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陈敬亭 《国际医学寄生虫病杂志》1990,(6)
本文概述用马来丝虫感染雪貂所出现的一些病理生理变化,并对这种模型的实用价值进行评价。雪貂皮下注射马来丝虫感染期幼虫产生的病理变化与人体受感染后所产生的伴有淋巴水肿的临床症候群相似。接种幼虫后第3个月,在血循环中出现微丝蚴,同时产生持续嗜酸性粒细胞增多症(1000~10000个/μl),多数雪貂在8个月内微丝蚴血症消失, 相似文献
2.
《国际医学寄生虫病杂志》1974,(2)
作者在印度喀拉拉邦对当地60例马来丝虫和27例班氏丝虫感染者作了微丝蚴周期性的观察和分析。在24小时内,每2小时取血1次,制作涂片3张,每张涂片血量为20立方毫米,染色后作微丝蚴计数。根据不同时间微丝蚴计数的结果,马来丝虫微丝蚴的高峰在22时至2时之间,有时出现两个高峰,前1个高峰较后1个高峰为低。班氏丝虫微丝蚴只有1个高峰,2时左右开始上升,于4时达高峰,以后很快下降。两种丝虫微丝蚴都是夜间周期型。 相似文献
3.
宋宗臣 《国际医学寄生虫病杂志》1975,(5)
本文介绍一种浓集彭亨丝虫或马来丝虫微丝蚴的简单方法。用100~1,200条传染性幼丝虫接种到刚成熟的雌雄长爪沙鼠腹腔内。感染后150~244天用乙醚麻醉剖腹,将取出的腹内脏器浸入玻皿内的冷的无菌 相似文献
4.
许锦江 《国际医学寄生虫病杂志》1979,(1)
帝汶丝虫(Brugia timori)分布于东帝汶和印尼东南部的小巽他群岛。这种丝虫也寄生于人体的淋巴系统,在许多方面与马来丝虫近似,过去长期将这两种丝虫混淆。最近 Partono 等(1977) 根据成虫形态的不同,正式将帝汶丝虫确定为独立的种,并对成虫 相似文献
5.
金立中 《中国寄生虫学与寄生虫病杂志》1992,10(4):298-300
This paper reports the early development and variation of inoculated Brugia malayi microfilariae in 3 groups of mosquitoes, i. e. young Anopheles sinensis, young Culex quinquefasciatus and old Cx. quinquefasciatus. Significant differences were observed among these groups. Sixty hours after inoculation, the percentage of normally developing filarial larvae in young An. sinensis was 72.3%; the percentage of melanized microfilariae in young Cx. quinquefasciatus was 75.4% and the percentage of filarial larvae which developed abnormally or remained in diapause status in old Cx. quinquefasciatus was 67.1%, each being much higher than that in the other groups. It was suggested that the immune competence of the mosquitoes had influence upon the filarial development. The intensity of the immune response not only varied with the species, but also diminished with the aging of mosquitoes. 相似文献
6.
四川省班氏丝虫和马来丝虫微丝蚴的周期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观察了四川各地53例班氏丝虫病和21例马来丝虫病的微丝蚴周期性。其周期性指数分别为103.85%和112.08%,高蜂时间分别为1:06和1:18,皆为典型的夜现周期性。 相似文献
7.
本文报告采用改进的微量注射技术和较为精细的计数方法,以2—10条微丝蚴/蚊,定量注射感染中华按蚊和致倦库蚊,找出了这两种蚊虫的微丝蚴感染量与感染期幼丝虫阳性率、幼丝虫平均发育成熟率之间的定量关系;比较了在注射感染条件下两种蚊虫对马来丝虫易感性的差异。 相似文献
8.
郑惠君 《国际医学寄生虫病杂志》1987,(6)
从感染马来丝虫的沙鼠腹腔收集微丝蚴(mf),以pH 7.4的PBS洗涤4次,除去腹腔细胞,低压冻干,捣碎,加PBS在4℃提取24小时,20 000转离心30分钟,测定上清液蛋白。成熟与未成熟的成虫用同法制备。解剖埃及伊蚊,收集马来丝虫感染期幼虫(L_3),超声捣碎,提取蛋白。取6~8周龄的沙鼠,每组10只,隔2周注射含10μg mf抗原的PBS 0.2ml,共2次,对照组仅注射PBS。末次注射2周后以75条L_3进行皮下 相似文献
9.
《国际医学寄生虫病杂志》1974,(1)
用马来丝虫的第三期幼虫感染9只家猫,幼虫是从叮吸阳性猫血的埃及伊蚊获得的。蚊虫在叮吸猫血后只给予糖水,于12天后解剖取出感染期幼虫,浮悬于生理盐水中,皮下注射于家猫的腹股沟部。在感染后90~120天,10只猫中有6只出现微丝蚴血症。1~5号猫的微丝蚴血症为亚周期型,微丝蚴密度以夜间20时最高,白天10时最低,但周期性不受感染时间长短 相似文献
10.
目的:研究中华按蚊对不同密度马来丝虫微丝蚴以及贵州和浙江两地虫源的易感性。方法:观察中华按蚊感染不同密度马来丝虫微丝蚴(mf)后蚊虫的存活率、蚊虫体内微丝蚴发育至感染期蚴(L3)率和感染蚊体内L3平均条数,同时观察浙江虫源(6代)和贵州虫源(31代),微丝蚴发育至L3率。结果:感染微丝蚴密度为32.5mf/μl和141. 5mf/μl组的微丝蚴发育至L3率分别为36.2%和8.7%,感染蚊体内L3平均条数分别为8.24和0.3条。中华按蚊感染浙江虫源(6代)和贵州虫源(31代),微丝蚴发育至L3率分别是45.1%和26.8%。结论:中华按蚊对感染密度为32.5mf/μl-66.4mf/μl时较易感,其对浙江虫源(6代)较贵州虫源(31代)易感。 相似文献
11.
中华按蚊碱性磷酸酶、酸性磷酸酶、非特异性酯酶、乙酰胆碱酯酶、糖原及蛋白质等组织化学观察结果表明,感染马来丝虫微丝蚴后蚊体内的碱性磷酸酶、酸性磷酸酶、糖原及蛋白质含量均比未感染蚊明显降低。非特异性酯酶活性亦有一定改变,而乙酰胆碱酯酶活性则几无改变。 相似文献
12.
感染马来丝虫微丝蚴中华按蚊元素的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应用原子吸收光谱分析仪对中华按蚊的羽化蚊、吸正常人血后0d、5d、8d、12d、18d及感染马来丝虫微丝蚴后5d、8d、12d、18d的中华按蚊虫体内13种元素含量的变化进行了分析。这13种元素由钾、钠、钙、镁等4种常量元素和铁、锌、镍、铝、钢、铅、铜、锰、铬等9种微量元素组成。结果表明,非感染马来丝虫微丝蚴中华按蚊体内元素的含量随蚊虫的发育而增减不一,减少明显的有锌、铁、镁、铜等,而钙、钾等却有所增加。感染蚊与非感染蚊相比较,多种元素的含量明显减少,于感染第5d,有铁、锌、钾、钙、钠、铝、钢、铅、铜、锰等10种;第8d有除钙、镁以外的11种;第12d有除钙、镁、铜、镍外的9种;第18d有钾、镍、铝、镉、铅、锰、铬等7种元素的含量显示出非常明显的差异。 相似文献
13.
本文报告了使用冷冻技术对马来丝虫微丝蚴进行48小时低温保存的试验。参照Ham等的二步冷冻法的实验表明:微丝蚴的活力(存活率、正常外貌百分率及活动等级),无论加血清或不加血清的冷冻组均明显低于未冷冻组;加血清后冷冻的微丝蚴活力明显高于未加血清组;微丝蚴的活力与保护剂DMSO的浓度相关,在5~30%的范围内,随着DMSO浓度升高,微丝蚴的活力显著下降。结果提示用DMSO浓度为5%、小牛血清浓度为20%、青霉素、链霉素各为200U/ml,pH为7.0~7.2的台氏液作为微丝蚴的冷冻保存液,以1℃/分降至-17℃,然后迅速投入液氮冷冻保存,复苏后微丝蚴的活力较为理想。 相似文献
14.
《国际医学寄生虫病杂志》1986,(2)
本文研究的目的,是确定丝虫病人的细胞结合抗体-依赖细胞毒性现象是否类似采用正常人体灰白层细胞所显示的结果,并进一步观察微丝蚴病人抗体细胞粘连现象的缺乏。从感染蚊获取马来丝虫感染期幼虫(L_3),将9份丝虫病人的血与1份枸橼酸磷酸盐葡萄糖混合,葡聚糖沉淀法分离末梢血白细胞,洗涤、调普细胞浓度为3.6×10~3/100μl,采用具有活力的病人细胞及L_3进行粘连测定。以15岁以上的10例微丝蚴病人和1例热带肺嗜酸粒细胞增多症(TPE)为实验标本。静脉采血收集95例血清标本,分为微丝蚴血症(15份)、无微丝蚴症状病人(15份)、象皮病 相似文献
15.
陆绍红 《国际医学寄生虫病杂志》1995,(6)
本研究采用班氏和马来丝虫微丝蚴超薄切片法分析两种微丝蚴鞘膜的细胞化学特征。微丝蚴超微结构分析样品经成二醛、锇酸常规固定后脱水、包埋、超薄切片,电镜观察鞘膜结构。其余样品用0.1%戊二醛和2%多聚甲醛固定,甲醇脱水,Lowicryl K4 M—20℃包埋,超薄切片后分三组:1)金标记 相似文献
16.
1982年在浙江省临海市马来丝虫病流行区人群微丝蚴阳性率降至0.5%以下后,我们观察了7例低密度微丝蚴血症不经治疗转阴情况,结果如下表: 相似文献
17.
本文报告经注射感染的马来丝虫微丝蚴在幼龄中华按蚊、幼龄致倦库蚊和老龄致倦库蚊体内早期发育变化的情况。接种后60h,幼丝虫在这三类蚊虫体内的发育已有明显差异。幼龄中华按蚊体内正常发育的幼丝虫比例最高(72.3%);幼龄致倦库蚊体内黑化幼丝虫的比例最高(75.4%);而老龄致倦库蚊体内以滞育或畸形的幼丝虫比例最高(67.1%)。实验表明,蚊虫的免疫是影响幼丝虫发育的一个重要因素。免疫反应的强度在不同的蚊种间有显著差异,且随蚊虫日龄的增加而下降。 相似文献
18.
从感染丝虫阳性沙鼠腹腔获取马来丝虫微丝蚴,以TCS液洗涤后,采用14%聚乙烯吡咯酮(PVP)和5%二甲亚砜(DMSO)两种低温保护剂,各分为4组:甲组为保护剂中各加1滴吐温80(Tween—80),进行冷平衡(Cold banlance)后以两步法冷冻在液氮(—196℃)中冻存;乙组即仅加保护剂同上法冻存;丙组为保护剂中各加1滴吐温80,置室温中为未冷冻对照组。该实验重复两次。丁组为冻存前未进行 相似文献
19.
陶增厚 《国际医学寄生虫病杂志》1980,(1)
将马来丝虫微丝蚴注入实验鼠静脉,能产生持续的微丝蚴血症,从而提供了一种可用以评价杀微丝蚴药物的模型。本文报导海群生对注入鼠体内马来丝虫微丝蚴的作用。从感染的蒙古沙鼠获得微丝蚴。将动物麻醉,取20毫升 Dulbecco 磷酸缓冲液,经18号标准塑料导管注入腹腔,按摩腹腔后,回收含微丝蚴液。洗涤3次,浓缩至1毫升 pH7. 2磷酸缓冲盐液含2×10~5微丝蚴悬液。体重18~20克的雌性CF_1鼠,每只静脉内注射0. 5毫升悬液间隔一定时间,从每只鼠眶后静脉窦 相似文献
20.
朱荫昌 《国际医学寄生虫病杂志》1985,(3)
作者从感染马来丝虫的埃及伊蚊中获取第三期幼虫,并从感染沙鼠的腹腔中分离出马来丝虫的成虫和微丝蚴。雄性成虫、微丝蚴和L_3经PBS清洗、冻干,在PBS中不断搅动抽提,经20,000g离心20分钟,上清液贮于-20℃备用。从感染犬取得犬恶丝虫,成虫抗原制备步骤同上。6周龄的BALB/C小鼠经腹腔注射微丝蚴10~5条,每次间隔3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