胃癌和大肠癌的转移淋巴结、原发灶中上述5种多药耐药相关因子行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对比其表达的差异.结果 转移灶与原发灶相比,P-gp、GST-π在二者间表达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p53、bcl-2表达在二者之间具有明显相关性(r=0.7248、0.5524;P均<0.05).在转移淋巴结,P-gP分别与GST-π及survivin表达呈正相关(r=0.4062、0.6169,P均<0.05),GST-π与survivin表达呈正相关(r=0.4027,P<0.05);而在原发灶,bel-2与P-gP及survivin表达呈正相关(r=0.3986、0.2937,P均<0.05)、GST-π与survivin表达呈正相关(r=0.4481,P<0.01),仅GST-π与survivin正相关表达同时出现在转移灶和原发灶内.结论 消化道肿瘤淋巴结转移灶存在多药耐药相关因子表达的异质性,肿瘤切除术后辅助化疗的靶目标应针对淋巴结转移灶.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P糖蛋白(P-gp)、谷胱甘肽转移酶π(GST-π)、DNA拓扑异构酶Ⅱ(TOPO-Ⅱ)及肺耐药蛋白(LRP)在胃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对预后评价的意义。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PV-6000法)检测P-gp、GST-π、TOPO-Ⅱ、LRP在60例胃癌组织和10例正常胃黏膜中的表达,分析其与胃癌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将P-gp、GST-π、TOPO-Ⅱ和LRP按各自表达情况分为阳性组和阴性组,比较术后复发率、复发时间及5年存活率。将P-gp阳性、GST-π阳性、LRP阳性和TOPO-Ⅱ阴性作为4个可能与胃癌预后不良相关的危险因素进行考察,并将患者分为高危耐药组(2~4个危险因素)和低危耐药组(0~1个危险因素),比较2组患者术后复发情况及存活率。结果:P-gp、GST-π、TOPO-Ⅱ、LRP在胃癌组织中的表达阳性率分别为53.3%(32/60),73.3%(44/60),83.3%(50/60),38.3%(23/60)。它们在胃癌组织中的表达与患者的肿瘤大小、临床分期、局部浸润深度均无关(P〉0.05),而与肿瘤的淋巴结转移及组织学类型有关(P〈0.05)。4种蛋白各自表达的阳性组与阴性组比较,术后复发率、复发时间及5年存活率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高危耐药组与低危耐药组比较,复发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复发时间早于低危耐药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患者术后5年存活率为44.0%和57.1%,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P-gp、GST-π、TOPO-Ⅱ及LRP是胃癌多药耐药产生的基础,联合检测对胃癌的预后判断有重要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9.
耐药蛋白及C-erbB-2在乳腺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乳腺癌组织中P-gp、GST-π和C-erbB-2的表达及其与临床病理因素和预后的关系.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48例乳腺癌组织中P-gp、GST-π和C-erbB-2的表达,对其病理组织学改变和5年生存率进行综合分析.结果:P-gp、GST-π在不同组织学分级、不同淋巴结转移数的乳腺癌组织中的表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C-erbB-2在不同组织学分级、不同淋巴结转移数的乳腺癌组织中的表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erbB-2表达阳性的乳腺癌,其组织P-gP的阳性率显著高于C-erbB-2表达阴性的乳腺癌组织(P<0.05);5年内生存者GST-π和C-erbB-2表达阳性率明显低于5年内死亡者(P<0.01).结论:P-gp参与乳腺癌的原发耐药机制,C-erbB-2表达阳性的乳腺癌发生原发性耐药的可能性较大,C-erbB-2为评估乳腺癌预后较有价值的指标.  相似文献   

20.
目的 研究BH3-only蛋白家族中p53上调凋亡调控因子(PUMA)和与bcl-2相互作用的细胞死亡调解因子(BIM)在结直肠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与结直肠癌侵袭、转移和预后关系.方法 采用免疫组化染色方法(EnVision),检测PUMA和BIM蛋白在30例正常大肠黏膜、30例大肠腺瘤及142例结直肠癌组织中的表达.分析PUMA、BIM蛋白表达与患者临床病理特征、预后及化疗耐药相关蛋白[P-糖蛋白(P-gp)、谷胱甘肽S转移酶-π(GST-π)]的相关性.结果 PUMA蛋白在结直肠癌组织中的阳性表达率为82.4%,低于其在大肠腺瘤和正常大肠黏膜组织中的阳性表达率(均为96.7%)(x2=3.93、3.93,P<0.05).BIM蛋白在结直肠癌组织中的阳性表达率为62.7%,明显低于其在大肠腺瘤组织中和正常大肠黏膜的阳性表达率(90.0%和96.7%)(x2 =8.42、13.29,P<0.01).PUMA蛋白与BIM蛋白在结直肠癌组织中的表达呈正相关(r=0.747,P=0.000).PUMA蛋白的表达与肿瘤的分化程度(x2 =11.87)、浸润深度(x2=11.59)、淋巴结转移(x2=12.82)、TNM分期(x2=33.47)以及P-gp表达(x2=18.30)有关(P<0.05),而与患者的年龄、性别、肿瘤大小、病理组织学类型以及GST-π表达无关(P>0.05).BIM蛋白的表达与分化程度(x2=16.19)、淋巴结转移(x2=14.95)、TNM分期(x2=52.66)以及P-gp表达(x2 =10.60)有关(P<0.05),而与患者的年龄、性别、肿瘤大小、浸润深度、病理组织学类型以及GST-π表达无关(P>0.05).PUMA、BIM阳性表达者的术后1、3、5年生存率明显高于阴性表达者(x2=6.10、27.60,P<0.05).淋巴结转移(RR=0.238)、TNM分期(RR=7.895)、PUMA(RR=1.691)和BIM蛋白的表达(RR =0.440)可作为结直肠癌独立的预后指标(P<0.05).结论 PUMA、BIM在结直肠癌中的表达与结直肠癌的侵袭、转移和预后明显相关.PUMA和BIM蛋白表达降低的结直肠癌患者病期晚、预后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