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副舟骨由舟骨结节次级骨化中心发育而来,成人症状性副舟骨主要表现为中足内侧红肿、压痛,足外翻、跖屈、行走及运动时疼痛加重。X线摄片可以诊断,骨扫描可以与撕脱骨折鉴别。治疗主要包括保守治疗和手术治疗,手术治疗方式主要有单纯副舟骨切除,Kidner及改良术式以及副舟骨-舟骨融合等。本文对近年关于症状性副舟骨诊断、治疗的文献进行综述,旨在提高副舟骨的诊治水平。  相似文献   

2.
李伟  潘显明  权毅  刘金标  谢美明  范凌 《四川医学》2013,(12):1825-1827
目的 观察及评价副舟骨切除术加带线锚钉胫后肌腱重建治疗副舟源性平足症的临床疗效.方法 自2008年5月~2011年6月,16例(22足)副舟骨源性平足症患者,采用副舟骨切除术加带线锚钉胫后肌腱重建治疗;采用中足AOFAS评分评定手术疗效,根据术前术后X线片了解平足恢复情况,评估患者症状缓解程度及活动恢复情况.结果 所有患者获随访,平均随访时间9.6个月(时间3~24个月),患者足部症状完全消失16足,症状大部分缓解6足.结论 副舟骨切除加带线锚钉胫后肌腱重建治疗副舟骨源性平足症,患者症状缓解明显,内侧纵弓有明显恢复,临床效果好.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及评定改良单纯副舟骨切除术治疗痛性足副舟骨的临床疗效。方法:根据疗效评定标准评定15例痛性副舟骨患者用改良单纯副舟骨切除术治疗并随访3~18个月的优良率。结果:优14足,良3足,可1足,优良率94.4%。结论:改良单纯副舟骨切除术创伤小,术后恢复快,在恢复胫后肌腱对足纵弓的维持作用上更具优势,是治疗痛性足副舟骨的较好选择。  相似文献   

4.
1 病历报告 患者,女,41岁,主因右踝扭伤而去所在镇医院就诊,摄右趾跗骨X线片,报告为:右舟骨骨折给予右足石膏托固定2d后,因右足疼痛加剧而来本医院就诊.查:右足伸侧可见10cm×7cm的青紫区,广泛压痛.镇医院X线片示副舟骨与舟骨触面略显粗糙,根据患足受伤机制考虑:引起舟骨骨折的可能性不大,复查双侧趾跗骨X线片示,双侧均有副舟骨,对称,所以诊断舟骨骨折不成立.  相似文献   

5.
刘浩宗 《中外医疗》2014,33(7):100-101
目的探讨副舟骨切除+趾(母)长屈肌腱转移术治疗足副舟骨疼痛综合征继发ⅡA期胫后肌肌腱功能不全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该院收治的足副舟骨疼痛综合征继发ⅡA期胫后肌肌腱功能不全20例,进行副舟骨切除+趾f母)长屈肌腱转移术治疗,观察病人治疗后足与踝关节进行相关评估。结果术后20例病人均获随访12~36个月,病人在缓解足和踝部疲劳感、疼痛及政策穿鞋上有显著的改善。根据美国足踝外科协会(AOFAS)评分对病人治疗前后进行评分。术前总评为(46.24±2.16)分,术后为(84.46±1.64)分。手术前后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x线检查相关指标手术前后有显著改变,与手术前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副舟骨切除+趾(母)长屈肌腱转移术治疗足副舟骨疼痛综合征继发ⅡA期胫后肌肌腱功能不全的临床疗效显著,不良反应少,安全性高,值得临床推荐。  相似文献   

6.
足副舟状骨,又称副舟骨、足舟骨副骨或先天性足副舟骨,是人体足部最大的副骨。近年来,足部外伤发病率逐渐增加。足副舟状骨与骨折的鉴别诊断是临床治疗的关键因素,同时也是保护医患双方权益的重要措施。我院2008年1月-2012年12月常规行双足正斜位X线片患者125例,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7.
目的:分析副舟骨痛综合征的X线平片、CT表现,提高对该病的认识。方法:28例(32足)经过典型临床表现及X线平片、CT证实的副舟骨痛综合征均摄患足常规正斜位片,其中12例摄双足对比,20例CT冠状位平扫。结果:软组织改变表现局部软组织隆起、肿胀24足;副舟骨改变表现硬化、增生、毛糙19足,囊变9足,碎裂3足;舟骨面硬化、增生、毛糙13足,副舟骨与舟骨融合4足,副舟骨与舟骨间隙增宽3足,舟骨肥大2足。结论:X线平片结合典型临床表现对副舟骨痛综合征可作出正确诊断,CT有重要补充价值。  相似文献   

8.
目的 分析手术治疗足舟骨体部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足舟骨体部闭合性骨折患者14例,均采用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分析.结果 本组14例足舟骨骨折患者均获得10~36个月随访,平均随访时间(21.86±7.50)个月.所有患者伤口均一期愈合.其中,优8例,良4例,可2例,无差的病例,优良率85.7%.所有患者骨折均骨性愈合,空心螺钉固定于术后3个月左右取出,跨关节固定的微型钛板于术后4个月左右取出.2例患者出现创伤性关节炎,未进行关节融合,无舟骨坏死及骨不连发生.结论 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足舟骨体部骨折可达到满意复位和固定,可恢复足内侧柱长度,有利于足的正常形态和功能的恢复.  相似文献   

9.
庄杰  吴仕龙  王国平 《现代实用医学》2013,25(6):625-626,721
目的分析足副舟骨撞击综合征的临床及影像学表现,提高对该病的认识。方法收集足副舟骨撞击综合征患者65例,就临床表现及x线、CT及MR征象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足副舟骨痛综合征中二型副舟骨主要X线、CT表现除副舟骨周围软组织肿胀外,副舟骨与舟骨联合面骨质毛糙,部分表现低密度小囊状透亮影,骨质增白硬化,相对应关节面模糊,不光整,关节间隙不等宽,副舟骨小碎裂骨片,MRI均可见副舟骨及舟骨不同程度骨髓水肿、软骨下骨坏死。结论根据典型的临床征状及影像学表现对副舟骨撞击综合征可作出正确诊断,特别是MRI检查,可以明显提高该病的早期诊断率。  相似文献   

10.
肖帆  瞿兴崇  方祖怡 《西部医学》2014,(8):1038-1040
目的 探讨改良Kidner手术在治疗痛性副舟骨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对27例经半年以上保守治疗无效的合并扁平足痛性副舟骨患者,行改良Kidner手术治疗.结果 术后随访25例,随访时间6~48个月,平均21.5个月,术后患者疼痛、活动受限等症状明显好转.采用美国矫形足踝协会(AOFAS)评分标准,由术前平均(45.8士6.4)分提高至术后平均(85.7±5.7)分(P<0.05).结论 改良Kidner手术在治疗痛性副舟骨中创伤小,并发症少,临床疗效较好.  相似文献   

11.
目的认识副舟骨痛综合征的临床及X线表现。方法收集本院16例(18足)副舟骨痛综合征病例,行足部常规正斜位片并局部透视下点片。结果Ⅱ型副舟骨占77.8%(14/18),主要表现副舟骨与舟骨形成假关节,关节面骨质毛糙,部分出现低密度小囊状透亮影,骨质增白硬化,相对应假性关节面模糊,不光整,关节间隙不等宽;Ⅰ、Ⅲ型骨质无明显特异性,仅软组织肿胀为主。结论通过X线检查可了解副舟骨的类型同时可观察骨质情况,从而做出正确的诊断。  相似文献   

12.
在100侧下肢(8~67岁)舟骨的尸检中,副舟骨的出现率为12%.副舟骨分三型:Ⅰ型为位于胫骨后肌腱中的籽骨,占8.3%;Ⅱ型与舟骨间形成软骨结合,占33.3%;Ⅲ型为Ⅱ型的末期,称舟骨角,占58.4%.本文对副舟骨的临床意义进行了简要的讨论.  相似文献   

13.
王勇  崔红领  林运智 《黑龙江医学》2021,45(11):1211-1212
目的:分析和总结成人足舟骨坏死病(MWD)的影像学表现.方法:回顾性分析12例MWD的影像学表现,12例中有7例行X线检查,5例行CT检查,5例行MRI检查,主要分析足舟骨及邻近骨、关节影像学改变.结果:7例患者X线表现为足舟骨外侧部分不同程度变窄及骨质密度增加,Maceira不同分期具有相应的影像学表现.5例CT图像除可见足舟骨变窄及骨质密度增加外,2例足舟骨关节面下可见囊变,1例足舟骨可见斜行透亮线,1例足舟骨压缩明显并"距楔关节"形成.5例MRI图像可见足舟骨压缩变扁,骨髓水肿,2例可见伴有软骨损伤及软骨下囊变.1例患者可见距骨的骨髓水肿.结论:MWD有一定的影像学特征,X线多表现为足舟骨外侧压缩变扁,骨质密度增高,部分可分裂成两块,负重侧位X线片可进行Maceria分期,CT图像较X线更容易显示足舟骨压缩性改变及邻近关节炎性改变,MRI可见骨髓水肿及早期关节炎的变化.  相似文献   

14.
足舟骨除因直接撞击暴力可引起骨折外,间接的传导暴力同样可造成舟骨的损伤。2006年5月至今,驻香港部队医院先后收治了足舟骨骨折35例,现分析报告如下。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本组共35例,其中30例为陆军分队成员,5例为海空军军人;均为男性;年龄18—28岁;均为闭合性骨折;其中右足26例,左足9例;患者受伤至来院就诊时间: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分析足副舟骨的运动性损伤的诊断与治疗。方法选取我院2016年4月至2017年4月收治的24例足副舟骨运动性损伤患者为研究对象,分析足副舟骨的分型和诊断,并在此基础上采取相应的治疗措施,观察患者治疗效果和AOFAS中足功能评分情况。结果研究患者经手术治疗后,其足弓内侧疼痛症状均有不同程度的缓解或消失。所有研究对象均为运动员,患者术后主观症状评定为优,逐渐恢复到伤前运动和训练水平。其中有2例患者为足球运动员,在运用足弓内侧接球时,其舟骨周围仍然存在疼痛感,经后期局部治疗后有所缓解,因而其主观症状评定为良。患者术前AOFAS中足功能评分为(58.1±9.8),术后功能评分为(91.8±4.3),说明采取的治疗措施对足部功能要求较高的运动员而言有着较好的临床效果。结论针对运动人群则有必要定期开展X光片普查,早期发现足副舟骨异常并对其实施治疗,一定程度还能起到早期预防损伤的作用。对于患有足副舟骨患者则需结合诊断结果和临床症状实施治疗,最大限度提高治疗效果,促进患者早日康复。  相似文献   

16.
易新成  陈博昌 《医学综述》2014,(13):2394-2396
儿童足舟骨缺血性坏死较少见,常见于35岁儿童,患儿多因中足区疼痛、触痛和肿胀来诊,偶伴跛行,病程平均持续18个月,X线片表现为足舟骨变扁及密度增高。该病病因不明,发病机制目前认为是由于足舟骨骨化延迟,继而发生异常骨化,加之生长发育期的儿童足舟骨负重逐渐增加等机械因素,造成了舟骨的缺血性坏死。该病的诊断需结合临床症状体征及影像学表现,积极保守治疗,可缩短病程,并可恢复至完全正常。  相似文献   

17.
足副舟骨是足部解剖变异,是一种骨发育异常性疾病,常可导致足底疲劳感及不适,多不被重视。我院自1994年以来对27例本病患儿经保守治疗效果不理想者,均行手术治疗,取得了很好效果,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跟骨截骨联合kidner手术治疗副舟骨源性平足症患者的应用方法及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6年1月—2020年12月本院收治的副舟骨源性平足症患者30例,均接受跟骨截骨联合kidner手术治疗,治疗后进行6个月随访,比较患者术前和末次随访的各项临床指标。结果:30例副舟骨源性平足症患者在术前的T1M1角(16.5±1.9)°、TCA角(20.7±2.4)°、Meary’s角(10.6±1.6)°、Pitch角(13.2±0.9)°、Kite角(42.6±1.6)°、VAS(5.2±1.0)分和Maryland足功能评分(46.9±4.3)分,患者末次随访的T1M1角(8.6±1.6)°、TCA角(11.1±1.6)°、Meary’s角(4.6±0.9)°、Pitch角(22.7±2.1)°、Kite角(37.7±0.9)°、VAS评分(2.1±0.7)分和Maryland足功能评分(92.0±1.7)分,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该种方法的临床治疗安全性相对较高,所有副舟骨源性平足症患者的切口位置均为Ⅰ期愈合。结论:采用跟骨截骨联合kidner手术方法,可以...  相似文献   

19.
<正>足跗舟骨软骨病又称Kohler病,是一种继发性关节骨软骨病。本组20例病人都是由于足舟骨结节处,有一与舟骨分离的小骨块,与舟骨为一纤维性连接,胫后肌腱就止于此骨块上。因胫后肌腱的强有力收缩、剧烈运动、或鞋的压迫形成滑囊炎、胫后肌腱鞘炎而出现肿胀、疼痛、甚至跛行、继发平足。我院近10年来收治这类病人20例,经手术治疗均取得满意效果。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手术治疗经舟骨月骨周围骨折脱位的临床疗效。方法对2007年11月至2010年10月我院收治的11例经舟骨月骨周围骨折脱位患者,行切开复位、克氏针内固定治疗,采用Cooney评价标准评定临床疗效。结果本组11例经舟骨月骨周围骨折脱位患者,术后随访6个月~3年,平均15个月。优5例,良4例,可2例,优良率81.8%。舟骨骨折均愈合,愈合时问3~6个月,平均4.3个月。患者均未发生月骨坏死、舟骨缺血性坏死、神经血管损伤、皮肤坏死及骨折畸形愈合等并发症。结论手术治疗经舟骨月骨周围骨折脱位可明显提高疗效,降低并发症发生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