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90 毫秒
1.
105例产后出血导致产妇死亡相关因素分析   总被引:1,自引:3,他引:1  
目的 :为掌握产后出血导致产妇死亡的病因、分布特点及相关因素 ,采取有效干预措施。方法 :对贵州省 2 0 0 0~ 2 0 0 2年监测的产后出血死亡产妇资料进行分析。结果 :产后出血导致死亡 10 8例 ,占产科出血死亡的 74 .5 %。胎盘因素居首位 ,占产科出血死亡的 4 6 .9% ,其次是子宫收缩乏力 ,占 2 4 .0 7% ,与全国比较差异有显著性 (P<0 .0 1)。分娩后 4 h以内死亡的构成比为73.2 3% ,相关因素有文化、经济、交通、保健服务、计划生育等。结论 :贵州省降低孕产妇死亡还有很大空间 ,防治产后出血 ,降低孕产妇死亡率 ,还需根据本省的特点提出相应的对策。  相似文献   

2.
关玉伟 《中国妇幼保健》2006,21(15):2167-2168
目的:为了进一步证实家庭分娩的危险性,提高住院分娩率,降低孕产妇死亡率。方法:对长春市1992年1月~2005年12月因家庭分娩死亡的66例产妇死亡原因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家庭分娩多发生于农村、家庭贫困、经济落后、文化水平低的地区。66例死亡孕产妇中产后出血占首位。死亡地点:家中28例,途中23例;职业:农民62例,占93.94%。评审结果:可避免死亡占48.48%。结论:加强健康教育,提高住院分娩率,降低孕产妇死亡率。  相似文献   

3.
薛映幸 《中国妇幼保健》2007,22(13):1834-1835
目的:通过对长兴县1993~2004年孕产妇死亡率变化趋势分析,探索降低孕产妇死亡率的干预措施。方法:通过以长兴县妇幼保健机构为中心的三级孕产妇死亡报告网,掌握1993~2004年长兴县全县孕产妇死亡情况。结果:1993~1998年孕产妇死亡率为27·15/10万,1999~2004年为6·63/10万,后6年较前6年死亡率有明显下降,差异有显著性(P<0·05),12年孕产妇死亡因直接产科原因呈下降趋势,14例孕产妇死亡中,可避免死亡占57·14%,创造条件可避免占35·71%,不可避免死亡占7·14%。结论:建立孕产妇死亡评审小组,加强宣教,加强产科质量管理,成立危重产妇抢救小组,建立高危孕产妇管理制度,加强外来人口孕产妇的管理可降低孕产妇死亡率。  相似文献   

4.
70例孕产妇死亡原因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通过对70例孕产妇死亡原因和相关因素的分析,提出孕产妇死亡的干预措施。方法对永州市辖区内2002年1月~2004年12月70例死亡孕产妇的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永州市孕产妇死亡率有逐年增高趋势;产科出血仍为孕产妇死亡的第1原因,占44.29%,而产科出血主要的原因为胎盘因素,占58.06%,说明接生人员业务水平低;与孕产妇死亡相关的重要因素依次为存在高危因素、非住院分娩、从未产前检查、计划外分娩、产前检查小于8次、乡卫生院截留病人、绿色通道不畅。70例中可避免死亡20例,创造条件可避免死亡36例,共占80%。结论永州市孕产妇死亡率有很大的下降空间;可通过加强系统保健管理、防治产科出血、增加妇幼保健资金投入、杜绝计划外生育、实行住院分娩、取缔家庭接生、加强产科从业人员和乡镇保健人员的培训、卫生行政部门对开展助产技术的医疗机构严格审核监管等措施降低孕产妇死亡率。  相似文献   

5.
2004年厦门市孕产妇死亡评审结果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杨松静  王兆玲 《中国妇幼保健》2007,22(10):1366-1368
目的:为掌握厦门市孕产妇死亡原因及影响因素,提出降低孕产妇死亡率的对策及措施。方法:根据厦门市孕产妇死亡报告卡,对死亡孕产妇调查结果进行分析。结果:评审的7例孕产妇死亡中,创造条件可避免死亡2例,占28.57%;不可避免死亡5例,占71.43%。孕产妇死亡原因依次为妊高压、产后出血、羊水栓塞、肝性脑病、感染性心内模炎、右侧基底节出血。结论:依法行政,对贫困孕产妇实行限价收费,加强保健机构内涵建设,提高医疗保健专业人员的业务技能,加强孕产妇系统管理质量、提高住院分娩率、加强健康教育,是降低孕产妇死亡率的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6.
105例产后出血导致产妇死亡相关因素分析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目的为掌握产后出血导致产妇死亡的病因、分布特点及相关因素,采取有效干预措施.方法对贵州省2000~2002年监测的产后出血死亡产妇资料进行分析.结果产后出血导致死亡108例,占产科出血死亡的74.5%.胎盘因素居首位,占产科出血死亡的46.9%,其次是子宫收缩乏力,占24.07%,与全国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1).分娩后4 h以内死亡的构成比为73.23%,相关因素有文化、经济、交通、保健服务、计划生育等.结论贵州省降低孕产妇死亡还有很大空间,防治产后出血,降低孕产妇死亡率,还需根据本省的特点提出相应的对策.  相似文献   

7.
上海市1997~2006年产后出血死亡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杜莉  秦敏  朱丽萍 《中国妇幼保健》2008,23(34):4879-4882
目的:分析上海市1997~2006年因产后出血死亡产妇的情况和影响因素,为制定干预措施提供依据。方法:通过全市三级妇幼保健网收集孕产妇死亡个案资料,对每例死亡孕产妇个案进行现场调查,并每季度召开1次孕产妇死亡专家评审会,对死亡病例进行归类。结果:①上海市1997~2006年因产后出血死亡产妇80例,其中72例为外来产妇,8例为本市户籍产妇,外来产妇产后出血死亡率远远大于本地产妇。产后出血死亡居全市孕产妇死亡原因的首位。②外地产妇产后出血的首要原因为胎盘因素,占所有出血原因的29.6%,其次是子宫破裂;本市户籍产妇产后出血的首要原因是宫缩乏力。③死亡产妇中,外地产妇住院分娩率低,大部分在家分娩(74.6%),在途中和家中死亡的28例,占38.9%;本市产妇有1例在途中死亡。结论:家中分娩和非法接生是造成外来孕产妇产后出血死亡的主要原因。要进一步降低产后出血死亡率,除了提高产后出血处理能力外,还要提高外来孕产妇的住院分娩率。  相似文献   

8.
农村贫困地区孕产妇死亡情况分析与干预措施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分析造成孕产妇死亡的主要原因及其影响因素,总结项目相关干预经验,探讨进一步有效降低项目地区孕产妇死亡率的干预措施。方法通过对典型个案的回顾性研究,总结分析死亡孕产妇的人口学特征、妇幼保健服务利用以及死亡原因等情况。结果孕产妇于家中分娩者占58.44%,家中和途中死亡者占50.65%;孕产妇死亡前2位死因依次为产后出血、妊娠合并心脏病,直接产科原因占84.41%,其中66.23%的孕产妇死于产后出血;导致产后出血的主要原因为胎盘滞留(35.29%),子宫破裂(17.65%),副胎盘粘连(13.73%)等;死亡对象中计划外生育者占34.00%;社会经济因素对象人口学因素、行为因素和保健服务因素是影响项目地区孕产妇死亡的主要因素。结论要继续实施住院分娩特困救助制度,加大健康教育力度,加强计划外生育管理,建立高危孕产妇应急处理机制,落实村级妇幼保健员的职责与待遇,加强乡镇卫生院产科建设。  相似文献   

9.
目的 通过对雷波县2003-2008年孕产妇死亡情况进行回顾性调查分析,探讨导致孕产妇死亡的相关因素及降低孕产妇死亡率的有效干预措施.方法 对15例死亡病例进行现场调查,用十二格表评审方法进行县级评审.结果 2003-2008年雷波县孕产妇死亡率较高且呈波动趋势.15例死亡孕产妇死因依次为:产科出血8例(53%);妊娠合并心脏病2例(13%);羊水栓塞1例 (7%);死胎伴宫内感染1例(7%);其它疾病1例(7%)(死者家属不能详细叙述产妇死亡时具体情况,致无法评审);县级评审结果为可避免死亡12人,占80%;不可避免死亡3例,占20%.结论 加大妇幼保健事业的投入,加强业务人员知识技能培训和高危妊娠筛查管理,提高住院分娩以及继续开展孕产妇死亡评审工作是降低孕产妇死亡率的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10.
产科出血致孕产妇死亡31例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目的:探讨孕产妇产科出血原因,为制定降低孕产妇死亡率的干预措施提供依据。方法:对产科出血致孕产妇死亡个案及评审结果进行分析。结果:产科出血仍是孕产妇死亡的主要原因。产妇在家中分娩、农村接生婆接生、孕妇未接受孕期保健管理、未住院分娩、乡村医生医技水平低等因素影响了死亡率的下降。结论:取缔农村不合格接生员、禁止家庭接生、加强孕期保健管理、提高高危筛查率和农村贫困孕产妇住院分娩率,强化妇幼保健人员适宜技术培训,提高县乡级产科质量和急救能力,降低产科出血发生率,方能降低孕产妇死亡率。  相似文献   

11.
西藏项目地区19例孕产妇死亡原因分析与干预措施探讨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分析造成孕产妇死亡的主要原因和相关影响因素,寻求有效降低西藏项目地区孕产妇死亡率的干预措施。方法:采用对典型个案进行回顾性调查的方法,总结分析死亡孕产妇的产前检查、分娩、死亡诊断及死亡原因等情况。结果:孕产妇于家中进行分娩的占89.5%,死于途中及家中的占84.2%;孕产妇死亡的前3位死因依次为产后出血、脑溢血和产后子痫,直接产科死因占73.7%,其中52.7%的孕产妇死于产后出血;无产前检查史的占47.4%,死于产后2~24 h内者占52.6%;人口学因素、孕产期保健系统管理因素、妇幼卫生服务能力及行为因素是影响项目地区孕产妇死亡的主要因素。结论:要加大健康教育力度,加强村级接生员职能转换,加强妇幼保健能力建设和提高住院分娩率。  相似文献   

12.
高凌云  刘秀玲  易旻 《中国妇幼保健》2012,27(19):2938-2940
目的:探讨降低孕产妇死亡的干预措施。方法:回顾性分析2008~2011年朝阳区医疗机构的孕产妇死亡资料。结果:2008~2011年朝阳区户籍孕产妇死亡5例,平均死亡率11.28/10万;朝阳区医疗机构孕产妇死亡22例,主要死因为感染性休克、心脏疾病及产科出血,孕产妇分娩地点及死亡地点以三级医院为主。评审结果不可避免死亡13例,占59.09%;可避免死亡5例,占22.73%;创造条件可避免死亡4例,占18.18%。孕产妇死亡与本人文化程度低、产前保健意识差、高龄等因素有关。结论:加强健康教育宣传力度及孕妇的孕期保健意识,充分发挥"朝阳区危重孕产妇及高危围产儿救治网络"的功能,对贫困危重孕产妇及时实施救助,提高产科质量,可有效降低孕产妇死亡率。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孕产妇产科出血死亡原因及影响因素,制定切实可行的干预措施。方法:对2006~2009年云南省孕产妇死亡监测及评审资料中的469例产科出血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采用PMES 3.0软件对孕产妇的死因构成、分娩地点、死亡地点、孕次、产次等进行单因素分析及χ2检验,使用SPSS 15软件对产科出血进行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4年来产科出血死亡率呈逐年下降趋势,但仍居全省孕产妇死亡的首位原因。469例产科出血死亡孕产妇中,产后出血占78.90%,子宫收缩乏力及胎盘滞留是产后出血死亡的主要原因,分别占34.10%及30.70%。影响孕产妇死亡的主要因素:交通、经济、文化等的滞后导致孕妇不能住院分娩;孕期保健服务质量差及县、乡产科人员业务技术水平偏低。结论:加强孕期保健服务、提高县乡两级产科人员业务技术水平是降低孕产妇产科出血死亡率的关键;切实解决交通不便的边远少数民族地区孕产妇分娩安全,是降低孕产妇死亡率不容忽视的问题。  相似文献   

14.
产科出血导致的孕产妇死亡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蒋德英  罗敏  张义丽 《中国妇幼保健》2006,21(14):1898-1899
目的:探讨毕节地区产科出血导致孕产妇死亡的相关因素。方法:对1996~2004年孕产妇死亡监测网581例产科出血死亡孕产妇监测资料、评审结果进行分析。结果:产科出血死亡专率为75.62/10万,产后出血居首位,占72.12%。产后出血中以胎盘因素最多,占51.31%。产科出血死亡孕产妇中有58.69%未进行孕期保健,51.47%在家中途中分娩。影响因素为住院分娩率低、催产素使用不规范及误诊误治和基层产科建设薄弱。结论:加强网底建设、提高住院分娩率、加强业务培训和母婴保健执法力度、坚持孕产妇死亡评审制度等可降低由产科出血导致的孕产妇死亡。  相似文献   

15.
王惠英  王菁  姜梅芳 《中国妇幼保健》2006,21(20):2769-2771
目的:通过对孕产妇死亡相关资料的分析,总结孕产妇保健管理的经验教训,为进一步降低孕产妇死亡率,完善妇幼卫生工作制度制定对策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回顾性调查,对苏州市1999~2004年的孕产妇死亡个案进行分析。结果:6年来苏州孕产妇死亡率平均为16.9/10万,并有所波动,在死亡的孕产妇中流动人口及未接受过孕产期保健的人员比例逐年上升,前3位死因分别为产科出血、羊水栓塞、妊高征及妊娠合并心脏病。死亡孕产妇中产时及产后死亡占71.1%,家中分娩者占28.1%。结论:苏州市的孕产妇死亡率已接近发达国家水平,要进一步降低孕产妇死亡率,必须加强基层产科的建设,加强对孕产妇中流动人口的孕产期保健管理,杜绝非法接生。  相似文献   

16.
目的对2002—2012年河池市金城江区孕产妇死亡情况及相关因素进行分析,为降低孕产妇死亡率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对2002—2012年河池市金城江区孕产妇死亡资料,根据妇幼信息员的统计报表、孕产妇死亡报告卡、死亡调查附卷、死亡漏报调查以及组织市区级以上有权威的孕产妇死亡评审专家进行综合评审分析。结果共死亡19例,20~30岁占63.16%,在山区居住占78.95%,农村户口占89.47%,初中及以下文化占68.42%,家庭人均年收入<1000元占63.16%。怀孕≥5次占68.42%,产次≥3次占63.16%,孕期从未进行产前检查占47.37%。区级及以上医院分娩占68.42%。评审专家评审可避免死亡或创造条件可避免死亡占47.37%。平均死亡率为39.46/10万。主要死亡原因:妊娠合并内科疾病、羊水栓塞、产科出血。结论加强健康教育,完善基层各级妇幼保健网络,落实围生保健,加强乡镇卫生院的建设及产科专业技术人员的技术培训,对高危孕产妇进行专案管理,并定期追踪随访,提高住院分娩率,以达到降低孕产妇死亡率的目的。  相似文献   

17.
26例孕产妇死亡原因分析与产科急救能力建设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分析造成孕产妇死亡的主要原因和相关影响因素,寻求有效降低孕产妇死亡率的干预措施。方法:采用对典型个案进行回顾性调查的方法,总结分析死亡孕产妇的产前检查、分娩、死亡诊断及死亡原因、抢救措施等情况。结果:孕产妇于家中进行分娩占88%,死于途中及家中占77%;孕产妇死亡的前3位原因依次为产后出血、内科合并症、妊高征,直接产科死亡原因占73%,其中54%的孕产妇死于产后出血,无产前检查史占31%,死于产后2~24 h内占53%,未施行急救措施占35%,急救措施不到位占58%,孕产期保健系统管理因素、妇幼卫生服务能力及急救能力因素是影响孕产妇死亡的主要因素。结论:要加大政府对妇幼保健的投入,加大健康教育力度,加强村级接生员职能转换,加强产科急救能力建设。  相似文献   

18.
目的加强高危孕产妇管理,降低孕产妇死亡率。方法根据《梅县高危妊娠管理办法》对2005年1月1日至2005年12月31日期间梅县高危产妇基本情况进行分析。结果2005年1月1日至2005年12月31日全县产妇数为5 597例,无孕产妇死亡病例,高危产妇1 070例,发生率为19.12%。高危因素前3位依次为:产时产后高危539例,占50.4%,妊娠并发症244例,占22.8%,可能发生分娩异常182例,占17.0%。结论应加强农村基层保健机构高危孕产妇管理,落实"三级"转诊制度,有效地保障母婴安康。  相似文献   

19.
浅谈产后出血的预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产后出血是分娩期严重并发症,居我国孕产妇死亡原因的首位,其发病率占分娩总数的2%~3%[1],并可导致产妇处于血液动力学不稳定状态.因此,积极采取有效的预防措施是防止产后出血的重要环节,是降低产妇死亡率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20.
刘向华  崔占顺 《中国妇幼保健》2011,26(15):2276-2277
目的:分析孕产妇死亡的相关因素,找出孕产期保健的不足之处,提出改进建议。方法:采用回顾性研究方法,对2000~2007年酒泉市44例孕产妇的死亡原因及相关因素进行分析。结果:2000~2007年酒泉市孕产妇平均死亡率为59.73/10万,总体上呈逐年下降趋势;孕产妇死亡原因顺位依次是产科出血、内科合并症、妊娠期高血压疾病、羊水栓塞和其他原因;可避免死亡及创造条件可避免死亡占84.19%;农村孕产妇死亡率明显高于城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应强化妇幼保健人员的业务技术培训,加强高危妊娠的筛查与管理,建立孕产妇急诊的绿色通道,加大宣传教育力度,提高孕产妇自我保健意识,从而有效降低孕产妇死亡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