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多烯磷脂酰胆碱治疗非酒精性脂肪肝38例疗效观察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观察多烯磷脂酰胆碱治疗非酒精性脂肪肝的临床疗效。方法38例非酒精性脂肪肝患者服用多烯磷脂酰胆碱胶囊,每次2粒(456mg),每日3次,3个月后改为每次1粒(228mg),持续12个月;观察治疗前后谷丙转氨酶(ALT)、谷氨酰转肽酶(GGT)、甘油三脂(TG)、总胆固醇(CHO)及肝脏B超影像图变化。结果多烯磷脂酰胆碱治疗12个月后,ALT、GGT、TG、CHO及肝脏B超影像图与治疗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多烯磷脂酰胆碱治疗非酒精性脂肪肝具有良好的效果,值得临床应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多烯磷脂酰胆碱治疗酒精性脂肪肝(AF)的疗效。方法:将70例AF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35例,治疗组用多烯磷脂酰胆碱465mg/日,对照组应用甘草酸二铵150mg/日,疗程4周。结果:治疗组35例中治愈21例,显效6例,有效6例,无效2例,总有效率为94.3%;对照组35例中治愈12例,显效5例,有效5例,无效13例,总有效率为62.9%。治疗组与对照组疗效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在戒酒的基础上采用多烯磷脂酰胆碱治疗可以尽快改善患者症状和体征,改善肝功能,且具有良好的安全性。多烯磷脂酰胆碱是治疗酒精性脂肪肝的理想药物。 相似文献
3.
目的 观察多烯磷脂酰胆碱用于非酒精性脂肪肝(NASH)的治疗效果.方法 收集115例NASH患者,将其分为治疗组60例和对照组55例,两组患者入院后均给予健康教育、控制饮食及减轻体质量等基础治疗,在此基础上治疗组给予口服多烯磷脂酰胆碱胶囊2粒(228 mg/粒)治疗,3次/d;对照组给予口服复方益肝灵4片,3次/d,总疗程均为24周.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三酰甘油(TG)、血清总胆固醇(TC)水平及治疗有效率.结果 治疗后两组ALT及AST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而TG及TC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两组在症状、血脂检测及肝脏B超的有效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多烯磷脂酰胆碱可以显著改善脂肪肝患者的血清生化指标,减轻肝脏受到的脂肪沉积,保护肝功能,具有很广泛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多烯磷脂酰胆碱联合复方丹参治疗非酒精性脂肪肝的临床疗效.方法:随机选择非酒精性脂肪肝住院患者68例,其中治疗组41例,静点多烯磷脂酰胆碱10 mL及复方丹参20 mL, 1次/d;对照组27例,静点甘草酸二铵150 mg,1次/d;疗程1个月.治疗期间均不用其他保肝降酶和降血脂类药.结果:治疗组肝功能、血脂各指标显著下降,B超检查结果明显改善,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治疗组、对照组临床疗效总有效率分别为82.9%、66.7%,两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多烯磷脂酰胆碱联合复方丹参治疗非酒精性脂肪肝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硫普罗宁联合多烯磷脂酰胆碱治疗酒精性脂肪肝的临床效果.方法 将96例酒精性脂肪肝患者以奇、偶数法随机分成2组,治疗组52例联合应用硫普罗宁和多烯磷脂酰胆碱,对照组44例予多烯磷脂酰胆碱常规护肝治疗,疗程均4周.结果 治疗组治愈率为71.2%,总有效率为94.2%;对照组治愈率为47.7%,总有效率为75.0%.2 组治愈率及总有效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2 组均无明显不良反应发生.结论 硫普罗宁联合多烯磷脂酰胆碱治疗酒精性脂肪肝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6.
《河南医学研究》2019,(21)
目的观察舒肝颗粒联合多烯磷脂酰胆碱治疗非酒精性脂肪肝(NAFLD)的临床效果。方法使用随机数表法将2018年1月至2019年2月在栾川县人民医院就诊的94例NAFLD患者分为A组、B组,各47例。A组接受多烯磷脂酰胆碱治疗,B组加用舒肝颗粒。对比两组治疗前后ALT、AST、TBIL以及TG、TC、LDL-C水平。统计两组治疗总有效率和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治疗后B组ALT、AST、TBIL以及TG、TC、LDL-C水平均低于A组(均P<0.05)。B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A组(P<0.05)。两组治疗期间均未见不良反应发生。结论舒肝颗粒联合多烯磷脂酰胆碱治疗NAFLD可有效改善患者肝功能和血脂水平,具有临床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多烯磷脂酰胆碱(易善复)治疗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的疗效。方法:将124例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给予多烯磷脂酰胆碱注射液456mg,1次/d,静脉滴注;对照组给予甘利欣150mg,1次/d,静脉滴注;疗程均为4周。观察患者临床症状和体征、肝功能及血脂的变化、肝脏彩超的改善情况药物不良反应。结果:多烯磷脂酰胆碱治疗组患者腹胀、乏力、肝区隐痛症状明显改善,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肝功能、三酰甘油、胆固醇下降明显,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肝脏彩超影像检查较治疗前有明显改善,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多烯磷脂酰胆碱能显著改善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患者的临床症状、体征、肝功能,降低三酰甘油、胆固醇,肝脏影像学检查明显改善,疗效明显优于甘利欣治疗组。 相似文献
8.
多烯磷脂酰胆碱联合复方丹参治疗非酒精性脂肪肝42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多烯磷脂酰胆碱联合复方丹参注射液治疗非酒精性脂肪肝的临床疗效。方法治疗组42例,静脉滴注多烯磷脂酰胆碱注射液10ml及复方丹参注射液20ml,1次/d,连续4周后停用,改为口服多烯磷脂酰胆碱胶囊456mg,每天3次,总疗程3个月;对照组30例,静脉滴注甘草酸二铵注射液150mg,1次/d;连续4周后停用,改为口服复方甘草酸苷片50mg,3次/d,总疗程3个月。治疗期间均不用其它保肝降酶和降血脂类药。结果治疗组肝功能、血脂各项指标显著下降,B超检查结果明显改善,治疗组、对照组临床疗效总有效率分别为88.1%、66.7%,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多烯磷脂酰胆碱联合复方丹参注射液治疗非酒精性脂肪肝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9.
《河南医学研究》2018,(4)
目的探讨多烯磷酯酰胆碱联合水飞蓟宾治疗非酒精性脂肪肝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5年5月至2016年12月在温县人民医院接受治疗的100例非酒精性脂肪肝患者,按随机数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50例。给予对照组多烯磷脂酰胆碱治疗;给予观察组多烯磷脂酰胆碱联合水飞蓟宾治疗。对两组患者的临床总有效率和各项指标变化情况进行分析比较。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后临床各项指标(AST、ALT、TG和TC)水平均优于治疗前,且观察组治疗后的临床指标改善情况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多烯磷脂酰胆碱联合水飞蓟宾治疗非酒精性脂肪肝能够提高临床治疗效果,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0.
目的 观察甘草酸二铵联合多烯磷脂酰胆碱治疗酒精性脂肪肝的疗效。方法 将67例酒精性脂肪肝患者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35例,联合应用甘草酸二铵注射液和多烯磷脂酰胆碱治疗;对照组32例,应用门冬氨酸钾镁针和多烯磷脂酰胆碱治疗。疗程均为8周。结果 两组患者治疗后症状、体征、肝功能、血脂指标均有不同程度的改善。治疗组总有效率85.7%,对照组总有效率65.6%,治疗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甘草酸二铵注射液联合多烯磷脂酰胆碱治疗酒精性脂肪肝有明显疗效。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熊去氧胆酸与多烯磷脂酰胆碱治疗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的临床效果.方法 收集2012年5月~2013年11月我院住院及门诊治疗的122例NAFLD患者,按照入院治疗的先后顺序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61例.对照组采用多烯磷脂酰胆碱治疗,观察组采用熊去氧胆酸联合多烯磷脂酰胆碱治疗,比较两组总有效率及治疗前后肝功能、血脂及肝与脾CT比值.结果 ①观察组总有效率为83.61%,对照组为63.93%,观察组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②两组治疗后ALT、AST、γ-GT、TG、TC均明显低于治疗前,HDL-C明显高于治疗前,观察组治疗后肝与脾CT比值明显高于治疗前(P<0.05).观察组治疗后ALT、AST、γ-GT、TG、TC均明显低于对照组,而HDL-C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采用熊去氧胆酸与多烯磷脂酰胆碱治疗NAFLD的临床效果明显优于单独使用多烯磷脂酰胆碱. 相似文献
12.
《新乡医学院学报》2016,(7):610-612
目的探讨熊去氧胆酸联合多烯磷脂酰胆碱治疗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AFLD)的临床效果。方法 94例NAFLD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7例。对照组患者给予熊去氧胆酸治疗,观察组患者给予熊去氧胆酸联合多烯磷脂酰胆碱治疗,连续治疗12周后比较2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和对照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分别为91.49%(43/47)和70.21%(33/47),观察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前2组患者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总胆红素(TBIL)及γ-谷氨酰转肽酶(γ-GT)水平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患者治疗后ALT、AST、TBIL及γ-GT水平均显著低于治疗前(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ALT、AST、TBIL及γ-GT水平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前2组患者总胆固醇(TC)、三酰甘油(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及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水平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患者治疗后TC、TG、LDL-C水平显著低于治疗前(P<0.05),HDL-C显著高于治疗前(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TC、TG、LDLC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HDL-C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期间,观察组患者出现腹泻1例,对照组患者出现轻度恶心2例,均自行缓解。结论熊去氧胆酸联合多烯磷脂酰胆碱治疗NAFLD疗效显著,可显著改善患者肝功能和血脂水平。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多烯磷脂酰胆碱联合二氯醋酸二异丙胺治疗非酒精性脂肪肝(NAFL)的疗效.方法:106例患者均为我院2004年6月至2008年9月门诊及住院患者.均符合非酒精性脂肪肝的诊断标准,口服多烯磷脂酰胆碱456 mg,3次/日,二氯醋酸二异丙胺40 mg,3次/日,3个月为1个疗程,观察治疗前后TG、TC、ALT、AST及肝脏彩超变化.结果:治疗3个月,TG、TC、ALT、AST及肝脏彩超与治疗前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结论:多烯磷脂酰胆碱联合二氯醋酸二异丙胺能显著改善NAFL患者血清生化指标TG、TC、ALT、AST,减轻肝脏脂肪沉积,能对已破坏的肝细胞膜进行生理性修复,还能减少氧应激与脂质过氧化,从多方面保护肝细胞免疫损害,而且无明显不良反应,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多烯磷脂酰胆碱联合复方甘草酸苷治疗非酒精性脂肪肝(NAFLD)的临床疗效。方法 56例非酒精性脂肪肝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30例)和对照组(26例),对照组给予复方甘草酸苷治疗;治疗组给予多烯磷脂酰胆碱和复方甘草酸苷联合治疗,疗程均为12周。治疗结束后比较两组临床疗效及血清学各指标变化。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86.7%)明显优于对照组(73.1%,P<0.05);治疗结束后治疗组ALT、AST、TG、TC和LDL-C等指标较对照组显著降低(P<0.05),HDL-C较对照组显著升高(P<0.05)。结论多烯磷脂酰胆碱联合复方甘草酸苷治疗非酒精性脂肪肝疗效显著,安全可靠,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5.
小檗碱治疗非酒精性脂肪肝并血脂紊乱的临床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观察盐酸小檗碱(BBR)治疗非酒精性脂肪肝并血脂紊乱的的疗效与安全性.方法 47例非酒精性脂肪肝并血脂紊乱患者服用盐酸小檗碱0.5g/次,3次/天,疗程8周,治疗前后测定肝肾功能、血糖及血脂水平等指标.结果 BBR治疗后,患者总胆固醇(TC)、三酰甘油(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较治疗前明显下降(P<0.01),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变化不显著.血清ALT、空腹血糖(FBG)、餐后2h血糖(PBG)、糖化血红蛋白(HbA1c)治疗后显著下降(P<0.05),而AST、TBiL及肾功Cr、BUN无明显改变.观察期间无明显不良反应.结论 BBR治疗非酒精性脂肪肝并血脂紊乱疗效确切安全,且具有降酶、降糖作用.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多烯磷脂酰胆碱联合二甲双胍治疗非酒精性脂肪肝的疗效.方法 将60例非酒精性脂肪肝患者按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和对照组分别30例.治疗组采用多烯磷脂酰胆碱联合二甲双胍治疗,对照组单用多烯磷脂酰胆碱治疗.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肝功能指标[丙氨酸转氨酶(AIT)、天冬氨酸转氨酶(AST)]、血脂指标[三酰甘油(TC)、总胆固醇(TC)]的变化及治疗后临床疗效等情况.两组治疗期间均不用其他保肝降酶和降血脂类药物.结果 治疗组肝功能、血脂各指标显著下降,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对照组总有效率分别为76.6%、63.3%,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多烯磷脂酰胆碱联合二甲双胍治疗非酒精性脂肪肝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17.
18.
目的探讨饮食运动疗法对儿童非酒精性脂肪肝(NAFLD)的治疗效果。方法选取2013年1-6月咸宁市中心医院儿科门诊确诊为NAFLD的儿童,收集临床资料、血生化指标等,并对纳入的NAFLD患儿建立严格的饮食及运动方案,治疗12个月后,评估饮食运动疗法对NAFLD患儿的治疗效果。结果共纳入NAFLD患儿103例,体重指数(BMI)异常组(肥胖+超重)HOMA及ISI显著高于BMI正常组,且BMI与HOMA(r2=0.01,P=0.014)及ISI(r2=0.03,P=0.005)均显著相关;糖代谢异常患儿组年龄及Z评分显著高于糖代谢正常的患儿(P<0.05),胰岛素抵抗及其他临床、实验室指标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共74例(74/103,71.8%)NAFLD儿童完成了12个月的治疗,治疗前后对比结果显示,BMI、肝酶水平、甘油三酯、胆固醇、血糖及胰岛素均有所改善(P<0.05)。结论儿童NAFLD胰岛素抵抗与BMI显著相关,饮食运动疗法对儿童NAFLD改善及逆转有显著的疗效。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二甲双胍治疗非酒精性脂肪肝的临床疗效。方法46例确诊的非酒精性脂肪肝患者,饮食控制的基础上,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23例给予二甲双胍片治疗,对照组23例给予维生素C片治疗,疗程为6个月,比较治疗前后患者的血清转氨酶水平、血脂水平、空腹血糖(FPG)、空腹血清胰岛素(FInS)、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及肝脏彩色多普勒B超影像学改变。同时观察治疗过程中出现的不良反应。结果治疗组患者的血清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IJT)、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血清总胆固醇(TC)、三酰甘油(TG)及低密度脂蛋白(LDL—C)水平明显下降(P〈0.05,P〈0.01),且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明显改善(P〈0.01),肝脏B超影像学显示有所改善;对照组所有指标无明显改善(P〉0.05)。两组患者均未出现明显不良反应。结论二甲双胍可以明显改善胰岛素抵抗,对非酒精性脂肪肝有一定的治疗作用。 相似文献
20.
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非乙醇性脂肪性肝病(Non-aicoholic fatty liver disease,NAFLD)的发病率呈现出逐年上升且低龄化的趋势.NAFLD是一种病变主体在肝小叶,以肝细胞弥漫性脂肪变性和脂肪蓄积为病理特征,但无过量饮酒史的临床综合征,是一种遗传-环境-代谢应激相关性疾病,包括单纯性脂肪肝、脂肪性肝炎(non-alcoholic steatohepatitis,NASH)、脂肪性肝纤维化三种类型.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