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4 毫秒
1.
脑梗塞患者血清脂蛋白(a)含量的研究   总被引:22,自引:0,他引:22  
为了阐明脂蛋白(a)水平增高是否为脑梗塞的重要危险因素及其与不同部位梗塞的关系,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检测了87例脑梗塞患者血清脂蛋白(a)[Lp(a)]的含量,与对照组112例结果进行比较。结果显示,脑梗塞患者血清中Lp(a)含量明显高于对照组,Lp(a)增高的发生率在脑梗塞组(33.3%)、深穿支动脉闭塞(PAO)亚组(32.3%)及皮层支动脉闭塞(CAO)亚组(36.4%)均明显高于对照组(5.4%)。血清Lp(a)水平增高的相对危险度比数比(OR)为8.83。此外,9例有糖尿病病史患者的血清Lp(a)水平较78例无糖尿病患者明显增高,血清Lp(a)水平与血糖呈正相关。结果表明,血清Lp(a)水平增高是脑梗塞及PAO和CAO亚组脑梗塞的重要危险因素。血糖或糖尿病史可能是影响血清Lp(a)水平的因素。  相似文献   

2.
脑梗塞早期患者血脂蛋白(a)动态变化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对30例皮质动脉区脑梗塞(CACI)、32例穿通动脉区脑梗塞(PACI)、32例原发性高血压病患者及年龄、性别与CACI患者配对的无心脑血管病的30名对照者,以ELISA法测定其血Lp(a)水平。结果表明高血压病患者血Lp(a)水平与对照者相似,CACI患者血Lp(a)水平相对稳定,无急性期反应物作用;进一步证实高水平血Lp(a)是AS性脑梗塞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3.
脑血管病患者血清脂蛋白(a)水平的观察   总被引:11,自引:1,他引:10  
为了研究脂蛋白(a)[LP(a)]与脑血管病的关系,对93例脑血管病患者血清LP(a)水平进行了检测,并与19名年龄、性别匹配的正常人进行了对比分析。结果显示,脑血栓形成、脑出血及脑动脉硬化症患者血清LP(a)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此外,还对不同病变部位的脑血栓形成急性期患者血清LP(a)水平做了比较分析,发现皮层梗塞患者的血清LP(a)水平明显高于基底神经节区梗塞患者(P<0.05)。提示血清LP(a)水平增高是脑血管病的重要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4.
脂蛋白(a)与脑卒中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测定127例脑卒中患者的血清脂蛋白(a),与健康对照组比较,脑卒中组脂蛋白(a)非常显著增高,并与其它血脂成分无相关性,脂蛋白(a)可作为脑卒中患者独立的危险因素.脑卒中组血脂异常检出率高达50%[不计入脂蛋白(a)]或68%[计入脂蛋白(a)],提示血脂异常是脑卒中患者最常见和重要的致病因素.  相似文献   

5.
脑血管病脂蛋白(a)及其它血脂成分测定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本文报道40例脑梗塞、32例脑出血与52例健康人对照的脂蛋白(a)[Lp(a)]、TC、TG、HDL-C、HDL2-C、HDL3-C、ApoA、ApoB100、ApoA1/ApoB100、红细胞胆固醇(Ery-Ch)的测定结果,提示不同的脂代谢异常,导致不同的血管病理结局。特别指出,Lp(a)是反映脑梗塞脂代谢异常的突出指标,其对脑梗塞与脑出血的鉴别及其发病机理探讨有一定价值。  相似文献   

6.
目的 比较糖尿病性脑梗死与非糖尿病性脑梗死患者血清脂蛋白(a)水平,探讨Lp(a)糖尿病及脑梗死之间的关系。方法 采用ELISA双抗体夹心法检测脑梗死患者的血清Lp(a)水平,并分别比较脑梗死组与对照组、糖尿病性脑梗死组与非糖尿病性脑梗死组、动脉粥样硬化性脑梗死与腔隙性脑梗死组之间Lp(a)水平变化。结果 脑梗死患组与对照组比较,脂蛋白(a)血浆浓度明显增高;糖尿病性脑梗死组与非糖尿病性脑梗死组脂蛋白(a)水平、动脉粥样硬化性脑梗死与腔隙性脑梗死组之间Lp(a)水平差异均具有显著性意义(P〈0.01)。结论 Lp(a)是缺血性脑卒中的一个危险因素,在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形成中起重要作用,脑梗死患者Lp(a)与糖尿病有一定的关联性。  相似文献   

7.
本研究对30例皮质动脉区脑梗塞(CACI)、32例穿通动脉区脑梗塞(PACI)、32例原发性高血压病患者及年龄性别与CACI患者匹配的无心脑血管病等的对照者以ELISA法测定血清Lp(α)水平。结果显示对照者与高血压病者血Lp(α)均值相近,而CACI患者血Lp(α)均值显著高于对照者,PACI患者其值虽亦高于对照者,但其中高于对照者血Lp(α)水平第95%位数值280.32mg/L者并不多于对照组;且脑梗塞患者发病2周内血Lp(α)水平相对稳定。提示高水平血Lp(α)是动脉粥样硬化(AS)性脑梗塞的危险因素,而非脑梗塞发生的致病因素。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脂蛋白(a)(Lp(a))是否为缺血性卒中的危险因素,以及Lp(a)水平与缺血性脑卒中类型和预后的关系。方法将缺血性脑卒中患者按急性卒中治疗低分子肝素试验.TOAST)分型标准分为心源性脑栓塞(CE)、大动脉粥样硬化性卒中(LAA)、小动脉卒中(SAA)、其他原因引发的缺血性卒中(SOE)和原因不明的缺血性卒中(SUE)。以同期入院的非脑卒中患者(经头颅CT或磁共振排除)作为对照组。病例组和对照组均于入院次日清晨空腹抽取静脉血,测定Lp(a)及其他各项血脂指标,并于入院及病程两周时分别行NHISS评分评估神经功能缺损程度,分析Lp(a)与卒中类型及NIHSS评分之间的关系。结果缺血性脑卒中组Lp(a)浓度及异常率均高于对照组(P〈0.05),Lp(a)进入大动脉粥样硬化卒中患病因素的回归方程Lp(a)水平与卒中患者的NIHSS评分无相关性(P〉0.05)。结论高浓度Lp(a)可能参与了缺血性脑卒中的发生,并且可能是大动脉粥样硬化性卒中发生的危险因素,但与神经功能缺失程度和早期功能修复无关。  相似文献   

9.
脑梗塞血清脂蛋白(α)的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近年来研究证实高血清浓度脂蛋白(α)[LP(α)]不仅是冠心病(CHD),而且是脑梗塞的独立危险因素之一[1-4]。国内有关报道尚不多,我们于1994年1月~1994年7月测定了56例脑梗塞患者血清LP(α)和其它脂质成分,现结合文献分析如下。资料与方法一、一般资料:脑梗塞56例,男37例,女19例,年龄49~82岁,平均年龄65.9岁;均为非栓塞性脑梗塞急性期住院病人,均符合第二次全国脑血管病学术会议制定的诊断标准。56例均行常规头颅CT扫描,其中9例行增强头颅CT扫描,32例行脑MRI检查,…  相似文献   

10.
血清脂蛋白a在缺血性脑卒中患者中含量的变化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 研究血清脂蛋白a[lipoprotein(a) ,LP(a) ]在脑梗死形成中的作用及意义。 方法 采用双抗体夹心法检测血清中LP(a)的浓度。结果 与动脉粥样硬化有关的脑梗死 (atherothromboticbraininfarc tion ,ABI)组 (n =6 2 )LP(a)浓度显著高于对照组 (n =37)及脑栓塞组 (n =15 ) (P <0 .0 5 )。ABI组、脑栓塞组及对照组中不同性别及不同年龄的LP(a)水平无显著差异 (P >0 .0 5 )。脑梗死组在有无糖尿病患者中 ,LP(a)水平无显著差异 (P >0 .0 5 )。结论 LP(a)是与遗传有关的血浆脂蛋白 ,通过血清LP(a)的水平的测定 ,一方面可作为脑血栓形成和脑栓塞的鉴别 ;另一方面对于有缺血性脑卒中发生倾向者 ,可推断其患病风险 ,也可作为脑卒中预测的一个指标 ,对于已经发生脑梗死的患者 ,可推断其再发生的可能性。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急性脑梗死(ACI)患者高敏C-反应蛋白(hsCRP)的含量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随机选择6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利用Dade-Behring ProSpec全自动特定蛋白分析系统,采用散射免疫比浊法检测各组患者hsCRP血清水平,观察ACI不同病程含量变化。并对其神经功能缺损进行标准评分。并选取30例健康体检者作为对照组。结果 急性脑梗死组不同时期血清hsCRP含量均高于对照组(P <0.05),卒中后第7天水平最高,随后逐渐下降;血清hsCRP含量与神经功能缺损程度呈正相关(r =0.53,P <0.01),重型患者hsCRP浓度明显高于轻、中型患者。结论 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清hsCRP明显升高,且与神经功能缺损程度呈正相关,可作为急性脑梗死患者病变稳定程度的敏感指标之一。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小剂量阿司匹林(ASA)对血浆脂蛋白(a)Lp(a)浓度的影响.方法采用酶联免疫双抗体夹心法分别检测了101例服用ASA(100mg/d)前后的脑梗死患者的血浆Lp(a)浓度和50例对照者服用安慰剂前后血浆Lp(a)水平.结果血浆Lp(a)浓度升高患者及不高者服用阿司匹林前所测Lp(a)浓度分别为(534±56)mg/L和(136±68)mg/L,Lp(a)浓度升高患者服用阿司匹林后Lp(a)浓度平均大约下降了14%(P<0.01),而且持续3个月后所测Lp(a)浓度仍继续下降,为(433±58)mg/L,而Lp(a)浓度不高者服用阿司匹林后Lp(a)浓度无明显变化.对照组中血浆Lp(a)浓度升高者及不高者服用安慰剂后血浆Lp(a)水平均无明显变化.结论小剂量阿司匹林能有效降低Lp(a)浓度较高患者的Lp(a)水平.但对Lp(a)浓度正常患者的Lp(a)水平无明显影响.  相似文献   

13.
脑梗死患者急性期可溶性粘附分子的变化及临床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为了解脑梗死患者急性期可溶性粘附分子的变化及临床意义。方法:采用双抗体夹心ELIsA法测定76例脑梗死患者血清sICAM-1、sVCAM-1、sE-selectine,并与52例TIA患者和40例健康老年人对照比较。结果:脑梗死患者24小时内血清sICAM-1、sVCAM-1、sE-selectine水平明显高于TIA和健康对照组(P<0.01)。大梗死灶组血清sICAM-1、sVCAM-1、sE-selectine水平明显高于中梗死灶组和小梗死灶组。脑梗死患者血清sICAM-1、sVCAM-1、sE-selectine水平在脑梗死发生24小时至7天呈现上升趋势,7天至14天呈下降趋势。结论:sICAM-1、sVCAM-1、sEselectine与急性脑梗死密切相关,参与了缺血后脑组织损伤的病理过程。在脑梗死急性期阻断粘附分子的表达可能有助于减轻缺血性脑损伤。  相似文献   

14.
目的 了解脑梗死时血清S100B动态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应用酶联免疫吸附法动态测定脑梗死病人梗死后1、3和7天血清S100B蛋白浓度,评价其与入院时神经功能缺损程度、出院时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脑梗死大小和OCSP分型之间的关系。结果 脑梗死病人病后1、3、和7天血清S100B浓度增高分剐为8例/34例、24例/34例和7例/32例,与上述指标明显相关,而健康人无1例增高。结论 血清S100B浓度增高表明缺血脑细胞严重损伤,S100B作为脑梗死的外周血标记物,可用于评价脑梗死预后,进一步的研究可能有助于脑梗死治疗方法的选择。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脑梗死患者血清白细胞介素-8(IL-8)水平与病程、梗死体积的关系。方法 采用ELISA法测定58例急性期、50例恢复期脑梗死患者的大体积组、小体积组的血清IL-8水平,并与20例健康人对照。结果脑梗死患者急性期血清IL-8水平较恢复期高(P<0 05),恢复期较健康对照组高(P<0.05),急性期和恢复期中的大体积组血清IL-8水平较小体积组高(P<0.01)。结论 血清IL-8水平与脑梗死发病后的病程呈负相关,与梗死体积呈正相关,血清IL-8水平可作为判断病情的有效指标。  相似文献   

16.
本文测定了128例急性脑梗塞及60例非脑血管病的脑病疾病(对照组)的患者血清谷-草转氨酶(AST)的活性,结果显示:脑梗塞组有68例升高(53.1%),对照组有5例升高,两组比较有非常显著性差异(P〈0.001),并发现:血清AST活性与脑梗塞部位有显著关系(P〈0.01);与病情,病程及梗塞体积有显著关系(P〈0.01),而与性别,年龄无明显关系(P〉0.05),同时对其相关机制作一讨论。  相似文献   

17.
血钙的检测在尼莫地平治疗脑梗塞中的价值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尼莫地平(Nimodipine)在动物实验方面已显示出较好的神经保护作用。近年来已开始应用于临床。为了寻求在临床上有效的和实用的监测指标,我们对35例应用Nimodipine治疗的脑梗塞病人进行了治疗前后血浆Ca2+的检测,同时与28例非Nimodipine治疗的病人进行对照。结果显示:Nimodipine治疗组病人治疗前血浆Ca2+为2.0766±0.3364mmol/l,治疗后血Ca2+为2.2533±0.5695mmol/L.经过统计学处理,治疗前后血Ca2+有显著性差异(P<0.001)。与非Ni-modipine治疗组比较,虽然后者治疗后血Ca2+也发生了变化,但不如Nimodipine组变化明显(P<0.05)。我们认为血浆Ca2+的检测可作为临床Nimodipine治疗脑梗塞病人的一个有效的和实用的监测指标  相似文献   

18.
脑梗死患者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及相关研究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目的探讨动脉硬化性脑梗死患者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hs-CRP)含量变化及意义。方法检测99例脑梗死患者的血清hs-CRP含量,选80例健康人做为对照组。同时测总胆固醇(TC)水平及高密度脂蛋白(HDL-C)含量,计算TC/HDL值。结果(1)hs-CRP脑梗死组为(4.83±2.14)mg/L,健康组为(1.02±0.91)mg/L,有显著差异(P<0.01),(2)TC/HDL值脑血管组为3.82±1.13,健康组为2.15±0.53,有显著差异(P<0.01)。结论hs-CRP水平升高是脑梗死发生的一个独立危险因素,hs-CRP和TC/HDL联合分析对于脑梗死的预测和干预处理有一定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脑梗死患者血清脂蛋白相关磷脂酶A2(lipoprotein-related phospholipase A2,Lp-PLA2)及 超敏C反应蛋白(hi gh-sensitivity C-reactive protein,hs-CRP)水平与颈部动脉粥样硬化性斑块的关系。 方法 选择2017年1月-2018年3月郑州市第三人民医院诊断为脑梗死的患者243例,另外选择同期 体检的无脑梗死患者120例作为对照组。2组研究对象均检测血清Lp-PLA2、hs-CRP水平。依据颈部动 脉超声检查结果将脑梗死患者进一步分为无斑块组、稳定斑块组和易损斑块组。 结果 ①脑梗死患者的血清Lp-PLA2([ 180.04±35.02)ng/mL vs(152.13±39.67)ng/mL,P=0.014]、 hs-CRP[(10.02±0.47)mg/L vs(2.64±0.33)mg/L,P =0.017]水平高于对照组。②稳定斑块组 ([ 162.96±11.34)ng/mL,P=0.013]和易损斑块组([ 197.79±32.56)ng/mL,P=0.004]Lp-PLA2水平高 于无斑块组([ 143.67±12.35)ng/mL];易损斑块组Lp-PLA2水平高于稳定斑块组(P=0.007),差异均 有统计学意义。③易损斑块组血清hs-CRP水平[(12.86±1.67)mg/L]高于稳定斑块组[(10.82±0.53) mg/L,P=0.029]及无斑块组([ 9.54±0.47)mg/L,P=0.03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结论 在脑梗死患者中,血清Lp-PLA2与hs-CRP可能与颈部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发生及其不稳定性 有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