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目的:观察分析磺达肝癸钠用于急性心肌梗死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PCI)术后临床治疗的优势及重要性。方法:选取2008年9月~2010年12月本院住院患者187例,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94例和治疗组93例,两组基础治疗相同。对照组除基础治疗外,给予依诺肝素1mg/kg,皮下注射,每12小时1次,连用7d。治疗组给予磺达肝癸钠2.5mg/d皮下注射,每24小时1次,连用7d。观察治疗30d内心脏事件发生情况。结果:治疗组全因死亡例数、再发心绞痛例数均较对照组减少(P〈0.05),而再发心肌梗死例数、心脏性死亡例数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磺达肝癸钠治疗急性心肌梗死PCI术后较依诺肝素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磺达肝癸钠治疗NST-ACS的临床效果及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年6月至2012年12月收治的72例NST-ACS患者临床资料,将72例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对照组各36例,常规药物治疗同时,观察组给予磺达肝癸钠,对照组给予低分子肝素针,均连用7d,观察两组患者治疗7d凝血功能变化、9d心血管事件以及治疗后30d复合事件发生情况。结果两组患者7dPT、APTT变化、9d缺血性事件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30d随访观察组复合事件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磺达肝癸钠治疗NST-ACS疗效及安全性与低分子肝素相似,出血发生率及远期发病率降低,临床应用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3.
冠心病的死亡主要是由于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S),抗血小板、抗凝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的应用使ACS的病死率明显降低,但出血并发症发生率增高,如何在强化抗凝治疗的同时减少出血等并发症已成为临床医师必须面对的一个重要课题。本文就抗凝药物磺达肝癸钠在ACS治疗中的研究现状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4.
《广东药学》2010,(10):63-63
磺达肝癸钠一个专利的抗凝血药物,是第一个活化凝血冈子X(Xa)的特异性抑制剂,它的应用很大程度上解决了抗凝药物一直以来的困扰医师抗凝治疗的两难的问题——就是在抗凝强度和出血风险中找到一个平衡支点。最理想的抗凝治疗/预防的状态应该是既保证抗凝的强度又能不增加甚至减少出血并发症的高治疗净获益。  相似文献   

5.
林海燕  黄怡  陈和珍 《海峡药学》2011,23(10):240-241
通过观察80例急性冠脉综合征使用磺达肝癸钠发生皮下出血事件患者的临床特点,探讨临床护理过程中减少皮下出血发生率的方法。  相似文献   

6.
陈娟红  邵丽晓 《中国药房》2014,(13):1218-1220
目的:建立磺达肝癸钠注射液细菌内毒素的检查方法。方法:按2010年版《中国药典》版附录细菌内毒素凝胶检查法的要求,通过干扰试验确定样品最大无干扰质量浓度,并进行方法学验证。结果:样品稀释至质量浓度0.01 mg/ml(鲎试剂标示灵敏度为0.25 EU/ml)或0.005 mg/ml(鲎试剂标示灵敏度为0.125 EU/ml)时对细菌内毒素检查无干扰作用。结论:建立的方法可用于磺达肝癸钠注射液的细菌内毒素检查。  相似文献   

7.
贾志  郭牧  张云强  梁海青  张丽媛  宋昱 《中国医药》2013,(12):1684-1687
目的探讨急性心肌梗死且未行急诊血运重建患者使用磺达肝癸钠的近期疗效和安全性。方法480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未接受急诊再灌注治疗)按随机数随机分为依诺肝素组和磺达肝癸钠组,各240例。依诺肝素组给予依诺肝素1mg/kg(年龄〈75岁)或0.75mg/kg皮下注射(年龄≥75岁),1次/12h;磺达肝癸钠组给予磺达肝癸钠2.5mg/kg皮下注射,1次/24h,均连用5~9d。比较2组治疗9d内主要不良心脏事件(MACE)、严重出血发生率和30d及6个月随访情况。结果治疗9d轻微出血和总出血磺达肝癸钠组均较依诺肝素组减少[19例(7.9%)比44例(18.3%)和25例(10.4%)比57例(23.7%),风险比(HR)分别为0.412、0.413,95%置信区间(CI)0.241~0.706、0.258~0.662,P=0.001、P=0.000]。随访1个月,磺达肝癸钠组MACE发生率低于依诺肝素组[37例(15.4%)比59例(24.6%),HR=0.600,95%CI为0.398~0.905,P=0.015],至6个月时差异无统计学意义[62例(25.8%)比77例(32.1%),HR=0.751,95%C10.537~1.049,P=0.098]。结论磺达肝癸钠治疗早期未行血运重建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近期疗效优于依诺肝素,且出血并发症少。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比较磺达肝癸钠和低分子肝素钙对不稳定型心绞痛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130例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n=62)和治疗组(n=68),两组基础治疗相同,对照组给予低分子肝素钙0.4mL皮下注射,每12 h一次,共7 d;治疗组给予磺达肝癸钠2.5 mg·d(-1)皮下注射,共7 d。观察治疗7 d时及30 d内心脏事件发生情况,比较两组疗效及安全性。结果治疗7 d后,治疗组与对照组心血管事件(再发心绞痛、Q波性心肌梗死、死亡、室速、室颤)及严重出血的发生率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轻度出血并发症例数均较对照组明显减少(P>0.05)。治疗30 d后,治疗组的心血管事件发生率与对照组相比无显著差异(P>0.05),严重出血及轻度出血并发症例数均较对照组明显减少(P<0.05)。结论磺达肝癸钠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安全有效,且出血发生率较低分子肝素钙明显降低。  相似文献   

9.
目的高型心肌梗死(STEMI)急诊介入术后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 STEMI急诊介入术后的患者86例,随机分入试验组(n=43)和对照组(n=43),两组患者基础治疗相同。实验组给予磺达肝癸钠2.5mg/d皮下注射,连用8d;对照组给予低分子肝素针5000U皮下注射,1次/12h,连用8d。观察用药期间出血事件及出院1个月内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发生情况。结果磺达肝癸钠组出血事件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住院期间和出院1个月随访两组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磺达肝癸钠治疗STEMI急诊PCI术后的患者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对比磺达肝癸钠和依诺肝素钠对合并肾功能不全的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患者的安全性。方法将合并肾功能不全的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患者136例分为对照组(67例)治疗组(69例),两组基础治疗相同,对照组给予依诺肝素钠0.1ml/10kg,皮下注射,每12小时1次,连用7 d。治疗组给予磺达肝癸钠2.5 mg/d,皮下注射,1次/d,连用7d。观察治疗7 d及30 d后出血事件发生情况,比较两组的安全性。结果7d后,治疗组与对照组严重出血(颅内出血、腹膜后出血、消化道出血)的发生例数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轻度出血(注射部位皮下瘀斑、牙龈出血、鼻出血、血尿、便潜血)并发症例数均较对照组明显减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0 d后,严重出血及轻度出血并发症例数均较对照组明显减少(P〈0.05)。结论磺达肝癸钠治疗合并肾功能不全的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安全性良好。  相似文献   

11.
12.
陈虹  丁雪鹰  高静  高申 《药学实践杂志》2009,27(2):115-117,121
目的:建立测定人体血浆中雷贝拉唑钠浓度的高效液相色谱法。方法:色谱条件:Dikma Diamonsil C18分析柱(250mm×4.6mm,5μm),0.1mol/L醋酸铵缓冲液(0.1mol/LNaOH调pH7.81)-乙腈(72:28)为流动相,检测波长284nm,流速1.5mL/min。血浆样品经乙酸乙酯萃取一次,40℃氮气挥干后进样。结果:雷贝拉唑钠血药浓度的线性范围为5~1600ng/mlL(r=0.9999),提取回收率78.45%~89.56%.方法回收率95.16%~97.52%,日内、日间RSD分别为6.52%和8.23%。结论:该方法灵敏、准确、专一、简便,适于雷贝拉唑钠肠溶片的人体药动学和生物等效性研究.  相似文献   

13.
目的分析丙戊酸钠治疗癫痫患者的血药质量浓度检测结果,探讨丙戊酸钠的合理用药。方法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检测丙戊酸钠的血药质量浓度,统计分析丙戊酸钠的血药质量浓度与癫痫控制疗效、药物不良反应和联用药物等因素的影响。结果在115例癫痫患者中,丙戊酸钠血药质量浓度在50~100μg·mL~(-1)范围内有74例(64.35%);低于50μg·mL~(-1)有31例(26.95%);高于100μg·mL~(-1)有10例(8.70%),丙戊酸钠有效治疗血药质量浓度为50~100μg·mL~(-1),在此质量浓度范围内抗癫痫的效果优于不足此质量浓度抗癫痫的效果,但丙戊酸钠血药质量浓度高于此范围,其不良反应亦增加。卡马西平和苯妥英钠可能降低丙戊酸钠的血药质量浓度从而影响疗效。结论丙戊酸钠血药质量浓度个体差异大,且受药物间相互作用等多种因素影响,临床为实现个体化用药,应常规监测血药质量浓度。  相似文献   

14.
目的 :采用兔血浆法和羊血浆法测定肝素钠的效价 ,比较两种方法在临床操作过程中的可行性并考察两种方法测定结果的平行性。方法 :采用兔血浆和羊血浆法。结果 :羊血浆法比兔血浆法易于掌握 ,误差较小。结论 :采用羊血浆法优于兔血浆法  相似文献   

15.
目的:采用兔血浆法和羊血浆法测定肝素钠的效价,比较两种方法在临床操作过程中的可行性并考察两种方法测定结果的平行性。方法:采用兔血浆和羊血浆法。结果:羊血浆法比兔血浆法易于掌握,误差较小。结论:采用羊血浆法优于兔血浆法。  相似文献   

16.
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万古霉素血药浓度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目的:建立人血浆中万古霉素HPLC测定法,为临床测血药浓度以调整万古霉素剂量提供方法学基础。方法:采用液-液萃取作提取法,并选用去甲万古霉素为内标,色谱条件:YWG-RP18分析柱,流动相为乙腈-0.05mol/LKH2PO4(8:92),紫外236nm检测。结果:本法在1.05~84μg/ml间线必耵关系数R=0.0998(N=5),日内、日间精密度RSD均〈1%。绝对回收率均〉70%,结论:本  相似文献   

17.
18.
目的建立液-质联用法测定人血浆中贝前列素的浓度。方法血浆样品用5mL乙醚-氯仿(3:1)提取,采用LC-MS-MS进行分析。色谱柱为Hypurity C18柱(2.10mm×150mm,5μm);流动相为乙腈-0.02%甲酸水溶液-80:20;流速为0.20mL·min^-1;柱温为40℃,自动进样瓶温15℃。质谱采用ESI^-MRM方式进行监测;毛细管电压:3.0kV;源温度:100℃;去溶剂温度:250℃;锥孔气体流速:50L·h^-1;去溶剂气体流速:250L·h^-1。用于监测的离子为:m/z398→m/z269。结果线性回归方程为Y=0.41236X-6.1430,权重为1/x,决定系数(相关系数r的平方)为0.998,最小检出浓度为25.5pg·mL^-1绝对回收率均在70%以上,相对回收率在80%~120%,日内、日间RSD均%15%。结论本方法简便、灵敏、准确,可用于贝前列素血药浓度监测和药物动力学研究。  相似文献   

19.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