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我国西部大开发地区布氏菌病现状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西部大开发是我国跨世纪宏观经济发展的重大战略,对于推进全国的改革和发展,增强民族团结,维护社会稳定具有重要意义。为了解我国西部地区布氏菌病(简称布病)流行趋势,给制定卫生决策和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本文对西部地区的内蒙古、广西、四川(含重庆市)、贵州、云南、西藏、陕西、甘肃、青海、宁夏和新疆12个省(市、区)1990-1999 年布病疫情情况进行了分析。1资料来源 本文资料来源于1990~1999年全国地方病防治工作年报表。2疫情现状2.1人间疫情 据统计,这12个省(市、区)1990~1999年共检…  相似文献   

2.
1疫情概况内蒙古是布鲁杆菌病(布病)历史流行高发地区,全区97个旗(县)有过不同程度的流行。20世纪50~60年代,全区布病流行较为严重,最高年新发病人数达5 174例,70年代后疫情逐年下降,到80年代最低年新发病人数仅3例,人间布病发病降到了最低程度。进入90年代后,人间布病疫情逐年回升,流行范围不断扩大,到2011年,全区人间布病病例报告数达  相似文献   

3.
我国90年代布鲁氏菌病疫情态势及今后对策   总被引:15,自引:4,他引:11  
为对我国90年代布鲁氏菌病(简称布病)疫情能较全面了解和认识,现将1990~1999年的布病有关资料进行了整理分析,以利于今后布病防治工作参考。1资料来源 本文资料来源于1990~1999年的全国地方病防治工作年报表。2疫情态势2.1人间疫情 据27个省、市、区统计, 1990~1999年检查了 2 879 884人,感染 22 577人,平均感染率为 0. 78%。其中以西藏、山西和湖南年均感染率为高,分别为5.73%、2.76%和2.29%;低的省、市、区有天津,上海及浙江,分别为0.01%、0.07…  相似文献   

4.
为及时掌握布氏菌病(简称布病)疫情动态和流行趋势,正确评价1991~2000年防治效果,从中总结出一些有效的防治经验,按照布病监测标准要求开展了监测工作,根据监测结果分析了1991~2000年呼伦贝尔盟布病流行特点。1 基本情况呼伦贝尔盟(简称呼盟)共有13个旗(市),除鄂伦春族自治旗是呼盟唯一的布病清净区,其他12个旗(市)均有不同程度的布病疫情存在,到1991年有6个旗(市)达到了布病控制和稳定控制标准。呼盟仍有6个旗(市)布病疫情比较严重,特别是进入90年代疫情逐渐回升,到1996年全盟新发…  相似文献   

5.
内蒙古人间布鲁杆菌病感染现状及病区划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了解内蒙古人间布鲁杆菌病(以下简称布病)的感染和发病情况及地区分布特征,根据人间感染的严重程度对病区进行划分。方法选择7~70岁与牲畜及畜产品有接触的重点人群采取多级分层抽样的方法分轻、中、重病区进行抽样调查。每个旗(县、区)各抽取3个乡(镇、苏木),每乡(镇、苏木)抽取3个村(嘎查),每个旗(县、区)至少调查600人。结果在全区12个盟(市)的101个旗(县、区),共调查366个乡(镇、苏木)1 530个村(嘎查)126 068人,其中感染布病病人8 011人,感染阳性率为6.35%。根据各地区重点职业人群布病感染率的不同,将101个旗(县、区)划分为1~5级(极轻度、轻度、中度、重度、极重度),轻度感染(1、2级)54个旗(县),中度感染(3级)25个旗(县),重度感染(4、5级)22个旗(县)。结论病区划分对自治区及各地区根据不同的感染率水平采取相应的防控措施具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6.
内蒙古人间布鲁氏菌病的流行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04-2007年内蒙古人间布鲁氏菌病(简称布病)的流行面积不断扩大,流行强度逐年增加。目前全区12个盟(市)中有11个盟(市)均有新发病例报告,102个旗(县、区)中有85个旗(县、区)有新发病例报告。总的流行趋势是:中东部地区流行严重,西部地区呈散发状态。季节流行曲线呈单峰型,流行高峰多数年份集中在4-6月份。发病年龄以25-50岁的青壮年为主,男性多于女性。性别比例与布病的流行强度有关,低发年份男女性别比接近3∶1 高发年份男女性别比接近2∶1。职业以农民占50%以上 牧民占25%-30%左右。另外家务及待业(2.93%)、学生(2.70%)、工人(2.18%)、散居儿童、民工和商务人员(1%以下)等职业的发病例数呈逐年上升趋势。  相似文献   

7.
内蒙古自治区近年内检出布鲁氏菌的毒力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内蒙古自治区是我国布鲁氏菌病(简称布病)的严重流行区,经多年防治,疫情在80年代后有所控制。但是在90年代后,部分地区又出现流行势头。为研究90年代内蒙古布病流行特点,1992-1998年间在呼伦贝尔盟、锡林郭勒盟布病活跃旗县检出菌126株,选出有代表性的16株进行了毒力测定。1 材料与方法1.1 菌株来源 近7年在内蒙古疫情活跃地区检出菌中选出16株菌。占1992-1998年总检出菌的12.2%。1.2 测毒方法 按常规豚鼠脾脏活菌数法,每克脾含菌100万以上为强毒菌,100万以下为弱毒苗。1.3 …  相似文献   

8.
吉林省布氏菌病防治工作回顾与思考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吉林省地处我国东北中部,现有人口 2 700余万人,畜牧业较发达,共有羊、牛、猪、鹿等各类家畜 1000余万头(只)。 布氏菌病(简称布病)在吉林省流行较久,危害严重。1936年于白城子种羊场发现病羊,1938年在该种羊场发现布病患者。解放后为了发展畜牧业生产,各县(市)分别从内蒙古和吉林省西部地区购人大批未经检疫的牛、羊,造成畜间布病疫情扩散,人间发病也逐渐增多,1955~1958年是人间布病发病高峰期,年均发病率为5.18/10万。 人、畜间布病疫区分布于全省60个县(市、区),是以羊种布氏菌为…  相似文献   

9.
辽源市是吉林省布氏菌病(简称布病)流行较活跃的地区之一。在所辖的两县、两区中,有三分之二呈现局部暴发流行,而且这些疫区曾一度被省有关部门考核为“布病稳定控制区”,其高发原因复杂。不仅直接影响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而且也给畜牧业发展带来严重威胁。为了采取切实可行的防治对策,规就我市1985—1999年布病流行现状分析如下。1布病现状 1985—1999年间,共发生布病疫点5处,均分布与辽宁省西丰县、清原县接壤部,布病患者累计142人(表1),最大年龄69岁,最小年龄3岁,高发年龄在32—45岁,67 …  相似文献   

10.
内蒙古兴安盟地区是布氏菌病(简称布病)老疫区。1974~1999年在盟内5个旗县(市)开展了布病血清学监测,共分离出布氏菌69株,其中羊Ⅰ型27株(分布在牧区21株,农区3株,半农半牧区3株)、羊Ⅱ型38株(分布在牧区26株、半农半牧区12株)、牛Ⅳ型3株(均分布在半农半牧区)、猪Ⅰ型1株(均分布在半农半牧区),牧区为单纯的羊Ⅰ型,农区为羊Ⅱ和羊Ⅰ型,半农半牧区则四个生物型共存。实验室检定结果及流行病学调查显示,69株布氏菌中有1株猪型菌存在宿主转移现象。从生物种型的构成比看,羊种菌65株,占菌…  相似文献   

11.
呼伦贝尔市1990~2005年布氏菌病流行特点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了解呼伦贝尔市当前布病流行特点和趋势,为制定布病防治对策提供科学依据。方法收集布病疫情资料,对1990-2005年不病疫情资料进行分析。结果 1990~2005年全市布病疫情主要分布于12个旗市,共有新发病人5735例。扎兰屯市和阿荣旗是全市布病流行严重地区,分别发病1683例、1445例,各占29.35%和25.19%。结论全市布病疫情有上升趋势,局部地区存在暴发流行的可能性。  相似文献   

12.
国内外防治布鲁氏菌病主要技术措施的实施及评价   总被引:12,自引:5,他引:7  
(上接1999年第14卷第6期第350页)2国内21布病疫情现状(90年代)211 人间疫情 1991—1998年全国共检查 2 175 739人,检出阳性 16 204人,平均阳性率为0.74%,共确诊病人9043人(表6、表7).1997年新发病人1507例,1998年新发病人1199例,仍居高不下。更为严重的是全国范围内出现155个人间布病暴发点,局部地区呈现暴发流行态势,而且有扩大的趋势。值得注意的是90年代以来新发病人主要集中在山西、西藏、陕西、辽宁、新疆、河北、内蒙古、河南、吉林、黑龙江等…  相似文献   

13.
为及时掌握布鲁氏菌病(简称布病)疫情动态和流行趋势,正确评价防治效果,1998年继续在全国14个省(区)的15个重点监测点按照布病监测标准要求开展了布病监测工作,结果如下。1 基本情况 在监测范围内,确定固定监测县(市、旗)14个,非固定监测县(市、旗)15个,其中固定监测乡(镇、苏木、场)61个,非固定监测乡(镇、苏木、场)81个。  相似文献   

14.
河南省50个县〈市〉布病防制效果考核分析河南省地方病防治研究所宋振清,郝宗宇,邓文斌整理我省是布鲁氏菌病(以下简称布病)流行重疫区。自1925年有文献报道至今已有六十八年[1],从疫情报告累积发病21595人(1956~1992),波击全省17个地区...  相似文献   

15.
为了掌握大骨节病病情动态,为防治科研提供科学依据,按国家大骨节病病情监测方案要求,完成了1990~1999年吉林省敦化市大兴川屯和蛟河市长青屯2个国家大骨节病监测点的病情监测工作,现将监测结果总结如下。1材料与方法1.1病情材料 1990年和1994年分别对2个监测点进行了全民临床普查。采用座谈、访问及查阅资料等方法,了解监测点的社会情况、生产生活状况、疾病流行史等。从1990~1999年,每年对2个监测点的7~12岁儿童(990~1999年为50名以上;1995~1999年为100名以上)进行…  相似文献   

16.
内蒙古自治区布氏菌病流行50年特征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阐明内蒙古自治区布鲁氏菌病的流行特征,为制定防治对策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对1950~2005年全区的布病疫情资料进行统计分析。结果1956~2005年全区共报告布氏菌病29854例,分布于12个盟(市)。呼伦贝尔市是全区布氏菌病流行最严重地区,共报告8606例,占全区的28.83%。20世纪80年代前,全区疫情较重,发病率曾高达34.76/10万,疫情由东三盟逐步扩散到中西部各盟(市);80年代和90年代初,全区疫情维持低发病状态,1995年疫情开始回升,至2005年发病率38.49/10万,达历史最高水平,疫情最重的盟(市)分别是呼伦贝尔市、锡林郭勒盟和集宁市。发病年龄集中于青壮年,男性多于女性,农民、牧民占大部分。结论内蒙古布病疫情有上升趋势,局部地区存在暴发和流行的可能性。  相似文献   

17.
我国90年代布鲁氏菌病防治研究概述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布鲁氏菌病(简称布病)在我国流行已久,危害严重,经多年防治,特别是80年代中、后期,布病疫情大幅度下降。但进入90年代以来,人、畜布病疫情在相当一部分省(区)又呈现了活跃态势,甚至出现大幅度回升,在此期间,国内学者在布病防治、科学研究等方面做了大量的工作,并取得一定的成果,现综述如下。1流行病学和防治1.1疫情态势 据统计, 1991~1997年,全国共检出阳性牲畜85 124头(只),确诊病人7844人,共出现 128个人间布病暴发点,局部地区呈现暴发流行态势,新发病人主要集中在山西、西藏、陕西、…  相似文献   

18.
目的 分析内蒙古锡林郭勒盟近十年人间布病的流行病学特征,为制定防控策略提供依据。方法 2012—2021年锡林郭勒盟人间布病数据进行流行病学分析,分析方法采用描述流行病学进行分析,利用Excel 2007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锡林郭勒盟2012—2021年共有13个县(市、区、旗)报告人布病疫情,十年间报告病例数10 162例,其中男性病例6 455例,女性病例3 707例,男女发病性别比为1.71∶1;年龄30~59岁发病最多,76.27%;职业上以牧民为主,占57.76%,其次为农民,占26.82%。时间2012年发病最多,占21.34%,按月统计,以6月发病最多,其中5—7月发病数占全年总发病数的35.36%。地区间以锡林浩特市等7县(旗)(锡林浩特市、东乌珠穆沁旗、西乌珠穆沁旗、太仆寺旗、正镶白旗、正蓝旗、多伦县)发病较多,构成比占全部发病数的74.12%。结论 近年来锡林郭勒盟人间布病发生仍具有一定的地区普遍性,发病人群和职业结构存在差异,应针对以上特点,采取综合防控措施,控制人间布病的发生和流行。  相似文献   

19.
目的 了解大同市布鲁杆菌病(简称布病)流行现状,为制订预防决策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通过全国传染病疫情网络直报系统,收集整理2006 - 2009年大同市7个县4个区人间布病疫情监测资料,建立Excel数据库,对全部数据进行统计分析。分析当地人群布病发病率,发病人群的地区分布、时间分布、职业分布、年龄性别分布,总结大同市人间布病流行趋势及特点。结果 2006 - 2009年大同市共发生布病5195例,平均发病率为57.51/10万。各县(区)均有发病,发病时间以春、夏季为主,发病人群以青壮年男性居多。农民发病人数占总发病人数的81.67%(4243/5195)。结论 2006 - 2009年,大同市人间布病疫情呈现“高—低—高”流行态势,建议有关部门加大重点县(区)的防治工作力度,对重点发病人群进行布病防护知识的宣传,提高农民自我防护意识。  相似文献   

20.
山西省是全国大骨节病重病区省之一,大骨节病分布在全省7个地(市)35个县186个乡镇。为了掌握本病的流行趋势及病情动态。我们按照全国大骨节病监测方案的要求,分别于1990~1994年在5个地(市)12个病区县内选择了25个监测点;1995~1997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