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持续时间超过1个月而无愈合倾向的创面称为慢性创面.临床上常见的慢性创面有糖尿病足溃疡、压力性溃疡、静脉性溃疡、放射性溃疡等.因慢性创面与急性创面有不同的病理生理特点,创面愈合延迟或不愈合是临床上常见和棘手的问题,引起了不少学者的关注. 相似文献
2.
封闭式负压引流技术(Vacuum sealing drainage,VSD)是外科创面引流的革命性变化,其促进创面尤其是慢性的愈合作用在临床应用中已得到充分肯定[1],2008年6月至2009年2月,我科采用封闭式负压引流技术对30例病人的慢性创面进行治疗,取得满意疗效,现将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分析40面负压封闭引流术治疗慢性创面的临床疗效。方法将我院在2006年6月-2013年6月收治的52例慢性创面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采用创面负压封闭式引流术治疗)和对照组(采用传统常规换药治疗),对比观察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平均住院时间、创面清洁程度、抗菌药物使用时间、换药次数、疼痛程度以及治疗满意度等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且观察组患者平均住院时间、抗菌药使用次数、换药次数以及疼痛程度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的创面清洁度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于慢性创面患者采用创面负压封闭引流术治疗的临床疗效确切,可有效减少抗菌药物的使用,减轻患者的痛苦,有效缩短创面愈合的时间,促进患者尽早康复。 相似文献
4.
《右江民族医学院学报》2020,(1)
慢性创面在临床上通常是指因为各种原因所造成的经1个月以上积极治疗后仍未愈合也无愈合倾向的创面类型,慢性创面迁延不愈与感染关系密切。负压封闭引流术和纳米银材料被证实是慢性创面局部治疗的有效手段,本文就负压封闭引流术和纳米银材料两种治疗方式对慢性创面的作用机制进行综述,以利于负压封闭引流术和纳米银材料在临床中推广和进一步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5.
<正>慢性创面是临床长期难以解决的治疗难题,又是一种长期消耗性疾病,既给患者自身造成极大痛苦,也给社会和家庭带来沉重负担,具有较高的致残率和病死率,严重威胁患者的生命健康。慢性创面不仅病因多样化,危险因素和起病形式各不相同,具体发病机制也尚未完全阐明,而且病程较长,自我修复缓慢,容易反复感染且极易反复,治疗难度增加。因此,如何有效促进慢性创面的愈合及病变组织的修复代偿是当前研究方向及临床工作的重点。清创引流是慢性创面治疗的基本方法, 相似文献
6.
7.
产生慢性创面原因较多,常见的有烧伤、外伤、皮肤感染,术后刀口不愈合、皮肤癌晚期、大隐静脉曲张、脉管炎、褥疮、象皮病等,常与营养不良、糖尿病、放射治疗、创面感染、治疗不及时不得当有关。创面几个月至十几年不愈,使病人痛苦不堪。 相似文献
9.
10.
目的:寻找慢性难愈性创面修复的有效方法。方法:选择35例住院患者45处持续8周以上的创面,其中烧伤疤痕溃疡创面11例11处创面;臀部或双下肢慢性压疮20例29处创面,乳腺癌术后胸部慢性溃疡3例3处创面;下腹部会阴部癌性溃疡1例2处创面。治疗方法:Ⅰ期创面清创,然后创面用VSD做创面持续负压吸引,2周后更换负压引流装置,等创面长出新鲜肉芽组织后,Ⅱ期进行创面植皮或皮瓣修复创面。结果:11例疤痕溃疡创面植皮愈合良好,其余24例患者10处创面植皮,24处创面皮瓣修复,均愈合良好。结论:人工负压技术对慢性难愈性创面具有促进创面修复,为手术修复创面创造良好条件,为慢性难愈性创面的修复提供了一个新的方法。 相似文献
11.
<正>糖尿病足溃疡、皮肤慢性缺血性溃疡、放射性溃疡、藏毛窦等慢性创面,局部组织损伤严重、细胞生存环境变化大;虽然外科医生战战兢兢的手术刀治愈了一些患者,但手术创伤大、失败率高、致残率高。如何简单有效地治疗这类疾病,是创伤修复领域面临的严峻挑战。随着细胞分子生物学、免疫学、组织工程学及DNA分子操作技术的进步;细胞移植、组织工程皮肤移植、基因治疗等新治疗方法的开展,为慢性创面的修复带来了新的曙光。本文就慢性创面的病理生理以及基因治疗的有关研究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12.
13.
背景 负压伤口治疗是全球公认的有效技术,国外广泛应用于医院、社区和家庭。国内主要在医院环境中实施,研究能否在家庭环境中安全、有效开展此技术,对提高我国慢性伤口患者的家庭治疗水平和效果有积极意义。目的 评价家庭模式负压治疗处理慢性伤口的安全性与效果,为在家庭中开展此技术提供依据。方法 2015年1月-2018年12月共纳入128例慢性伤口患者,非随机分为对照组62例和干预组66例,对照组在伤口护理门诊接受负压伤口治疗(门诊模式),干预组在家庭环境中接受负压伤口治疗(家庭模式),均连续治疗14 d,然后采用标准湿性疗法随访治疗3个月。安全性指标:负压治疗过程中观察伤口出血、皮肤浸渍、漏气报警、潮湿相关性皮肤损伤发生率。效果指标:观察负压治疗前和治疗后14 d细菌阳性率、面积缩小率、深度缩小率及随访治疗3个月的伤口治愈率、愈合时间。结果 对照组脱落率为8.1%(5/62)、干预组脱落率为1.5%(1/66),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57例、干预组65例完成了3个月的负压治疗和随访,两组负压治疗时间接近〔(17.5±7.6) d比(18.4±7.9) d,P>0.05〕。两组皮肤浸渍、漏气报警次数及潮湿相关性皮肤损伤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均无一例发生伤口出血。干预组治疗14 d的面积缩小率〔(49.4±22.1)%〕高于对照组〔(33.4±20.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组和对照组的伤口治愈率比较〔(81.5%(53/65)比54.4%(31/5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前者愈合时间短于后者〔(51.7±16.9) d比(61.9±17.1) 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家庭模式负压伤口治疗能够安全、有效地用于各类慢性伤口,改善伤口治疗效果,可用于慢性伤口的家庭护理。 相似文献
14.
目的 研究锥颅微创穿刺置管引流术治疗慢性硬膜下血肿的疗效。方法 对23例慢性硬膜下血肿患者,通过微创锥颅血肿穿刺抽吸引流术,分别于入院时、术后按统一标准进行神经功能缺损评分。结果 23例患者中,22例恢复良好,1例血肿复发,经再次手术治愈。全部患者拔管后3d拆线。结论 锥颅微创穿刺置管引流术治疗慢性硬膜下血肿,安全且效果良好、操作简便,是较为理想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5.
16.
目的 探讨老年人食管癌的外科治疗。方法 总结76例65-83岁老年食管癌患者的手术。结果 术后并发症19例(25%),呼吸系统并发症12例(15,79%),其中肺不张6例,肺部感染9例,呼吸功能不全5例:吻合口瘘1例;心衰1例,心律不齐10例。结论 老年人开胸手术并发症高,术前必须最大限度地改善患者的全身状况。对麻醉、手术及术后处理提出较高要求,其中以心肺并发症为防治重点,年龄不应成为手术禁忌。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手术切口二期愈合的最佳治疗方法。方法:对2007-2010年外科手术后二期愈合的切口26例30处切口的湿性愈合疗法进行治疗回顾。所有的切口经评估后,进行恰当的伤口床的准备,选用合适的敷料,结合局部、全身治疗及辅助治疗。结果:14处切口无需Ⅱ期缝合愈合,其中10例11处切口8~24d内愈合,14例16处切口经湿性愈合疗法清创处理3~10d后行Ⅱ期缝合,缝合后7~15d愈合,2例3处切口1~2个月内愈合,其中1例为臀部深部感染瘘道切除术后,经过近2个月的处理,瘘道逐渐变浅,在肉芽填平切口时才愈合;另1例为乳腺癌根治术后皮瓣坏死患者,在治疗其间患者每2周化疗1次,切口愈合进展不顺利,经过2个多月处理后行植皮手术才愈合。结论:与传统治疗方法相比,湿性愈合疗法在治疗术后二期愈合的切口中能减轻患者痛苦,缩短疗程,降低费用,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不同术式对慢性肥厚性鼻炎的治疗效果。方法整群选择于2013年5月—2015年1月来该院进行手术治疗的慢性肥厚性鼻炎患者213例,随机分为3组,A组行下鼻甲黏膜成形术,B组行下鼻甲骨折外移术,C组行低温等离子消融术,每组各71例患者,对比观察3组患者的手术治疗效果。结果在手术后3个月时,3组的治疗效果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手术后1年时,A组的总有效率为92.95%,B组的总有效率为71.83%,C组的总有效率为74.65%,A组的总有效率为均高于B组和C组,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从长远治疗效果看,下鼻甲黏膜成形术的手术治疗效果明显优于下鼻甲骨折外移术和低温等离子消融术,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9.
目的分析高血压脑出血外科手术治疗的方法及疗效。方法对45例高血压脑出血患者分别采用大骨瓣(去骨瓣)和小骨窗开颅,术后随访6个月,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治疗效果用ADL分级评价,23例大骨瓣开颅患者预后良好8例,预后不良10例,死亡5例。22例小骨窗开颅患者预后良好13例,预后不良6例,死亡3例。结论对高血压脑出血患者选择合适的手术时机和手术方式是提高患者术后生存质量,降低致残率和病死率的关键。 相似文献