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探讨经胼胝体前部入路侧脑室和第三脑室显微镜和内镜解剖特点,为微创切除侧脑室和第三脑室病变减少并发症、提高手术效果提供解剖学依据。方法应用5具新鲜尸头模拟经胼胝体前部入路,在显微镜及神经内镜下观察侧脑室及第三脑室的重要解剖标志及其毗邻关系,测量重要解剖标志的间距。结果显微镜下侧脑室内可观察到脉络丛、隔静脉、丘纹静脉、室间孔、透明隔,内镜可进一步观察部分额角、枕角及三角区;神经内镜下第三脑室底壁从前向后依次可见视交叉、漏斗隐窝、灰结节、乳头体和中脑导水管。结论经胼胝体前部入路手术,通过颅内自然裂隙进入,直视下操作,解剖标志清楚;神经内镜辅助显微镜,可进一步扩大视野,减少对周围重要结构损伤;熟悉该入路的解剖标志及相关解剖有助于提高手术效果。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经胼胝体-脉络膜裂入路的显微解剖学特征和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显微镜下对12例成人尸头湿标本进行侧脑室、第三脑室区显微解剖,观察侧脑室、脉络丛、脉络膜裂及第三脑室顶的解剖学特点;在3例成人尸头新鲜标本上模拟经胼胝体-脉络膜裂入路手术,观察与本人路相关的重要解剖结构并测量相关距离.结果 脉络丛位于侧脑室底部内侧,脉络膜裂位于丘脑和穹窿之间,可借助与之相连的脉络丛进行辨认.切开脉络膜裂穹窿带到达第三脑室顶中间帆后,于两侧大脑内静脉间分离打开第三脑室顶即到达第三脑室腔.经测量,大脑内侧缘冠状缝处至胼胝体沟的距离为(39.12±3.94)mm,大脑内侧缘冠状缝处至室间孔的距离为(61.53±4.02)mm,室间孔后缘至穹窿与胼胝体融合处的距离为(28.65±2.23)mm,前后连合的距离为(25.94±2.16)mm,室间孔至乳头体的长度为(19.62±1.79)mm.结论 与其他手术人路相比,经胼胝体-脉络膜裂入路循自然裂隙进入第三脑室,具有路径直接、术野暴露广泛等特点,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研究便携式视频显微镜经大脑纵裂胼胝体上段、经胼胝体入路的显露范围和观察效果。方法将新鲜和灌注固定的成人尸头标本各5例,在便携式视频显微镜下,经大脑纵裂胼胝体上段、经胼胝体入路暴露并观察侧脑室和第三脑室。结果经大脑纵裂胼胝体上段、经胼胝体入路,在便携式视频显微镜下解剖观察,侧脑室和第三脑室的结构显示清楚,图像逼真。结论便携式视频显微镜经大脑纵裂胼胝体上段、经胼胝体入路能够完成侧脑室和第三脑室的显微解剖。  相似文献   

4.
目的应用便携式视频显微镜进行经大脑纵裂胼胝体前段入路至蝶鞍的解剖研究。方法新鲜和灌注固定的成人尸头标本各5例,在便携式视频显微镜下,经大脑纵裂胼胝体前段入路解剖并观察鸡冠至蝶鞍。结果便携式视频显微镜经大脑纵裂胼胝体前段入路能够清楚、逼真地暴露蝶鞍的解剖结构。结论应用便携式视频显微镜经大脑纵裂胼胝体前段入路能够完成蝶鞍的显微解剖研究。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经纵裂-透明隔间腔入路胼胝体切开术治疗药物难治性癫痫的手术方法和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1月至2019年1月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仁济医院功能神经外科收治的23例难治性癫痫患者的临床资料。患者均采用梯形小骨窗开颅,分别经纵裂-透明隔间腔入路行胼胝体前2/3切开术或一期胼胝体全节段切开术。术前行磁共振静脉成像(MRV)和图像三维重建辅助设计切口和骨窗。术后定期行影像学随访,采用Montreal神经研究所和医院Oguni等胼胝体切开术后疗效分级标准评估疗效。结果23例患者均顺利完成胼胝体切开手术,其中11例行胼胝体前2/3切开术,12例行一期胼胝体全节段切开术。23例患者中,22例沿中线切开胼胝体至透明隔腔,仅1例患者因脑发育畸形,术中探查透明隔腔缺失,改用经侧脑室入路切开胼胝体。患者术后均无颅内出血、脑积水和感染,无遗留长期神经功能障碍和并发症。MRI或弥散张量成像复查证实胼胝体切开范围达到要求。所有患者的中位随访时间为1.8年(0.5~5.2年)。术后疗效分级结果:A级4例、B级6例、C级6例、D级7例、E级0例,总有效率为69.6%(16/23)。结论经纵裂-透明隔间腔入路行胼胝体切开术可保持正中的手术路径,从而减少副损伤和并发症的发生,提高手术疗效。  相似文献   

6.
目的研究便携式视频显微镜经大脑纵裂胼胝体后段入路的显露范围和观察效果。方法新鲜和灌注固定的成人尸头标本各5例,在便携式视频显微镜下,经大脑纵裂胼胝体后段、经小脑幕入路暴露并观察四叠体池及松果体区。结果便携式视频显微镜经大脑纵裂胼胝体后段、经小脑幕入路能够清楚、逼真地暴露四叠体池及松果体区。结论便携式视频显微镜经大脑纵裂胼胝体后段、经小脑幕入路能够进入四叠体池完成松果体区的显微解剖。  相似文献   

7.
目的 研究侧脑室颞角显微手术解剖.方法 结合侧脑室颞角手术入路对13个成人尸头进行侧脑审颞角及脉络膜裂显微镜下解剖,获取图像资料.结果 打开侧脑室颞角后海马及侧副隆起为主要标志.颞角脑室壁与丘脑、尾状核、胼胝体及穹窿等神经结构相关,进一步打开颞角脉络膜裂可暴露环池和大脑脚池内的脉络膜前动脉及脉络膜后外侧动脉.结论 组成颢角的神经结构重要,暴露颢角时应注意保护神经功能区,打开脉络膜裂可治疗累及颢叶内侧及环池的病变.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颅咽管瘤的手术入路选择.方法 32例颅咽管瘤,常规或扩大翼点入路14例,额下入路3例,额皮层切开经侧脑室-室间孔和额下联合入路5例,经胼胝体-穹窿间入路6例,胼胝体-穹窿间和额下联合入路2例,经额下-前纵裂联合入路2例.结果 肿瘤全切26例,次全切4例,部分切除2例.结论 根据肿瘤的不同分型选择合适的手术入路,是颅咽管瘤全切的关键.对于Samii分型Ⅰ、Ⅱ级应用额下和翼点入路;Ⅲ~Ⅴ级(无扩展)采用经胼胝体-透明隔间隙-穹窿间入路;Samii分型Ⅲ~Ⅴ级(有扩展)的肿瘤可通过胼胝体-透明隔-穹窿间入路联合额下入路、经额皮层造瘘-室间孔入路联合额下入路或经额下前纵裂联合入路均能达到全切除.  相似文献   

9.
目的 观察松果体区及其毗邻结构的神经内镜下解剖特点,探讨内镜下各经典入路的解剖通路及操作技巧,为临床神经内镜下松果体区手术的操作提供解剖基础. 方法 选取100g/L甲醛固定的国人成年尸体头颅标本15例,神经内镜下分别模拟枕叶下经天幕入路和幕下小脑上入路,观察2种手术入路下松果体区解剖结构的暴露范围与内镜可调整程度,测量手术入路相关解剖结构数据. 结果 模拟枕叶下经天幕入路中,内镜视野及角度调整宽松灵活,显露松果体区各解剖结构满意,模拟幕下小脑上入路中,内镜视野呆板固定,可调整性差;经测量大脑大静脉长度为(10.2±4.1) mm,大脑内静脉长度为(35.0±2.8) mm,基底静脉长度为(35.4±6.4)mm,直窦长度为(51.1±5.2) mm,大脑大静脉与直窦的平均角度为(75.20±10.4)°,其中锐角14例,钝角1例,直窦的延长线位于胼胝体压部下方3例,与胼胝体压部上边相切11例;位于胼胝体压部上方1例. 结论 枕叶下经天幕入路较幕下小脑上入路对松果体区内镜解剖结构显露更为满意,天幕切开可改善枕叶下经天幕入路部分对侧解剖结构显露不足及内镜调整困难的缺点.  相似文献   

10.
三脑室区显微解剖及其手术入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三脑室位于大脑半球深部,两侧丘脑之间,由上、下、前、后和外侧壁组成。上壁包括穹窿、脉络膜和大脑内静脉等;下壁包括视交叉、漏斗、灰结节、乳头体和后穿质等;前壁包括终板、前联合和穹窿柱等;后壁包括缰联合、松果体、后联合和中脑导水管等;外侧壁为丘脑和下丘脑组成。三脑室各壁由Willis环和脉络膜动脉的分支供血。静脉血通过大脑内静脉系统和基底静脉系统回流注入直窦。三脑室区肿瘤的手术入路有前入路和后入路之分。前者包括经终板入路、经孟氏孔人路、经脉络裂入路和经胼胝体-穹窿间入路等;后者包括经皮质-侧脑室后入路、经胼胝体后入路、枕后经小脑幕入路和幕下小脑上入路等。  相似文献   

11.
丘脑肿瘤的外科治疗现状和展望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丘脑肿瘤由于其险恶的发病部位、恶性肿瘤为主以及相对不良的预后,对该病的外科治疗至今仍存在争论。随着现代医学研究和技术的进步,为丘脑肿瘤的外科切除创造了条件。丘脑肿瘤的手术入路选择主要根据肿瘤的特点和术者的习惯。丘脑肿瘤手术入路可分为前入路,后入路和外侧入路。具体包括经额叶经侧脑室入路,经大脑纵裂经胼胝体前部入路,经枕或顶枕经侧脑室三角区入路,经后纵裂经胼胝体压部旁入路(parasplenial),经外侧裂入路,天幕下小脑上入路及联合入路等,各种入路有其自身的优势和缺点。  相似文献   

12.
丘脑肿瘤的手术治疗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总结丘脑肿瘤的手术入路和注意事项。方法回顾性分析17例丘脑肿瘤病人的临床资料,比较不同手术入路的优缺点,根据肿瘤大小、位置、生长方向、脑室扩大情况,采用胼胝体-透明膈-穹隆间入路7例,经顶枕皮质侧脑室入路10例。结果肿瘤全切8例,近全切6例,大部切除3例;术后症状改善12例,无明显改善3例,加重2例。无死亡病例。结论胼胝体-透明膈-穹隆间入路和经颈枕皮质侧脑室入路切除丘脑肿瘤相对距离近,暴露良好,对正常脑组织损伤小,术后严重并发症少。  相似文献   

13.
胼胝体穹隆间入路到三脑室的显微解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研究经胼胝体穹隆间入路到三脑室的显微解剖,为临床提供切除三脑室肿瘤的应用价值。方法对12例成人尸头,在5~25倍显微镜下进行解剖,测量冠状缝与矢状缝交点到胼胝体表面的距离、胼胝体的厚度、前联合后缘到室间孔后缘的距离、分离透明膈间腔、观察统计冠状缝前后的引流静脉。结果该入路可在直视下进入三脑室。(1)冠状缝到胼胝体表面的距离43.7mm,范围:40.1~45.9mm;(2)胼胝体厚度大约(5.1±1.6)mm,平均厚度:5.3mm;(3)前联合后缘至室间孔后缘的平均距离为10.2mm,范围:9.5~11.5mm;(4)三个标本没有分开透明膈间腔,在剩下的标本中,在高倍显微镜下用显微剥离子分开透明膈间腔;(5)冠状缝前5cm引流静脉很少,而冠状缝后引流到矢状窦的静脉却异常密集。结论胼胝体-穹隆间入路按生理间隙进入,直视下操作,对周围重要结构损伤很小,是手术切除三脑室肿瘤的最佳入路。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经纵裂胼胝体入路或经额叶皮层入路治疗侧脑室出血的手术方法和疗效.方法 18例原发性高血压侧脑室出血或丘脑或尾状核出血并发脑室出血的患者,均行经纵裂胼胝体入路(6例)和经额叶皮层入路(12例)清除脑室内血凝块.手术前后所有患者均行头颅CT检查.所有患者均在术后3个月使用GOS评分评估临床预后.结果 预后良好者(GOS≥4)达到50%.术后死亡1例.结论 在侧脑室出血的手术治疗中,经纵裂胼胝体入路或经额叶皮层入路能够安全和有效地清除脑室内血凝块.  相似文献   

15.
经纵裂胼胝体侧脑室锁孔入路的解剖学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研究经胼胝体侧脑室锁孔入路相关解剖因素在手术暴露中的作用,并探索该入路的设计原则和方法。方法尸头模拟经胼胝体侧脑室锁孔入路手术,观测相关解剖因素,以矢状位术野角和冠状位术野角为评价指标,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据此设计标准经胼胝体侧脑室锁孔入路。结果回归分析:矢状位术野角=184.41 + 0.63 ×骨窗长度+ 7.44 ×同侧/对侧骨窗-0.62 ×胼胝体切口位置角-1.76 ×骨窗-胼胝体切口间距-1.13 ×胼胝体切口;冠状位术野角=-78.46 + 1.79 ×骨窗-胼胝体切口间距+ 0.99 ×胼胝体切口长度+ 0.14 ×骨窗长度。由此建立了额角、体部、房部和枕角的标准经胼胝体侧脑室锁孔入路。结论矢状位术野角和冠状位术野角可客观评价经胼胝体侧脑室锁孔入路的暴露水平;矢状位术野角和冠状位术野角回归方程有助于理解、把握影响手术暴露的众多解剖因素;标准锁孔入路能够完成侧脑室额角、体部、房部和枕角的手术暴露。  相似文献   

16.
目的 通过对后纵裂经胼胝体入路的解剖和临床研究,为处理松果体区病变提供切实可行的外科策略.方法 取10具血管经彩色乳胶灌注的成人尸头,在6~25倍显微镜下模拟后纵裂经胼胝体入路,测量入路中相关重要结构间的距离,并回顾性分析和比较后纵裂经胼胝体入路与幕下小脑上入路处理的15例松果体区病变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 后纵裂经胼胝体入路可以人字缝作为人路的标志点,并以人字缝与鼻根部连线的方向作为入路的方向.在标本和T2RMRI上,人字缝至松果体中心部的距离平均分别是71.40 mm和70.14 mm.15例松果体区肿瘤中,11例采用幕下小脑上入路,其中4例全切,重残1例,死亡2例;4例采用后纵裂经胼胝体入路者均做到了肿瘤的全切,重残1例,无死亡.结论 松果体区肿瘤手术人路的选择主要取决于肿瘤的部位和侵及的范围,尤其要注意其与脑室系统、中线、胼胝体及Galen静脉的关系,而术前T2RMRI和MRV或DSA可为手术入路的选择提供可靠的依据.  相似文献   

17.
经纵裂入路相关的大脑静脉的显微解剖与临床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通过对大脑上静脉进行显微外科解剖及体表定位,研究经纵裂入路获得理想手术视野而不损伤桥静脉的方法.方法 借助手术显微镜对20例福尔马林固定的成人尸头的大脑上静脉进行了显微解剖和测量.结果 (1)在上矢状窦额后区和枕后区都有一段没有静脉汇入的"安全区",分别称为"第一安全区"和"第二安全区";"第一安全区"位于冠状缝前32.6 mm和冠状缝后7.5 mm之间;"第二安全区"位于人字缝下5.5mm和枕外隆凸之间.(2)充分游离纵裂附近的桥静脉,可以增加纵裂牵开宽度:在额极区可以增加2~3 mm;在"第一安全区"可以增加4~11mm;在"第二安全区"可以增加10~17 mm.结论 (1)经胼胝体前入路的内侧开颅点应设在冠状缝前32.6 mm的前方和冠状缝后7.5 mm的后方,Poppen入路的内侧开颅点为人字缝下5.5 mm的上方和枕外隆凸.(2)充分游离纵裂桥静脉的贴段和蛛网膜下腔段可以增加纵裂的牵开宽度而不增加桥静脉的紧张程度,从而可以更好地保护桥静脉.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显微镜下经胼胝体-侧脑室-穹窿间入路治疗原发性铸型脑室内血肿的临床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昂微镜下经胼胝体-侧脑室-穹窿间入路治疗19例原发性铸型脑室内血肿的临床资料。结果术后清醒9例,昏迷5例,死亡5例存活患者随访半年,正常生活4例,生活自理2例,需人帮助3例,卧床5例。结论显微镜下经胼胝体-侧脑室-穹窿间人路治疗原发性铸型脑室内血肿对于改善患者预后,降低死亡率具有较好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儿童丘脑胶质瘤的临床特征和显微外科治疗.方法 总结49例儿童丘脑胶质瘤的临床特征,分别采取经胼胝体-穹窿间入路、胼胝体-侧脑室入路、经顶或顶枕-侧脑室(经三角区)入路、经额-侧脑室入路、经颞皮层入路、经颞下小脑幕入路进行显微外科治疗.结果 初次手术中,近全切除23例,大部切除17例,部分切除9例,围手术期死亡2例.39例获得随访,16例存活,其中15例生活可以自理.结论 手术是儿童丘脑胶质瘤的首选治疗,根据肿瘤的位置、生长方向及术者经验采取合理的手术入路,尽可能减少重要结构的损伤,减少术后并发症.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经胼胝体进入第三脑室的手术入路选择。方法在10例成人尸头上,模拟经透明膈间腔-穹隆间入路、经室间孔入路及经脉络裂入路,观察与入路相关的重要解剖结构。随机观察50例正常人透明膈影像学资料。总结7例经胼胝体切除第三脑室肿瘤病人的临床资料。结果①解剖结果:切开胼胝体后,直接进入透明膈间腔5例,进入右侧侧脑室4例,进入左侧1例;标本存在透明膈间腔且容易分开8例,占80%,无法分开2例;标本在穹隆缝区容易分开9例,分离较困难1例。②影像结果:透明膈位于中线41例,占82%,偏向一侧4例,第五脑室形成5例。③临床结果:经透明膈间腔-穹隆间入路切除第三脑室肿瘤5例,经室间孔及脉络裂入路各1例。结论胼胝体切开后,首选经透明膈间腔-穹隆间入路进入第三脑室。若透明膈间腔无法分开,可经室间孔或脉络裂入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