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研究脑梗死患者急性期(发病7 d内)血浆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物-1(PAI-1)与血浆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物(t-PA)比值的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67例脑梗死患者急性期血浆PAI-1t、-PA、计算PAI-1/t-PA(P/t)值,并与50名健康对照组作对照。结果脑梗死患者急性期血浆t-pA活性及PAI-1活性均升高,与正常对照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P/t值较正常对照组降低(P0.05)。结论脑梗死患者急性期体内纤溶活性相对亢进。在判定体内纤溶活性指标中,P/t值较t-PA、PAI-1稳定可靠。P/t值与纤溶活性呈反比关系。  相似文献   

2.
金玮  吴斌  张辉 《山东医药》2011,51(42):63-64
目的观察前列腺癌患者血浆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水平的变化,探讨其与前列腺癌骨转移的关系。方法用ELISA法测定38例前列腺癌患者(17例为前列腺癌骨转移患者,21例为前列腺癌无转移患者)血浆中的TGF-β1水平,并以20例良性前列腺增生症患者作对照。结果无转移前列腺癌患者血浆TGF-β1水平为(5.06±1.47)ng/ml,与前列腺癌骨转移患者的(7.05±2.15)ng/ml相比,P〈0.01,与前列腺增生症患者的(5.02±1.59)ng/ml相比,P〉0.05。结论前列腺癌骨转移患者的血浆TGF-β1升高,检测前列腺癌患者血浆TGF-β1水平有助于肿瘤骨转移的诊断。  相似文献   

3.
探讨2型糖尿病患者血浆纤溶活性因子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物(t-PA)、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物-1(PAI-1)水平与颈动脉粥样硬化(carotid atherosclerosis,CAS)的关系.将91例2型糖尿病患者根据颈动脉超声内膜中层厚度分为4组并设健康对照组,分析CAS程度与血浆t-PA、PAI-1水平的关系.结果显示CAS程度与t-PA水平呈明显负相关(r=-0.723,P<0.01),与PAI-1水平均呈明显正相关(r=0.851,P<0.01).提示2型糖尿病患者纤溶功能异常可能参与了大血管粥样硬化的发生、发展过程.  相似文献   

4.
ITP患儿TGF-β1、TPO变化的临床意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近年研究表明,细胞免疫功能紊乱与造血功能异常密切相关。2004年1月~2004年12月,我们对33例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TP)患儿血清和骨髓上清液(骨髓)中血小板生成素(TPO)和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进行检测,并对其临床意义进行探讨。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5.
脑梗死急性期血浆t-PA、PAI-1、P/t比值变化及临床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01年4月~2003年2月,我们测定了67例脑梗死患者急性期(发病7d内)血浆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物(t-PA)、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物-1(PAI-1)、P/t比值,旨在分析血凝纤溶机制在脑梗死中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6.
采用双抗体夹心固相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35例急性服梗死患者血浆和其中31例患者脑脊液t-PA及PAI-1抗原含量,与35例对照组血浆和其中20例对照组脑脊液进行比较。结果:急性脑梗死组血浆t-PA含量高于对照组,PAI-I含量显著高于对照组;其脑脊液t-PA、PAI-1含量均显著高于对照组;脑脊液中t-PA、PAI-1的含量分别与血浆中t-PA、PAI-1含量呈正相关,认为急性脑梗死患者纤溶活性明显下降;t-PAE及PAI-1参与了脑梗死之病理过程;t-PA及PAI-1抗原含量是反映体内纤溶活性的两个重要指标,可用血浆或脊液t-PA、PAI-1的含量作为判断病情的参考指标之一。  相似文献   

7.
T2DM患者126例根据UAER分为无肾病组36例、早期肾病组45例和临床肾病组45例.测定血清TGF-β1水平,24h尿中总蛋白含量.结果糖尿病肾病患者血中TGF-β1水平较对照组无肾病组明显升高(P<0.05).结论TGF-β1是反映2型糖尿病肾病的发生、发展的标记物.  相似文献   

8.
肝病患者血清TGF-α和TGF-β1的检测及临床意义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探讨肝病血清TGF-α与TGF-β1的关系及在肝病患者中的临床意义.TGF-α采用放射免疫法,TGF-β1采用双抗体夹心ELISA法,对153例肝病血清进行检测分析.各型肝炎、肝硬化TGF-α明显高于对照组且随病情加重而升高(P<0.01).各型慢性肝炎、肝硬化TGF-β1也明显升高,且与TGF-α存在正相关(r=0.512,P<0.05).肝癌组血清TGF-α及TGF-β1均显著高于各型肝病(P<0.01).TGF-α可反映肝损伤程度.TGF-α与TGF-β1在肝炎及肝癌中各自所能发挥的作用存在不同.血清TGF-α及TGF-β1的检测对于肝炎判断病情及预后、原发性肝癌的诊断均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9.
T2DM患者126例根据UAER分为无肾病组36例、早期肾病组45例和临床肾病组45例。测定血清TGF—β1水平,24h尿中总蛋白含量。结果:糖尿病肾病患者血中TGF-β1水平较对照组无肾病组明显升高(P〈0.05)。结论:TGF-β1是反映2型糖尿病肾病的发生、发展的标记物。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血液及尿液中转化生长因子(TGF)-β1和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物(PAI)-1在老年IgA肾病患者中的水平及意义。方法免疫组织化学和ELISA方法检测研究对象肾脏组织、血液及尿液中TGF-β1和PAI-1水平。结果与老年人和青少年非IgA肾病患者相比,老年IgA肾病患者肾脏组织、血液和尿液中TGF-β1和PAI-1表达水平显著升高(P0.05)。随着病情的加重,老年IgA肾病患者肾脏组织、血液及尿液中TGF-β1和PAI-1表达水平显著升高(P0.05)。结论老年IgA肾病患者肾脏组织、血液和尿液中TGF-β1和PAI-1表达水平与疾病严重程度相关,可作为老年IgA肾病辅助诊断及判断疾病进展的手段之一。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血浆转化生长因子(TGF-β1)和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因子-1(PAI-1)与2型糖尿病患者动脉粥样硬化的相关性.方法利用彩色多普勒超声技术检测62例2型糖尿病患者颈动脉内中膜厚度(IMT)及粥样斑块的形成,将其分为IMT增厚组、斑块形成组和单纯糖尿病组.应用双抗体夹心ELISA法检测其TGF-β1和PAI-1血浆含量,同时以28例健康人作为对照组.结果①2型糖尿病各组血浆TGF-β1和PAI-1含量均较对照组显著升高(均P<0.01);IMT增厚组血浆TGF-β1、PAI-1含量较单纯糖尿病组显著升高(P<0.05),斑块形成组血浆TGF-β1含量较IMT增厚组显著降低(P<0.05),PAI-1含量较IMT组显著升高(P<0.05).②2型糖尿病患者血浆TGF-β1与PAI-1呈正相关(r=0.24,P<0.05);PAI-1与IMT呈正相关(r=0.396,P<0.01).结论2型糖尿病患者血浆TGF-β1和PAI-1的继发性改变在糖尿病动脉粥样硬化发生发展中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2.
用ELISA法测定51例2型糖尿病(T2DM)合并脂肪肝(A组)、47例单纯T2DM(B组)、48例查体正常(C组)及50例单纯脂肪肝(D组)者的血浆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物1(PAI-1),并测定其空腹血糖(FPG)、空腹胰岛素(FINS)、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等,计算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结果与C组比较,A、B组PAI-1显著升高(P〈0.01,〈0.01);B组显著高于D组(P〈0.01)。多元逐步回归分析提示,血浆PAI-1与HOMA-IR、FINS、体质量指数(BMI)、TG具有高度相关性(P〈0.05,〈0.01)。A组并发下肢血管病变、高血压病、冠心病、脑梗死者明显多于B组。提示T2DM合并脂肪肝患者血浆PAI-1显著升高,血浆PAI-1与HOMA-IR、FINS、BMI、TG密切相关,且血脂紊乱、肝功能损害、大血管并发症患病者显著增加。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转化生长因子β(TGF-β)、可溶性细胞黏附分子-1(sICAM-1)在慢性乙型肝炎患者中的水平变化,以及肝损害的不同程度与TGF-β、sICAM-1的关系。探讨TGF-β、sICAM-1对于肝病诊断的临床意义。方法对75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采用ELISA法检测血清TGF-β、sICAM-1水平。结果75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血清TGF-β、sICAM-1水平均有不同程度的升高。慢性肝炎中度和重度者较正常对照组升高明显,差异显著(P<0.01)。慢性肝炎轻度与正常对照组相比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血清TGF-β、sICAM-1的水平变化,可作为反映肝组织炎症损害程度的较为灵敏的指标,对于判断慢性乙型肝炎病情变化,有一定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14.
普伐他汀对高血压肾病患者血清TGF-β1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宋国华 《山东医药》2006,46(25):49-50
根据尿蛋白排泄率将86例高血压患者分为无肾病组(A组)41例和肾病组(B组)45例,两组基础治疗相同,B组加服普伐他汀治疗。治疗前和治疗后6、12和24周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测定其血清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水平,比浊法测定24h尿蛋白量。另选40例健康者作为对照组。结果显示,治疗前A、B组TGF-β1水平较对照组明显升高(P〈0.05),B组较A组TGF-β1、尿蛋白量明显升高(P〈0.05);治疗后与A组比较,B组尿蛋白量及TGF—β1水平逐渐降低。提示TGF—β1可能在高血压肾病的发病过程中起重要作用,普伐他汀治疗高血压肾病的机制可能是通过抑制TGF-β1表达实现的。  相似文献   

15.
目的研究原发性高血压(EH)患者血清中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B细胞淋巴瘤/白血病-2(Bcl-2)的浓度在依那普利和非洛地平治疗前后浓度的变化及临床意义。方法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测定60例EH患者分别应用依那普利、非洛地平前后血清Bcl-2、TGF-β1浓度,并与30例健康人对照。结果与健康对照组相比,所有EH患者的TGF-β1、Bcl-2浓度均增高(P<0.01),应用降压药物依那普利及非洛地平治疗10d,两者降压作用相似,且均能使TGF-β1和Bcl-2浓度下降,但依那普利使这两种蛋白浓度改变更明显。结论Bcl-2、TGF-β1可能通过介导血管增生、重塑及部分通过凋亡参与原发性高血压发生、发展的病理过程,依那普利可能通过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部分介导凋亡,减少TGF-β1、Bcl-2的合成。保持一定的细胞凋亡对维持血管正常结构和功能有重要意义。为进一步阐明高血压病发病机制及治疗提供理论论据。  相似文献   

16.
目的研究急性脑梗死患者治疗前后血浆中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物(t-PA)和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剂-1(PAI-1)的水平及血液流变学指标变化的意义。方法应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测定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浆t-PA和PAI-1的水平,常规方法测定血液流变学指标。结果①脑梗死患者急性期血浆t-PA含量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而PAI-1含量则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恢复期PAI-1水平趋于正常,而t-PA水平与对照组比较仍存在一定差异(P<0.05)。②t-PA和PAI-1的水平与多项血液流变指标相关。结论急性脑梗死患者存在不同程度的凝血纤溶系统失衡,并与血液流变学指标异常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7.
选取T2DM患者89例,分为尿NA组、MA尿组和DN组。结果DN组PA1-1水平明显高于尿NA组(P〈0.01)和MA组(P〈0.05),t—PA/PAI-1比值显著低于尿NA组(P〈0.01)和MA尿组(P〈0.05),MA组t—PA及t—PA/PAI-1水平显著低于尿NA的患者(P〈0.05,P〈0.01)。DN组t—PA明显低于MA组(P〈0.01)。予罗格列酮治疗后。PPG、HbAlC、尿MA、PAI-1水平明显下降(P〈0.05,P〈0.01),t—PA、t—PA/PAI-1水平明显增加(P〈0.05,P〈0.01)。结论盐酸罗格列酮可提高t—PA水平、降低PAI-1水平,改善纤溶活性,延缓肾功能损害。  相似文献   

18.
原发性高血压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的临床意义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目的探讨原发性高血压与颈动脉粥样硬化的关系。方法对251例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和93例健康对照者进行颈动脉超声检测,测量血管内径、内中膜厚度(IMT)、血流频谱参数及观察斑块的存在与否,了解其与原发性高血压的关系。结果原发性高血压患者颈动脉IMT较对照组明显增加(P<0.01),斑块发生率增加(P<0.01),颈动脉内径增大,血流速度减低,阻力和搏动指数增加。随着原发性高血压分级增高及病程延长,颈动脉IMT及斑块发生率、斑块Crouse积分增加(P<0.01)。结论颈动脉粥样硬化与原发性高血压关系密切,有助于监测原发性高血压的进展及预后,对其防治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9.
该文探讨原发性高血压与颈动脉粥样硬化的关系。方法:对251例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其中男性29例,女性122例,年龄(59.6±9.8)岁。高血压等级标准分为3组,Ⅰ级高血压52例;Ⅱ级高血压02例;Ⅲ级高血压97例。再根据病程分为3组;A组(<5年)98例,年龄(57.5±9.4)岁;B组(5~10年)70例,年龄(60.5±10.3)岁;C组(>10年)83例,年龄(62.5±9.3)岁。和93例健康对照者进行颈动脉超声检测,测量血管内径、内中膜厚度I MT)、血流频谱参数及观察斑块的存在与否,了解其与原发性高血压的关系。结果:原发性高血压患者颈动脉I MT较对照组明显增加(P<0.01),斑块发生率…  相似文献   

20.
该文探讨原发性高血压与颈动脉粥样硬化的关系。方法:对251例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其中男性129例,女性122例,年龄(59.64&#177;9.8)岁。高血压等级标准分为3组,Ⅰ级高血压52例;Ⅱ级高血压102例;Ⅲ级高血压97例。再根据病程分为3组;A组(〈5年)98例,年龄(57.5&#177;9.4)岁;B组(5~10年)70例,年龄(60.5&#177;10.3)岁;C组(〉10年)83例,年龄(62.5&#177;9.3)岁。和93例健康对照者进行颈动脉超声检测,测量血管内径、内中膜厚度(IMT)、血流频谱参数及观察斑块的存在与否,了解其与原发性高血压的关系。结果:原发性高血压患者颈动脉IMT较对照组明显增加(P〈0.01),斑块发生率增加(P〈0.01),颈动脉内径增大,血流速度减低,阻力和搏动指数增加。随着原发性高血压分级增高及病程延长,颈动脉IMT及斑块发生率、斑块Crouse积分增加(P〈0.01)。结论:原发性高血压与颈动脉粥样硬化关系密切。随着原发性高血压分级增高及病程延长。颈动脉IMT及斑块发生率明显增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